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9.50 KB
  • 2021-06-16 发布

【数学】2018届一轮复习苏教版(理)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教案(江苏专用)

  • 2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41课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最新考纲]‎ 内容 要求 A B C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及性质 ‎√‎ 两平面垂直的判定及性质 ‎√‎ ‎1.直线与平面垂直 图形 条件 结论 判 定 a⊥b,b⊂α(b为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 a⊥α a⊥m,a⊥n,m,n⊂α,m∩n=O a⊥α a∥b,a⊥α b⊥α 性 质 a⊥α,b⊂α a⊥b a⊥α,b⊥α a∥b ‎2.平面与平面垂直 ‎(1)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定义 两个平面相交,如果它们所成的二面角是直角,就说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2)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 文字语言 图形语言 符号语言 判定 定理 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α⊥β 性质 定理 如果两个平面互相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l⊥α ‎1.(思考辨析)判断下列结论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直线l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都垂直,则l⊥α.(  )‎ ‎(2)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平面平行.(  )‎ ‎(3)若两条直线与一个平面所成的角相等,则这两条直线平行.(  )‎ ‎(4)若两个平面垂直,则其中一个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 ‎[答案] (1)× (2)× (3)× (4)×‎ ‎2.(2017·南京模拟)设l,m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是一个平面,有下列四个命题:‎ ‎(1)若l⊥α,m⊂α,则l⊥m;‎ ‎(2)若l⊥α,l∥m,则m⊥α;‎ ‎(3)若l∥α,m⊂α,则l∥m;‎ ‎(4)若l∥α,m∥α,则l∥m,‎ 则其中正确的命题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1)(2) [∵l⊥α,m⊂a,∴l⊥m,故(1)正确;‎ 若l⊥α,l∥m,由线面垂直的第二判定定理,我们可得m⊥α,故(2)正确;‎ 若l∥α,m⊂α,则l与m可能平行也可能垂直,故(3)错误;‎ 若l∥α,m∥α,则l与m可能平行也可能垂直也可能异面,故(4)错误.]‎ ‎3.如图411,已知PA⊥平面ABC,BC⊥AC,则图中直角三角形的个数为________.‎ 图411‎ ‎4 [∵PA⊥平面ABC,‎ ‎∴PA⊥AB,PA⊥AC,PA⊥BC,‎ 则△PAB,△PAC为直角三角形.