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9.13 KB
  • 2021-05-17 发布

医学考试-心理治疗学基础知识-6

  • 4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心理治疗学基础知识-6 (总分:39 分,做题时间:90 分钟) 一、A2 型题(总题数:39,score:39 分) 1.小王的家庭关系很糟糕,他的妻子总抱怨他不懂得 体贴,心理咨询师提议让小王和妻子交换家庭身份来 生活一天,这种心理训练技术是 A.敏感性训练 B.角色扮演 C.P-A-C 分析 D.角色期望 E.角色冲突 【score:1 分】 【A】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E】 本题思路: 2.喜欢锻炼的爸爸与外单位的爱运动的老张是球友, 这主要是因为 A.相似性吸引 B.互补性吸引 C.邻近性吸引 D.外表的吸引 E.人格的吸引 【score:1 分】 【A】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 【C】 【D】 【E】 本题思路:爸爸爱锻炼,老张爱运动,说明他们有共 同的兴趣,所以属于相似性吸引。外单位,说明不是 空间距离接近,所以 C 不正确,互补性、外表和人格 吸引找不到可以支持的信息。 3.有关态度改变的各种说法,以下正确的是 ①态度的改变不可能一次完成 ②抵制态度改变的外部影响的方法有贬损信息源、歪 曲信息、掩盖或拒绝 ③影响态度转变的因素有说服者、沟通信息、改变者 和情景 ④态度的改变是质的变化 ⑤海德认为,态度改变是为了维持态度三因素的一致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③④⑤ E.①②③④⑤ 【score:1 分】 【A】 【B】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本题思路:态度的改变有两种含义:一是量变(一致 性改变),方向不变,强度变化;一是质变(不一致性 改变),以性质相反的新态度取代原有态度,所以④ 的观点不正确;态度改变是为了维持态度三因素的一 致,这是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理论的观点,所以⑤的 说法也不正确。 4.李白 5 岁通六甲,7 岁观百家;达尔文年轻时被人 认为智力低下,以后成为进化论创始人。这说明能力 的 A.发展水平的差异 B.表现早晚的差异 C.结构的差异 D.性别的差异 E.以上都不对 【score:1 分】 【A】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E】 本题思路:此案例中,李白和达尔文都是男性,可排 除 D;两人都表现了很高的能力水平,可排除 A;没 有具体分析他们能力的结构,可排除 C;李白早慧, 达尔文晚达,说明的是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故正确 答案是 B。 5.王某一次因闯红灯被交警扣留,处以罚款 200 元, 王某的同事肖某认为王某是故意不遵守交通法规,应 该受罚;后来肖某也闯了红灯,但他认为自己是没注 意到红灯,属于无心之过,不愿意接受处罚。肖某对 他人和自己做出了不同归因,这是因为 A.自我价值保护 B.社会视觉的影响 C.肖某为人很自私 D.忽视一致性因素 E.肖某比王某的道德水准更高 【score:1 分】 【A】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 【C】 【D】 【E】 本题思路:个体在归因时,对自我卷入的事情的解 释,归因朝着有利于自我价值确立的方向倾斜,是一 种利己性归因偏差,具体来说,当自己的行为是好 的、成功时,倾向于内部归因;当行为本身不好、失 败时,个体很少用个人特征来解释,而倾向于归结为 外因。而当他人的行为是好的、成功时,倾向于外部 外因;当他人的行为本身不好、失败时,则倾向于用 他人的个人特征来解释,从而保护自己的价值。 6.某人活泼好动、热情、好交际、足智多谋,但常常 朝三暮四、虎头蛇尾、粗心大意、任性,此人最可能 的气质类型是 A.胆汁质 B.抑郁质 C.多血质 D.黏液质 E.