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50 KB
- 2021-04-2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地理论文之环境教育与中学地理教学的融合与渗透
地理论文之环境教育与中学地理教学的融合与渗透
地理论文之环境教育与中学地理教学的融合与渗透
地理论文之环境教育与中学地理教学的融合与渗透
地理论文之环境教育与中学地理教学的融合与渗透
地理论文之环境教育与中学地理教学的融合与渗透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保护环境,刻不容缓。而“环境保护,教育为本”。在中学各学科教学中,地理教学与环境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环境教育中起着不可取代的作用。本人试从中学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的内容、环境教育的方法和形式等方面谈谈环境教育与中学地理教学的融合与渗透。 一、环境教育—— 一个日益重要的教学领域1、 环境问题不容忽视20世纪以来,一次又一次的技术革命促进了世界经济高速发展。一方面为人类社会提供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另一方面也给人类生存空间带来了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水污染和缺水、大气污染、森林面积锐减、草场退化、土地沙化、灾害频繁等,理想的环境为人类生活所带来的欢愉可能会丧失。对此,任何国家、任何人士再不能对环境问题漠不关心、视若无睹了。保护环境、保护我们的家园,刻不容缓!2、环境教育—— 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环境问题主要源于人类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不合理利用和破坏,而对环境的损害行为又是与人们对环境缺乏正确认识相联系的。因此,要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正确认识环境和环境问题,使人的行为与环境相和谐,加强环境教育是一条根本途径。1975年《贝尔格莱德宪章》指出了环境教育就是“促使全世界人类去认识并关心环境及其有关问题,并促使个人或集体具有解决当前问题和新问题的知识、技能。”。显而易见,环境教育是关于环境的教育,目的是使全体民众对环境及其伴随的问题有所认识,并解决环境问题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态度。3、 环境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素质教育是我国教学改革的着眼点,其根本宗旨在于提高全体国民的整体素质,促进国家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解决中国的环境保护问题,必须提高国民素质中的重要一环 —— 环境素质 ,这需要从教育抓起,特别是从幼儿、中小学学生的教育抓起,使国民从小就受到环境科学知识的教育,具有环境意识,具备环保技能,养成在生产和生活中自觉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贯彻从小抓起的方针,通过学校环境教育,培养一代又一代青少年的环境意识及环保技能,是提高全民族环境素质的基础工程。所以说,环境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教学改革的一个日益重要的领域。身为教育工作者,应抓住全国实施素质教育的机遇,利用自己的学科特点,努力推进环境教育,在培养21世纪高素质人才中发挥自己学科的优势。本人试从中学地理教学的角度及自己的实践经验,谈谈环境教育与地理教学的融合与渗透。二、中学地理教学可以为环境教育作出贡献1、 中学地理教学中的环境教育现状在真正探究环境教育的方法和途径之前,笔者曾对我校学生在地理课程中的环境教育状况作了初步调查。调查结果表明,通过地理学习,学生觉得对环境保护的知识了解很少,印象模糊,有的甚至连什么是“环保”都不知道;学生们的环境意识普遍薄弱,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也没怎么注意要保护环境;但大部分学生都认为环境保护应该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电视、广播、报刊、杂志上经常出现“环保”一词,“环保”已成为一种潮流,他们希望通过学习地理,能获得更多的环境保护知识和一些基本的技能,而不至于在潮流中落伍。显然,环境教育在地理教学中还十分薄弱,还未能广泛地在学生中树立环境意识。地理教育未能发挥自己在环境教育方面的优势,向学生进行有效的环境教育。环境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状况不容乐观。可以为环境教育作出贡献的地理教育怎样才能真的有所“贡献”呢?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位地理教学工作者深思的问题。2、 中学地理教学中融入环境教育内容的依据早在70年代末修订的中小学教育计划和教学大纲中就正式列入环境教育内容。1992年和1996年国家教委分别颁布了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的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对这两个阶段环境教育的实施作出了更明确的说明。两者均在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中进行环境教育,但不单独设课,主要采取“渗透”形式。在上述各学科中,地理教育与环境教育的关系颇为密切:两大学科均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协调人地关系,寻求人类可持续发展为主旨。