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50 KB
  • 2021-04-15 发布

小学生有关心理健康的调研报告范文(精选3篇)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小学生有关心理健康的调研报告范文(精选 3 篇)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调研报告 1 良好的习惯和健康的心理事关少年儿童的成长,少年儿童的素质状况又关乎国家和民族 的未来。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每个人都应带着责任思考这一问题,立足实际为 孩子们多做一些积极有益的工作。 一、我市少年儿童行为习惯养成和心理素质现状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少年儿童行为习惯养成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后颁布 了《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徐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大纲》等政策文件, 举办了“争做文明人”主题教育活动、“中小学德育论坛”和“中小学心理行为健康教育宣 传月”等一系列活动,全市行为习惯养成和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显著进步,教育部门提供的 数据表明,大多教师和家长认为孩子们的综合素质比以往明显提高。 但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和社会环境的变化,部分少年儿童在行为习惯养成和心理健康上 产生了一些问题。通过对我市 640 余名 6-12 岁学生的调研结果看,有些问题比较突出。一 是唯我独尊,脆弱娇气,怕苦怕累,生活自理能力差;二是规矩意识欠缺,对长辈没有礼貌, 对父母缺少感恩,对他人不够尊重;三是对家长依赖性强,遇到困难和矛盾不知如何处理; 四是责任意识和团结精神淡薄,不愿多做事情,不能与同学友好相处;还有极个别学生承受 压力和挫折的能力差,有自卑孤僻、烦躁焦虑、抑郁叛逆等倾向。 二、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是家庭教育存在偏差。调查中有 82%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认为学习是孩 子最重要的任务。这种认识不但影响了孩子的全面发展,也加大了孩子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 还有不少家长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对孩子学习过分干涉或迁就,对孩子能够独立完成的事 情包办代替,导致孩子自我管理能力弱化。也有一些家长不清楚文明行为要求,不遵守社会 公德,和孩子相处不注重个人言行,对孩子形成负面影响。 二是学校教育还有不足。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主导了学校的教学活动,造成有的学校重 智育轻德育、美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调研显示,不少教师对《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具体 内容不了解;社会不良风气的诱惑也使部分教师不能坚守“才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准则, 对学生心理认知和行为养成带来负影响;还有的学校对行为习惯养成和心理健康教育投入不 够,专业教师缺乏,教育活动的针对性和持续性有待提高。 三是社会环境负面影响明显。调研中把学习排在第一位的学生占比 50.6%,而品德、心 理仅占 31.1%、18.3%,充分说明分数至上的社会评价标准对学生的思想认知已造成较大冲 击。再加之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道德失范、诚信缺少、漠视公德等不良现象,以及网吧、游戏 厅泛滥、网络和媒体信息庞杂等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孩子们的良好习惯和健康人格的形 成。 三、加强少年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一是着力提高家庭教育水平。要把对孩子的教育和对家长的引导有机结合,努力改变家 庭文明习惯教育薄弱的现状。市文明办、教育局、共青团、妇联等单位应加强合作,联手打 造高水平的家长学校,邀请专家学者定期开设专题讲座,让家长深度了解孩子良好行为习惯 和心理素质养成的意义与途径,帮助家长提高教育素质、更新教育理念。加强家庭和学校的 教育衔接,完善信息沟通平台,共同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和健康人格。