无法判断 【score:1 分】 【A】 【B】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本题思路:胆汁质:热情、果敢但脾气暴躁,思维灵 活但粗枝大叶,感情用事,刚愎自用;多血质:情感 丰富,活泼、热情大方,思维敏捷但不求甚解,乐于 交际但兴趣和注意难专一,缺乏耐心,见异思迁;黏 液质:情绪平稳、安静,思维灵活性差但考虑问题细 致周到,喜欢沉思,稳重踏实,交往适度,但主动性 差,缺乏生气,行动迟缓;抑郁质:情绪体验深刻, 多愁善感,思维敏锐,想象丰富,不善交际,孤僻离 群,踏实稳重,自制力强,但行为举止迟缓,软弱胆 小,优柔寡断。此人所表现出的气质特征与多血质最 符合,故正确答案是 C。 7.小西在上英语课时,一边听老师讲课,一边做笔 记,这体现了 A.注意的选择性 B.注意的稳定性 C.注意的动摇性 D.注意的分配性 E.注意的广度性 【score:1 分】 【A】 【B】 【C】 【D】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 本题思路:注意的选择性是指个体在同时呈现的两种 以上的刺激中选择其中一种进行注意而忽略了另外的 刺激;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在同一对象或活动上所 持续的时间;注意的动摇性是指注意在同一对象上强 度的起伏;注意的分配性是指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 两个以上的对象;注意的广度性是指同一时间内注意 所能清晰把握对象的数量。本案例体现的是注意的分 配性,故正确答案是 D。 8.小明得知自己考试取得了好成绩时高兴得手舞足 蹈,这是情绪的 A.主观体验 B.面部表情 C.身段表情 D.言语表情 E.复合情绪 【score:1 分】 【A】 【B】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本题思路: 9.患者女,23 岁。贪吃,身高 158cm,体重 80kg, 并有咬手指甲的习惯。弗洛伊德认为这是人格发展一 定阶段时出现停滞的结果,该女出现停滞的人格阶段 是 A.口唇期 B.肛门期 C.生殖器期 D.潜伏期 E.生殖期 【score:1 分】 【A】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 【C】 【D】 【E】 本题思路:弗洛伊德认为,每个儿童都经历一系列发 展阶段,在这些阶段中的经验决定了他们成人时的人 格特征,心理性欲发展顺利过渡到下个阶段的基本条 件是适当满足本我欲求,本我欲求的过度满足或不满 足都会造成发展的停滞或延缓,成为各种神经症或精 神疾病的根源。前口唇期停滞的儿童成人后会有大量 口部活动习惯如贪吃、酗酒、抽烟、接吻等,具有口 唇不协调特征,后口唇期停滞的人很可能有咬手指甲 的习惯,也贪吃,常常讽刺、冷嘲热讽和指责等,具 有口唇施虐狂特征,此女的情况与这些特征符合,故 正确答案是 A。 10.患者女,46 岁,公务员。半年前开始,常感头 痛、头晕、耳鸣、目眩,容易激动、性情急躁,入睡 困难、多梦易醒;口干、出汗、面色潮红、皮肤发 痒,感觉蚂蚁在身上爬动,月经量增多,伴有大量血 块。经检查,无躯体疾病,亦无精神病史。该女最可 能的诊断是 A.焦虑症 B.恐惧症 C.躯体形式障碍 D.失眠症 E.更年期综合征 【score:1 分】 【A】 【B】 【C】 【D】 【E】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症状:①月经逐渐减 少,周期也就是间隔时间延长,经期也就是出血时间 缩短,以致逐渐停经。但也有月经量增多,伴有大量 血块等情况,然后慢慢停止,生殖能力丧失,生殖器 官萎缩。②精神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患者常感到头 颈部一阵阵地潮红,潮热出汗,头晕目眩,头痛耳 鸣,腰痛,口干,喉部有烧灼感,思想不易集中,而 且紧张激动,情绪复杂多变,性情急躁,失眠健忘, 皮肤发麻发痒,有时有蚁走感,即有蚂蚁在身上爬动 的感觉等,甚至歇斯底里样发作等。③心悸、血压增 高、肥胖、下肢水肿、关节疼痛、骨质疏松等。凡 45~55 岁的妇女,如有上述症状,经医生检查排除 了其他疾病后,方可诊断为更年期综合征。更年期是 每个妇女必然要经历的阶段,但每人所表现的症状轻 重不等,时间久暂不一,轻的可以安然无恙,重的可 以影响工作和生活,甚至会发展成为更年期疾病。