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5.50 KB
- 2021-06-2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课 题:9.6空间向量的直角坐标及其运算 (二)
教学目的:
1.掌握空间向量的模长公式、夹角公式、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会用这些公式解决有关问题;
2.会根据向量的坐标判断两个向量共线或垂直
教学重点:夹角公式、距离公式
教学难点:模长公式、夹角公式、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及其运用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 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 空间直角坐标系:
(1)若空间的一个基底的三个基向量互相垂直,且长为,这个基底叫单位正交基底,用表示;
(2)在空间选定一点和一个单位正交基底,以点为原点,分别以的方向为正方向建立三条数轴:轴、轴、轴,它们都叫坐标轴.我们称建立了一个空间直角坐标系,点叫原点,向量 都叫坐标向量.通过每两个坐标轴的平面叫坐标平面,分别称为平面,平面,平面;
2.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
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对空间任一点,存在唯一的有序实数组,使,有序实数组叫作向量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记作,叫横坐标,叫纵坐标,叫竖坐标.
3.空间向量的直角坐标运算律:
(1)若,,
则,,
,,
,
.
(2)若,,
则.
一个向量在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等于表示这个向量的有向线段的终点的坐标减去起点的坐标
二、讲解新课:
1 模长公式:
若,,
则,.
2.夹角公式:.
3.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若,,
则,
或.
三、讲解范例:
例1 已知,,
求:(1)线段的中点坐标和长度;
(2)到两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坐标满足的条件
解:(1)设是线段的中点,则.
∴的中点坐标是,.
(2)∵ 点到两点的距离相等,
则,
化简得:,
所以,到两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坐标满足的条件是.
点评:到两点的距离相等的点构成的集合就是线段AB的中垂面,若将点的坐标满足的条件的系数构成一个向量,发现与共线
例2.如图正方体中,,求与所成角的余弦
解:不妨设正方体棱长为,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 ,
∴,,
∴,
.
.
例3.已知三角形的顶点是,,
,试求这个三角形的面积
分析:可用公式来求面积
解:∵,,
∴,,
,
∴,
∴,
所以,.
点评:三角形的内角可看成由该角的顶点出发的两边所在向量的夹角
四、课堂练习:
1若,,求的取值范围;
2.已知,,且与的夹角为钝角,求的取值范围;
3.若,,求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4.求证:如果两条直线同垂直于一个平面,则这两条直线平行.
已知:直线OA⊥平面,直线BD⊥平面,O、B为垂足.
求证:OA//BD.
证明:以点O为原点,以射线OA为非负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为沿x轴,y轴,z轴的坐标向量,且设=.
∵BD⊥,
∴⊥,⊥,
∴·=·(1,0,0)=x=0,
·=·(0,1,0)=y=0,
∴=(0,0,z).
∴=z.即//.
由已知O、B为两个不同的点,∴OA//BD.
说明:⑴请注意此例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的方法,这是今后解题时常用的方法;
⑵如果表示一个向量的有向线段所在直线垂直于平面,则表示该向量所有的有向线段所在直线都垂直于.
如果表示向量的有向线段所在直线垂直于平面,则称这个向量垂直于平面,记作⊥.
如果⊥,那么向量叫做平面的法向量.
五、小结 :
1.空间向量的模长公式、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的形式与平面向量中相关内容一致,因此可类比记忆;
2.在计算异面直线所成角时,仍然用向量数量积的知识,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后能方便的求出向量的坐标,则通常考虑用坐标运算来求角
3.对于一些较特殊的几何体或平面图形中有关夹角,距离,垂直,平行的问题,都可以通过建立坐标系将其转化为向量间的夹角,模,垂直,平行的问题,从而利用向量的坐标运算求解,并可以使解法简单化.值得注意的是——坐标系的选取要合理、适当.
六、课后作业:
七、板书设计(略)
八、课后记:
相关文档
- 高中数学必修1教案:第一章(第2课时)2021-06-204页
- 高中数学必修1教案:第五章(第17课时)2021-06-195页
- 高中数学必修1教案:第五章(第24课时)2021-06-199页
- 高中数学必修1教案:第五章(第13课时)2021-06-195页
- 高中数学必修1教案:第四章(第33课时)2021-06-198页
- 高中数学必修1教案:第四章(第24课时)2021-06-196页
- 高中数学必修1教案第一章 章末复习2021-06-196页
- 高中数学必修1教案:第四章(第29课时)2021-06-197页
- 高中数学必修1教案3_2_2-2自建函数2021-06-197页
- 高中数学必修1教案:第五章(第18课时)2021-06-19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