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00 KB
  • 2021-04-28 发布

地理(心得)之对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的思考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地理论文之对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的思考 ‎ ‎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方法,培养能力,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逐步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此,我们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运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改革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下面谈谈对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实施的思考与体会。‎ ‎  一、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角色发生根本转变:‎ ‎  新课程标准不仅要求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由过去的单一角色向多角色转变,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以便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地发展。‎ ‎  1、教师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  传统的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特点决定了课堂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中心,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 ‎,其结果只能是死记知识,而不是发展学生。新课程标准改变了过去课程单一的传授功能,发展到三维功能的整合,以学生发展为本,视学生为课程的行为主体,并明细了行为指向、行为条件与行为程度,强调从学生现实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新课标淡化、粗化了具体知识,强调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内容载体,学习知识是为了提高能力,教学的终极目标不是掌握知识,而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这种课程目标、内容与要求的变化,决定教师在教学中不是“授人以鱼”,而是“授人以渔”;不是“奉送真理”,而是教学生去发展真理。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文字系统和图像系统,帮助学生释疑解难,使学生学会用地理的眼光去观察生活,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充满着广泛的地理知识的应用,从而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进而在教学中真正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状态得以形成、保持和完善,最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因此,在地理教学中,一是要重视“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让学生弄清事物发展的来龙去脉。二是教学的重心应放在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上。如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和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等,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合作、体验和创造完成各种教学活动,获得自己所需的知识。‎ ‎  2、教师由教材的灌输者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  长久以来,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讲授教科书。教材、教参、教案成教学主导,教师作为教材的传递者,受制于它。久而久之,教师成为“教书匠”‎ ‎,形成了以教材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的局面。新课程标准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乡土地理成为综合性学习的载体。要落实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新内涵与新要求,地理教师应努力结合自身经历和体验以及学生学习需要,大力开发校本课程,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以开放式的教材观来对待教材,教师要树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意识。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求教师不仅会“教”书,还要会“编”书。因此,教学过程不再只是教师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教师不再是大纲、教材的被动执行者,而是动态发展的教材的研究者。‎ ‎  3、教师由无上权威的主宰者转变为师生和谐互动的引导者:‎ ‎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是知识的源泉,是智慧的化身,是具有无上权威的教学主宰者,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与中心,学生成了教学活动的配角。这种传统的教师的角色模式强调教师的权威,忽视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关系,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思维差异。其结果是用统一的思想、统一的语言、统一的行动,来规范统一的人材,最终“消磨个性,灭掉灵性”,使个性不能得到健康的发展。新课程明确指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因此,要实现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必须淡化教师的权威,允许多元思维并存。教学实践证明,民主的教学气氛能使人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而专制的教学气氛只能造成个性的严重扭曲。因此,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一种宽松、民主、自由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处在一种“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 的境地中,不受约束地拓展思维,发表自己的见解,以此来加强生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多向信息交流,将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即教师要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者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以先学者的身份向学生展示学习的过程,从而引导他们走向独立自主的学习。‎ ‎  二、新课程倡导一种全新的学生观:‎ ‎  学生观指:怎样看待学生和对学生采取什么样的态度。传统的学生观,普遍认为:学习成绩好的便是好学生,教师喜欢这样的学生,处处给予关照;反之学习成绩差的便是坏学生,教师不喜欢,处处给予脸色。教师看待学生几乎是静止的、绝对的的眼光;这样很不利于学生的发展,甚至有可能扼杀学生的发展。新课程提出了“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全新理念和最高宗旨。其主要观点有三:其一学生是发展的人,教师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其二学生是独特的人,强调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应因材施教;其三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强调学生有思想、有灵魂,教师不可随意捏塑;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育权的主体。总之,新课程强调一种全新的学生观。‎ ‎  三、新课程科学、合理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 ‎  这一点主要体现在《纲要》目标的制定上。新课程十分重视调整培养目标,努力使新一代国民具有适应新世纪社会科技、经济发展所必须的全面素质,强调学生的整体发展,而不仅仅关注学业目标的实现。‎ ‎  新课程目标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与时俱进的特点。它不仅仅关注学业目标,而且还关注思想品德目标和对学生终生发展有用目标的实现。它特别强调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 ‎  四、新课程全面实施的关键是教学管理制度和评价制度的全面改革:‎ ‎  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教学与学习方式的转变说到底都需要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为其保驾护航。就现行的教育模式而言,观念更新、方式转变的最大阻力来自落后的教育管理和评价制度,用应试教育的模式来管理和评价教师,根本不可能让教师真正落实和贯彻课程改革的精神。因此,我认为此次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教学管理制度和评价制度的全面改革。对此问题,课改读本有谈到,但它只是在宏观上谈了一些关于课程评价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具体怎样改,如何改,还需要在具体的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 ‎  五、高中地理新教材教学的压力和困惑:‎ ‎  地理新教材提供了许多新的教学方式,教师要有创意地教学,也对教师的创新精神提出了挑战,给教师再创造留下足够的空间。有时为了上好每一节课,往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备课、上网、找资料。使用新教材,我也有感困惑。如新教材下的课堂要求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但部分学生的基础差,往往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与进度。此外,开展小组辩论、讨论时,课堂纪律难以控制;到野外观察时学生的安全问题等等。‎ ‎  总之,目前的新课程改革处于不成熟的探索阶段,要正确、深刻地认识与理解现代地理教育的特征,突破旧的思维方式,逐步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教学观、质量观等素质教育新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打下扎实的基础,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