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00 KB
- 2021-04-1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思想品德计划总结之高三政治第一学期期终试卷分析
第一学期期终高三政治试卷分析一。试卷结构和特点浅析1. 试卷结构: 根据常州市各校高三复习的进度,本次高三政治期终考试命题范围主要考查了经济常识和政治常识三册书,高二哲学常识只在一道简答题中穿插考查了矛盾分析法的相关知识。本试卷的题型、分值、主客观题的比重均与高考一致。考查点分布情况见表一: 表一: 知识范围试题序号题量分值高三政治常识第一课4、5、7、38⑶411第二课1、3、25、26、27、34⑵619第三课8、9、10、37417第四课212第五课6、11、1236综合38⑵16总分61分高一经济常识第一课16、17、3137第二课1312第三课23、29、33、39⑵414第四课14、19、20、28、30512第五课34⑴13第六课21、3225第七课15、2424第八课18、22、36315综合35⑴、39⑴、39⑶318总分80分高二哲学常识第三课38⑴16研究性学习35⑵
132.试卷特点: (1)紧扣教材、考纲,强调对基础知识的考查。 对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的考核,是近年来我省自主命题的一个重要特点。试卷瞄准了高考,突出对学生掌握双基的考核,符合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的特点和要求。选择题命题大多着眼于基础知识,主观题的答案许多也直接来自于教材,例如第34题第一问,就直接考查了税收的作用;有的题目立意较新,设问较活,但答案还是直接来自课本,例如第38题第三问我国应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第39题第二问结合表一、二说明解决表三所反映的问题有何意义,通过审题实际就是考查提高经济效益的三点意义。 (2)在注意考查知识覆盖面的同时,突出对重点知识的考查,做到统筹兼顾。考卷体现了以我国国家制度为核心,以民主政治建设为主线,考查我国的政治制度,治国方略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特征。通过“表一”试卷考点的分布统计,我们可以看出,从学科整体来看,首先突出了对经济常识的考查,经济常识占全卷的53.33%;经济常识的考查突出了第三、第四和第八课;政治常识的考查突出了第一、第二、第三课。在政治常识的61分中,一二三课内容占了53分。 (3) 理论联系实际,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首先是试卷中反映了今年许多现实中的热点问题,如今年税收问题是大家都关注的焦点问题。一是“个人所得税立法听证”,二是农业税的废止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创举,试卷很好地反映了这一热门考点。其他如 “西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一国两制”、“依法治国”、“联合国改革”、“三农问题”、“人民币兑美圆升值”等;其次是试卷中也反映了一些近年来一直为大家关注的热点,如“依法治国”、“循环经济”、“政治文明建设”、“国企改革问题”等;同时也反映了许多发生在同学身边的,大家日常生活中所关注的理 论问题或实际问题,如“党的建设”、“节约型社会”、“产品质量问题”、“教科书循环使用”等问题。 (4) 体现了学科内的综合,试题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考查了学生对一些政治现象的认识。试题以某一政治现象为
“切口”,考查与这一主题相关的政治学知识和哲学知识,考查了政治学中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做到了学科内的综合。如第38题,分别从哲学、政治学的角度来考查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如35题的第⑴问、 38题的第⑵问、39题的第⑶问,试题答案的综合性很强。 (5)注重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新课程研究性学习的要求。在选择题中,学生只有深入理解、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才能正确取舍。如第1、 10、23、26、31、33等题。简答题也是这样,例第35题:请同学从经济学角度说明教科书循环使用这一方法的意义和准备就教科书循环使用的必要性和 可行性展开研究,制定活动的目的和活动步骤等,这要求学生要夯实基础,关注社会,有较强的理解、分析、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试卷较为准确地体现了《政治常识》新教材调整的内容。如政治常识部分变化较大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本次考卷也涉及到了。 (7)试题总体难度适中,试题有一定的梯度。不定项选择题26、31、33题有一定的难度。35题(问答)、36题(辨析)的答案对学生要求过高,学生不易拿分。39题的第2问设问迷惑性强,许多学生答非所问。 同时许多老师在阅卷时认为试卷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政治常识考查面过于集中,单项选择的区分度较低。辨析题36题直接选用了以前的高考题,实战性、针对性不够强,有的学校正好刚刚做到,不利于反映真实情况。 二。
学生答卷情况分析本次考试中全1282名学生的均分为106.8分。全市抽样均分为106.5分。 第Ⅰ卷选择题的得分情况见表二: 表二: 一。 单项选择题12345678910111260%88%100%80%80%100%100%100%90%64%92%80%13141516171819202122232484%100%92%98%96%86%98%94%98%94%58%92%二。不定项选择题25262728293031323386%30%80%94%76%72%30%84%54%单项选择题得分率为88.5%,均分为42.48;不定项选择题正确率为74.93%,均分为20.32分。 从统计中可以看出:单项选择题错误率较高的有第1、4、5、10、12、13、18、23题。不定项选择题错误较高的是26、29、30、31、33题。 第Ⅱ卷抽样的得分情况请见表三: 表三: 题号343536373839总分分值991111171875得分5.084.764.988.589.8410.4643.7㈡。本次考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分析: 1.学生对基础知识及基本概念理解掌握不够。如单选题23 题,“法人”与“自然人”的区别在于A法人是经济组织;B法人得到法律的承认;C法人不以生命为存在特征;D法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从抽样 统计看,该题在单项选择题中失分最高,错误选项集中在A和D两项上。错误原因在于学生不了解法人的外延、自然人也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法人和自然人的根本区别是法人不是“人”这些基础知识。 2. 学生审题不细,分析能力弱。集中表现在第39题第二问“结合表一、二说明解决表三所反映的问题有何意义”。许多同学只看前面几个字,把题目理解为“