‎ 由BC⊥AC,且AC∩PA=A,‎ ‎∴BC⊥平面PAC,从而BC⊥PC.‎ ‎∴△ABC,△PBC也是直角三角形.]‎ ‎4.(教材改编)在三棱锥PABC中,点P在平面ABC中的射影为点O,‎ ‎(1)若PA=PB=PC,则点O是△ABC的____________心.‎ ‎(2)若PA⊥PB,PB⊥PC,PC⊥PA,则点O是△ABC的____________心.‎ ‎(1)外心 (2)垂心 [∵PO⊥平面ABC,且PA=PB=PC,‎ ‎∴OA=OB=OC,∴O是△ABC的外心.‎ ‎(2)∵PA⊥PB,PA⊥PC,PB∩PC=P,∴PA⊥平面PBC,‎ ‎∴PA⊥BC,‎ 又PO⊥BC ‎∴BC⊥平面PAO ‎∴AO⊥BC,‎ 同理BO⊥AC,CO⊥AB,‎ ‎∴O是△ABC的垂心.]‎ ‎5.边长为a的正方形ABCD沿对角线BD折成直二面角,则折叠后AC的长为________.‎ a [如图所示,取BD的中点O,连结A′O,CO,则∠A′OC是二面角A′BDC的平面角.‎ 即∠A′OC=90°,又A′O=CO=a,‎ ‎∴A′C==a,即折叠后AC的长(A′C)为a.]‎ 线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 如图412所示,已知AB为圆O的直径,点D为线段AB上一点,且AD=DB,点C为圆O上一点,且BC=AC,PD⊥平面ABC,PD=DB.‎ 图412‎ 求证:PA⊥CD. 【导学号:62172224】‎ ‎[证明] 因为AB为圆O的直径,所以AC⊥CB,在Rt△ABC中,由AC=BC,得∠ABC=30°.‎ 设AD=1,由3AD=DB,得DB=3,BC=2,由余弦定理得CD2=DB2+BC2-2DB·BCcos 30°=3,‎ 所以CD2+DB2=BC2,即CD⊥AO.‎ 因为PD⊥平面ABC,CD⊂平面ABC,‎ 所以PD⊥CD,由PD∩AO=D,得CD⊥平面PAB,又PA⊂平面PAB,所以PA⊥CD.‎ ‎[规律方法] 1.证明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常用方法有:‎ ‎(1)判定定理;‎ ‎(2)垂直于平面的传递性(a∥b,a⊥α⇒b⊥α);‎ ‎(3)面面平行的性质(a⊥α,α∥β⇒a⊥β);‎ ‎(4)面面垂直的性质.‎ ‎2.证明线面垂直的核心是证线线垂直,而证明线线垂直则需借助线面垂直的性质.因此,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的合理转化是证明线面垂直的基本思想.‎ ‎[变式训练1] 如图413,在三棱锥ABCD中,AB⊥平面BCD,CD⊥BD.‎ 图413‎ ‎(1)求证:CD⊥平面ABD;‎ ‎(2)若AB=BD=CD=1,M为AD中点,求三棱锥AMBC的体积.‎ ‎[解] (1)证明:因为AB⊥平面BCD,CD⊂平面BCD,‎ 所以AB⊥CD.‎ 又因为CD⊥BD,AB∩BD=B,‎ AB⊂平面ABD,BD⊂平面ABD,‎ 所以CD⊥平面ABD.‎ ‎(2)由AB⊥平面BCD,得AB⊥BD.‎ 又AB=BD=1,所以S△ABD=×12=.‎ 因为M是AD的中点,所以S△ABM=S△ABD=.‎ 根据(1)知,CD⊥平面ABD,‎ 则三棱锥CABM的高h=CD=1,‎ 故三棱锥VAMBC=VCABM=S△ABM·h=.‎ 面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 如图414,三棱台DEFABC中,AB=2DE,G,H分别为AC,BC的中点.‎ 图414‎ ‎(1)求证:BD∥平面FGH;‎ ‎(2)若CF⊥BC,AB⊥BC,求证:平面BCD⊥平面EGH.‎ ‎[证明] (1)如图所示,连结DG,CD,设CD∩GF=M,‎ 连结MH.‎ 在三棱台DEFABC中,‎ AB=2DE,G为AC的中点,‎ 可得DF∥GC,DF=GC,‎ 所以四边形DFCG为平行四边形.