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50 KB
  • 2021-04-12 发布

教导处范文之“小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与撰写

  • 2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教导处范文之“小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与撰写 ‎ ‎   一、课题方案包括哪些内容 ‎  (一)完整的课题方案就包括哪些方面 ‎  1.课题的表述(课题名称)‎ ‎  2.课题涵义(课题的界定)(研究对象与范围)‎ ‎  3.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4.研究的内容 ‎  5.研究的方法 ‎  6.研究的步骤 ‎  7.研究的预期成果形式 ‎  8.课题组成员及其分工 ‎  9.经费预算与设备条件要求 ‎  其它还可以写入研究的理论依据、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等。‎ ‎  (二)小课题方案可以简单一些 ‎  1.课题的表述(课题名称)‎ ‎  2.课题涵义(课题的界定)(研究对象与范围)‎ ‎  3.课题提出背景 ‎  4.研究目标 ‎  5.研究方法 ‎  6.研究步骤 ‎  7.成果形式 ‎  二、撰写注意点 ‎  1.课题名称(课题的表述)‎ ‎  研究课题必须有一个名称表述其所研究的问题。这看起来是个小问题,但实际上很多人写课题名称时,往往写得不准确、不恰当,从而影响了整个课题的形象和质量。‎ ‎  一个好的课题名,要符合准确、规范、简洁、醒目的要求。‎ ‎  准确,就是课题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研究内容)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 ‎  表述准确的课题举例:“提高数学课堂听课效率的研究”、“研究的对象十分明确——数学课堂的听课效率”。‎ ‎  表述不准确的课题举例:“情境教学——优化课堂”。“‎ 情境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大课题,有许多值得研究的领域;“课堂”是一个场所,不能用“优化”与其组成动宾结构的词(应该是“优化课堂教学”);如果是“优化课堂教学”,是什么学科的课堂教学?‎ ‎  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规范、科学,特别是结论式的句型不能用。如“合理运用学具,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如果是一篇经验总结或论文的题目还不错,但作为课题的名称,则不好,因为课题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正在探讨,正准备进行研究,不能有结论性的口气。宜改为“运用学具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 ‎  表述不规范举例:“语言训练融入课堂教学”(在后面加上“的研究”三字即可);‎ ‎  “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优化中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改为“中年级语文课堂教学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 ‎  “注重学生动手操作,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改为“数学课堂教学学生动手操作的研究”);‎ ‎  “优化音乐课堂教学,丰富学生审美体验”(改为“音乐课堂教学丰富学生审美体验的研究”)。‎ ‎  ……‎ ‎  简洁,就是名称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 ‎  如:“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优化小学中年级课堂教学”连标点共26个字,不够简洁,宜改为:“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  醒目,就是课题研究的切入口适宜、新颖,使人一看就对课题留下深刻的印象。‎ ‎  如:“游戏走进低年级语文课堂的研究”、“提高中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 ‎  2.课题涵义(课题的界定)(研究对象与范围)‎ ‎  教育研究总是指向一定的对象。进行研究时必须先对之明确界定,以避免不同人从不同的视角来理解而带来的混乱。‎ ‎  说得通俗一些,就是要对课题名称中所涉及的重要概念、名词下一个比较明确的定义。‎ ‎  如:“提高中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 ‎  计算能力是指学生数学基本计算中的计算速度和计算正确率。本课题旨在研究在新课程实施中,以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中年级数学中造成学生数学计算的速度慢、计算正确率低的原因,与此同时寻找能够提高学生数学计算速度和计算正确率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课堂教学 ‎  不少老师不懂得对关键的概念进行界定,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绝大部分教师对课题涵义的叙述等同于“课题提出的背景”,即“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研究”。‎ ‎  3.