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的研究强调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这主要是通过人类对资源的利用而衍生的。因此,在中学地理课程中内容和结构均以人地关系为主线,注重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具有突出的环境意识特征,也合理而自然地把环境教育列入学科的知识范围了,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如何推进环境教育,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环保技能的研究就具有积极意义。3、中学地理教学中与环境教育融合的途径和方法(1)、确定中学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的目标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虽然没有专门、系统地讲述过有关环境科学的知识,但在第一册导言就已经明确把“学习地理,认识地球、认清环境现状,增强环境意识,珍惜和保护我们唯一的家园——地球”作为整个初中地理教学的总体指导思想和要求。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的目标更具体、明确。在2000年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中,高一必修课的教学目标提到:“了解自然环境各组成部分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了解人类各种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了解人类活动与环境相互作用产生的重大问题,认识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重大意义及实施途径;增强环境意识和全球观念的教育,树立科学的人口观、环境观、资源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从全球和未来认识环境,培养对环境负责的观念和行为。”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地理教学的共同目标都是:加深学生对地球的认识,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环境行为。这也是环境教育的根本目标。(2)、充分发掘并恰当充实教材中环境教育的内容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环境意识及环境行为的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就是将其融入地理知识的教育中去,进行环境教育。在现行的中学地理教材中蕴涵着丰富的环境教育内容。初中地理教材主要包括了初一的世界地理和初二的中国地理,所涉及的环境知识不多,若仅局限于课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加强教学信息的开放性,选择多元化的环境信息,丰富环境教育的内容。具体如下:初一的世界地理部分,在介绍到世界各种自然资源的时候,均可以增加有关其开发利用过程中产生的种种问题、危害及相应对策等内容,适当地与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明白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不能肆意地滥捕滥杀野生动物、滥伐森林、滥垦草原、也不能急功近利掠夺式地开发各种自然资源,否则,必遭到大自然的报复。在世界分区学习中,也可以增加某些国家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正反题材,加深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如:讲西部非洲由于不合适的放牧、开垦、导致草原遭破坏,土地沙漠化;发达国家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成功例子,例如:“雾都”伦敦现重见“天日”、德国的“绿色鲁尔”、日本的“储树银行”等;但发达国家又把环境污染转嫁给发展中国家的事例等。在世界地理的最后一章“人类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上”再次强调目前世界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保护环境的紧迫性。教师可以籍此巩固、加深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初二中国地理学习中,由于已有一定的环境知识的基础,故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更具体深入地认识祖国环境的状况,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在介绍我国各种自然资源的利用状况时,可通过古今对比来说明我国自然资源的利用现状。例如:森林植被在我国的古今对比,现今森林的严重破坏导致的水土流失对人民生产生活的影响;介绍水资源破坏严重地区,如:黄河断流、淮河污染等对沿河人民生产生活的严重影响等。在讲述我国的分区地理时,各地区都有其较突出的环境问题,我们也可以结合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环境教育。例如:东北地区由昔日的“北大荒”变成今日的“北大仓”,但目前由于大面积开荒,重用轻养,长此以往,有朝一日会打回原形变回“北大荒”
