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50 KB
  • 2021-05-07 发布

地理(心得)之勤于耕耘 善于育才——我的教育理念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地理论文之勤于耕耘 善于育才——我的教育理念 ‎ 勤于耕耘 善于育才——我的教育理念福建省厦门第六中学   李钢  回首二十五年的教育教学生涯,感慨万千。党和人民把我从一个初涉教坛只知道“传道授业”‎ 的楞头青年培养成今天富有教育理念、善于启迪智慧的学科带头人,25年来,虽然学术地位变了,教育教学能力变了,但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之心却始终不愈,为学生终身发展而教书育人的信念未曾发生过任何的动摇,我肩负着人民教师的神圣职责,一步一个脚印地在教育的人生道路上行进,对工作勤勤恳恳,默默奉献;对学生关爱备至,力促成才;对业务精益求精,学习不止;在平时认真积累教育教学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不断加以总结,提炼出带有规律性的经验从而形成指导自己教育教学实践的理论。持之以恒的努力,终于迎来了收获的金秋。在10年的班主任工作中,培养出2个市先进班集体,多个校先进班级;在10届的高三教学中,高考成绩均名列省市前茅,其中1989年所教学生的平均分位居全省第一,2003年所教学生省质检平均分居厦门市第一,方碧勇同学高考获得文综和文科厦门市状元;在10年的教科室主任生涯中,承担过四个省级以上课题的主要负责任务,带领老师们共同完成了教育科研任务,培养了一批富有创新意识和较强创新能力的教育科研骨干教师。为使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能让更多的同行分享,我通过发表论文、开设讲座、展示教学等多种渠道向同行传播,尽最大努力发挥了一个教育老战士应有的作用。 一. 不断完善自我,努力提高教师修养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一直是我的座右铭,作为一名称职的人民教师,必须要有良好的教师修养,一是品德修养,必须要有强烈的事业心与责任感,要有一切为学生服务的奉献精神,要坚持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诲人不倦,导学向善,运用科学的教育策略促成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和强壮的体魄;二是学问修养,必须具备宽厚扎实的学识基础,洞察本学科领域最前沿的科研动态,自如运用现代教育理论于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要以自身的学习意识、创新意识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为学生做出表率,以强大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促成学生形成强烈的学习欲望、高效的学习能力、科学而富有个性化的学习习惯,严谨的学习态度,以及坚忍不拔的学习毅力。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祖国需要的后备人才,才能完成党和人民交给自己的教育使命。基于这种理念,我深感自己距离一名称职的人民教师尚有相当长的路要走,唯一的出路在于“不断完善自我,努力提高教师修养”。从教25年来,我始终自觉地学习邓小平理论,努力践行“三个代表”‎ 的重要思想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努力学习党在不同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种教育法规,认真研读现代教育理论,在思想建设、业务进修、教育实践等方面努力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25年来,我坚守终身学习的信念,孜孜不倦地自主学习,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先后参加了厦门市教师计算机等级考试、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高中新课程地理骨干教师省级、市级培训;2004.7参加了福建省第一期中学地理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省级培训,2004.7—2006.4参加了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原理”专业研究生课程的学习。2005年参加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学科新课程骨干培训者国家级研修和厦门市中小学骨干教研员北京师范大学高级研修班学习。通过专家引领,学员交流,更新了教育教学理念,提高了教育理论水平,在教育教学课题研究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实现了理论到实践的一次大飞跃,为高中新课程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服从学校工作需要,勇挑重担。