课题提出背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作为课题方案,首先应对课题研究的背景和要达到的研究目的进行阐述,回答“为什么要进行研究”这样一个问题,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课题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课题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 ‎  如:“提高中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 ‎  计算是数学知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数学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计算能力是学习和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在小学中年级数学教材中计算所占的比重很大,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质量,因为数学中有些概念的引入需要通过计算来进行;数学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步骤、结果也要通过计算来落实;几何知识的教学中涉及公式的推导与运用同样离不开计算。可见学生的计算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树立学生认真、细致、耐心、不畏困难的品质。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成了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的重要问题。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往往不太重视计算能力的提高,重思维能力的训练而忽视了基本技能的训练,造成了学生计算能力的低下。‎ ‎  4.研究的目标 ‎  研究目标与研究目的是不同的。研究目的回答的是“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研究”,而研究目标阐述的是通过这样的研究,要达成哪些预期的效果。‎ ‎  如“参与式合作备课的研究”课题的研究目标:‎ ‎  (1)有效落实课改理念。‎ ‎  (2)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  (3)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  (4)有效凝聚集体智慧。‎ ‎  (5)有效促进研究氛围。‎ ‎  (6)促进学校全面发展。‎ ‎  再如:“提高中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 ‎  (1)学生目标 ‎  a、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自觉地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  b、学会自主分配时间,课内和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并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整体计算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  C、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计算水平和学习成绩。‎ ‎  (2)教师目标 ‎  a、面对新课程改革中的困惑,善于发现,勤于学习,勇于创新。不断提高自身各方面的能力,有解决新困惑的勇气和本领。‎ ‎  b、努力寻求能够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有效培养计算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教学和教学模式,并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方法 ‎  很多老师研究目标指向不明,没有讲清想通过研究达到怎样预期的效果,学生或老师哪方面有怎样的发展、提高,有的干脆等同于“课题提出的背景”的叙述。21个方案中,9个方案的研究目标不明确。‎ ‎  5.研究的方法 ‎  研究方法主要是指教育研究方法,它回答如何研究的问题。教育研究的方法多种多样,主要有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比较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 ‎  有一些研究可能采用单一的研究方法,有的研究则可能采用多种方法。‎ ‎  6.研究的步骤 ‎  课题研究的步骤,也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一般情况下,步骤基本上包括方案准备阶段,方案实施阶段,专家论证评价、总结验收和结题三个阶段。‎ ‎  如:“提高中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 ‎  (1)前期准备阶段:‎ ‎  调查了解学生的计算能力,以及对数学课的兴趣爱好的程度。上网查阅有关资料。针对问题确定课题,制定研究方案。‎ ‎  (2)具体实施阶段:‎ ‎  A.对研究对象进行前测,通过摸底测试等途径充分了解学生的现有基础,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教学并备好每一课,在数学中落实好计算的训练。‎ ‎  B.密切观察学生的表现,分层次进行作业布置。既要关注能力相对好的学生更要关心能力相对低的学生,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对自己充满信心。‎ ‎  C.在班里开展各类竞赛活动,探索合理的激励评价机制;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  (3)研讨总结阶段:‎ ‎  对研究过程中积累的材料进行一次全面的整理。对研究对象进行后测,进行前后对比分析,得出结论。‎ ‎  课题研究要对研究过程做好详细完整的过程性资料收集保存工作。‎ ‎  7.预期成果形式 ‎  成果形式指最后的研究结果以什么形式出现。教育研究成果的主要形式有两类,一类是文本形式的,如研究报告、论文、专著、个案集、研究日志、教学课例等。另一类是非文本形式的,如音像制品、教具、学具等。研究成果究竟用哪种形式来呈现,必须考虑成果的内容。‎ ‎  可以有研究论文和报告,专著和教材,教具和教学仪器,教学软件(包括音像制品,计算机软件)等。