‎ 则M为CD的中点,‎ 又H为BC的中点,‎ 所以HM∥BD,‎ 由于HM⊂平面FGH,BD⊄平面FGH,‎ 故BD∥平面FGH.‎ ‎(2)连结HE.‎ 因为G,H分别为AC,BC的中点,‎ 所以GH∥AB.‎ 由AB⊥BC,得GH⊥BC.‎ 又H为BC的中点,‎ 所以EF∥HC,EF=HC,‎ 因此四边形EFCH是平行四边形,‎ 所以CF∥HE.‎ 由于CF⊥BC,所以HE⊥BC.‎ 又HE,GH⊂平面EGH,HE∩GH=H.‎ 所以BC⊥平面EGH.‎ 又BC⊂平面BCD,‎ 所以平面BCD⊥平面EGH.‎ ‎[规律方法] 1.面面垂直的证明的两种思路:‎ ‎(1)用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即先证明其中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 ‎(2)用面面垂直的定义,即证明两个平面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把证明面面垂直的问题转化为证明平面角为直角的问题.‎ ‎2.垂直问题的转化关系:‎ 线线垂直线面垂直面面判定性质垂直 ‎[变式训练2] 如图415,在三棱锥PABC中,平面PAB⊥平面ABC,PA⊥PB,M,N分别为AB,PA的中点.‎ 图415‎ ‎(1)求证:PB∥平面MNC;‎ ‎(2)若AC=BC,求证:PA⊥平面MNC. 【导学号:62172225】‎ ‎[证明] (1)因为M,N分别为AB,PA的中点,所以MN∥PB,‎ 又因为MN⊂平面MNC,PB⊄平面MNC,‎ 所以PB∥平面MNC.‎ ‎(2)因为PA⊥PB,MN∥PB,所以PA⊥MN.‎ 因为AC=BC,AM=BM,所以CM⊥AB.‎ 因为平面PAB⊥平面ABC,‎ CM⊂平面ABC,平面PAB∩平面ABC=AB.‎ 所以CM⊥平面PAB.‎ 因为PA⊂平面PAB,所以CM⊥PA.‎ 又MN∩CM=M,所以PA⊥平面MNC.‎ 平行与垂直的综合问题 角度1 多面体中平行与垂直关系的证明 ‎ (2016·江苏高考)如图416,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D,E分别为AB,BC的中点,点F在侧棱B1B上,且B1D⊥A‎1F,A‎1C1⊥A1B1.‎ 图416‎ 求证:(1)直线DE∥平面A1C1F;‎ ‎(2)平面B1DE⊥平面A‎1C1F.‎ ‎[证明] (1)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1C1∥AC.‎ 在△ABC中,因为D,E分别为AB,BC的中点,‎ 所以DE∥AC,于是DE∥A1C1.‎ 又因为DE⊄平面A1C1F,A1C1⊂平面A1C1F,‎ 所以直线DE∥平面A1C1F.‎ ‎(2)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1A⊥平面A1B‎1C1.‎ 因为A1C1⊂平面A1B1C1,所以A1A⊥A1C1.‎ 又因为A1C1⊥A1B1,A1A⊂平面ABB1A1,A1B1⊂平面ABB1A1,A1A∩A1B1=A1,所以A1C1⊥平面ABB1A1.‎ 因为B1D⊂平面ABB1A1,所以A1C1⊥B1D.‎ 又因为B1D⊥A1F,A1C1⊂平面A1C1F,A1F⊂平面A1C1F,A1C1∩A1F=A1,所以B1D⊥平面A1C1F.‎ 因为直线B1D⊂平面B1DE,所以平面B1DE⊥平面A1C1F.‎ ‎[规律方法] 1.三种垂直的综合问题,一般通过作辅助线进行线线、线面、面面垂直间的转化.‎ ‎2.垂直与平行结合问题,求解时应注意平行、垂直的性质及判定的综合应用.‎ 角度2 平行垂直中探索开放问题 ‎ 如图①所示,在Rt△ABC中,∠C=90°,D,E分别为AC,AB 的中点,点F为线段CD上的一点,将△ADE沿DE折起到△A1DE的位置,使A‎1F⊥CD,如图②所示.