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0.86 KB
- 2021-06-2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1.线线关系
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且只有相交、平行、异面三种.
两直线垂直有“相交垂直”与“异面垂直”两种情况.
(1)证明线线平行的方法
①线线平行的定义;
②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③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a∥α,a⊂β,α∩β=b⇒a∥b;
④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a⊥α,b⊥α⇒a∥b;
⑤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α∥β,α∩γ=a,β∩γ=b⇒a∥b.
(2)证明线线垂直的方法
①线线垂直的定义:两条直线所成的角是直角,在研究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时,要通过平移把异面直线转化为相交直线;
②线面垂直的性质:a⊥α,b⊂α⇒a⊥b;
③线面垂直的性质:a⊥α,b∥α⇒a⊥b.
2.线面关系
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有且只有线在面内、相交、平行三种.
(1)证明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方法
①线面平行的定义;
②判定定理:a⊄α,b⊂α,a∥b⇒a∥α;
③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α∥β,a⊂α⇒a∥β.
(2)证明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方法
①线面垂直的定义;
②判定定理1:⇒l⊥α;
③判定定理2:a∥b,a⊥α⇒b⊥α;
④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α∥β,a⊥α⇒a⊥β;
⑤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α⊥β,α∩β=l,a⊂α,a⊥l⇒a⊥β.
3.面面关系
两个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有且只有平行、相交两种.
(1)证明面面平行的方法
①面面平行的定义;
②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a∥β,b∥β,a⊂α,b⊂α,
a∩b=A⇒α∥β;
③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a⊥α,a⊥β⇒α∥β;
④公理4的推广:α∥γ,β∥γ⇒α∥β.
(2)证明面面垂直的方法
①面面垂直的定义:两个平面相交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
②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a⊥β,a⊂α⇒α⊥β.
4.证明空间线面平行或垂直需注意的三点
(1)由已知想性质,由求证想判定.
(2)适当添加辅助线(或面)是解题的常用方法之一.
(3)用定理时要先明确条件,再由定理得出相应结论.
5.“升降维”思想
用降维的方法把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或直线问题,可以使问题得到解决.用升维的方法把平面或直线中的概念、定义或方法向空间推广,可以从已知探索未知,是“学会学习”的重要方法.
平面图形的翻折问题的分析与解决,就是升维与降维思想方法的不断转化运用的过程.
题型一 几何中共点、共线、共面问题
1.证明共面问题
证明共面问题,一般有两种证法:一是由某些元素确定一个平面,再证明其余元素在这个平面内;二是分别由不同元素确定若干个平面,再证明这些平面重合.
2.证明三点共线问题
证明空间三点共线问题,通常证明这些点都在两个面的交线上,即先确定出某两点在某两个平面的交线上,再证明第三个点是两个平面的公共点,当然必在两个平面的交线上.
3.证明三线共点问题
证明空间三线共点问题,先证两条直线交于一点,再证明第三条直线经过这点,
把问题转化为证明点在直线上的问题.
例1 如图所示,空间四边形ABCD中,E,F分别为AB,AD的中点,G,H分别在BC,CD上,且BG∶GC=DH∶HC=1∶2.
求证:(1)E、F、G、H四点共面;
(2)GE与HF的交点在直线AC上.
证明 (1)∵BG∶GC=DH∶HC,
∴GH∥BD,又EF∥BD,∴EF∥GH,
∴E、F、G、H四点共面.
(2)∵G、H不是BC、CD的中点,∴EF≠GH.
又EF∥GH,∴EG与FH不平行,
则必相交,设交点为M.
⇒M∈面ABC且M∈面ACD
⇒M在面ABC与面ACD的交线上⇒M∈AC.
∴GE与HF的交点在直线AC上.
跟踪训练1 如图,O是正方体ABCD-A1B1C1D1上底面ABCD的中心,M是正方体对角线AC1和截面A1BD的交点.求证:O、M、A1三点共线.
证明 ∵O∈AC,
AC⊂平面ACC1A1,
∴O∈平面ACC1A1.
∵M∈AC1,AC1⊂平面ACC1A1.
∴M∈平面ACC1A1.
又已知A1∈平面ACC1A1,
即有O、M、A1三点都在平面ACC1A1上,
又O、M、A1三点都在平面A1BD上,
所以O、M、A1三点都在平面ACC1A1与平面A1BD的交线上,
所以O、M、A1三点共线.
