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6 MB
  • 2021-06-16 发布

2021届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六章不等式第2讲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课件

  • 4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2讲 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 课标要求 考情风向标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 一元二次不等式模型的过程. 2.通过函数图象了解一元二 次不等式与相应函数、方程的 联系. 3.会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对给 定的一元二次不等式,尝试设 计求解的程序框图 1.不等式解法是不等式中的重要 内容,它的应用范围几乎涉及高 中数学的所有章节,且常考常新, “三个二次”之间的联系的综合 应用等问题是高考的热点. 2.由于本节内容涉及的计算较 多,因此学习时应注意运算能力 的训练 判别式 Δ = b 2 -4 ac Δ >0 Δ =0 Δ <0 二次函数 y = ax 2 + bx + c 的图象 一元二次不等式 ( a >0) 与相应的二次函数 ( a >0)及一元二次 方程的关系 判别式 Δ = b 2 -4 ac Δ >0 Δ =0 Δ <0 一元二次方程 ax 2 + bx + c =0 的根 有两相异实根 x 1,2 =_____________ 有两相同实根 没有 实根 ax 2 + bx + c >0 的 解集 { x | x < x 1 或 x > x 2 } R ax 2 + bx + c <0 的 解集 { x | x 1 < x < x 2 } ∅ ______ (续表) ∅ 1.设集合 A ={ x | x 2 -4 x +3<0}, B ={ x |2 x -3>0},则 A ∩ B =( ) D 2.已知不等式 ax 2 + bx +2>0 的解集为{ x |-1< x <2},则不等 式 2 x 2 + bx + a <0 的解集为( ) A 3.(2018 年新课标Ⅰ ) 已知集合 A = { x | x 2 - x -2>0},则 ∁ R A =( B ) A.{ x |-1< x <2} B.{ x |-1≤ x ≤2} C.{ x | x <-1}∪{ x | x >2} D.{ x | x ≤-1}∪{ x | x ≥2} 4.(2019 年天津 ) 设 x ∈ R ,使不等式 3 x 2 + x -2<0 成立的 x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 考点 1 解一元二次、分式不等式 A.{ x |-2< x <-1} C.{ x |0< x <1} B.{ x |-1< x <0} D.{ x | x >1} 解析: 由 x ( x +2)>0 得 x >0 或 x <-2;由| x |<1 得-1< x <1, ∴不等式组的解集为{ x |0< x <1}.故选 C. 答案: C 答案: B (3)(2019 年上海 ) 不等式 | x +1| <5 的解集为________. 解析: 由 | x +1|<5 得 -5 < x +1<5,即-6< x <4. 答案: (-6,4) 答案: C 【规律方法】 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 ①化:把不等式变形为二次项系数大于零的标准形式; ②判:计算对应方程的判别式; ③求:求出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或根据判别式说明 方程有没有实根; ④写:利用 “ 大于取两边,小于取中间 ”写出不等式的解 集. 例 2 : (1) 解关于 x 的不等式 x 2 -( a +1) x + a <0; (2)解关于 x 的不等式 ax 2 -( a +1) x +1<0; (3)解关于 x 的不等式 x 2 -2 ax +2≤0( a ∈ R ); (4)解关于 x 的不等式: ax 2 -2≥2 x - ax ( a ∈ R ). 解: (1) 原不等式可化为( x - a )( x -1)<0. 当 a >1 时,原不等式的解集为(1, a ); 当 a =1 时,原不等式的解集为 ∅ ; 当 a <1 时,原不等式的解集为( a, 1). 考点 2 含参数不等式的解法 【规律方法】 解含参数的有理不等式时分以下几种情况讨 论: ①根据二次项系数讨论 ( 大于 0 ,小于 0 ,等于 0); ②根据根的判别式讨论( Δ >0 , Δ = 0 , Δ <0); ③根据根的大小讨论( x 1 > x 2 , x 1 = x 2 , x 1 < x 2 ). 