‎ ‎①        ②‎ 图417‎ ‎(1)求证:A‎1F⊥BE;‎ ‎(2)线段A1B上是否存在点Q,使A‎1C⊥平面DEQ?并说明理由.‎ ‎[证明] (1)由已知,得AC⊥BC,且DE∥BC.‎ 所以DE⊥AC,则DE⊥DC,DE⊥DA1,‎ 因为DC∩DA1=D,‎ 所以DE⊥平面A1DC.‎ 由于A1F⊂平面A1DC,所以DE⊥A1F.‎ 又因为A1F⊥CD,CD∩DE=D,‎ 所以A1F⊥平面BCDE,‎ 又BE⊂平面BCDE,‎ 所以A1F⊥BE.‎ ‎(2)线段A1B上存在点Q,使A‎1C⊥平面DEQ.‎ 理由如下:‎ 如图,分别取A1C,A1B的中点P,Q,连结PQ,则PQ∥BC.‎ 又因为DE∥BC,则DE∥PQ.‎ 所以平面DEQ即为平面DEQP.‎ 由(1)知,DE⊥平面A1DC,‎ 所以DE⊥A1C.‎ 又因为P是等腰三角形DA1C底边A1C的中点,‎ 所以A1C⊥DP.‎ 又DP∩DE=D,‎ 所以A1C⊥平面DEQP.从而A1C⊥平面DEQ.‎ 故线段A1B上存在点Q,使得A1C⊥平面DEQ.‎ ‎[规律方法] 1.对命题条件探索性的主要途径:‎ ‎(1)先猜后证,即先观察与尝试给出条件再证明;‎ ‎(2)先通过命题成立的必要条件探索出命题成立的条件,再证明充分性.‎ ‎2.平行(垂直)中点的位置探索性问题:一般是先根据条件猜测点的位置再给出证明,探索点存在问题,点多为中点或三等分点中某一个,也可以根据相似知识建点.‎ ‎[思想与方法]‎ ‎1.证明线面垂直的方法:‎ ‎(1)线面垂直的定义:a与α内任一直线都垂直⇒a⊥α;‎ ‎(2)判定定理1:⇒l⊥α;‎ ‎(3)判定定理2:a∥b,a⊥α⇒b⊥α;‎ ‎(4)面面垂直的性质:α⊥β,α∩β=l,a⊂α,a⊥l⇒a⊥β.‎ ‎2.证明面面垂直的方法.‎ ‎(1)利用定义:两个平面相交,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 ‎(2)判定定理:a⊂α,a⊥β⇒α⊥β.‎ ‎3.转化思想:垂直关系的转化 线线垂直面面判定性质垂直 ‎ [易错与防范]‎ ‎1.在解决直线与平面垂直的问题过程中,要注意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的联合交替使用,即注意线线垂直和线面垂直的互相转化.‎ ‎2.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是作辅助线的一个重要依据.我们要作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通常是先找这个平面的一个垂面,在这个垂面中,作交线的垂线即可.‎ 课时分层训练(四十一)‎ A组 基础达标 ‎(建议用时:30分钟)‎ 一、填空题 ‎1.已知m和n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和β是两个不重合的平面,下面给出的条件中一定能推出m⊥β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导学号:62172226】‎ ‎①α⊥β且m⊂α;‎ ‎②α⊥β且m∥α;‎ ‎③m∥n且n⊥β;‎ ‎④m⊥n且α∥β.‎ ‎③ [由线线平行性质的传递性和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知③正确.]‎ ‎2.(2017·徐州模拟)设l是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若l∥α,l∥β,则α∥β;‎ ‎②若l∥α,l⊥β,则α⊥β;‎ ‎③若α⊥β,l⊥α,则l∥β;‎ ‎④若α⊥β,l∥α,则l⊥β.‎ ‎② [①中,α∥β或α与β相交,不正确.