题型二 空间中的平行关系
在本章中,空间中的平行关系主要是指空间中线与线、线与面及面与面的平行,其中三种关系相互渗透.在解决线面、面面平行问题时,一般遵循从“低维”到“高维”的转化,即从“线线平行”到“线面平行”,再到“面面平行”;而利用性质定理时,其顺序相反,且“高维”的性质定理就是“低维”的判定定理.特别注意,转化的方法总是由具体题目的条件决定,不能过于呆板僵化,要遵循规律而不局限于规律.如下图所示是平行关系相互转化的示意图.
例2 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PB⊥平面ABCD,MA∥PB,PB=2MA.在线段PB上是否存在一点F,使平面AFC∥平面PMD?若存在,请确定点F的位置;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 当点F是PB的中点时,平面AFC∥平面PMD,证明如下:如图连接AC和BD交于点O,连接FO,那么PF=PB.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O是BD的中点.∴OF∥PD.
又OF⊄平面PMD,PD⊂平面PMD,
∴OF∥平面PMD.又MA綊PB,
∴PF綊MA.∴四边形AFPM是平行四边形.
∴AF∥PM.又AF⊄平面PMD,PM⊂平面PMD.
∴AF∥平面PMD.
又AF∩OF=F,AF⊂平面AFC,OF⊂平面AFC.
∴平面AFC∥平面PMD.
跟踪演练2 如图,AB是圆O的直径,PA垂直圆O所在的平面,C是圆O上的点.
(1)求证:BC⊥平面PAC;
(2)设Q为PA的中点,G为△AOC的重心,求证:QG∥平面PBC.
证明 (1)
由AB是圆O的直径,得AC⊥BC,由PA⊥平面ABC,BC⊂平面ABC,得PA⊥BC.又PA∩AC=A,PA⊂平面PAC,AC⊂平面PAC,所以BC⊥平面PAC.
(2)连接OG并延长交AC于点M,
连接QM,QO,由G为△AOC的重心,得M为AC中点.
由Q为PA中点,得QM∥PC,
又O为AB中点,得OM∥BC.
因为QM∩MO=M,QM⊂平面QMO,MO⊂平面QMO,BC∩PC=C,BC⊂平面PBC,PC⊂平面PBC,
所以平面QMO∥平面PBC.
因为QG⊂平面QMO,所以QG∥平面PBC.
题型三 空间中的垂直关系
空间垂直关系的判定方法:
(1)判定线线垂直的方法:
①计算所成的角为90°(包括平面角和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②线面垂直的性质(若a⊥α,b⊂α,则a⊥b).
(2)判定线面垂直的方法:
①线面垂直定义(一般不易验证任意性);
②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a⊥b,a⊥c,b⊂α,c⊂α,b∩c=M⇒a⊥α);
③平行线垂直平面的传递性质(a∥b,b⊥α⇒a⊥α);
④面面垂直的性质(α⊥β,α∩β=l,a⊂β,a⊥l⇒a⊥α);
⑤面面平行的性质(a⊥α,α∥β⇒a⊥β);
⑥面面垂直的性质(α∩β=l,α⊥γ,β⊥γ⇒l⊥γ).
(3)面面垂直的判定方法:
①根据定义(作两平面构成二面角的平面角,计算其为90°);
②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a⊥β,a⊂α⇒α⊥β).
例3 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1B1=A1C1,D,E分别是棱BC,CC1上的点(点D不同于点C),且AD⊥DE,F为B1C1的中点.
求证:(1)平面ADE⊥平面BCC1B1;
(2)直线A1F∥平面ADE.
证明 (1)因为ABCA1B1C1是直三棱柱,
所以CC1⊥平面ABC.
又AD⊂平面ABC,所以CC1⊥AD.
又因为AD⊥DE,CC1,DE⊂平面BCC1B1,
CC1∩DE=E,
所以AD⊥平面BCC1B1.
又AD⊂平面ADE,
所以平面ADE⊥平面BCC1B1.
(2)因为A1B1=A1C1,F为B1C1的中点,
所以A1F⊥B1C1.
因为CC1⊥平面A1B1C1,且A1F⊂平面A1B1C1,
所以CC1⊥A1F.
又因为CC1,B1C1⊂平面BCC1B1,CC1∩B1C1=C1,
所以A1F⊥平面BCC1B1.
由(1)知AD⊥平面BCC1B1,所以A1F∥AD.
又AD⊂平面ADE,A1F⊄平面ADE,
所以A1F∥平面ADE.
跟踪演练3 如图,A,B,C,D为空间四点.在△ABC中,AB=2,AC=BC=,等边△ADB以AB为轴转动.
(1)当平面ADB⊥平面ABC时,求CD;
(2)当△ADB转动时,是否总有AB⊥CD?证明你的结论.
