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99 KB
  • 2021-04-15 发布

关于2020年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总结(二篇)

  • 1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关于 2020 年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总结(二 篇) 关于 2020 年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总结(二篇) (篇一) 一、基本思路 **年以来,我局全面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扎实推进现代特色农 业为总目标,立足我市市情农情,努力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不断优化 农业结构,不断挖掘农业发展新动能,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力 推进农业深化改革各项工作。 二、主要做法 我局研究制定农业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方案、办法及措施,成立了以局 长任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对每一项 改革任务分解到各责任科室,明确了责任领导和责任人,我局的改革 工作涉及到农业供给侧改革、乡村振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集 体产权制度改革和土地确权、流转等方面的事项,各科室理清工作思 路,细化工作步骤,落实工作责任,全局上下形成合力,确保了深化 农业改革各项工作抓出成效。 三、主要成效 (一) 本部门承担改革任务完成情况和取得成效 1、完成情况 (1)农业供给侧改革工作。按照《河间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 年行动计划目标落实方案》,编制了《**年河间市农业种植结构调整 工作推进方案》,积极进行农业种植结构调整,落实“一减四增”任 务,调减非优势区高耗低质低效农业作物面积,**年我市共压减籽粒 玉米种植面积 2.46 万亩,普通小麦面积 0.3 万亩,在稳定粮食生产的 基础上,重点以调整林木、果树种植为主,大力宣传和引导农民种植 高油酸花生、双高大豆、杂粮杂豆、中药材等优质特色作物种植。 (2)乡村振兴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作为乡村振兴工作的牵头单位,我局起草了《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重点工作及职责分工的通知》,明确了部门分工。我市成立了以市委 书记、市政府市长任组长的中共河间市委河间市人民政府乡村振兴工 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加强对乡村振兴工作的指导和协 调。河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振兴战略工作,自我加压,多次 召开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和专题工作会议,学习研究上级有关 乡村振兴战略文件精神,部署推动我市人居环境整治等各项具体工 作,确保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完成了**年度无害化卫生改厕 11784 座。 完成了建设污水及接入城镇污水管网和采用分散式治理的村庄 119 个和农村生活污水管控村庄 181 个。全市 615 个村全部实现了城乡 环卫一体化。共清理农村生活垃圾 395840 立方米;清理 384 处; 清理农业生产废弃物 1871 立方米;清理残垣断壁 383 处;建设小菜 园、小游园、小果园 82 个;建成农业生产废弃物集中处理中心 3 个; 对农村主街道、联村公路建设进行了硬化,对通村公路和穿村公路路 况较差的路段进行了升级改造;全市已配建畜禽粪污处理设施 2 处, 建成农业生产废弃物集中处理中心 3 个;完成年度绿化任务面积 78 18 亩、村庄绿化率达标的村达到 140 个;实施村庄主街道、村民中 心、村民广场、学校亮化,推广使用节能灯和新能源灯;全市共有 1 49 个村完成美化整治,地名标志设置标准化的村达到 80 个;全市 2 3553 户建成美丽庭院,7466 户建成精品美丽庭院。 (3)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此项工作基本完成。全市 615 个 村完成了清产核资工作任务,并顺利通过了沧州市组织的验收工作, 数据已全部录入农业农村部全国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平台,全市共清查 核实资产 80264 万元,其中经营性资产 5840 万元;清理集体土地 1 88.70 万亩,其中农用地总面积 152.36 万亩;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 员确认工作全面完成,共认定成员 79.0949 万人;登记赋码工作到 完成 614 个,发放新型集体经济组织证书 614 个,组建了 614 个股 份经济合作社。 (4)农村土地确权、土地流转工作。河间市土地确权工作涉及 20 个乡镇,583 个涉农村(另城关 32 个民改居村不涉及确权),应确 权面积 127.2 万亩, 涉及农户 15.9 万户,截止目前已有 555 个村 基本完成了土地确权工作,共计完善土地承包合同 16.98 万份,占应 完成数的 99.9%;建立登记簿 16.98 万份,占应完成数的 99.9%; 已经完成省级验收、数据库通过农业部初检和农业农村部人工复检; 数据库和土地承包管理系统已经初步建成。积极引导规范土地流转工 作,截止到目前共完成土地流转总面积 58.2 万亩,土地流转率 48. 2%,初步建成市有土地流转指导办公室、乡有土地流转服务中心、 村有土地流转服务点的三级土地流转服务体系。 2、取得成效 农业种植结构不断优化,农业生产效益不断提高,农村人居环境得到 明显改善,农村面貌更加整洁优美,土地流转工作的开展,促进了我 市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标准化程度不断提高。 (二)打造的特色经验和改革亮点(无) (三)新争取的改革试点 今年,我市成功争取到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全国试点县。上级文件依据: 中共河北省委办公厅、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 乡村治理体系若干措施》的通知冀办**[52]号) (四)改革推进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实际困难(无) (篇二)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 年。**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委全面深化改革决策部署, 紧紧围绕《中共**县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 2020 年工作要点(工作 台账)》(民改发〔2020〕1 号)文件精神,认真结合我镇实际, 突出制度建设这条主线,完善工作机制、抓住重点领域、强化工作措 施、瞄准关键环节,认真谋划,履职尽责,扎实推进我镇 2020 年全 面深化改革工作,确保各项改革向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靠拢。现将 有关汇报总结如下: 一、工作进展情况 (一)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不断完善制度治党。一是巩固拓展主 题教育成果。持续用力“学做改促”,建立健全《**镇“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长效机制的实施方案》,修订完善《**镇管理制 度汇编》,创新开展“领导干部进讲堂、微党课进基层、红色教育进 支部”的“三进”活动,探索“网格化、订单式、责任制”联系群众 工作机制,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创新进取、拼搏实干的激情。二是突出 “四抓两整治”。持续推进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 力争至 11 月底完成率达 100%;突出打造**村、四坝村 2 个党支部 建设标准化示范点;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固定党日”等制度, 健全完善“1+X”活动机制;修改完善《**镇村干部管理办法》,结 合农村“三变”改革,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稳步增长;扎实推进 6 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提升;各党组织全面详实摸排涉黑涉恶, 党员签订不信教承诺书 650 余份。三是突出人才队伍建设。围绕** 现代丝路田园综合体,成立人才专家工作室,引进省内外高校和科研 院所专家 6 名,推行“党员培养成人才、人才向党组织靠拢”的“双 培养”模式,实施培训 2 场次,培训人员 110 人。 (二)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促进镇域经济稳定发展。按照“一年见成 效、两年求突破、三年大变样”的发展思路,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 革和“三变”改革为动力,总结**村、东上坝村 2 个成功试点经验, 通过改变集体资源为入股资产、盘活集体资产入股经营主体、变财政 支农项目资金为村集体股金、土地(林地)股份合作、农户住房使用 权股份合作、农户自身劳动力入股合作、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 作等多种方式,全面推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三变”改革工作, 力争 2020 年全镇 85%的村全面完成改革任务,到 2021 年全镇 16 个行政村全面完成改革任务。 (三)深化民主法治领域改革,稳步推进**平安建设。一是持续推进 农村“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优先选择 32 名后备村干部作为“法 律明白人”培养对象,统筹协调矛盾调处、维护稳定等工作。二是积 极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新格局。由镇综治中心牵头抓总,建立“一 体化运作、一站式接待、一揽子化解”于一体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 系,实现信访群众“一站式”服务。目前,共排查矛盾纠纷 18 件, 化解 15 件,化解率达 83.3%。三是加强农村义务巡逻体系建设。建 立了以镇村群防群治队伍为主的义务巡防队伍 17 支。同时,建立健 全各项管理制度,形成了全覆盖、全天候巡防合力,有效遏制和减少 各类案件发生。四是进一步深化网格化精细服务管理工作。按照“一 格多员”“十户一长”的标准,广泛组织动员基层干部群众参与社会 治理,全镇共划分全科网格 125 个,配备网格长 125 名,专(兼) 职网格员 255 名,切实构建起了“不敢违规、不想违规、不愿违规” 的行业平安建设长效机制。 (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文化软实力。一是以**现代丝路田园 综合体为契机,重点打造**村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弘扬时代新风, 推进文明实践。二是打造红色教育基地。依托**小学,新建“一院三 馆”,建成全省唯一的集培训、宣传、观光等多功能红色文化宣传教 育培训阵地。三是培育红色基因传承队伍。以西路军在**、解放河西、 进军新疆等历史事件和韩正卿同志“创业为先、民生为本、苦干为乐、 清廉为荣”的精神为主线,在全镇范围内收集故事 12 篇和培养解说 员 8 名,打造以镇村干部和农村优秀党员为主体的红色文化宣讲小分 队 16 支,讲好党的故事、红军的故事和西路军的故事。四是开展红 色实践活动。借助“五四”“七一”等重大节日活动和“主题党日” 活动,组织党员开展缅怀革命先烈、重温入党誓词等主体实践活动 6 场次,激发了党员爱国情怀,增强了建设美好家园责任感。 (五)深化社会事业领域改革,着力提升群众幸福指数。