②中,过直线l作平面γ,设α∩γ=l′,则l′∥l,‎ 由l⊥β,知l′⊥β,从而α⊥β,②正确.‎ ‎③中,l∥β或l⊂β,③不正确.‎ ‎④中,l与β的位置关系不确定.]‎ ‎3.如图418,在正四面体PABC中,D,E,F分别是AB,BC,CA的中点,下面四个结论不成立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图418‎ ‎①BC∥平面PDF;‎ ‎②DF⊥平面PAE;‎ ‎③平面PDF⊥平面PAE;‎ ‎④平面PDE⊥平面ABC.‎ ‎④ [因为BC∥DF,DF⊂平面PDF,‎ BC⊄平面PDF,‎ 所以BC∥平面PDF,故①正确.‎ 在正四面体中,AE⊥BC,PE⊥BC,DF∥BC,‎ 所以BC⊥平面PAE,则DF⊥平面PAE,从而平面PDF⊥平面PAE.因此②③均正确.]‎ ‎4.设m,n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 是两个不同的平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若m⊥n,n∥α,则m⊥α;‎ ‎②若m∥β,β⊥α,则m⊥α;‎ ‎③若m⊥β,n⊥β,n⊥α,则m⊥α;‎ ‎④若m⊥n,n⊥β,β⊥α,则m⊥α.‎ ‎③ [①中,由m⊥n,n∥α可得m∥α或m与α相交或m⊥α,错误;‎ ‎②中,由m∥β,β⊥α可得m∥α或m与α相交或m⊂α,错误;‎ ‎③中,由m⊥β,n⊥β可得m∥n,又n⊥α,所以m⊥α,正确;‎ ‎④中,由m⊥n,n⊥β,β⊥α可得m∥α或m与α相交或m⊂α,错误.]‎ ‎5.如图419,在三棱锥DABC中,若AB=CB,AD=CD,E是AC的中点,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图419‎ ‎①平面ABC⊥平面ABD;‎ ‎②平面ABD⊥平面BCD;‎ ‎③平面ABC⊥平面BDE,且平面ACD⊥平面BDE;‎ ‎④平面ABC⊥平面ACD,且平面ACD⊥平面BDE.‎ ‎③ [因为AB=CB,且E是AC的中点,所以BE⊥AC,同理有DE⊥AC,于是AC⊥平面BDE.因为AC⊂平面ABC,所以平面ABC⊥平面BDE.又AC⊂平面ACD,所以平面ACD⊥平面BDE.]‎ ‎6.如图4110所示,在四棱锥PABCD中,PA⊥底面ABCD,且底面各边都相等,M是PC上的一动点,当点M满足________时,平面MBD⊥平面PCD.(只要填写一个你认为是正确的条件即可) 【导学号:62172227】‎ 图4110‎ DM⊥PC(或BM⊥PC等) [由定理可知,BD⊥PC.‎ ‎∴当DM⊥PC(或BM⊥PC)时,有PC⊥平面MBD.‎ 又PC⊂平面PCD,∴平面MBD⊥平面PCD.]‎ ‎7.(2016·全国卷Ⅱ)α,β是两个平面,m,n是两条直线,有下列四个命题:‎ ‎①如果m⊥n,m⊥α,n∥β,那么α⊥β;‎ ‎②如果m⊥α,n∥α,那么m⊥n;‎ ‎③如果α∥β,m⊂α,那么m∥β;‎ ‎④如果m∥n,α∥β,那么m与α所成的角和n与β所成的角相等.‎ 其中正确的命题有________.(填写所有正确命题的编号)‎ ‎②③④ [对于①,α,β可以平行,也可以相交但不垂直,故错误.‎ 对于②,由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知存在直线l⊂α,n∥l,又m⊥α,所以m⊥l,所以m⊥n,故正确.‎ 对于③,因为α∥β,所以α,β没有公共点.又m⊂α,所以m,β没有公共点,由线面平行的定义可知m∥β,故正确.‎ 对于④,因为m∥n,所以m与α所成的角和n与α所成的角相等.因为α∥β,所以n与α所成的角和n与β所成的角相等,所以m与α所成的角和n与β所成的角相等,故正确.]‎ ‎8.如图4111,在三棱柱ABCA1B‎1C1中,各棱长都相等,侧棱垂直于底面,点D是侧面BB‎1C1C的中心,则AD与平面BB‎1C1C所成角的大小是________.