研究周期较长的课题,还应该分别有阶段成果和最终成果。阶段成果可以按学期列出。课题不同,研究成果的内容、形式也不一样,但不管形式是什么,课题研究必须有成果,否则,就是这个课题就没有完成。‎ ‎  实例:‎ ‎  “初中数学学困生心理问题表现、成因及转化教育的个案研究”‎ ‎  课题实施方案 ‎  导读:所谓学困生是指那些智力正常而学习成绩低下,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学习困难的学生。在目前的农村中学,这类学生所占的比例很大,研究这类学生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并找出相应的对策,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的意义和价值。‎ ‎  一、课题的提出 ‎  1、黄冈市是个农业大市和教育强市,是具有光荣传统的革命老区,我市的基础教育在全省、全国具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在初中阶段,各地、各学校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数学“学困生”‎ ‎,他们在心理问题所反映的问题和在学业水平上反映的差距和困难日益突出。‎ ‎  2、本着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调查他们的心理表现、探索他们形成的原因、研究转化他们的一般方法,积累转化的一般经验。不仅为我市实施素质教育提供有效途径,同时,也为我市实施素质教育增加新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不仅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落实新课程标准的重大举措。同时也是督促我市广大教师在教育改革、教育创新的实践中,克服重智商、轻情商的失衡倾向,走出传统的、陈旧的教育误区,不断吸取一切有效的教育实践的合理内核,寻找现代的、自身特有的,比较完善或最具育人效果的教育方式。使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研究成为我市广大教师最普遍、最可行的、科学而有效的教育实践。‎ ‎  3、实行义务教育后,我国初中教育对象已由选拔择优扩大为全部小学毕业生,不仅使学生数量增加,更主要的是学生之间差异的扩大,特别是在数学学科上的差距。而我们学校学困生比例更大,有时高达60%。从近几年的中考来看,我市每年的数学中考成绩中,都出现了15%左右的学生处于低分,我们学校更是出现20%以上的学生数学成绩处于低分。如何面对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彻底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 转轨,对数学教师而言,解决好数学学困生的问题是十分关键的。‎ ‎  4、我们学校的最大特点就是要能为学生提供差异性教育。这种特点就决定了我校生源的对象:一是父母在本地上班,但工作非常繁忙的;二是父母在外务工,一年回不了一次家的;三是父母以做生意、包工程为生,一年四季也很难抽点时间跟子女在一起的。根据问卷调查,这三类学生占到了学生总数的70%。而这三种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家庭经济条件好,但缺少家庭管教和约束,自控力较差,行为习惯不好,学习基础薄弱。‎ ‎  所以,本课题的开展,有利于体现基础教育资源的公平、公正;有利于强化教师对弱势群体的关心、关爱;有利于我市初中新课程改革的稳健实施;有利于我市初中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有利于我市社会、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和谐”发展。熟知学困生的心理特征、深入剖析学困生的成因、转化学困生是我市教师工作的一部分,转化学困生是新课程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  二、课题的认识 ‎  所谓学困生是指那些智力正常而学习成绩低下,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学习困难的学生。在目前的农村中学,这类学生所占的比例很大,研究这类学生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并找出相应的对策,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的意义和价值。‎ ‎  数学学困生除具有一般学生的共性外,还有其特有的心理问题方面的特征:‎ ‎  1、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表现在学习有困难,看书不懂,答题不会,这样就使毅力欠缺的学生产生了畏难感,怕数学,烦数学。越不想学,成绩就越差,越差就越不想学,导致恶性循环。从而产生了自卑和应付心理,抄袭作业,考试作弊,涂改分数,欺骗教师和家长的行为也时有发生。‎ ‎  2、学习品质差。学习品质一般指学习认真、踏实、勤奋、自觉的创造过程。学习品质是决定学习成绩好坏的一个重要因素。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出现不稳定的倾向。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情绪波动大,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上起伏不定。其结果是态度消极,敷衍应付,学习成绩直线下降。‎ ‎  3、参与意识不强。这些学生一般只对结论感兴趣,但对通过观察、推导,找出数量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他们的共同属性,抽象概括出数学规律、概念等一系列思维过程不重视,不愿参与探讨过程。这种心理防碍了学生知识形成的系统性。同时,没有通过自己努力而获得的结论终究不会形成牢固的知识概念。因而在使用知识时往往会出现“知识断层”现象。‎ ‎  三、课题研究目标 ‎  1、学困生心理问题及数学学习态度有明显的好转,变老师“要我学”为“我要学”,培养良好品德,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  2、夯实学困生的数学基础,掌握必须的数学概念公式等,数学成绩有明显的进步。