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4.93 KB
  • 2021-06-16 发布

【数学】2020届一轮复习苏教版主干知识回扣学案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必备一 主干知识回扣 技法一 函数性质 ‎  1.函数的单调性 ‎(1)定义:一般地,设函数f(x)的定义域为A,如果对于属于定义域A内某个区间I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1,x2,当x1f(x2)),那么就说f(x)在这个区间I上是增(减)函数.‎ ‎(2)证明方法:定义法、导数法.‎ ‎2.函数的奇偶性 ‎(1)定义:对于函数f(x),如果对于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f(x)就叫做奇函数;如果对于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f(x)就叫做偶函数.如果函数f(x)是奇函数或偶函数,那么就说函数f(x)具有奇偶性.‎ ‎(2)图象特征: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 ‎3.函数零点 ‎(1)对于函数y=f(x),x∈D,我们把使函数y=f(x)的值为0的实数x(x∈D)称为函数y=f(x)的零点,实质上函数y=f(x)的零点就是方程f(x)=0的根,它是实数而不是点.‎ 函数y=f(x)-g(x)的零点可以看成是方程f(x)-g(x)=0的根或函数y=f(x)的图象与函数y=g(x)的图象的交点的横坐标.‎ ‎(2)零点存在性定理:一般地,若函数y=f(x)在区间[a,b]上的图象是一条不间断的曲线,且f(a)·f(b)<0,则函数y=f(x)在区间(a,b)上有零点.这一定理一般用来证明函数有零点,其逆命题是假命题.‎ 技法二 导数 ‎  1.导数的几何意义:f'(x0)表示曲线f(x)在点P(x0,f(x0))处的切线斜率.‎ ‎2.常见的导数公式:(xn)'=nxn-1;(ax)'=axlna(a>0且a≠1);(ex)'=ex;(logax)'=‎1‎xlna(a>0且a≠1);(lnx)'=‎1‎x;(sinx)'=cosx;(cosx)'=-sinx.‎ ‎3.导数的运算法则:[f(x)±g(x)]'=f'(x)±g'(x);‎ ‎[f(x)·g(x)]'=f'(x)·g(x)+f(x)·g'(x);‎ f(x)‎g(x)‎‎'‎‎=f '(x)g(x)-f(x)g'(x)‎‎[g(x)‎‎]‎‎2‎(g(x)≠0).‎ ‎4.导数与函数的单调性:f'(x)>0⇒函数f(x)在相应区间上为单调增函数;‎ f'(x)<0⇒函数f(x)在相应区间上为单调减函数.‎ ‎5.导数与函数的极值、最值:(1)函数的极值:设函数f(x)在点x0附近有定义,且对x0附近的所有点都有f(x)f(x0),则称f(x0)为函数f(x)的一个极大(或小)值,其中x0称为极值点,f(x0)称为极值,所以极值点是实数而不是点.‎ ‎(2)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在极值点处或区间端点处取得.‎ 技法三 基本初等函数 ‎  1.指数的概念及运算性质:(1)(na)n=a(n∈N*);当n为奇数时,nan=a;当n为偶数时,nan=|a|;(2)正数的分数指数幂的意义:amn=nam;a‎-‎mn=‎1‎amn=‎1‎nam(a>0,m、n∈N*,且n>1).‎ ‎2.对数的概念及运算性质:(1)ab=N⇔logaN=b(a>0且a≠1);‎ ‎(2)对数的运算法则:loga(M·N)=logaM+logaN;logaMN=logaM-logaN;logaMn=nlogaM(a>0且a≠1);‎ ‎(3)换底公式:logaN=logbNlogba(a>0且a≠1,b>0且b≠1).‎ ‎3.指数函数的定义:一般地,函数y=ax(a>0,且a≠1)叫做指数函数;‎ 对数函数的定义:一般地,函数y=logax(a>0,且a≠1)叫做对数函数;‎ 幂函数的定义:一般地,形如y=xa的函数叫做幂函数.