‎ 图4111‎  [取BC的中点E,连接AE,DE,则AE⊥平面BB‎1C1C.‎ 所以∠ADE为直线AD与平面BB1C1C所成的角.‎ 设三棱柱的所有棱长为a,‎ 在Rt△AED中,‎ AE=a,DE=.‎ 所以tan∠ADE==,则∠ADE=.‎ 故AD与平面BB1C1C所成的角为.]‎ ‎9.如图4112,直三棱柱ABC-A1B‎1C1中,侧棱长为2,AC=BC=1,∠ACB=90°,D是A1B1的中点,F是BB1上的动点,AB1,DF交于点E.要使AB1⊥平面C1DF,则线段B‎1F的长为____________.‎ 图4112‎  [设B‎1F=x,‎ 因为AB1⊥平面C1DF,DF⊂平面C1DF,‎ 所以AB1⊥DF.‎ 由已知可得A1B1=,‎ 设Rt△AA1B1斜边AB1上的高为h,‎ 则DE=h.‎ 由面积相等得2×=h,‎ 所以h=,DE=.‎ 在Rt△DB1E中,‎ B1E==.‎ 由面积相等得×=x,‎ 得x=.]‎ ‎10.(2017·南京模拟)如图4113,PA⊥圆O所在的平面,AB是圆O的直径,C是圆O上的一点,E,F分别是点A在PB,PC上的射影,给出下列结论:‎ ‎①AF⊥PB;②EF⊥PB;③AF⊥BC;④AE⊥平面PBC.‎ 图4113‎ 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____________. 【导学号:62172228】‎ ‎①②③ [由题意知PA⊥平面ABC,‎ ‎∴PA⊥BC.‎ 又AC⊥BC,且PA∩AC=A,‎ ‎∴BC⊥平面PAC,∴BC⊥AF.‎ ‎∵AF⊥PC,且BC∩PC=C,‎ ‎∴AF⊥平面PBC,‎ ‎∴AF⊥PB,又AE⊥PB,AE∩AF=A,‎ ‎∴PB⊥平面AEF,∴PB⊥EF,‎ 故①②③正确.]‎ ‎11.(2017·盐城模拟)如图4114,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已知AC⊥BC,BC=CC1.‎ 设AB1的中点为D,B1C∩BC1=E,求证:‎ ‎(1)DE∥平面AA‎1C1C;‎ ‎(2)BC1⊥AB1.‎ 图4114‎ ‎[证明] (1)由题意知,E为B‎1C的中点,‎ 又D为AB1的中点,因此DE∥AC.‎ 因为DE⊄平面AA1C1C,AC⊂平面AA1C1C,‎ 所以DE∥平面AA1C1C.‎ ‎(2)因为棱柱ABC-A1B‎1C1是直三棱柱,所以CC1⊥平面ABC.‎ 因为AC⊂平面ABC,所以AC⊥CC1.‎ 因为AC⊥BC,CC1⊂平面BCC1B1,BC⊂平面BCC1B1,BC∩CC1=C,所以AC⊥平面BCC1B1.‎ 因为BC1⊂平面BCC1B1,所以BC1⊥AC.‎ 因为BC=CC1,所以矩形BCC1B1是正方形,因此BC1⊥B1C.‎ 因为AC,B1C⊂平面B1AC,AC∩B1C=C,‎ 所以BC1⊥平面B1AC.‎ 因为AB1⊂平面B1AC,所以BC1⊥AB1.‎ ‎12.(2016·苏州期末)如图4115,在直四棱柱ABCDA1B‎1C1D1中,E,F分别是AB,BC的中点,A‎1C1与B1D1交于点O.‎ ‎(1)求证:A1,C1,F,E四点共面;‎ ‎(2)若底面ABCD是菱形,且OD⊥A1E,求证:OD⊥平面A‎1C1FE. ‎ ‎【导学号:62172229】‎ 图4115‎ ‎[证明] (1)连结AC,因为E,F分别是AB,BC的中点,所以EF是△ABC的中位线,‎ 所以EF∥AC.‎ 由直棱柱知AA1綊CC1,所以四边形AA1C1C为平行四边形,所以AC∥A1C1.‎ 所以EF∥A1C1,‎ 故A1,C1,F,E四点共面.‎ ‎(2)连结BD,因为直棱柱中DD1⊥平面A1B‎1C1D1,A‎1C1⊂平面A1B‎1C1D1,‎ 所以DD1⊥A1C1.‎ 因为底面A1B1C1D1是棱形,所以A1C1⊥B1D1.‎ 又DD1∩B1D1=D1,所以A1C1⊥平面BB1D1D.