调研中大部分学生认 为父母的言传身教对他们影响巨大,不可替代。建议宣传部门制作一些倡导家长讲文明、重 礼仪的公益广告,对孩子进行正面的引导示范。家长要注重个人修养,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 对孩子要学会理解和沟通,既关心学习,更重视品德和心理,创造包容、信任、幸福、温馨 的家庭环境。 二是全力发挥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的重要作用。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在孩子的良好习惯 养成和心理健康教育上承担着重要责任,必须着眼未来,带着感情做好工作。教育主管部门 应立足徐州中小学生实际,组织编写、推广使用行为习惯养成通用读本,努力解决现有教材 说教色彩重,操作性不强的问题;扩大传统文化名篇诵读活动范围,从部分学校向更多学校 拓展;推动各中小学开展“文明礼仪之星”、“孝敬父母之星”、“乐于助人之星”等评选活动, 激励孩子向榜样学习,培养良好习惯;改革师德考核评价机制,对违反师德标准的严肃处理, 对德才兼备、为人师表的老师予以重奖。各中小学要真正树立“素质教育,德育首位”的理 念,发挥教师的表率示范作用,加强对孩子的引导训练,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要将心理健 康教育纳入学校课程计划,开设心理健康校本课程,主动接受在徐高校的指导和培训,提高 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质量,疏导和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建议每所中小学校尽快配备专职心理 教师或学校社会工作者。 三是努力形成多方参与的社会合力。政府要发挥作用,整合在徐高校和地方教育研究机 构力量,建立徐州青少年研究中心,适度进行投入,重点开展少年儿童行为习惯养成和心理 健康的课题研究,形成符合本地幼儿园、小学、中学各阶段要求的量化指标体系,为相关工 作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应更多关注学校心理教育的开展,加强队伍建设,督促设立心理教 师编制;构建医教专业人员、社会工作者共同参与的平台,搞好少年儿童心理健康知识普及, 开展心理健康辅导和咨询。进一步发挥少年宫、体育馆、图书馆等文化设施的作用,节假日 免费开放校内场地设施,增建校外活动场所,为少年儿童提供更多更好的校外活动阵地。加 大文化市场、网吧和游戏厅的管理力度,净化孩子们的成长环境。电视媒体应多宣传优秀学 生代表,多播出符合学生特点,主题鲜明的节目,对孩子形成良性引导和正面带动。倡导大 型社区和本地名优企业建立特色实践教育基地,让孩子们走进社会,在丰富多彩的实践中学 会生活,健康快乐地成长。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调研报告 2 一直以来,我国的学校教育一直沿用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存在着重智轻德、重表(身 体)轻里(心理)的现象,小学心理问题较少受到重视。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 改革的不断深入,应试教育所带来的种种弊端日益被人们所认识,为此我国已明确提出了由 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口号,学生的心理素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在思想道德情操、科学文化知识、身体和心理素质、劳动和生活 技能等方面得到和谐发展为宗旨的,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核心内容。但 现阶段涉及较多的还是心理问题较明显的大中学生,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仍未受到足够的 重视。而实际上由于社会的发展、各种竞争的不断加剧以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一些失误, 许多心理问题都表现出了向低龄化发展的趋势。同时大中学生存在的许多心理问题的成因也 常可追溯到他们的小学时代。因此,对小学生开展心理素质教育非常有必要。 根据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总检出率为9.5%,这个比例略低于 国内外文献中所估出的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比例,但基本接近。如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唐 慧琴、忻仁娥的研究得出:我国小学生各类行为问题的总检出率为12.93±2.19%; 陈永胜认为小学生的心理卫生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情绪、行为等方面,小学生在学习方面 存在问题的人数约为10——15%,情绪方面问题约在10——20%之间等等。