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50 KB
- 2021-04-1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篇一:
匆匆而又匆匆,为期一周的市级骨干教师第一年集中培
训已结束了。细细回想,还记得每日奔波辗转于各个集训点,
还记得全国专家、学者生动的讲学报告,还记得一线教师真
实、灵动、有效的课堂展示。打开散发着墨香的笔记本,培
训期间点点滴滴渐渐出现眼前——
教育是快乐的,思想是智慧的,当教育充溢着智慧时,
魅力无穷
北京的心理学专家张勤老师举止优雅,观点独到,她的
讲授融知识性、理论性、趣味性于一体,极具感染力。她从
谈孩子的性格开始,形象地将人的性格分为“红、黄、蓝、
绿”四种类型,并结合鲜活的个案对每种性格进行解析。我
静静地聆听,眼前突然一亮,妙用性格不就是“因材施教”
吗?宋代朱熹在《论语》注解中说道:“孔子教人,各因其材。”
两千多年前孔圣人就提出“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然而,
仔细反思:在现实教育中,我们太多关注性格的后天培养与
发展,往往忽略了先天的本性研究。特别是“大班额班级授
课制”下,我们强调整齐划一的同时,无法让部分孩子天性
得到很好的发展。让我们尊重孩子天性,寻找的教育策略:
妙用性格,因材施教。童年成就孩子的一生,让我们从小事
做起!从内心真正关注孩子的点点滴滴的进步,孩子会有跌跌
撞撞的时候,但我会把微笑、抚摸、鼓励送给孩子,把尊重、
理解、宽容带进课堂,把倦怠、疲劳、焦躁的情绪留在课堂
之外,无论孩子学习成绩如何,我都会带着这“一群鱼”跟
我走。张勤老师对孩子性格的解读,为我打开了更加亮堂的
教育之窗。
上海华东师大易凌峰博士讲学,充分展示了他广博的学
识,也展现了他的儒雅和风趣。《新经济.新教育》报告的核
心理念是:新经济时代学校办学要重视两个层面,一是启蒙,
即促进学生情感与社会化的发展;二是创新,将创新作为认知
教学的目标,教育应该为孩子们尽可能多地储备明天用得着
的东西。让我认识到:新经济背景下的教育不只是停留在学
习与继承,不思也不会创造的水平上,而应该承担起启蒙与
创新的重任。“教育的重点在于启蒙,而不只是信息的获得。”
这才是新教育的本质。他在教学研究中讲到课堂观察策略、
课堂教学理论、课堂案例研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堂
不是舞台,没有彩排,只要走进课堂,每天都是现场直播。
因此,我们要不断地审视自己教学行为;对授课中突发事件的
背后隐藏的复杂性要有认识;将课堂教学中有价值、有启发性
的“教育故事”写成教学案例,促进自身经验积累和知识积
累……
我快乐,因为我是教师;我幸福,因为我是一名语文教师
走进锦西外国语实验小学,首先感受到了“以生命为本”
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楼梯上、教室里都放着科幻、童话、寓
言、成语故事等书,孩子们坐在楼梯转角处的沙发上捧着书
爱不释手,心灵在书海里得以浸润。学校以生命为本的办学
理念,形成了生命教育课程体系。4 位老师分别展示了代表“常
态化”、“拓展性”、“个性化”、“专题化”的生命课程课例,
使我感悟到教育回归生命真实的理念。在这里,老师是一支
快乐的蜡烛,点燃了孩子求知的欲望,让孩子品尝到了受教
育的快乐;老师是生命的领路人,引领他们去寻求生命的本
真,提高生命的质量,实现教育生命的和谐,这样的教育思
想和远见卓识令我敬佩。怎样开发科学而又鲜活的生命教材,
让切实有效的生命教育内化为一种心态和能力,让学生面对
生命懂得欣赏,懂得感恩,懂得相处,懂得敬畏,使教育真
正成为学生奠定终身幸福的人本教育,这值得我们每一个教
育工作者潜心思考,踏实践行的。
人民北路小学的“班级读书会”课例展示,则向我们诠
释了“幸福”二字的真正含义。课堂上,老师引领孩子学会
阅读、喜欢阅读、享受阅读、分享阅读;交流时,五彩“读、
写、绘”特色作业,展示着一颗颗浪漫稚子心。是啊,只读
语文书,孩子生命的宽度和厚度是不够的,让孩子从小与书
为友,用阅读奠定幸福的人生,人北小学的幸福教育让我感
动让我温暖。“给孩子一个幸福的人生,给教师一个幸福的生
活,给家庭一个幸福的未来”,这不就是教育追求的理想吗?