多年来虽担任学校中层领导职务,但始终坚持行政、教学双肩挑,一直是满负荷或超负荷工作,尤其是2000--2004年一直担任高中毕业班教学,其中两年还兼任高三领导小组组长,虽工作担子更重,但我没有怨言,工作上精心策划,合理安排,身先士卒,不计报酬,勤政廉洁,勇于创新,群策群力,带领全体毕业班师生出色地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其中03届的生源是我校历年来最困难的一届,但我们的学生考上本科的人数却达到240人,同时还出了文科状元和文综状元。这些年,我克服了家庭的各种困难和自己身体的疾病,埋头工作,早出晚归,从未因私请过一天假,就连每年的寒暑假,也都经常因为学校工作需要而放弃休息。  二.不断开拓创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学”是个古老而又永恒的课题,“教什么?怎样教?”‎ 是这个课题的核心。从教25年来,我始终不愈地研究和实践这个课题。因为我深知不同的教育理念必将导致不同的教育教学行为,不同的教育教学行为又必将产生截然不同的教育教学效果,而不同的教育理念对教育教学效果又有不同的评价。回顾自己走过的教育之路,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职业成长的初级阶段。上世纪80年代,我对“教什么”的认识是“教会学生知识与技能”、 “教会学生善待他人”,对“怎样教”的理解是“传递信息”。于是我坚守“传道授业”的基本理念,虚心向老教师学习,苦练口才、板书板画、命题等教学基本功,将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理论引进课堂,努力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和如何做人的思想尽可能完整的、高效地灌输给每个学生。为此我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苦练基本功,在课堂上深入浅出地不停讲授,诙谐幽默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广博的学识赢得了学生的盲从;在课后苦口婆心地辅导那些上课没听懂的学生,以自己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激发学生向题海挑战。历经努力,终于也取得了一些当时自以为得意的成绩,如突出的高考成绩(1989年我所任教的高三毕业班地理均分居全省第一),市级先进班集体等。为此自己还撰写了“地理选择题的编制”(发表在国家级刊物《地理教学》)、“关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浅见”(发表在《福建中学教学》)等论文,以总结和推广自己的所谓“成功经验”‎ ‎。现在看来,当时那种仅把学生考试成绩当作教育目标、把高效灌输当作优化教育过程的理念是不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学生只知继承,不思创新,只懂顺从,丧失自我,奴化教育的㾗迹明显,是教育异化的典型表现,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职业成长的过渡阶段。90年代至本世纪初,我对教育教学的认识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认为教学的主体应是学而不是教,教是为学服务的。教学中应充分确立学生的主体思维,不能以老师的思维替代学生的思维。于是自己开始对“学海无涯苦作舟”质疑,对注入式教学质疑,对当年自己采用的题海战术反思。通过学习教育心理学,我深刻认识到知识迁移的重要性。于是“精讲精练、举一反三”成了我的座右铭,开始尝试导学式教学等教学方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思维,侧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注重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在教学中我引入创造性教学原理,坚持延迟评判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思维。例如,在课堂上师生共同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尝试问题探究,注意引发学生间不同思维的交流、思想火花的碰撞,让学生感悟自己对问题学习的障碍所在,在此基础上,我再进行富有针对性的讲解。我要求所有学生追求“做一题会一片”的学习境界,为了帮助学生达到这一目标,我在教学中常常与学生一起将已经做过的题目进行改造,如换个条件或对某个条件加以限制,换一种条件表示方式,换个研究地域等,然后让学生在新的问题情境下再次尝试解决老问题,使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得到提升。我的这种独特的教学风格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同行的充分肯定。学生普遍感觉“学地理很有兴趣,既学得轻松,又能拿高分”‎ ‎。这个时期,我所任教的高三毕业班,地理均分一直名列全省前10名,取得了显著成绩。在这个时期,我发表了以《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导学式教学初探》、《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品质》、《促进学生发展是创造性教学的核心》等为代表的、反映自己教育教学科研成果的一组论文近30篇。我曾到乐安中学等农村学校开设示范课,给教师开设教学讲座,传播自己的教育理念。