怎样解决表三所反映的问题”,对于“表三所反映的是什么问题”许多学生分析不出。再如不定项选择错误率最高的第31题:A产品性能是企业实现使用价值的基础和C适销对路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这两个错误选肢很多学生错选的原因也在于此。 3.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掌握不到位。如简答题34 题第二问从依法治国的角度谈谈为什么要“开门立法”、35题第一问“从经济学角度说明教科书循环使用的意义”、38题第二问“我国是如何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地位得以实现的”等。这些试题设问涉及了经济常识、政治常识和时政等方面知识,要求学生思考的空间大、角度多;跨度大、容量多,要求学生从不同侧面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学生试卷反映的情况看,失分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思路狭窄、知识之间的联系掌握不到位,灵活运用、迁移知识的能力欠缺。 4. 学生缺乏解主观性试题的正确思路和方法。表现在: ⑴学生答简答题抓不住要害、关键,加上本次期末统考第一次采用了模拟高考答题卷模式,答案“多多益善”的现象很严重,或者答案前后重复,生搬硬套,语言表达的简练准确水平有待提高;例34题:第一问的答案就是税收的三个作用。许多学生把握不住关键词,答案“跟着感觉走”,准确率不够;第二问,从依法治国的角度谈谈为什么要“开门立法”?学生大多先从依法治国的含义、目的、本质等方面作答,绕了不少弯路,答不到要点。 ⑵学生在辨析题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对辨析题的理解不深刻,层次不清楚,语言不规范。 36题平均得分4.98
分,这是得分率最低的试题,不同学校的学生在得分上差距较大。从学生的回答来看,都能认识到贸易顺差不是越多越好,并能对贸易顺差的优点进行分析。暴露出来的问题是:①抓不住要害,答不到得分点上去。许多学生纠缠于进口和出口的含义,而不是针对问题分析。②对知识的理解不深刻。一些学生对贸易顺差的作用认 识不清,能从“外贸水平不仅要看数量,而且要看结构”这一层次上回答的学生更是凤毛麟角。③答案思路不清,论证分析层次不明。 37题平均得分约在8.58分,得分率较高。失分的主要原因在学生不能答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这一观点。其他问题如:认识不全面,辨证思维能力不够,基础知识不扎实,含义、概念理解不到位,不同概念之间产生混淆。 ⑶论述题:不能把知识与材料结合,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欠缺,对教材知识的有效提取能力不够。 38题:学生不能针对材料,选择矛盾分析法的相关观点有层次地分析。一些学生答题时只是罗列观点,未联系材料分析,或联系材料分析不准确;个别学生基本的哲学观点表述不准确。 39题:第一问“表一、二、三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的得分率不高,反映出学生从图表和材料中概括、提炼观点的能力较差、政治术语运用能力有待提高。 第二问的得分率最低,“结合表一、二说明解决表三所反映的问题有何意义”。许多同学只看前面几个字,把题目理解为“怎样解决表三所反映的问题”。 第三问“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的知识说明如何增强我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竞争力”,学生不能抓住“结合材料”、“如何增强企业的竞争力”的关键词,引出教材知识,而是仅仅从教材上“怎样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两点做法来组织答案,不完整、不全面、不具针对性。在组织答案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只罗列观点,而不能结合材料分析。 三。试卷给我们教学的启示1.根据高考和新课程的要求切切实实改进我们的教学。时代在发展,教学要求在不断提高,要使我们的教学达到理想的效果,必须不断反思我们的教学工作,在自己面前不断竖起新的标尺,使我们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符合时代的节拍,固步自封只能导致竞争中的失败。 2. 加强教师自身对教材、考纲、新教材及时政的刻苦钻研。有的老师坚持默写和背诵工作,要求学生记忆考点的全部知识,可能会收到一定效果,但牺牲了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多中心等于无中心”,要让学生负担减下来,我们教师要静心钻研教材,认真分析教材的结构、体系以及与时事政治的联系,在此基础加强学生对重 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让学生联系实际准确、规范地掌握重点知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今年国内十大新闻中有两项与税收相关的事——“个税调整”和“农业税废止”,在教学中,我们把税收作为重点考点,要求学生准确掌握,这样才有助于学生在考试中得高分。 3.
注重政治术语的使用,注重书面表达的层次性和逻辑性。学科的专业术语体现着本学科的特色,对术语的掌握和使用也是学习某一门学科知识的重要内容,学生准确掌握和使用术语有利于他们在本学科领域更深入地发展。今年的一些常用的政治术语如“自主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节约型社 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要引导我们的学生去关注、去掌握。其次在日常学习中应注意思维与表达的层次性与逻辑性训练。对某个具体问题,学生往往感到有很多话要说,如何从中删选出符合主旨思想的内容,并将这些内容分门别类、分清层次,整理成逻辑顺畅的论述,是学生实际掌握、理解、运用知识的外在表现。 4.加强对新增知识点(主要反映在新教材中)、新增考试内容和国家新的政策导向的理解与把握,每年高考都涉及这方面的内容。今年政治常识教材的变动较多,高一年级的新课程《经济常识》也作了较大的调整,我们高三政治教师在备课时要格外注意国家新的提法和新的要求。 5.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关注社会生活。从江苏独立高考命题两年的情况来看,试题一方面注重联系课本,另一方面注重联系实际。在复习中一定要准确地把握好联系的“度”,要让学生知道一些社会热点,并能运用课本知识去分析;真正培养起学生深入浅出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复习中,要进一步加强规范训练,培养学生的规范意识。让学生明确规范审题、规范解题、规范书写是取得高考理想成绩的必不可少的途径。按规矩办事也是学生走向社会必备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