‎ ‎4.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指数函数 对数函数 ‎01‎ ‎01‎ 图象 共同 性质 定义域:R;值域:(0,+∞);‎ 图象过定点(0,1)‎ 定义域:(0,+∞);值域:R;‎ 图象过定点(1,0)‎ 不同 性质 在(-∞,+∞)上是单调增函数 在(-∞,+∞)上是单调减函数 在(0,+∞)上是减函数 在(0,+∞)上是增函数 技法四 三角函数 ‎  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sinα=yr,cosα=xr,tanα=yx.‎ ‎2.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式(同角公式):平方关系:sin2α+cos2α=1,商数关系:tanα=sinαcosα.‎ ‎3.诱导公式:k·π‎2‎±α(k∈Z)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等量关系式,记忆口诀是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4.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三角 函数 y=sinx y=cosx y=tanx 图象 定义域 R R xx∈R,‎ x≠π‎2‎+kπ,k∈Z 值域 ‎[-1,1]‎ ‎[-1,1]‎ R 奇偶性 奇函数 偶函数 奇函数 对称 中心 ‎(kπ,0),k∈Z kπ+π‎2‎,0‎‎,k∈Z kπ‎2‎‎,0‎‎,k∈Z 对称轴 x=kπ+π‎2‎,k∈Z x=kπ,k∈Z 没有对称轴 周期性 ‎2π ‎2π π 单调 增区间 ‎2kπ-π‎2‎,‎ ‎2kπ+π‎2‎,k∈Z ‎[2kπ-π,2kπ],k∈Z kπ-π‎2‎,‎ kπ+π‎2‎,k∈Z 单调 减区间 ‎2kπ+π‎2‎,‎ ‎[2kπ,2kπ+π],k∈Z 无 ‎2kπ+‎3π‎2‎,k∈Z 特别关注:(1)三角函数与其他函数构成的复合函数的单调性,要注意函数的定义域.‎ ‎(2)三角函数的值域与最值的常见题型:一是可以利用三角公式化为标准型y=Asin(ωx+φ)(A>0,ω>0);二是转化为基本函数型,如:y=cos2x-sinx+1,y=sin2x+sinx+cosx均可以通过换元转化为二次函数;三是利用导数法.‎ ‎(3)三角函数的周期:y=Asin(ωx+φ)和y=Acos(ωx+φ)(A>0,ω>0)都可以利用周期公式T=‎2πω求解;y=Atan(ωx+φ)(A>0,ω>0)利用周期公式T=πω求解.‎ y=|Asin(ωx+φ)|(A>0,ω>0)、y=|Acos(ωx+φ)|(A>0,ω>0)和y=|Atan(ωx+φ)|(A>0,ω>0)的周期都是T=πω;‎ y=|Asin(ωx+φ)+b|(A>0,ω>0,b≠0)的周期公式是T=‎2πω.‎ ‎(4)奇偶性:y=Asin(ωx+φ)(A>0,ω>0)是奇函数⇔φ=kπ,k∈Z,是偶函数⇔φ=kπ+π‎2‎,k∈Z.‎ y=Asin(ωx+φ)(A>0,ω>0)是奇函数⇔φ=kπ+π‎2‎,k∈Z,是偶函数⇔φ=kπ,k∈Z.‎ ‎(5)对称性:求对称轴、对称中心;已知对称轴或对称中心,求参数的取值(用特值法).‎ ‎5.三角恒等变换:‎ ‎(1)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tan(α±β)=tanα±tanβ‎1∓tanαtanβ.‎ ‎(2)二倍角公式:sin2α=2sinαcosα;cos2α=cos2α-sin2α=2cos2α-1=1-2sin2α;tan2α=‎2tanα‎1-tan‎2‎α.‎ ‎(3)降幂公式:sin2α=‎1-cos2α‎2‎;cos2α=‎1+cos2α‎2‎.‎ ‎6.解三角形:‎ ‎(1)正弦定理:asinA=bsinB=csinC=2R;‎ S△ABC=‎1‎‎2‎absinC=‎1‎‎2‎bcsinA=‎1‎‎2‎casinB.