- 81.00 KB
- 2022-11-2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经济常识》上册第二课第五框《国家的宏观调控》教学案例重庆市石柱中学吴波学 科:思想政治设计者:吴波职 称: 教师 所在学校:重庆市石柱中学地址邮编:重庆市石柱中学校409100联系电话:13436037278电子邮箱:wubowubo0203@163.com设计时间:2009年12月西南大学师范教育管理办公室 制\n课题(章节名称)国家的宏观调控学科思想政治授课年级高中一年级学期上预计课时数2节本案为其中第1、2课时课型新授课选用教材《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思想政治》(必修),一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7月第二版。参考资料《思想政治一年级上教案》,人民教育出版社·延边教育出版社联合出版,2007年7月第一版。课标要求新课标强调关注学生的兴趣与经验,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密切教科书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针对国家的宏观调控这一内容,应在理解教材基础知识上,结合当前经济形势和国家政策的具体感知,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受经济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真正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以我校现有的教学设备和学生的实际学情为依据,结合当前的经济现象和经济政策,我在本框题的教学中选择了适合少数民族地区的、适合我校学生的教学方式。因受地区信息相对闭塞和学生知识广度相对较窄的制约,我在教学中采用了“读—思—练”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突出学生对经济现象的直观感受来引导和启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思考,设置讨论环节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加强互助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通过教学实例及时反馈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程度,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分析经济现象和政策,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真正将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贯穿到教学中。教学内容分析\n市场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国家的宏观调控已经成为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体制之下,市场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有效形式,但是它并非无所不能,存在着固有的弱点和缺陷,这就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本框题中的市场经济的弱点、缺陷和国家的宏观调控,是经济领域基础理论部分的一个重点,它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知识的学习,以及经济部分具体知识的把握起引领和基础作用。近几年我国在经济运行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国家为此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对经济加以调控,学习本框题的知识,将有助于学生理解经济运行中的现象及国家采取的政策,同时,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根据所学知识去分析时事,了解经济运行的规律和动态,提高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将说理引导、实践感知和比较鉴别相结合,教学内容尽量结合实际,形成最直观、逻辑性强的教学体系,“为什么、是什么、达到什么效果(目标)、怎么做”四个环节去把握国家的宏观调控,体系清晰、简洁,深化学生对知识的把握,——联系时事,设疑置思,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以新课标和教材为依据,我将本框题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和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教学难点确定为:国家宏观调控手段的理解。在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上,着重以学生的思为主,结合教师的导,充分发挥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作用。结合现实社会的典型事例,设置情景材料,让学生参加到分析、讨论、归纳、总结的教学活动中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使之在参与中强化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学生情况分析国家宏观调控是学生学习市场经济的必要知识之一,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市场经济的良好运行,既要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作用,也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在学习本框题之前,学生通过对市场经济一般特征的学习,已了解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着基础性作用,加上同学们日常生活对市场也有初步的了解。但是,因为班级人数较多,学生生活环境各异,对生活的感知和知识的理解力也有所不同,这就给教学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上这部分内容理论难度较大,距离学生现实生活较远,学生缺乏必要的感性认识,所以学习起来较难,而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来说,远离大都市,信息相对闭塞,更是增加了理解的难度。在我任课的8个班里面,虽是重点中学,但作为平行班,学生基础普遍较差,所以,在教学中,切合学生实际,多采用感性的直观感受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提升教学效果。在教学中要把握好“度”,既要充分肯定市场经济是一种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又要十分强调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从学生终身发展来看,对\n此经济运行基本规律的了解,有利于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但是,由于理解力的不同,可能学生对国家宏观调控具体手段的掌握上可能会有所差别,因此课后更应选择时事材料加强对此知识的巩固和深化。教学方法选择采用“读—思—议—练”教学模式,具体运用了以下教学方法:1.