考点 3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应用 例 3 : 已知 f ( x )= ax 2 + bx + c 的图象过点(-1,0),是否存在 解: ∵ f ( x )的图象过点(-1,0), ∴ a - b + c =0. ① ∴当 x =1 时也成立,即 1≤ a + b + c ≤1. 【规律方法】 赋值法 ( 特殊值法 )可以使“探索性”问题变 得比 较明朗,是解决这类问题比较常用的方法 . 【跟踪训练】 1.对于函数 f ( x ),若 f ( x 0 )= x 0 ,则称( x 0 , x 0 )是函数 f ( x )的不 动点. (1)已知函数 f ( x )= ax 2 + bx - b 有两个不动点(1,1)和(-3, -3),求 a , b 的值; (2)若对于任意实数 b ,函数 f ( x )= ax 2 + bx - b 总有两个相异 的不动点,求实数 a 的取值范围. ∴ a =1, b =3. (2)∵ f ( x )= ax 2 + bx - b 有两个相异的不动点, ∴ ax 2 + bx - b = x 有两个相异的解. ∴ ax 2 +( b -1) x - b =0 有两个相异的解. ∴ Δ =( b -1) 2 +4 ab >0 对任意的实数 b 都成立. ∴ b 2 +(4 a -2) b +1>0 对任意的实数 b 都成立. ∴(4 a -2) 2 -4<0.∴0< a <1. 思想与方法 ⊙利用转化与化归思想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恒成立问题 例题: 已知 f ( x )= mx 2 - mx -1. (1)若对于 x ∈ R , f ( x )<0 恒成立,求实数 m 的取值范围; (2)若对于 x ∈[1,3], f ( x )<- m +5 恒成立,求实数 m 的取值 范围; (3)若对于| m |≤1, f ( x )<0 恒成立,求实数 x 的取值范围. (2) 在给定某区间上恒成立 . ①当 x ∈ [ m , n ] , f ( x ) = ax 2 + bx + c ≥0 恒成立,结合图象, 只需 f ( x ) min ≥0 即可; ②当 x ∈ [ m , n ] , f ( x ) = ax 2 + bx + c ≤0 恒成立,只需 f ( x ) max ≤0 即可 . (3) 解决恒成立问题一定要搞清谁是自变量,谁是参数 .一般 地,知道谁的取值范围,谁就是自变量,求谁 的取值范围,谁 就是参数 . 如第 (1)(2) 小问中 x 为变量 ( 关于 x 的二次函数 ) , m 为 参数. 第 (3) 小问中 m 为变量 ( 关于 m 的一次函数 ) , x 为参数 . 【跟踪训练】 2.(2019 年陕西通州模拟 ) 若关于 x 的不等式 x 2 +2 a x +1≥0 在[0,+∞)上恒成立,则实数 a 的取值范围为( ) A.(0,+∞) C.[-1,1] B.[-1,+∞) D.[0,+∞) 方法二,设 f ( x )= x 2 +2 ax +1,函数图象的对称轴为直线 x =- a .当- a ≤0,即 a ≥0 时, f (0)=1>0,∴当 x ∈[0,+∞) 时, f ( x )≥0 恒成立;当- a >0,即 a <0 时,要使 f ( x )≥0 在[0, + ∞) 上恒成立 , 需 f ( - a ) = a 2 -2 a 2 +1 =- a 2 +1≥0,得 -1≤ a <0.综上,实数 a 的取值范围为[-1,+∞). 答案: B 3.(2019 年江西八校联考 ) 若对任意的 m ∈[-1,1],函数 f ( x ) = x 2 +( m -4) x +4-2 m 的值恒大于零,则 x 的取值范围是( ) B A.(1,3) C.(1,2) B.(-∞,1)∪(3,+∞) D.(-∞,1)∪(2,+∞) 解析: f ( x )= x 2 +( m -4) x +4-2 m =( x -2) m + x 2 -4 x +4.当 x =2 时, f ( x )=0,不符合题意;当 x >2 时,( x -2)·(-1)+ x 2 - 4 x +4>0,得 x >3;当 x <2 时,( x -2)·1+ x 2 -4 x +4>0,得 x <1. 综上, x <1 或 x >3.故选 B. 解决一元二次不等式有关问题的常见数学思想方法. (1)数形结合思想:“三个二次”的完美结合是数形结合思 想的具体体现. (2)分类讨论思想:当二次项系数含参数 a 时,要对二次项 系数分 a >0、 a <0 和 a =0 三种情况讨论;对方程根的情况进 行分类讨论( Δ >0, Δ =0, Δ <0);如果根里含有参数,要注意 对两个根的大小进行讨论. (3)转化与化归思想:解分式、指数、对数、绝对值等类型 的不等式时,一般要把它们转化成一元二次(一次)不等式(组) 的形式进行解决.转化的方法通常是代数化、有理化、整式化、 低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