在这里 我们不能得出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好于其他地区的结论,因为每个研究所采用的测量工具不 尽一致,或者说每个研究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评价标准不同。但仍可得出两点结论: 1、大多数的小学生而言,心理发展总体还是较健康的。 2、小学生中的心理问题还是普遍存在的。这既包括心理问题较明显,我们既要对这些 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指导和矫正,同样也要对某一方面存在心理偏常的学生进行指 导。 冲动倾向和恐怖倾向的发生率在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率中排第二、第三位。这二者 都是情绪方面的问题。冲动倾向是指无缘无故地想大声哭、大声叫,或者一看到想要的东西 就一定要拿到手。这首先和家庭教育的不当有密切关系。如果家庭对孩子的要求过分满足, 就易养成孩子任性、固执及情绪易变的特点。造成恐怖倾向的原因则主要是由于从小娇生惯 养而形成了依赖性强、缺乏独立性的性格,往往表现为只要一个人就会焦虑或对于本来不需 要恐惧的东西却抱有一种恐惧心理等等。其次,冲动倾向和恐怖倾向的形成也与应试教育下 只重视知识教育而忽视儿童人格和个性的培养有关。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又没能在家庭和学 校里学习到对付挫折和困难的办法,就易情绪失调。 对人焦虑在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中排行第四,主要表现在在众人面前感到不安,被人说 了什么总是想不开,在人际关系上容易产生焦虑。对人焦虑过强的学生往往没有魄力,缺乏 组织能力,搞不好人际关系。这种倾向在当今小学生中日益严重,影响了儿童正常的人际交 往与心理需求。对人焦虑的产生一和学生普遍较任性、固执、依赖性重有关,二和学校教育 忽略对学生人际交往技能的培养有关。 自责倾向在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中排行第五。自责倾向是指当发生不如意的事情时,经 常认为是自己不好,对自己所做的事抱有恐惧心理。 综上所述,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各个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学校教育和 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我国教育中存在很大问题的一种教育模式。其原因有:一方面对孩子 过分溺爱,一味满足孩子的各种需要,对孩子过分保护,在许多事情上包办代替,养成孩子 依赖性强、任性固执等个性,使之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另一方面,又片面追求孩子智力发 展,把聪明、有知识、学习成绩好作为孩子的唯一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不惜花费大量的 时间、精力和金钱,而结果往往适得其反。长期以来学校教育沿用的应试教育模式则不但忽 视对儿童心理素质的培养,还由于一味追求升学率、以分数论学生好坏等,对学生的心理健 康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调研报告 3 未成年人的身体和心理能否健康发展,关系到国民素质的提高和国家民族的兴衰,加强 对小学生的心理指导,预防心理疾病的产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这 个群体的健康与否,预示着国家的未来是否处于一个良性发展的状态,同时,小学生处于长 身体阶段,有很大的可塑性,加强小学生的心理指导,可以尽可能的减少未来的心理疾病人 数,对我们建设现代化强国,改善人口结构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最新定义是“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有 完整的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国家教育部的一位负责同志也强调:未成年人的身体和 心理能否健康发展,关系到国民素质的提高和国家、民族的前途。保护和教育未成年人是全 社会的共同责任,教育系统更是责无旁贷。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成年人口中,有心理疾病 的有一千多万人,对心理疾病的治疗,已引起我国相关部门的重视。加强对小学生的心理指 导,是预防和治疗心理疾病重要一环。要做好这项工作,认真进行小学生的心理情况调查, 对我们分析、了解情况,对我们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都是必不可少的。 