读书指导法,教师给出导读提纲,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自己构建本框题的知识框架;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深化知识的把握;3.讲授法,讲述事实材料,设疑置思,充分将老师的导与学生的学结合起来;4.启发式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环环扣问,层层深入,启发学生思维,得出所要掌握的知识。教学环境、教学媒体选择本节课要在多媒体教室进行,采用多媒体课件,其中课堂前采用音频《梦中的新娘》,课堂导入采用视频《金融海啸导致珠江三角洲地区中小企业频频倒闭》,教学过程中一小段视频《消防车出动情景》,以及讲宏观调控经济手段时,引用视频《国家出台4万亿元刺激内需》。板书设计市场的调节作用不是万能的必要性自发性市场调节的缺陷和弱点盲目性2.2.2国家的国家宏观调控的含义和目标滞后性宏观调控经济手段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识记:宏观调控、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理解: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对国家宏观调控手段的理解;能力目标:通过“读一思一练”教学模式,\n使学生在教学后能运用国家宏观调控相关知识解析经济运行典型现象和政府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发挥作用的典型事例,逐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起学生科学地观察、分析问题的意识,使其体会到国家宏观调控对市场经济良好运行的必要性,拥护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等。课堂教学过程结构设计课前准备:教师活动:制作课件,编写学案学生活动:课前预习,接受任务设计意图:了解和感知教学内容导入新课:视频导入:《金融海啸导致珠江三角洲中小企业频频倒闭》教师活动:播放视频,创设情境,设疑置思,在发生金融海啸这样的大背景下,经济的良好运行,只依靠市场的调节作用可不可以?那么,还需要什么?以此导入新课。学生活动:观看视频,激发兴趣,进入新课。设计意图:通过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感知经济运行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讲授新课:2.2.2国家的宏观调控(板书)一、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板书)教师活动:设疑引思。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形式,但能否把市场交易的原则运用到一切领域和一切社会经济活动中去呢?学生活动:思考讨论。设计意图:导出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一)市场的调节作用不是万能的(板书)教师活动:●播放一小段视频《消防车出动场景》,设疑:在此场景下如果由市场调节会发生什么后果?该领域能不能由市场调节?那么,国防、治安、消防这些领域呢?→讲解:对国防、治安\n、消防等公共消费设施的供给不能用价格、供求、竞争等市场机制去调节,因为这些是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国家和政府根据国防现代化和维护社会稳定、人民安全的需要出发投资兴办的领域。→归纳总结:有些领域不能让市场调节。●演示图片:《毒品》和《枪支》,提问:能不能由市场调节?→讲解:有些产品如麻醉品、枪支弹药、不健康的书刊等,经营者可以在发其财,但公民的健康、社会治安和社会风气则会受到损害,所以不能依靠市场调节,而只能由国家和政府采取打击和严惩的措施,取缔从事生产经济麻醉品、板支弹药、黄色音像制品的不法商人。→归纳总结:有些产品不能让市场调节:结论:市场调节的作用不是万能的。学生活动:直感感受,思考解问,完成任务设计意图:启发学生思考,在感知中体会市场的调节作用不是万能的(二)市场调节的弱点和缺陷(板书)教师活动:分组讨论,呈现问题,辅导点拨问题:市场调节的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表现是什么?市场调节表现出来的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内在联系和根本原因是什么?学生活动:互动讨论,展示讨论结果设计意图:增强学习互助意识,强化理解1.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板书)教师活动:事例呈现——“三鹿奶粉事件”(2008年9月,三鹿生产的婴儿奶粉,被发现导致多位食用婴儿出现肾结石症状,“三聚氰胺”事件爆发。据卫生部通报,截止2008年12月底,全国累计报告因食用三鹿牌奶粉和其他个别问题奶粉导致泌尿系统出现异常的患儿共29.6万。)为什么会出现此经济现象?讲解归纳:在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下,一些个人或企业由于对全身的利益的过分追求,容易产生不正当的行为,比如生产和销售伪劣产品;欺行霸市,扰乱市场秩序;一切向钱看,不讲职业道德等。容易引起社会各阶层的两极分化,由此而产生的矛盾将不利于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学生活动:思考分析设计意图:结合经济现象,深化理解2.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板书)\n教师活动:展示漫画《一哄而下》请学生解读此漫画。分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的参加者都是分散在各自的领域从事经营,单个的生产者和经营者不可能掌握社会各方面的信息,也无法控制经济变化的趋势,因此,他进行经营决策时,也就是仅仅观察市场上什么价格高、有厚利可图,并据此决定生产、经营什么,这显然有一定的盲目性。这种盲目性往往会使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必然会造成经济波动和资源浪费。学生活动:思考和,提高表达和解读能力设计意图:进行思维加工,加深理解3.市场调节具有滞后性(板书)教师活动:展示漫画《赶不上趟》分析:在市场经济中,市场调节是一种事后调节,即经济活动参加者是在某种商品供求不平衡导致价格上海或下跌后才作出扩大或减少这种商品供尖的决定的。这样,从供求不平衡──价格变化──作出决定──到实现供求平衡,必然需要一个长短不同的过程,有一定时间差。这就是滞后性。市场调节的滞后性也会导致经济波动和资源浪费学生活动:分析思考设计意图:形象感知,体会到市场调节的滞后性过渡:“由于市场的作用不是万能的,也不是完美无缺的,所以,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不仅要求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而且需要有国家的宏观调控”。只有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才能克服市场的种处缺陷,把“有形的手”与“无形的手“结合起来,保证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的向前发展。二、国家宏观调控的含义和目标(板书)(一)国家宏观调控含义(板书)教师活动:结合课前导入视频,设问:国家宏观调控含义的四个要素——主体、对象、干什么、怎样调节和控制国家的宏观调控是指国家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控制和调节。