‎ ‎(2)余弦定理:cosA=b‎2‎‎+c‎2‎-‎a‎2‎‎2bc,cosB=a‎2‎‎+c‎2‎-‎b‎2‎‎2ac,cosC=a‎2‎‎+b‎2‎-‎c‎2‎‎2ab,a2=b2+c2-2bccosA,b2=a2+c2-2accosB,c2=a2+b2-2abcosC.‎ 技法五 平面向量 ‎  1.平面向量共线定理:(1)向量b与非零向量a共线⇔存在唯一的实数λ,使得b=λa.‎ ‎(2)平面向量共线定理的坐标表示:若a=(x1,y1),b=(x2,y2),则a∥b⇔x1y2-x2y1=0.‎ ‎2.平面向量基本定理:若e1、e2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一向量a,有且只有一对实数λ1,λ2,使得a=λ1e1+λ2e2,其中e1、e2称为基底.‎ ‎3.两个向量的数量积:(1)向量的夹角: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与b,作OA=a,OB=b,则∠AOB叫做向量a与b的夹角.注意:夹角的范围是[0,π];作图时两向量一定要共起点.‎ ‎(2)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与b,它们的夹角为θ,则a·b=|a||b|·cosθ.‎ 注意:数量积运算的结果是数量,而线性运算的结果仍然是向量.‎ 技法六 数列 ‎  1.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 等差数列 等比数列 定义 an+1-an=d(n∈N*,d为常数)‎ an+1‎an‎=q(n∈N*,q为常数)‎ 通项公式 an=a1+(n-1)d=am+(n-m)d(m,n∈N*,且n>m)‎ an=a1qn-1=amqn-m(m,n∈N*,且n>m)‎ 前n项和公式 Sn=‎n(a‎1‎+an)‎‎2‎ ‎=na1+n(n-1)‎‎2‎d Sn=‎na‎1‎,q=1‎a‎1‎‎(1-qn)‎‎1-q‎=a‎1‎‎-anq‎1-q,q≠1‎ 常 用 性 质 若m+n=p+q,m,n,p,q∈N*,则 am+an=ap+aq am·an=ap·aq Sk,S2k-Sk,S3k-S2k,…(k∈N*)‎ 是公差为k2d的等差数列 是公比为qk的等比数列(Sk≠0)‎ 证明{an}成等差(比)数列的方法 定义法和等差中项法 定义法和等比中项法 ‎  2.已知数列的递推公式,求通项公式的常用方法:累加法、累乘法、构造新数列法、取倒数法.‎ ‎3.常见复杂数列求和的基本数学思想:转化与化归思想,即把复杂数列求和问题等价转化为基本数列求和.常用方法:(1)并项求和法(正负相间的项的求和);(2)裂项相消法;(3)错位相减法;(4)分组求和法.求和时先分析通项,再选择求和方法.‎ 技法七 不等式 ‎  1.不等式的重要性质:①若a0,则‎1‎a>‎1‎b,即不等式两边同号时,不等式两边取倒数,不等号方向要改变;②如果不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代数式,要注意它的正负号,如果正负号未定,要注意分类讨论.‎ ‎2.基本不等式:(1)两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 即若a,b>0,则a+b‎2‎≥ab(当且仅当a=b时,取等号).‎ 基本变形:①a+b≥2ab;a+b‎2‎‎2‎≥ab;‎ ‎②若a,b∈R,则a2+b2≥2ab,a‎2‎‎+‎b‎2‎‎2‎≥a+b‎2‎‎2‎.‎ ‎(2)基本应用:求函数最值 注意:①一正二定三相等;②积定和最小,和定积最大.‎ 已知a,b为正数.当ab=p(常数)时,a+b≥2p,当且仅当a=b=p时,a+b取得最小值2p;‎ 当a+b=s(常数)时,ab≤s‎2‎‎4‎,当且仅当a=b=s‎2‎时,ab取得最大值s‎2‎‎4‎.‎ 技法八 直线与圆 ‎  1.几个距离公式:(1)两点间距离公式:设A(x1,y1),B(x2,y2),则AB=‎(x‎1‎-x‎2‎‎)‎‎2‎+(y‎1‎-‎y‎2‎‎)‎‎2‎;‎ ‎(2)点(x0,y0)到直线Ax+By+C=0的距离公式:d=‎|Ax‎0‎+By‎0‎+C|‎A‎2‎‎+‎B‎2‎;‎ ‎(3)两条平行直线Ax+By+C1=0与Ax+By+C2=0间距离公式:d=‎|C‎1‎-C‎2‎|‎A‎2‎‎+‎B‎2‎.