一、着手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 (一)调查的项目及内容 在我们的生活中,身体健康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指标。所谓健康,它是从生理和心理两个 侧面来表现的。从表现形式看,生理健康相对来讲,比较容易诊断,而心理健康,测试的手段 就比较复杂。同样,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状况,要比了解小学生的生理状况要困难得多。我们 按照小学生心理健康标准,认真进行调查工作。 调查的设计: (1)时间:20xx.9.5--------20xx.9.30 (2)对象:本校三至六年级学生 (3)方式:问卷、座谈会等 在对小学生的调查中,我分别从小学生“对待学习成绩的态度”、“对待自己错误的`态 度”、及性格、能力、交友等六个方面进行调查,旨在考察学生智力智能发育、建立良好的 人际关系、确的认识自己、良好的情绪注意力、心理承受能力,为进一步分析小学生的心理 健康状况提供了详实的参考数据。 (二)调查情况分析: 1、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第一个标准就是智能发育正常。一个小学生,能正常学习和生活, 与周围环境取得平衡和协调,有一定的求知欲和兴趣爱好,一般说其心理就是健康的。从我 们的调查情况看,能正常学习的小学生占 98%,与周围环境取得平衡和协调的占 97%,有一 定求知欲和兴趣爱好的占 99%。我校在校生为 1800 人,在这一方面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占 1 —3%,约为 300 多人。 2、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第二个标准是同家庭成员、教师同学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 诚恳、谦虚、公正和宽厚的态度对人。从我们的调查情况看,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占 99%,能以诚恳、谦虚、公正、宽厚待人的占 97%,在这一方面,也有 1—3%的小学生有心 理障碍。①父母关系与父母的对话程度非常好的,占 51%,比较好和一般的,占 21%和 19%; 几乎不交流和根本不交流的,占 4.5%。与父母的最大分歧是不理解我的行为的,占 30%;其 次是溺爱和过高期望的,占 13.4%;与父母产生矛盾时解决的方法,通过对话解决的学生,占 75%,其次是不服气但还是接受的,占 12.3%。②对学校的态度和师生关系上。学校生活非 常满意的,占 59%,比较满意和一般的占 38%,不满意的占 2%。对与教师沟通程度感到非 常好的,占 36.4%;其次是一般的,占 32%,比较好的,占 25%;几乎没有对话和根本不对话 的学生,占 6.1%。与老师最大的分歧是学习上的,占 15%;不理解我的行为的,占 13%,其 他 86 名,占 20%。与老师产生矛盾时的处理方式是通过对话来解决的,占 63.6%;其次是不 服气但还是接受的,占 17%;第三用间接方法(第三者或信件)的,占 7%;第四是反抗,不想上 学或逃学的,占 1.3%。③与同学关系上能够交心的朋友,占 48.4%;其次是有几名的,占 38%, 第三是没有的,占 13%。交友的最大障碍是性格上的差异的,占 17.4%;其次是学习成绩上的 差异,占 7%。再就是缺少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和技巧,占 6%。与同学产生矛盾时处理方式 是通过对话来解决的,占 64%,其次是不服气但还是接受的,占 17%;第三是用间接方法解 决的,占 7%。 3、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还表现在正确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努力发展身心潜能。不做 无谓的怨尤,不易受消极性暗示的诱惑。在调查中,我了解到有 99%的小学生在这方面是正 常的,也有 1%的小学生有这方面的心理障碍。 4、心理健康的小学生,思想应该有条理,行为前后统一,注意力比较集中,学习上有 一定的毅力。在调查中,这一方面正常的占 99%,有 1%的小学生有心理方面的障碍。 5、在一般情况下,心理健康的小学生,有良好的情绪,比较活泼、开朗,经常保持愉 快,遇事冷静,处理谨慎,同情老幼伤残,憎恨坏人坏事,向往美好未来。调查情况表明, 95—97%的小学生属于心理健康范畴,另外 3—5%的小学生有这方面的心理障碍。 6、心理健康的小学生有较好的心理承受能力,能适应环境变化,乐于接受新生事物。 这方面心理正常的占 99%,有心理障碍的为 1%。 以上的调查情况表明,就本校大多数的小学生而言,心理发展总体还是较健康的。