学生活动:解答问题,完成学习任务设计意图:前后相连,帮助理解,加深记忆(二)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n教师活动:设问——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什么呢?最主要的目标和任务是什么?展示一组图片:漫画《经济增长》,图片某《招聘会现场》的拥挤情况,图片《温家宝总理深入北京农产品市场》(强调要稳定物价),图片《国际天平》。设问——这组图有没有联系?什么联系?(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学生活动:感知情境,理解宏观调控的目标设计意图:形象感知,深化理解过渡:国家要达到上述目标,应该怎么做呢?引出宏观调控的手段。三、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板书)教师活动:讲解——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包括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宏观调控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同时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区别所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也有宏观调控,便主要运用行政手段而不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宏观调控的对象是一个个独立的利益主体和市场主体,只能主要运用利率、税率、汇率等经济杠杆以及有关的法律法规,对他们进行引导,使千千万万个微观经济活动(企业或个人的生产、经营活动)在追求他们的自身利益时,不会突破总量均衡的框架和损害宏观的经济协调。学生活动:感知和理解设计意图:导出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增强学生知识的连贯性(一)经济手段(板书)教师活动:导入视频《金融危机发生后,国家出台4万亿元刺激经济需求计划》,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学生活动:了解和分析经济现象设计意图:联系实际1.含义教师活动:设问——经济手段是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众而影响和调节社会经济活动的措施。学生活动:自主学习,解答问题设计意图:增强互动,提高学习效果\n2.经济手段的内容:教师活动:讲解引导包括两大方面:一是经济政策;一是经济计划,以引导经济活动的参加者按国家的控制目标行动。经济政策”指百社会经济运行中国家根据需要及时制定的某些政策和措施,如进行治理整顿,调整经济增长速度,调整利率、税率,就救济式扶贫为开发式扶贫,和国家在财税、金融、外汇、外贸等方面的改革措施等。 经济政策主要包括:货币政策:银行存贷款利率、汇率等财政政策:发行国债、国家财政增加投资等价格政策:提高粮食收购价格,最高限价、最低限价等税收政策:调整税率等“经济计划”通常是指国民经济计划,它是国家为了发展国民经济而制定的经济活动的长期和短期的规划和方案,如我国制定的国民经济分本步走的战略目标、年底计划、五年计划、十年规划等。计划主要是在合理确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搞好经济发展、预测、总量控制、重大结构与生产力布局规划,集中必要的人力、财力、物力进行重点建设等方面中发挥作用。国家有关部门在制定经济政策和计划时,要根据客观经济规律,统筹兼顾,全面安排,合理布局,在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学生活动:理论应用,思维拓展设计意图:对此难点知识,在感知基础上深化理解(二)法律手段(板书)1.含义教师活动:设问——法律手段是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律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学生活动:自主学习,解答问题设计意图:增强互动,提高学习效果2.依据(板书):教师活动:设问\n市场经济的特征之一是具有法制性,所以法律必然成为国家调控经济活动的重要手段。学生活动:思考解答设计意图:增强互动,提高学习效果3.方式:1.通过经济立法进行事前调整;教师活动:展示事例——2009年2月28日,《食品安全法》经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获得高票通过,将于今年6月1日开始施行,食品卫生法将同时废止。针对“三鹿事件”、保健食品等群众反映强烈的内容,《食品安全法》做出了系列规定。学生活动:思考分析设计意图:结合经济现象,深化理解2.通过经济司法进行事后调整。教师活动:材料展示三鹿奶粉系列刑案一审宣判名单姓名身份罪名一审判决田文华原三鹿董事长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无期徒刑王玉良原三鹿副总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有期徒刑15年张玉军奶贩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死刑耿金平正定金河奶源基地负责人生产、销售有毒食品死刑学生活动:事例理解和思考设计意图:结合时事材料,帮助和深化理解4.作用教师活动:设问置思市场经济,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法制经济。国家运用法律手段可以有效地保护经济活动参加者提合法权利,调整社会经济关系,规范生产经营者的活动和市场秩序,从而保证经济的正常运行。\n学生活动:思考解答设计意图:加强互动,帮助理解(三)行政手段(板书)1.含义(板书):教师活动:设问——行政手段是国家依靠行政机构,采取行政命令、指示、指标、规定等行政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学生活动:自主学习,解答问题设计意图:增强互动,提高学习效果2.特点:教师活动:设问——行政手段有何特点?——具有直接、迅速的特点行政手段必须反映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不能片面强调和过多运用,否则,将不利于市场作用的正常发挥,甚至会产生消极的后果。例如:为遏制通货膨胀急剧发展的势头以控制物价飞涨,就有必要关闭个别重要商品市场;对关系国计民生的少数重要商品实行限价或冻结其价格;以及冻结工资等。但这些都只能是短期的非常规的手段,一旦形势好转,就要放弃。行政手段只能治标,不能治本,不能作为常规手段滥用。学生活动:自主学习,解答问题设计意图:增强互动,提高学习效果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各有所长,各有特色,它们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宏观经济调控手段的体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以经济手段为主,以间接调控为辅,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个性化教学设置“我学我思”环节:1.加强国家宏观调控,是否与市场调节相违背?让学有余力的学生继续深入思考,深化对知识的理解。2.同时,让学生列举现实生活中国家实行宏观调控的事例,并且自己分析是采用何种手段进行宏观调控。作业设计及检测\n一、判断:以下事例属于国家采用何种手段在进行宏观调控?1.国家修订个人所得税法2.工商部门给新办企业发放营业执照3.国家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4.物价部门核准公共交通的价格5.2008年3月1日起,国家将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由1600元提高到2000元6.