白果林小学、营门口小学、张家巷小学关注细节,聚焦
有效,通过高、中、低段课例展示,执教者和观课者分别从
教学目标划分和落实、课堂提问等方面进行交流和探讨。张
家巷小学任老师《信任》课堂提问“兵不在多而在精”,难易
适中,由浅入深,疑在该疑时,问在精当时,令我叹服;该校
有效课堂之有效提问校本教研深入细致促我深思,课堂教学
如何培养孩子问题意识?“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疑是
探求新知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的动力。课堂上,教会学生
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独立汲取知识的
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有力的手段。在学习的过
程中,师生进行心灵的对话,思想的碰撞,语文课堂才能焕
发出生命的精彩,学生才能由一个个“学会者”真正变为一
个个“会学者”。
思想着,教育着,快乐着,学习教育的过程就是体验幸
福的过程
匆匆的足迹之后留下的是思考,是新的认识,是更加明
确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
然后能自反也”将时时激励我、鞭策我广泛阅读、不断学习;
博采众长,不断积累,让培训给予的清泉细水长流。让这一
段“春天的回忆”成为我跋涉的新起点,让这一次“幸福之
旅”点燃我学习的新动力。我深信,幸福是一种感觉,在教
育中寻找感觉,就会在教育中感觉到幸福!
篇二:
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正在深入开展一场声势浩大、轰轰烈
烈的课程改革,并且在基础教育阶段已经取得显著的成效。
以前在高中教学,对初中的课改不了解,转入初中教学后高
中又进入了课改,在这期间虽然听了一些课改的报告、讲座
或者初中的公开课,或者阅读了一些材料,但是对课程改革
的了解还是零星的、不系统的。5 月中旬,参加了省教师培训
中心组织的培训,聆听了专家们的讲座,和同行的展开了讨
论,重点阅读了江苏教院周成平主编的《新课程名师教学 100
条建议》,对新课程的认识才从模糊走向清晰。
该书编写者都是长期从事新课程研究以及在中学教学第
一线从事新课程实践的老师,因此实用性和指导性都比较强,
读起来收获也比较大。
本书分为理念篇(为什么教)、内容篇(教什么)、实践篇
(怎样教)和评价篇(怎样评价)四部分,思路非常清晰,阐述
得通俗,特别是实践篇提供了许多案例,借鉴性非常强,可
读性特别高。
一、理念篇(为什么教)
在这一部分里,比较系统地阐述了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
观、课程观、教材观、学生观、教学观、课堂观、方法观、
学习观等。有道是有了“革命的理念才有革命的实践”,这些
新课程理念让我们对新课程改革有了清晰的理论认识,在思
想上有了明灯的指导,理解起来和行动起来都能有的放矢,
方向性明确了,做起来也就更容易了,避免了以往比较盲目
的做法。书中对于教师角色的转变阐述,明确告诉了读者,
这可能矢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显著标志。以往对教师的几种认
识如今在新课改中有了新的丰富内涵,新课程认为教师是教
许的设计者、指导者和信息源、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管
理者、学生的学习伙伴、学生学习的帮组者、反思者、学生
成长的发现者。如此丰富的阐述让我对教师的认识重新定位,
在教学中加快了角色的转变,以更快更好地走进新课程的实
践中去。
当然,新课程的理念比较多,如《学习方式的变革与思
考》等,都能促进我们更好地联系教学和学习实践,进一步
走入新课程,融入新课程。
二、内容篇(教什么)
新课程改革以前,教学中我们往往强调的是知识,强调
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能力的培养,教学中只重视传授知识,
教学的目标比较单一。在本书的这一部分里,明确教学目标
要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即关注学生发展的三个方面:知识
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样的目标是立
体的,改变以了传统教学中的知识本位、学科本位,以学生
的发展为本,对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这些理
论的阐述对我们新课程中教学的内容有了明确的认识,让我
们在教学中对教学内容的把握有了很好规范。
三、实践篇(怎样教)
明确了新课程的一些理念和内容后,让我们更多关注的
就是怎样教的问题,这是实际操作的问题,也是做教师最为
关注的问题。在这一章节里,正是本书重点阐述的问题,全
章共用 45 篇文章从不同角度、不同文体以及学生的情况作了
十分详细的论述。文章的作者或评析的课堂案例大多是中学
语文教学一线的名师,选择的课例和论述的问题具有很强的
代表性,有些观点是我们以前闻所未闻的,真是大开眼界的。
期中一篇《激发学习热情的生活化课堂教学》给人印象深刻。
语文是交际的工具、思考的工具,语文教学只有融入了生活
才有新鲜的原料,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生活
中学习语文,往往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这样的语文学习
是在潜移默化和切身体会中展开的,因而效率高、印象深。
而我们实际教学中可能过于侧重书本,没有更好地关注生活,
甚至脱离生活,脱离学生的实际感受,有些“纸上谈兵”或
“隔靴搔痒”。读了这些文章,让我们茅塞顿开,豁然开朗,
真是受益匪浅。
四、评价篇(怎样评)
如何评价一节课?可能各有各的标准,真是“横看成岭侧
成峰”,在新课程标准下,应该有一个相对统一的标准,避免
评价的差异太大。在本书中,共有 15 篇文章论述评价问题,
如《创建新的课程评价体系》中列举了三条新的评价体系;在
《新课程评价的功能及应该注意的问题》中有些观点则令人
深思,考虑问题的角度跟以往明显不同,让我们考到新课标
下应采取的新思路。
任何一本书的内涵可能三言两语是无法说完备的,读了
这本书,使我对新课程标准下的教与学,怎样教,如何评都
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当然还很肤浅,需要进一步的细细研
读,以期更深刻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