。又如:在生态环境最脆弱的西北地区由于利用不合理,面临草原退化、土地沙化的威胁,故开发西部的首要任务是要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再有就是:华北地区的风沙尘暴和缺水困扰;华南地区的工业污染严重等问题。高中地理教材相对于初中的更全面、系统地讲述环境知识。尤其2001年新版教材高一地理以环境为主结构,以可持续发展为主线,显示出鲜明的环境教育意识。新版高一地理的前四单元以宇宙环境、大气环境、海洋环境、陆地环境等以人为中心的四大环境取代了旧教材的以地心为中心的圈层结构模式,后四单元则根据与环境关系密切程度对人类活动作层次安排,并删除旧教材与人地关系不密切的部分专业知识,使得人地关系的主线更显清晰,环境教育的重要性一目了然。新版高一地理教材把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贯穿全教材的主题思想,是对旧教材人地关系的深化和提高,对学生环境意识的养成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渗透在初、高中地理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内容,为地理教学中的环境教育提供了素材,确定了方向。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除了留意环境教育的内容外,教师还要注意教学方法的运用,把地理教学中的环境教育落到实处。(3)、多种教学方法和形式相结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当前,环境教育的重点不仅是把环境科学知识系统地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环境问题,培养学生正确的环境意识和环境道德,养成良好的环境行为。所以,单纯以传统的讲授法进行环境教育,显然是行不通的。在地理教学中,要结合多种渠道和形式进行环境教育。例如:运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某一环境案例中的具体角色,课前先让他们收集与自己角色有关的资料,然后在扮演活动中,根据自己的角色立场当众阐述观点。例如:在谈到高一地理有关我国的水利工程时,我便设计了一个关于三峡工程决策的模拟的意见听取会。学生分别扮演各方角色,如:经济学家、环境学家、工程师、政府官员、工程建设地居民等。召开意见听取会时,让他们阐述对该工程的看法;政府官员的角色阐述该工程建设的目的;经济学家的角色阐述该工程的收益情况;环境学家的角色阐述这项工程将会对环境造成什么影响,如工程对周围环境和生活条件的影响,工程对诸如森林砍伐、耕地侵占等自然环境破坏的后果,工程建设后会产生什么新的环境问题等,并提出避免问题的建设性意见;当地居民的角色阐述工程对他们正常生活的影响。在各方发表了意见以后,作为政府官员的角色再提出建设方案的修改意见。最后,教师以仲裁者的身份,客观地分析兴建三峡工程的环境问题,在分析的过程中允许让学生继续以自己的角色立场提出异议,由教师回答。总结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听取和接受不同领域人士的看法,使他们对活动涉及的环境问题及解决途径的看法达成一致的共识,从而也提高他们的环境意识。此外,在课堂教学中,还可以通过多介绍发达国家在环保方面成功的经验及他们的中学生在环保方面的努力,促使我们的学生见贤思齐,这对他们环保意识的培养有一中潜在作用;同时,还应加强环境法制教育,结合教学内容适当地向中学生宣传环境法,让学生懂得破坏环境与自然资源不只是文明道德问题,还有触动法律的问题,认识自身在环保中的权利和义务,增强自己的环保意识。总而言之,在地理课堂上渗透环境教育,应冲破传统的课堂授课方式,不断探索和尝试各种教学方式,提高环境教育的效果,培养学生良好的环境素质。(4)、走出课堂, 开展丰富多彩的环境保护活动环境意识的形成必须依赖于学生的实践,而且只有在他们的实践中才能表现出来。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必须要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在课外活动与现实生活中获取资料、分析问题、提出方案,并在实践活动中应用和检验。如:①、邀请环保局专家作专题讲座,组织学生到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参观,了解污水和废气的处理过程,增强学生对本土的环境状况的感性认识,也深化了环境知识的理性学习。②、以每年一度的“6·5世界环境日”、“3 ·12”植树节等纪念日为契机,开展一系列的宣传教育活动,如:在全校举行环境保护知识图片展览;通过校电视网络、主题班会、黑板报、环保手抄报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环保宣传活动。③、参与实际的环境保护活动,在全校掀起了“保护环境,由我做起”
的环保潮流:每个班都分别设置了垃圾分类回收桶;在全校掀起节约用纸,废纸利用的热潮;进行“变废为宝”的手工制作大赛;设计有关环境问题的研究性课题,如:“噪音与楼价”、“摩托城——江门市的大气质量忧患”等。环境教育是21世纪素质教育中不容忽视的一环,在中学普及环境教育已刻不容缓,而中学地理教育在此应扮演一个重要而积极的角色。作为地理教师应抓住加强素质教育这一机遇,努力发挥自己的学科优势,为二十一世纪的环境教育探索出一条健康发展的道路。
相关文档
- 地理(心得)之和高一新生谈如何学好地2021-04-283页
- 地理(心得)之尝试“地理行为”实践基2021-04-284页
- 地理(心得)之地理教学中图的妙用2021-04-283页
- 地理(心得)之地理教学设计新探索2021-04-286页
- 地理(心得)之地理教学,因用心而出彩2021-04-285页
- 地理(心得)之改革地理教学方法,培养学2021-04-286页
- 地理(心得)之第三节 城市化过程中对2021-04-286页
- 地理(心得)之贯彻陶行知思想 在地理2021-04-286页
- 中国文化地理学习心得范文2021-04-284页
- 地理(心得)之地理课堂教学的调控艺术2021-04-28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