现在看来,这一阶段自己的教学虽比初级阶段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仍有不符合时代要求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如在教学中教师权威、教材权威的理念贯穿始终,对于同一问题的解释,尽管学生意见迥异,但最终总是以我的解释为终极标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未能得到培养等等,教育效果也不是很好。专业成长的成熟阶段。2001年以来厦门开始进入新课程,经过认真学习,总结实践,我对教学的理解又有了新的认识。我认为教学的本质是教学生学会学习,教会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式,逐步形成终身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当今的时代,教育已从以往信息不对称的教育环境进入了信息对称的教育环境,教育的资源已经不仅是教材和教师,学生和社会已经成为重要的、不可替代的课程资源。已经不能用“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作为合格教育产品(学生)的衡量标志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强烈的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 已经成为合格教育产品的重要标志。鉴此,认真反思自己并大胆扬弃以往的教学行为,形成更加完善的教学风格。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差异资源,以自己挑战权威的行为给学生以示范,努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如,在03和04届高三地理教学中,我将以往的高考试题的问题隐藏起来,让学生根据题目的背景材料,自己选择发问角度,自己尝试命题,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们所提出的问题往往是高考命题者始料不及的,也常常是我意想不到的。我坚信“能提出问题,就已经把问题解决了一半”的理念,我在向学生提出我事先设定的问题和该题原先的问题后,充分肯定学生中富有创意问题,并对学生提问中所暴露出的问题给予适度的点评,收到了一石多鸟的效果。又如,我在教高一新课程城市化一单元时,在课堂上对教材中关于逆城市化的表述当众表示自己的困惑,同时让学生就此问题发表不同意见,然后当场上网查找相关资料,让学生发现原来地理界专家们对此问题也有不同的看法,教材仅是一家之言而已,接着让学生整合专家们的不同意见,提出自己的观点。这种教学充分体现了“用教材教”的新课程教学理念,体现了“不唯书、不唯师”的主体意识,体现了做学问中“学”与“问”的科学过程。由于自我价值得到体现,不少学生不再感到“苦作舟”,而是体验到“乐在学中”。在这个时期,我所任教的高三文科班,地理省质检(由于此时高考已经实行文科综合考试,省质检是全市统一评分)均分名列全市前3名(03届为全市第一)。我在这个时期,撰写了以《由一次地理创新教学课所引发的思考》(发表在《中学地理教学参考》)、《地理教学中构建建构性学习环境的策略》(发表于《地理教育》)、《由“教教材”到“用教材教”‎ ‎----关于高中地理教学实质性转变的思考》(发表于《厦门教育学院学报》)和《高三学生地理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发表于《福建地理》)等为代表的一组论文近10篇;并应邀到西部的宁夏、全省的新课程骨干培训会,以及厦门市的七所市区和农村中学开设讲座,传播新的教育理念和实践经验。同时,我所指导的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有的获得全市地理说课比赛第一名、论文获全国一等奖,有的荣获校十佳青年教师,有的获得市创新大赛三等奖。由此,自己的教学风格已经日渐成熟,教学业绩优势稳定。  博客|李钢:勤于耕耘 善于育才 作者:李钢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294    更新时间:2008-1-13     三.积极参加科研,努力推进教育改革   在推进学校教育科研、促进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做出突出贡献。具体负责学校“创造教育整体改革”、“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等多项省级科研课题的指导和管理工作,受到省厅专家验收组的高度评价,在把我校创造教育整体改革的影响推向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结合省级课题“高中新课程模块教学研究”,参与主持学校高中新课 程实验实施方案的研制和实施,担任高一年段领导小组组长,在实验高中新课程中大胆创新,扎实改革,在校本教研、走班选修和学分认定软件管理等领域对兄弟学校起到示范作用,受到省、市高中新课程检查组的高度评价,成为我校教育教学科研的带头人。 由于我的勤奋工作,党和人民给了我很高的荣誉。2004年9月,被评为厦门市优秀教师, 2000年被评为全国创造教育先进个人、2004年被评为厦门市学科带头人、省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1992、1998年两次被评为民盟福建省优秀盟员。02-03、04-05学年考核优秀。   教育教学实践使我深感人民教师责任重大,我将再接再厉,辛勤耕耘,善于育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