持续深化“放 管服”改革,全力推进镇村便民服务平台建设,全面实行“一窗受理、 集成服务”模式,规范政务服务运行机制,科学合理设置社会救助综 合服务、惠农资金、卫生计生、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信访接待、退 役军人 7 个办事窗口,张贴办事流程图,印发便民小卡片,方便群众 办事。各村便民服务代办点设立养老保险、民政、合作医疗等代办事 项,实现群众办事就近办理。 (六)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提升司法公信力。一是强化公共安全管理。 突出抓好隐患排查、风险化解,加强对学校、市场、卫生院、宾馆、 酒吧等公共场所的防爆、防火、防坍塌安全监控和检查,避免出现“真 空”和“盲区”,坚决杜绝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二是强化社会 治安重点整治。坚持将社会治安重点整治作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有 力补充,紧盯征地拆迁、娱乐场所、高利借贷等重点行业领域,加大 线索问题察访力度。目前,共开展摸排 8 场次,排查乱点乱象 2 处, 整治 2 处。三是强化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建立集“教育矫正、监督管 理、帮困扶助、心理矫治”等职能于一体的特殊人群服务管理机制, 着力为特殊人群提供就业指导、管理矫治等各项服务。针对社区矫正 对象、刑满释放人员和“三留守”人员。 (七)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全面改善人居环境质量。一是纵深推 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持续开展农村厕所、垃圾、风貌“三大革命”, 扎实推进“六改”“四清”“四禁烧”行动,建立环境卫生整治长效 机制,实施环境卫生网格化管理,全面构建“户分类、村收集、镇转 运、县处理”的垃圾处理体系,组建由公益性岗位等人员组成的专职 保洁员队伍,制订《**镇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考评奖惩暂行办法》 和考评细则,倒逼村干部自觉参与整治,形成全面动员、全民参与、 全员动手的强大合力,提高环境卫生综合治理的实效。二是严格落实 河长制,加强对镇域河流环境综合治理,加大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力度, 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递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三是强化废旧农 膜回收利用与尾菜处理利用、农村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三大行动”, 不断强化农村污染治理,进一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 (八)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一是镇党委书 记认真落实“四个亲自”要求,对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 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问题亲自督办,听取镇纪委案件办理 等专项工作汇报,并提出指导性意见。二是制定下发了《**镇 2020 年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计划》和《2020 年**镇党风廉政建 设和反腐败工作要点》,与镇属机关站所和村党支部签订党风廉政建 设目标责任书,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上下合力共同抓,层层抓落 实的工作格局。三是围绕村务事项决策、“三资”管理、项目建设、 民政救助、便民服务等事项,对村组干部承担的工作事项进行逐项梳 理、归纳、审核,确定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小微权力,研究制定了符 合本镇实际的小微权力清单。 二、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镇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县委、县政 府的期望和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现代丝路田园综合体 部分重点项目进展缓慢,新品种新技术大面积推广还需要一定时间补 足短板。二是党支部建设标准化有待提升。虽然全镇 16 个行政村党 支部建设标准化都已完成,但是受村情、资金等因素影响,部分行政 村党支部建设标准化成色不足,有待进一步提升。三是部分群众对全 面深化改革认识不足,思想不解放,缺乏创业创新的激情和活力。 三、下半年工作打算 下半年**镇将切实贯彻落实改革要点,提高改革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是深入贯彻学习党的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突出深化 改革工作,贯彻依法治国,强化依法行政,加强制度建设,细化服务, 促进全镇各项事业持续向好发展。二是全力实施党支部建设标准化示 范点创建工程,加快推进**、四坝 2 个村标准化示范点建设;持续推 进村级阵地提升工程,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改扩建**、四坝、王官村 级活动场所;严格按照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提升要求,认真开展赵岗 村党支部整顿提升工作;持续优化队伍建设,按计划完成剩余 8 个村 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三是强化堡垒作用,助力产业 提质增效。围绕“党建引领促产业,产业发展聚民心”目标,大力推 广“企业+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 道。以春禾国际农业科技园、优质杂果基地为主体,采取“公司+合 作社+劳动力”合作模式,鼓励引导群众以劳动力等要素参与生产, 让农民成为产业链的受益者,持续增加农户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