国家上调存贷款利率7.国家减免二手房营业税对学生出现的判断失误,继续追问,层层引导,使之认识到自己答案的错误,在纠正的过程中,把知识真正把握到位。二、选择题始发于美国次贷危机的金融海啸,不仅导致全球经济的大萧条,也对我国经济造成较大冲击,外部需求明显明显收缩,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失业人员增多,经济增长减缓。1.上述材料表明()A.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手段B.市场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的缺陷C.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法制性、竞争性和开放性的特征D.市场是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2.应对金融危机,需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这是因为()A.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B.我国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C.国家的宏观调控是国家运用各种手段对经济进行调节和控制D.国家的宏观调控已经成为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反思、总结\n贴近生活,充分发挥两个主体的作用——《国家宏观调控》的教学反思以新课程标准作为指导思想,在本框题的教学设计中,积极贯彻新课标中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和教师两个主体的作用。紧密结合现实生活,选择学生熟悉的典型事件(如“三聚氰胺”事件),提高学生学习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感悟中增强教学的效果。《国家的宏观调控》在本册的教学中,是一个重要的知识板块,对于学生学习来说,看似很容易理解,但是在对国家宏观调控手段的理解上,容易混淆。所以,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讨论,互相答疑,强化对重点知识的突破,真正让学生参与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导入新课上,我注重了导入的针对性和主体性。采用视频《金融海啸导致珠江三角洲中小企业频频倒闭》导入新课,充分运用教师语言行为、课件内容、媒体内容、等各种教学资源顺利、自然、和谐引入新课。同时,选择学生普遍感兴趣的、学生关注的重大社会问题作中介,联系学生生活世界,激活学生生活经验,拨动学生心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习效果。在课堂教学中,采用“读—思—练”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作为主体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导充分为学生的学服务。具体来说,首先,转变教学观念,认识到学生是受教育者,但不完全是被动地接受教育,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学习主体。因此,一切教育的影响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积极参与,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在课堂中,多处设疑置思,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参与教学。同时,设置讨论环节,让学生在教学参与中加强协作意识,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其次,相信学生的潜力和发展潜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教育的着力点在挖掘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发展。第三,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个性差异,他们是充满情感的人,渴望得到成功,期望受到尊重。积极引导回答问题,创设一个学生各抒己见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阐述自己的意见,无论对错,都给予相应肯定,及时纠正学生错误观点,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观点。第四,充分认识到学生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和层次性,教学中注重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教学观念上“回归主体”--即把学习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以实现积极地学、主动地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第五,在教学过程中重视过程的展开与方法的运用。在新课程理念中特别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经历学习知识、积累知识、运用知识的体验学习的过程。\n巧设疑问,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设疑,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也是启发式教学的核心,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兴趣。以教材内容为依据,联系生活,采用一些典型的案例和形象深动的漫画,比如漫画《赶不上趟》,三鹿集团“三聚氰胺“事件等,设置一些精巧别致的小问题,做到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引导学生讨论,在讨论中教师除了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及思想得到升华和发展外,师生间可以互相诘难答题、互相启发补充,形成师生间双向的智慧交流,迸发出创造的火花,从而形成教学相长的氛围。专家点评及学生反馈专家点评:1.该教案设计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紧密结合现实生活实际教学,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2.学生自学与讨论相结合,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将课堂真正归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反馈:1.课堂反馈:学生通过教学参与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在读、思、议过程中,加深了对知识点的掌握,课堂反响好。2.质疑反馈:通过学生的思和学,学生能够自己提出问题,互相解决,教师进行适当的导,解疑设思中提高学习效果。3.练习反馈:从课堂习题的练习中,及时反馈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良好,但同时也反映出相应学生未完全把握的疑点,教师进行及时的纠正和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