‎ ‎2.(1)圆的标准方程:(x-a)2+(y-b)2=r2;(2)圆的一般方程:x2+y2+Dx+Ey+F=0(D2+E2-4F>0),把一般方程配方得x+‎D‎2‎‎2‎+y+‎E‎2‎‎2‎=D‎2‎‎+E‎2‎-4F‎4‎(D2+E2-4F>0).‎ ‎(2)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方法:利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与圆的半径r的大小,若d>r,则相离;若d=r,则相切;若dr1+r2;☉C1与☉C2相外切⇔d=r1+r2;☉C1与☉C2相交⇔|r1-r2||F1F2|).‎ ‎(2)第二定义:平面内动点M与一个定点的距离和它到一条定直线的距离的比是常数e(0b>0)‎ y‎2‎a‎2‎‎+x‎2‎b‎2‎=1(a>b>0)‎ 图形 范围 x∈[-a,a],y∈[-b,b]‎ x∈[-b,b],y∈[-a,a]‎ 对称性 关于坐标轴对称、关于坐标原点对称 顶点、‎ 长轴长、短轴长 A1(-a,0),A2(a,0),‎ B1(0,-b),B2(0,b),‎ 长轴长:A1A2=2a,‎ 短轴长:B1B2=2b A1(0,a),A2(0,-a),‎ B1(-b,0),B2(b,0),‎ 长轴长:A1A2=2a,‎ 短轴长:B1B2=2b 离心率 焦距与长轴长的比e=‎ca 焦点 F1(-c,0),F2(c,0)‎ F1(0,-c),F2(0,c)‎ 准线 x=±‎a‎2‎c y=±‎a‎2‎c 与坐标系 无关的量、式 a2-b2=c2‎ 技法十 空间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  1.平行公理(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符号语言:a∥b,b∥c⇒a∥c.‎ ‎2.直线和平面平行:(1)判定定理: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符号表示:a⊄α,b⊂α,a∥b⇒a∥α.‎ ‎(2)性质定理:若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则过这条直线的任一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与该直线平行.符号表示:a∥α,a⊂β,α∩β=b⇒a∥b.‎ ‎3.直线和平面垂直:(1)判定定理: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符号表示为:a⊥b,a⊥c,b,c⊂α,b∩c=A⇒a⊥α.‎ ‎(2)性质定理: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符号表示为:a⊥α,b⊥α⇒a∥b.‎ ‎4.平面与平面平行:(1)判定定理: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符号表示:a∥α,b∥α,a∩b=P,a⊂β,b⊂β⇒α∥β.‎ ‎(2)性质:①如果两个平面平行,那么其中一个平面内的直线平行于另一平面;‎ ‎②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符号表示:α∥β,α∩γ=a,β∩γ=b⇒a∥b.‎ ‎5.平面与平面垂直:(1)判定定理: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则这两个平面垂直,符号表示为:a⊥α,a⊂β⇒α⊥β.‎ ‎(2)性质定理:两个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符号表示为:α⊥β,α∩β=l,a⊥l,a⊂α⇒a⊥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