‎ ‎  3、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促其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注积累数学经验,形成学习兴趣。‎ ‎  四、课题研究基本步骤 ‎  1.调查学困生心理问题的表现;‎ ‎  2.分析学困生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 ‎  3.分析和研究教育转化的方法;‎ ‎  4.制定方案并进行培养;‎ ‎  5.全程跟踪,达到学困生的心理问题和学习水平明显转变;‎ ‎  6.形成结论、成果。‎ ‎  具体实施步骤 ‎  本课题的研究时间从2009年9月到2011年6月,共分四个阶段进行 ‎  1、准备及实施阶段:(2009年9月——2010年8月)选题、讨论;制定、完善课题方案;填写课题申请书;理论学习;专家指导;现场培训;学困生界定等。‎ ‎  2、实验第一阶段:(2010年9月——2010年12月)组织开题、讨论、咨询、制定阶段实施规划;确定实验对象调查学困生心理问题表现分析形成原因 ‎  3、实验第二阶段:(2010年12月——2011年6月)分类确定转化方案全程跟踪转化详细记录转化活动内容对比实验检测转化效果撰写中期实验报告 ‎  4、改进实施及结题阶段:(2011年7月——2011年9月)全面总结研究成果,结题报告和论文汇总实验资料数据对外展示研究成果。‎ ‎  五、课题研究基本方法 ‎  1)实验的对象: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数学学困生。‎ ‎  2)实验的内容 ‎  (1)优化教育环境创建学校教育环境,努力建设校容、校貌、校风、校纪,把校内教育和校外教育力量结合起来,尽量减少一些来自社会的、家庭的、影视的、灰色的、黄色的影响,形成一个整体优化的育人环境。‎ ‎  (2)优化班级管理根据学生的生理因素、心理因素、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形成一套有效的科学的班级管理方案,激活学生的内在良好动因。‎ ‎  (3)优化课堂结构实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模式和“堂堂人人清、日日人人清、周周人人清、月月人人清”的四清过程管理办法,达到快者快学,慢者慢学,让学生都能成功。‎ ‎  (4)优化数学教师队伍重在提高教师素质。建设一支具有正确的教育观,有一定的教育理论素质和教学研究能力,具有高素质事业心、责任感的自觉自愿参加教改实验,具有现代教育技能的教师队伍。采取请专家讲课,举办各种专题短期培训,组织参观访问,参加学术研讨会,学习先进教改经验,鼓励教师进修,培养出一批高层次高水平的教师……‎ ‎  (5)优化学校管理遵循教育科学、领导科学以及科学方法论等有关原理、原则,完善学校的管理制度。‎ ‎  (6)实验的方法采取整体设计,宏观控制,有效组织专题实验,分步实施,及时调节,逐步深人的实验步骤和实验对比方法。‎ ‎  1、观察法、问卷法:采集原始信息,建立学生档案,进行实验、研究对比,观其变化和发展。‎ ‎  2、行动研究法:针对学生数学学习行为和习惯,分析造成数学学习困难的形成原因。‎ ‎  3、案例研究法:每学期对进步大的学生进行个案研究 ‎  4、观察比较法:采取横向、纵向两种方式观察比较研究 ‎  5、经验总结法:每学期每位教师都对本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及结果认真分析,做好过程。‎ ‎  六、研究措施 ‎  (一)、成立课题组,组织、管理好研究队伍,制定好研究实验方宰,并对方案的实施进行调控,及时总结研究成果,确保课题研究正确、有效地开展。‎ ‎  课题负责人:‎ ‎  课题组组长:‎ ‎  副 组 长:‎ ‎  课题组成员:全体数学教师 ‎  (二)、坚持“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的理念,激发老师的研究热情,促使教师课题研究的深入。‎ ‎  1、经常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教育理论,重点学习关于数学学困生的转化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强化教师的“转化学困生”的意识,提高教师的转化策略方法等。‎ ‎  2、加大经费投入,有计划、有步骤地培训课题组教师,形式多样,方法灵活,可采用自学、集中学、讲座、录像、讨论交流等多种形式,提高教师的参与热情。‎ ‎  3、加强督促检查,及时反馈检查情况。‎ ‎  (三)、加强课题研究,让课题研究深入课堂。‎ ‎  1、形成课题研究的氛围。由校长亲自承担学校的主课题,定期撰写阶段报告书,课题组成员和相关教师全员参与,积极探讨,形成良好的课题研究氛围,加快课题的研究进程。‎ ‎  2、围绕课题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教研科研不分家,使课题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使课题研究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 ‎  (四)、及时总结,落实奖励措施,调动教师的教科研激情。‎ ‎  1、组织教师围绕课题,参加教案评比和教学评比活动;及时总结经验成果,撰写论文、个案分析和教学反思。‎ ‎  2、发挥集体的智慧,加强集体研究和讨论,精心设计实验课、公开课的教案,推出优质课,培养优秀教师。‎ ‎  3、采用激励机制,对教科研工作的优秀者,对教科研卓有成效的教师落实奖励措施,更好地调动教师参与教科研的激情。‎ ‎  七、预期研究成果 ‎  1、在2009年9月~2011年6月期间,参与转化的学困生心理问题有明显的好转,学困生基本摆脱学习的困难,数学学习成绩学习有了较明显的进步;参与调查的班级班风、学风有明显变化,教师的研究行为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的肯定。‎ ‎  2、参与实验教师在教学设计、作业设计、课堂教学、课外辅导等方面能熟练和有效地用各种方法去关注学困生、转化学困生。有质量的教学实践课、成功案例、教学反思和教学论文。‎ ‎  3、完成课题实验总结报告,撰写相关论文,形成研究成果。‎ ‎  4、研究成果在全市(省)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