围绕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六项标准所展开的调查,各项指标均有 1%的比例属于有可能有心理障碍 的范畴,尽管其中的各个项目间不可避免的有交叉象,但是其绝对数字还是较大的,其中所 蕴含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可能会给社会带来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因此,认真分析造成小 学生心理障碍的原因,就是件刻不容缓的工作了,我们既要对这些心理问题较明显的学生进 行心理指导和矫正,同样也要对某一方面存在心理偏常的学生进行指导。 二、认真研究,剖析造成心理障碍的原因 造成小学生心理障碍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有社会原因、家庭原因、学校原因和各 种生理原因。 1、社会原因:社会的整体环境恶劣,会导致小学生对生活失去信心。小学生生活的周 边环境负面因素太多,使他们对周围的人失去信任,长期以往,在他们的心理上留下阴影。 由于社会环境影响面大,对小学生所造成的影响不是点式的,而是面式的,这样就会使一批 小学生受到影响,产生心理障碍,对于我们这个人口众多的大国来说,其绝对总数是不可忽 视的,其对社会发展的潜在的负面影响也将是巨大的。因此,国家的和平,社会的安宁,人 们生活的文明程度,是营造良好、和谐的社会生活环境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减少小学生 心理障碍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2、家庭原因:就家庭教育而言,它具有启蒙性、长期性、感染性、情感性。国内外大 量研究表明,残缺家庭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是很不利的。残缺家庭是指核心家庭中父母一方因 离婚、死亡、出走、分居等原因使家庭成员不全的家庭,亦称单亲家庭。我国心理学者曾对 我国 28 个省、市、自治区 1564 名 1—5 年级的小学生的情绪情感进行比较分析(其中离异家 庭 729 名,完整家庭 825 名),发现离异家庭的儿童则表现出更多的消极情感,如焦虑、冷 漠、自卑、孤僻、萎缩、敌对等,并因此影响到他们的学习生活及社会生活。在双亲不全的 家庭中,以双亲不和对小学生有更大的影响,父母长期的分歧、争吵、敌对会使孩子内心产 生严重的焦虑、矛盾、神经质,甚至导致心理变态及反社会行为。 另外,在一些家庭中,小学生长辈因自身的心理障碍,在和小学生的交往过程中,有意 无意的使其病态心理影响了小学生;同时,一些小学生的长辈,相互关系紧张,他们不注意 自己行为对小学生的影响,从而使一些小学生下意识的对自己周边的人或事物,采取敌意的 态度。再者,家庭环境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记得中国教育电视台的一个《保护儿童权益 公约》的广告拍得很有意思,描述的是一个小男孩在一阵车鸣声、传呼声、麻将声、成人吵 闹声中,一直不停地在倾述着什么,但他发出来的微弱声音,早已被成人社会的“噪声”淹 没了,最后当一切噪声停止,才听清孩子说了一句:“你们为什么都不听我说呢?”。我想这 个公益广告的确把儿童的生活处境揭示得淋漓尽致!难怪那么多小学生感到孤独,认为谁也 不理解自己,不尊重自己的想法和行为,父母、教师总是要管这管那。 据调查,我校独生子女约占 35%。发现这些孩子中普遍存在着自理能力较差,独立完成 工作的能力较弱,依赖性比较强,脱离家庭、亲人的照顾将寸步难行。产生原因是由于家长 只注重智力培养,而忽视能力的培养。父母娇养、过分保护、照料,从而导致学生一切都由 家长包办代替,产生依赖性,缺乏独立性,缺少自我服务、自我锻炼意识。这样会给孩子以 后参加工作,走向社会带来许多障碍。 在我和小学生的交谈中,了解到个别小学生的心理障碍确是因为家庭原因造成的。有个 小学生家庭父母不和,关系紧张,甚至到了快离婚的地步,使这个小学生的心理受到严重冲 击,使她的心理健康受到影响,造成这个小学生的心理障碍。 3、学校原因:以往的时间里,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学校的领导、教师觉得学 校教育主要是尽可能多培养“应试人才”,提高升学率。家庭、学校、社会对学生的考试成 绩极为关注,视其为关系到一个学生将来是否有前途的首要问题。所以,教师在课内只抓智 育,而课后家长又让学生参加多种补习班,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学生没有多余的时间来 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主要表现在考试紧张、厌学、偏科,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产生原因主 要是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和信心;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值又过高,加上 社会给学生造成的心理压力,使学生心理负担过重,认为学习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没有 达到快乐学习的目的。 