短 的几个月,长的可延续几年。更年期综合征虽然表现 为许多症状,但它的本质却是妇女在一生中必然要经 历的一个内分泌变化的过程。 11.小丽长得很美丽,见到她的人看见她美丽的相貌 就会觉得她的人品也非常好,这是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刻板印象 E.财富效应 【score:1 分】 【A】 【B】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本题思路: 12.一位烟瘾很重的人,看到自己所尊重的亲友或领 导不常抽烟的事实后,他吸烟的数量逐渐减少了。此 案例所反映的行为原理是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正惩罚 D.负惩罚 E.替代性强化 【score:1 分】 【A】 【B】 【C】 【D】 【E】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正强化:当环境中某种刺激增加而行为反 应出现的概率却增加,这种刺激的增加为正强化。负 强化:当环境中某种刺激减少而行为反应出现的概率 却增加,这种刺激的减少为负强化。正惩罚:一个具 体的行为发生了,这个行为之后立刻跟随着一个刺激 物的出现,而且,作为结果,将来这个行为不太可能 再次发生。负惩罚:一个具体的行为发生了,这个行 为之后立刻跟随着一个刺激物的消除,而且,作为结 果,将来这个行为不太可能再次发生。替代性强化是 指观察别人行为后所受到的强化。此案例反映的是替 代性强化,故正确答案为 E。 13.儿童不肯吃药,父母就告诉他,一吃完药,就可 以得到一颗他喜爱的巧克力糖,结果儿童以后主动吃 药的行为增加了,父母也每次都给了他巧克力糖。最 能说明此行为训练技术原理的是 A.连续强化 B.部分强化 C.负强化 D.差别强化 E.塑造 【score:1 分】 【A】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 【C】 【D】 【E】 本题思路:此题考查的是行为强化原理。连续强化是 每个期望反应之后都给予强化;部分强化是在期望反 应之后,有时候给予强化,有时又不给予强化;负强 化是指在期望反应之后。导致了刺激的消失或刺激强 度的降低,从而提高该反应的发生概率;差别强化是 期望反应后面给予强化而其他行为后面不给予强化; 塑造是通过改变环境条件,促使有机体作出越来越接 近最终要求的行为。此案例运用的是连续强化原理, 故正确答案是 A。 14.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在安静的办公室工作了一天 之后,回到家里总喜欢放点爵士乐兴奋一下。这种现 象证明的动机理论是 A.本能论 B.唤醒理论 C.驱力降低理论 D.诱因理论 E.认知理论 【score:1 分】 【A】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E】 本题思路:本能论认为特定的活动是先天内在安排好 的;唤醒理论认为人类活动常常不是为了减少驱力, 而是要增加驱力,人们总是被唤醒,并维持着生理激 活的一种最佳水平;驱力降低理论认为生理需要引起 紧张或者造成驱力状态,有机体必须做某些事以满足 需要才能使驱力降低;诱因理论强调外部条件作为动 机起因的重要性;认知理论认为观念在刺激和行为间 起中介作用,它能引起行为,又能改变行为,因而认 知具有动机作用。此案例中现象与唤醒理论的观点最 吻合,故正确答案是 B。 15.某个学生想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但又觉得学习 太辛苦,因而又不愿学习,这种动机冲突是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接近-回避式冲突 D.多重接近-回避式冲突 E.以上都不对 【score:1 分】 【A】 【B】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本题思路:双趋冲突是指人们同时受两种或两种以上 接近动机的吸引,又只能选择其中一种时出现的冲 突;双避冲突是指人们同时受两种或两种以上回避动 机的吸引,又只能回避其中一种时出现的冲突;接近 -回避式冲突是指人们对同一事物同时具有接近动机 和回避动机时的冲突;多重接近-回避式冲突是指人 们同时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目标,每个目标又分别 具有接近-回避式冲突,人们很难进行目标的选择时 发生的冲突。