解 (1)取AB的中点E,连接DE,CE,因为△ADB是等边三角形,所以DE⊥AB.当平面ADB⊥平面ABC时,因为平面ADB∩平面ABC=AB,所以DE⊥平面ABC,可知DE⊥CE,由已知可得DE=,EC=1,在Rt△DEC中,CD==2.
(2)当△ADB以AB为轴转动时,总有AB⊥CD.
证明如下:①当D在平面ABC内时,
因为AC=BC,AD=BD,
所以C,D都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即AB⊥CD.
②当D不在平面ABC内时,由(1)知AB⊥DE.
又因AC=BC,所以AB⊥CE.又DE,CE为相交直线,
所以AB⊥平面CDE,由CD⊂平面CDE,得AB⊥CD.
综上所述,总有AB⊥CD.
题型四 空间角的计算
空间中的角包括: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以及二面角(简称线线角、线面角、面面角).
用直接法:求空间各种角的大小一般都转化为平面角来计算,空间角的计算步骤:一作,
二证,三计算.
(1)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常用平移转化法(转化为相交直线的夹角).
(2)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常用射影转化法(即作垂线、找射影).
(3)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作法常有三种:①定义法;②垂线法;③垂面法.
例4 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矩形,AD⊥PD,BC=1,PC=2,PD=CD=2.
(1)求异面直线PA与BC所成角的正切值;
(2)证明平面PDC⊥平面ABCD;
(3)求直线PB与平面ABCD所成角的正弦值.
(1)解 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ABCD中,因为底面ABCD是矩形,所以AD=BC且AD∥BC.故∠PAD为异面直线PA与BC所成的角.
又因为AD⊥PD,在Rt△PDA中,tan∠PAD==2,
所以异面直线PA与BC所成角的正切值为2.
(2)证明 由于底面ABCD是矩形,故AD⊥CD.
又因为AD⊥PD,CD∩PD=D,所以AD⊥平面PDC.
而AD⊂平面ABCD,所以平面PDC⊥平面ABCD.
(3)解 在平面PDC内,过点P作PE⊥CD交直线CD于点E,连接EB.
由于平面PDC⊥平面ABCD,而直线CD是平面PDC与平面ABCD的交线,故PE⊥平面ABCD.由此得∠PBE为直线PB与平面ABCD所成的角.
在△PDC中,由于PD=CD=2,PC=2,可得∠PCD=30°.
在Rt△PEC中,PE=PCsin 30°=.
由AD∥BC,AD⊥平面PDC,得BC⊥平面PDC,
因此BC⊥PC.
在Rt△PCB中,PB==.
在Rt△PEB中,sin∠PBE==.
所以直线PB与平面ABCD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跟踪演练4 如图,正方体的棱长为1,B′C∩BC′=O,求:
(1)AO与A′C′所成角的度数;
(2)AO与平面ABCD所成角的正切值;
(3)平面AOB与平面AOC所成角的度数.
解 (1)∵A′C′∥AC,
∴AO与A′C′所成的角就是∠OAC.
∵AB⊥平面BC′,OC⊂平面BC′,∴OC⊥AB,
又OC⊥BO,AB∩BO=B.∴OC⊥平面ABO.
又OA⊂平面ABO,∴OC⊥OA.
在Rt△AOC中,OC=,AC=,sin∠OAC==,
∴∠OAC=30°.即AO与A′C′所成角的度数为30°.
(2) 如图,作OE⊥BC于E,连接AE.
∵平面BC′⊥平面ABCD,
∴OE⊥平面ABCD,
∴∠OAE为OA与平面ABCD所成的角.在Rt△OAE中,OE=,
AE= =,
∴tan∠OAE==.
∴AO与平面ABCD所成角的正切值为.
(3)∵OC⊥OA,OC⊥OB,OA∩OB=O,
∴OC⊥平面AOB.
又∵OC⊂平面AOC,∴平面AOB⊥平面AOC.
即平面AOB与平面AOC所成角的度数为90°.
转化思想是证明线面平行与垂直的主要思路,其关系为
相关文档
- 高中数学必修2教案:柱、锥、台、球2021-06-242页
- 高中数学必修2教案2_备课资料(3_1_22021-06-241页
- 高中数学必修2教案5_示范教案(4_2_22021-06-245页
- 高中数学必修2教案:2_2_3平面与平面2021-06-245页
- 高中数学必修2教案:第一章 1_3_2球2021-06-2410页
- 高中数学必修2教案:平面的基本性质2021-06-243页
- 高中数学必修2教案:1_2_1空间几何体2021-06-246页
- 高中数学必修2教案:1_1_1柱、锥、台2021-06-244页
- 高中数学必修2教案5_示范教案(1_3_12021-06-2414页
- 高中数学必修2教案:直线方程的概念2021-06-24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