4、生理原因:在调查中,我了解到一些小学生,由于他们的智力超常或者智力低下, 他们觉得,自己和其他人往往显得格格不入,所以在心理上,也不能和其他小学生一样得到 正常的发展,时间一长就有了某种心理障碍;还有一部分小学生,他们因先天或后天的原因 身体残缺,这使他们下意识的产生了自卑感和心理障碍。 三、齐抓共管,多方面做好心理指导 学校层面,通过调查,我们已知道,在小学生中,有一部分因社会、家庭、生理等各种 原因,存在着某种心理障碍,对此,我们必须加以重视,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尽力做好这 一方面的工作。也就是说我们要重视小学生的心理指导,要使我们每一个从事小学教育工作 的人在每一个工作环节都要重视这项工作。同时要使每个人知道,良好的心理指导必须具备: 真诚、理解、尊重三要素,要依托有社会意义的背景,通过各种技术手段,认真细致的做好 这项工作。 1)要以真挚的感情,诚恳的态度和同学相处。我们和他们相处,决不能虚心假意,失去 信任,心理指导将无从下手。在这次调查中,我和小学生们融切相处就是一例,这也是我能 完成这次调查工作的重要一环。 2)要换位思维,要从不同的视角,和同学交换对问题的看法。心理有障碍的小学生,其 对问题的理解、看法往往和别人不一样。理解他们,是能否和他们进行交流的关键。 3)除了真诚、理解以外,还要注意对每个同学都要在人格上予以充分的尊重。 4)做心理指导工作,要适当的运用一些必要的方法,如:专题性活动;课外合作游戏;帮 助学生理清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疏导学生从沉闷的气氛中释放出来;注意用非语言的方式 给学生一定的时空;注意观察,可以采用反馈技术,重复一些师生言行,引导学生;和学生平 等相处,消除学生的下意识自我防护意识等。同时,也要注意教师(班主任)自身心理素质对 学生的感染。 5)要特别注意对具有自卑心理障碍学生的具体分析。其中,要特别注意小学生自卑心理 的矫正。矫正小学生自卑心理的方法有:了解他们的想法,尽可能满足他们的愿望;适当让 他们接受一些小小的考验,增强他们自我承受心理;发挥他们的特长,培养他们自我优越心 理;创造轻松环境,淡化其不安、烦躁、孤独、离群心理。 家庭层面,家庭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影响巨大。就学校、家庭、社会三维环境而言,孩 子们在家庭中度过的时间有 1/3 之多。而且,对于心智正在发育的少年儿童来说,家庭的影 响甚至超过了社会。因此,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家庭教育的作用不可忽视。 (一)营造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包括实物环境、语言环境、心理环境和人际环境。 实物环境是指家庭中实物的摆设;语言环境是指家庭中人与人的语言是否文明有礼,民主平 等,商量谅解;人际环境是指尊老爱幼,各尽其责等品格,心理环境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 态度及情感交流的状态。和父母的身教言教相比,家庭环境涵盖的范围要广泛得多。能够传 递社会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态度体系以及社会道德规范的,不仅仅是父母的语言和行为, 父母的心态、家庭中的实物环境、心理环境、人际环境等都是影响少年儿童行为和心理发展 的重要因素。 (二)尊重孩子的主体地位,提倡孩子自我教育。尊重儿童的主人地位,家长首先要相信 儿童,相信他们有接受教育的能力。当然相信孩子们的接受能力的同时,也要正视孩子们的 接受能力。如果“拔苗助长”,则同样违背了孩子的生长规律。尊重儿童的主人地位,家长 还要深入了解儿童,根据儿童的天性来培养道德品质。要充分考虑孩子的人格、兴趣、爱好, 不要轻易把自己的愿望加在孩子身上。提倡孩子进行自我教育,家长努力引导孩子学会自我 规划、自我教育、自我评价。 (三)通过有效的家校合作,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儿童观、亲子观和育人观,掌握科学的 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 社会层面,加大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与社会宣传力度。通过宣传,普遍破除迷信思想, 科学对待心理问题,使人们远离迷信,使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得以及时地科学治疗,加大对 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与社会宣传力度,提高对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正确认识,来提高全社 会特别是家长和教师对心理学、心理健康知识的重视,使心理学真正早日走进人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