案例中的学生对学习这一活动,既想接 近,又想回避,表现的是接近-回避式冲突,故正确 答案是 C。 16.以下属于群体描述的是 A.偶尔一起乘电梯的几个人 B.在马路上围观交通事故的人们 C.排长队买冰淇淋的散客 D.奥运会场馆里的几十个观众 E.电影院里的安全巡逻小分队 【score:1 分】 【A】 【B】 【C】 【D】 【E】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群体与一般所见的人群是不同,人群是个 体无序的聚合,群体则有特定的组织方式,而前四个 选项都是随机无序地聚集起来的一群人,只有选项 E 的安全巡逻小分队是有组织目标、纪律和共同的活 动,属于群体的范畴。 17.张同学在参加外资公司的面试前,精心地修饰自 己,想给考官留下一个好印象,这是运用了社会心理 学中印象管理的 A.近因效应 B.首因效应 C.光环效应 D.刻板印象与定型 E.晕轮效应 【score:1 分】 【A】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E】 本题思路: 18.小张在家比较懒惰,笤帚倒了也不愿扶一下,但 在学校总是表现得很爱劳动,积极地分发课本、擦黑 板、抬桌子,大家都对小张印象很好,小张的这种行 为是由什么所推动 A.光环效应 B.社会赞许性动机 C.角色中断 D.外部归因 E.心理防御 【score:1 分】 【A】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E】 本题思路:小张的在校行为显然是为了获得自尊和他 人的尊重,这种期望获得他人及其社会的赞扬、承 认、肯定和鼓励,即取悦于人的内在心理倾向,就是 社会赞许性效应。光环效应,也叫晕轮效应,是人们 初次相见后所做的判断,会极大地影响对他人总体印 象的形成,一旦形成某种倾向性印象,就会用它去评 价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如果对他人的外表有良好的 印象,就会对他的人格品质倾向于肯定评价。角色中 断指由于各种原因使个体的角色扮演发生中途中断的 现象。外部归因指将事物的原因归结为外部原因。心 理防御指个体在遭受挫折时内心所具有的一种自我保 护,以减轻精神痛苦和不安,恢复情绪稳定,达到平 衡心理的适应性倾向。 19.一个儿童在母亲生了小弟弟时,又重新尿床、吃 手指,这是哪种防御机制 A.压抑 B.替代 C.认同 D.投射 E.退行 【score:1 分】 【A】 【B】 【C】 【D】 【E】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 20.年轻的妇女常模仿电影明星的装束、发型和行为 风格,这是 A.压抑 B.替代 C.认同 D.投射 E.合理化 【score:1 分】 【A】 【B】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本题思路: 21.小华在班级中感受到同学的热情、关怀,并愿意 为集体奉献自己的一份力,这是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归属和爱的需要 D.尊重需要 E.自我实现的需要 【score:1 分】 【A】 【B】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本题思路: 22.当中国选手取得冠军时,全场在座的人都沸腾 了,这属于情绪状态的 A.激情 B.心境 C.应激 D.冲动 E.快乐 【score:1 分】 【A】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 【C】 【D】 【E】 本题思路: 23.男孩 A 因为偷着拿壁橱中的糖果打破了一个杯 子,男孩 B 因为帮助妈妈洗碗时不小心打破了三个杯 子。男孩 C 认为男孩 B 比男孩 A 打破了更多杯子而过 失更大,这说明男孩 C 所处的道德发展阶段是 A.道德成规前期的避罚服从取向阶段 B.道德成规前期的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C.道德循规期的寻求认可阶段 D.道德循规期的顺从权威阶段 E.