‎ 因为OD⊂平面BB1D1D,所以OD⊥A1C1.‎ 又OD⊥A1E,A1C1∩A1E=A1,A1C1⊂平面A1C1FE,A1E⊂平面A1C1FE,‎ 所以OD⊥平面A1C1FE.‎ B组 能力提升 ‎(建议用时:15分钟)‎ ‎1.如图4116,在正方形ABCD中,E,F分别是BC,CD的中点,沿AE,AF,EF把正方形折成一个四面体,使B,C,D三点重合,重合后的点记为P,P点在△AEF内的射影为O,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图4116‎ ‎①O是△AEF的垂心;    ③O是△AEF的内心;‎ ‎③O是△AEF的外心; ④O是△AEF的重心.‎ ‎① [由题意可知PA,PE,PF两两垂直,‎ 所以PA⊥平面PEF,从而PA⊥EF,‎ 而PO⊥平面AEF,则PO⊥EF,因为PO∩PA=P,‎ 所以EF⊥平面PAO,‎ 所以EF⊥AO,同理可知AE⊥FO,AF⊥EO,‎ 所以O为△AEF的垂心.]‎ ‎2.如图4117,在三棱柱ABCA1B‎1C1中,侧棱AA1⊥底面ABC,底面是以∠ABC为直角的等腰直角三角形,AC=‎2a,BB1=‎3a,D是A‎1C1的中点,点F在线段AA1上,当AF=________时,CF⊥平面B1DF.‎ 图4117‎ a或‎2a [∵B1D⊥平面A1ACC1,∴CF⊥B1D.‎ 为了使CF⊥平面B1DF,只要使CF⊥DF(或CF⊥B1F).‎ 设AF=x,则CD2=DF2+FC2,‎ ‎∴x2-3ax+2a2=0,∴x=a或x=2a.]‎ ‎3.(2016·四川高考)如图4118,在四棱锥PABCD中,PA⊥CD,AD∥BC,∠ADC=∠PAB=90°,BC=CD=AD.‎ 图4118‎ ‎(1)在平面PAD内找一点M,使得直线CM∥平面PAB,并说明理由;‎ ‎(2)证明:平面PAB⊥平面PBD.‎ ‎[解] (1)取棱AD的中点M(M∈平面PAD),点M即为所求的一个点.‎ 理由如下:连结CM,‎ 因为AD∥BC,BC=AD,‎ 所以BC∥AM,且BC=AM.‎ 所以四边形AMCB是平行四边形,‎ 所以CM∥AB.‎ 又AB⊂平面PAB,CM⊄平面PAB,‎ 所以CM∥平面PAB.‎ ‎(说明:取棱PD的中点N,则所找的点可以是直线MN上任意一点)‎ ‎(2)证明:由已知,PA⊥AB,PA⊥CD,‎ 因为AD∥BC,BC=AD,所以直线AB与CD相交,‎ 所以PA⊥平面ABCD,所以PA⊥BD.‎ 因为AD∥BC,BC=AD,M为AD的中点,连结BM,‎ 所以BC∥MD,且BC=MD,‎ 所以四边形BCDM是平行四边形,‎ 所以BM=CD=AD,所以BD⊥AB.‎ 又AB∩AP=A,所以BD⊥平面PAB.‎ 又BD⊂平面PBD,所以平面PAB⊥平面PBD.‎ ‎4.⊙O的直径AB=4,点C,D为⊙O上两点,且∠CAB=45°,F为的中点.沿直径AB折起,使两个半圆所在平面互相垂直(如图①).‎ ‎①     ②‎ 图4119‎ ‎(1)求证:OF∥平面ACD;‎ ‎(2)在AD上是否存在点E,使得平面OCE⊥平面ACD?若存在,试指出点E的位置;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 (1)证明:由∠CAB=45°,知∠COB=90°,‎ 又因为F为的中点,‎ 所以∠FOB=45°,因此OF∥AC,‎ 又AC⊂平面ACD,OF⊄平面ACD,‎ 所以OF∥平面ACD.‎ ‎(2)存在,E为AD中点,‎ 因为OA=OD,所以OE⊥AD.‎ 又OC⊥AB且两半圆所在平面互相垂直.‎ 所以OC⊥平面OAD.‎ 又AD⊂平面OAD,所以AD⊥OC,‎ 由于OE,OC是平面OCE内的两条相交直线,‎ 所以AD⊥平面OCE.‎ 又AD⊂平面ACD,‎ 所以平面OCE⊥平面A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