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00 KB
  • 2021-04-28 发布

地理(心得)之对地理教学媒体运用的反思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地理论文之对地理教学媒体运用的反思 ‎ 对地理教学媒体运用的反思  近年,由于反思性教学蓬勃兴起,人们开辟了教学实践与教学理论的新天地。本文尝试运用反思性教学的相关途径与方法,讨论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教学媒体的运用。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全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简单说,反思性教学就是把要求学生“学会学习”与要求教师“学会教学”统一起来的教学。具体来说,主要依据以下几点讨论如何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1.教学媒体的基本性质中,安东尼•贝茨有以下观点:不同媒体有不同的专长,焦点是在给定的条件下,运用何种媒体最合适,如何根据教学目标去选择有效媒体。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本是思想: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结构的过程,相关认知结构通过“图式、同化、顺应、平衡”‎ 进行。图式是指动作或活动的结构或组织,是已有的认知结构;同化是指主体将环境刺激信息纳入并整合到已有的图式之中,以加强和丰富原有的认知结构;顺应是指主体已建立的认知结构不能同化外界新的刺激,就要按新刺激的要求改变原有认知结构或创造新的认知结构,以适应环境的需要;平衡是主体的发展趋向,主体主动趋向于与环境平衡。由此可见同化只是数量上的变化,不会引起图式的改变,而顺应则是质的变化,创立了新的图式或调整原有的图式,平衡则强调了主体在认知发展建构过程中的主动性。3.现有教育体制下对教学的要求:更多地关注学生通过本学科课程内容的学习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注意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创新思维。4.学校及学生自身的升学压力,提高学生的考试水平,能恰当把握各种课程要求所包括的知识点。在有限的教学时间下掌握知识、运用知识。根据以上有关教学媒体、教学主体、教学目的的讨论,结合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教学的重点、难点以及各知识点在地理学科中的地位,总结出对各教育媒体在高中地理教学法中应用的几点粗浅认识,现提出以供大家交流,抛砖引玉,提高教育教学水平。1.对于教学难点的知识:难点知识在建构主义认知结构中往住属于“顺应”的部分,即要求改变原有的图式或创立新的图式。在学习中学生往往表现为“想不到,理解不了”‎ ‎。在教学中,可充分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创设同样(类似的)情境让学生具有情境体验,在特定的情境中理解事物本身,或展现一组相关的材料引入难点知识的教学,进而较好的建构新知识。在探研性学习中,多媒体技术通过创设虚拟情境或虚拟实验环境,让学生进行观察、操作等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感性认识,为建立新的图式奠定基础。但是,尽管现代多媒体技术无论在表现力、重现力等方面都具有很大优势,仍然不赞同在一堂课中,甚至是在一个阶段的教学中大量堆砌图文、呈现声音、影像等内容。这是因为大量感性的材料在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分散学生的注意力,造成喧宾夺主,影响学生对整个知识结构及考试所要求的知识深度的把握。例如高中地理必修中,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昼夜长短变化与太阳直射点移动间的关系教学中,首先运用太空中地球的运动(公转与自转,并且要求具有地球上光照变化)给学生以感性认识。其次将夏至点、春分点、冬至点的光照侧视图展示出来。指导学生以直射点变化为线索进行研究,得出直射点在北半球则北半球昼长夜短,直射点向北移则北半球昼变长这一结论;而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则是所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的纬度差的余角这一概念。最后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去发现三者的联系和区别。高中地理教学中,其它难点的知识如日出方位的判断、等压面、三圈环流、三风四带、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工业农业区位因素中随时间变化的要素以及地理等值线的处理等等,均属于该类型的教学。必须指出的是在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知识点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教学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而教学难点的确定也是有所差别的。2.课程标准中重点知识的教学:从难度上看,该部分往往属于“同化”‎ 的知识。但唯其重要性,教学重点便落在对知识深度的挖掘上。注重对考点的分析,出题者所表现出的意图的分析、考核方向等,并在教学中选择经典的题型对学生进行精讲精练。现代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媒体的作用可以相互补充。三尺讲台一根粉笔一块黑板在课上进行的举例与用多媒体技术投放的题目是一致的。当然,二者各有优势: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的题目在内容上、形式上都会比传统教学媒体的更加清晰而丰富。而传统的教学媒体对于教师的“教”的连贯性即教师的引导性的发挥却有更大的优势。高中地理必修中,如农业区位要素分析、工业区位要素分析、城市区位要素分析、交通线区位要素分析以及区域发展和国土整治等等内容均属于这部分知识。该类知识在教学中,常以案例的形式出现如几种农业地域类型分析对应农业区位要素分析、德国鲁尔区分析等等。3.‎ ‎ 课程标准中难度一般但在学科知识体系地位重要的知识;从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平台来看,现代多媒体技术能很好的满足这一要求,为学生的积极主动建构知识体系搭建平台。从教学的时间效率来说,传统教学媒体由于主要是教师在讲、演、练,所以与教师能很好的融为一体,学生的目光及注意力始终在教师上,从而有利于教师对课标中知识运用的引导。二者各有优势。4.课程标准中要求掌握较次要的或者学生能较好掌握的知识点;教师充分提供一些资源,如网络、相关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索,主动建构知识体系。这部分知识需教师根据学生能力,灵活加以把握。例如高一地理必修中聚落一节,在实践中,让学生上网自由搜索,查找相关资料以完成知识点的学习掌握。应该注意的是,学生往往会搜索到该课时的教案,因此必须事先指明要求学生完成的内容。现代与传统教学媒体相比较而言,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能顺应时代要求,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但时间消耗较多。而对于教学工作来说,时间是非常宝贵的有限的。在所花费时间相同下二者的差异实质上是学生建构的知识与应对高考能力之间的差异,即知识掌握了与能不能在考场上准确、快速的进行答题二者是不能等同的。在笔者看来,知识的掌握是完成答题的基础,但要想能在考场上驰骋,获取理想成绩则必然要进行相应题型的训练和与试题同能力要求的模拟讲练。教师在这方面充当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与教师已结合的浑然一体的传统媒体也就具有了突出的位置。因此,必须充分注意现代教学媒体与传统教学媒体的优势互补。以上讨论,实质上是受制于我国教育大环境的。我国目前教育的课程设立为学科课程,由于学科课程是以学科教学为核心,以掌握各科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目标。因此就必然存在可能压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等局限性。为改变这一现状,近年引入了注重学生兴趣、能力培养,强调学生通过活动来获得知识经验。新课程改革的展开和建构主义理论的在教学中的热烈讨论充分反应了这一特点。因此,本次讨论在一定程度上只是应对这一教育形势,充分优化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由于本人水平有限,分析难免挂一漏万。恳请大家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