道德自律期的法制观念阶段 【score:1 分】 【A】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 【C】 【D】 【E】 本题思路:避罚服从取向阶段,尚缺乏是非观念,专 注于行为的结果(如打破多少个杯子),遵从他人的规 则以逃避惩罚、得到奖赏;相对功利取向阶段,开始 基于自己的利益和他人将给予的回报来考虑服从原 则,他们以被满足的需要来评价行为;寻求认可阶 段,希望取悦他人,帮助他人,好孩子的标准是成人 定的,为寻求行为上的认可遵守好孩子的标准规范; 顺从权威阶段,服从团体规范,尊重法律权威,判断 是非时初具法制观念;法制观念阶段,尊重法制,相 信法律是为了大众利益而制定的,所以大家应该遵 守;价值观念取向阶段,相信道德法则的普遍价值, 认识人性的尊严,凭自己的良知去做是非判断。故正 确答案为 A。 24.当着某儿童的面将两杯同样多的水中的一杯倒进 一个细长杯子中,然后问他哪个杯子中的水多些时, 他说高杯子中的水多些,这说明该儿童思维发展尚处 于 A.感觉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进行 E.无法判断 【score:1 分】 【A】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E】 本题思路:本案例中,儿童已能运用语言来表征事 物,并运用符号进行简单的思考活动,说明他的思维 已超出感知运动阶段,但只能根据事物的表面来进行 思考,思维具有片面性,尚未形成容量守恒,而容量 守恒要在具体运算阶段才形成,故可判断该儿童尚处 于前运算阶段,正确答案是 B。 25.四名同学通过了大学入学考试,谈到自己成功的 原因,张同学认为是多亏了班主任的管理,王同学认 为是自己比较刻苦,赵同学认为是自己一向比较聪 明,而马同学认为是妈妈的关爱和他本人的坚持让他 最终考取了理想的大学。请问,他们四人的归因类型 应该分别是 A.内归因,外归因,外归因,混合归因 B.外归因,内归因,内归因,外归因 C.外归因,内归因,外归因,混合归因 D.外归因,外归因,内归因,内归因 E.外归因,内归因,内归因,混合归因 【score:1 分】 【A】 【B】 【C】 【D】 【E】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内因指存在个体内部的原因,如人格品 质、动机、态度、情绪、心境及努力程度等个人特 征;外因指行为或事件发生的外部条件,包括背景、 机遇、运气、他人影响、工作难度、特异性等。张同 学归因为班主任的管理,属于外部归因中的他人影 响;王同学归因为学习刻苦,赵同学归因为自己的聪 明,分别属于内部归因的努力程度和智商;而马同学 的归因既包括了妈妈的爱(他人影响)和自己的坚持 (毅力),是从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来归因的,所以是 混合归因。 26.某人性格内向,自卑,悲观,不善交际,总是离 群独处,认为天底下没有一个人是可靠的、值得信任 的。根据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此人的“危 机”没有得到积极解决的人生发展阶段是 A.婴儿期 B.学步期 C.儿童期 D.学龄期 E.青年期 【score:1 分】 【A】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 【C】 【D】 【E】 本题思路:根据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婴儿 期(0~1 岁)主要发展任务是满足生理的需要,发展 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体验着希望的实现。如果需 要得到满足,会产生基本的信任感,如果得不到他们 所需要的关爱和照顾,会产生基本的不信任感,在一 生中对他人都是疏远和退缩的,不相信自己,也不信 任他人。题干中的描述与此阶段危机的消极解决结果 最吻合,故正确答案为 A。 27.教师在学生面前作出符合教师这一社会角色的行 动,属于 A.按社会常模或以对方的好恶表现自己 B.隐藏自我 C.按社会期待表现自己 D.投人所好 E.伪装自己 【score:1 分】 【A】 【B】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本题思路: 28.小明在与父母吵架后,生气地把书摔在了地上, 这种防御机制是 A.压抑 B.替代 C.认同 D.转移 E.合理化 【score:1 分】 【A】 【B】 【C】 【D】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 本题思路: 29.社会无业青年梁某因吸毒被强制劳教两年,在劳 教所里他戒了毒,学会了修理自行车和摩托车,重返 社会后,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他开了一家修理店, 开始自食其力。这种现象在社会心理学里称作 A.社会化 B.再社会化 C.政治社会化 D.语言社会化 E.性别角色社会化 【score:1 分】 【A】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E】 本题思路:由于社会急剧变化,对个体重新进行社会 化的过程,其中包括对早期社会化及继续社会过程中 没取得合格社会成员资格的个体的再教化。梁某没有 掌握相关的谋生技能,无法养活自己;同时他未能遵 守国家法律和相关法规,吸食毒品,说明他在早期的 生活阶段中未能充分社会化,被劳教后强制接受社会 的再社会化。 30.患者男,30 岁。主诉自己对女孩从来都没感觉, 只喜欢长相英俊的男性,并且只有和男性在一起时, 才有性的冲动,自己有个相好的男朋友,两人想结 婚,但苦于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自己父母坚决反 对,深感痛苦。弗洛伊德认为这是人格发展一定阶段 时出现停滞的结果,该男出现停滞的人格阶段是 A.口唇期 B.肛门期 C.生殖器期 D.潜伏期 E.生殖期 【score:1 分】 【A】 【B】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本题思路:弗洛伊德认为,每个儿童都经历一系列发 展阶段,在这些阶段中的经验决定了他们成人时的人 格特征,心理性欲发展顺利过渡到下个阶段的基本条 件是适当满足本我欲求,本我欲求的过度满足或不满 足都会造成发展的停滞或延缓,成为各种神经症或精 神疾病的根源。生殖器期,男孩产生恋母情结和阉割 焦虑,为寻求解脱,男孩力图仿效、认同父亲,从而 得到母亲性冲动的替代性满足,从而顺利地解决恋母 情结和阉割焦虑,进入下一个发展阶段,但如果正常 的认同被颠倒了,男孩对母亲产生了认同,则会产生 同性恋。该男性是个同性恋者,故正确答案是 C。 31.学生在一起完成作业比独立完成作业的效率高, 这是 A.结伴效应 B.观众效应 C.安慰剂效应 D.名人效应 E.从众效应 【score:1 分】 【A】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 【C】 【D】 【E】 本题思路: 32.写作业的时候,如果旁边有他人,小明很容易就 写错字或算错题,这种现象叫做 A.社会助长 B.结伴效应 C.观众效应 D.社会惰化 E.皮格马利翁效应 【score:1 分】 【A】 【B】 【C】 【D】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 本题思路:社会惰化是指个体与他人一起活动时,其 效率比单独活动时更为低下的现象,也叫社会抑制, 即由于他人在场而使绩效降低。社会助长指个体完成 某种活动时,由于他人在场而提高绩效的现象,包括 两种效应:结伴效应和观众效应。 33.小丽上语文课时,突然外面有鞭炮声,这时小丽 顺着窗外向有鞭炮声方向望去,这是 A.注意的分配 B.注意的转移 C.注意的广度 D.注意的稳定性 E.有意后注意 【score:1 分】 【A】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E】 本题思路: 34.儿童哭闹发脾气时,不予以注意,他的行为就会 停止,这是 A.条件强化 B.部分强化 C.正强化 D.负强化 E.消退 【score:1 分】 【A】 【B】 【C】 【D】 【E】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 35.以下不符合社会化内容的是 A.木匠的儿子跟着父亲学做家具 B.人猿泰山从小被母猿收养,学会了林中捕食 C.小明在中国科学院读书,决定以后要做个科学家 D.幼儿园的小朋友在学习怎么过马路 E.大勇毕业后想去海滨城市工作 【score:1 分】 【A】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E】 本题思路:木匠的儿子跟着父亲学做家具,是在掌握 基本生活技能;大勇想毕业后去海滨城市工作,这是 选定具体生活目标;小明上科学院读书,决定要当个 科学家,这是在培养获得社会角色;幼儿园的小朋友 在学习怎么过马路,这是在学习社会行为规范;而人 猿泰山从小被母猿收养,学会了林中捕食,这不是在 社会环境下的学习,所以不属于社会化的内容。 36.一些新生对于升入高一级学府,面对新生活的不 适应属于 A.角色间冲突 B.角色内冲突 C.角色不清 D.角色中断 E.角色失败 【score:1 分】 【A】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 【C】 【D】 【E】 本题思路: 37.患者男,24 岁。中学语文教师,热衷于哲学,自 言要创立一个新的哲学流派,因此,业余时间几乎都 花在哲学研究上了,离群独处,很少参与交际活动, 平素少言,但喜钻牛角尖,日常生活经常丢三落四, 不注意生活细节。此人的人格类型最可能是 A.外倾思维型 B.内倾思维型 C.外倾感觉型 D.内倾感觉型 E.内倾直觉型 【score:1 分】 【A】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E】 本题思路:此题考查的是荣格的人格类型理论。荣格 根据 2 种定势和 4 种思想功能的组合将人格分为 8 种 类型。其中,内倾思维型的特点是:①热衷于抽象思 维和创造新的理论;②有忽略日常生活实践的倾向; ③很少受外界事物的影响做决定,坚定、顽固和冷 漠。此案例中,该男性的种种表现正好符合内倾思维 型的特点,故正确答案为 B。 38.某治疗者在治疗过程中,坦诚地对待自己的情 感,平等地与来访者交流,能够设身处地地了解来访 者的经验和情绪,对来访者的行为不做任何好坏的判 断,帮助来访者充分发掘他的全部自我概念和经验, 促进来访者的自我成长。治疗者所采取的治疗方法是 A.精神分析疗法 B.行为疗法 C.认知疗法 D.来访者中心疗法 E.格式塔疗法 【score:1 分】 【A】 【B】 【C】 【D】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 本题思路:本案例中,治疗者主要创造的是一种治疗 气氛,如真诚、共情、无条件积极关注。这是来访者 中心疗法的基本要求。因此,正确答案是 D。 39.一名 21 个月的幼儿,每晚当父母将他放在床上离 去时就大哭大闹,孩子父母不得不在孩子睡觉前陪伴 他 1~2 小时,直到他安然入睡后才能离去。后在心 理学家指导下,孩子父母还像平常那样把他放到床 上,告诉他,让他自己睡觉,父母不再进屋,旋即离 去,不理睬他的哭闹,这样到第 10 个晚上后,该幼 儿哭闹行为就完全消失了。此案例中所使用的行为矫 正方法是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正惩罚 D.负惩罚 E.消退 【score:1 分】 【A】 【B】 【C】 【D】 【E】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正强化:当环境中某种刺激增加而行为反 应出现的概率也增加,这种刺激的增加为正强化。负 强化:当环境中某种刺激减少而行为反应出现的概率 却增加,这种刺激的减少为负强化。正惩罚:一个具 体的行为发生了,这个行为之后立刻跟随着一个刺激 物的出现,而且,作为结果,将来这个行为不太可能 再次发生。负惩罚:一个具体的行为发生了,这个行 为之后立刻跟随着一个刺激物的消除,而且,作为结 果,将来这个行为不太可能再次发生。消退:在特定 情境中,个体产生了以前被强化的行为,但此时这个 反应之后并不跟随通常的强化,那么当他下一次遇到 相似情境时,该行为发生的概率就会降低。 强化与惩罚的区别:强化使将来行为被加强;惩罚使 将来行为被削弱。 消退与惩罚的区别:①消退是“没有结果”,即无强 化物的出现,不涉及结果的去除或呈现;惩罚是反应 之后随之发生厌恶事件的呈现或积极刺激的撤离;② 消退是强化物的始终缺席,强化结果与行为之间的关 系被破解,不涉及“先有后无再有”的现象,负惩罚 是个体正在享用强化物,当出现问题行为时,暂时或 始终部分丧失强化物,强化结果和行为之间的关系没 有改变。故正确答案为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