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0.50 KB
  • 2021-07-02 发布

2018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分类学案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分类 基础知识 物质的组成 ‎1.元素 ‎(1)概念: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存在状态 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此时元素的化合价为0。‎ 化合态:元素与其他元素结合成化合物的存在状态,此时元素的化合价一般为正价或负价。‎ ‎2.原子、分子、离子、原子团 原子:化学反应中的最小微粒,由原子核及核外电子构成,呈电中性,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变,只有核外电子发生变化。‎ 分子:能够独立存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由原子构成,呈电中性,具有一定的物理化学性质;根据所含原子数可分为单原子分子、双原子分子、多原子分子。‎ 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由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构成,具有一定的化学性质;可分为阳离子、阴离子。‎ 原子团: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原子构成的原子集团,在化学反应中通常以整体参加反应,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构成,具有一定的化学性质。‎ 注意:‎ ‎(1)基是指带有单电子的原子团。如 —CH3、—CH2—(亚甲基)、—CH2CH3。 (2)官能团是指决定有机物化学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如 —OH、—CHO、—COOH、—X(卤素原子)等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物质的分类 ‎1.基本概念 ‎(1)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称为混合物,如空气、海水等。‎ ‎(2)纯净物:由同一物质组成的称为纯净物,包括单质和化合物,如氧气、金刚石、硝酸钾、氯化钠等。‎ ‎(3)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称为单质,包括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单质。‎ ‎(4)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称为化合物,包括酸、碱、盐、氧化物等。‎ ‎2.分类的方法 ‎(1)交叉分类法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对同一物质进行分类的一种方法。在对物质进行分类时,采用交叉分类法能从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较全面的分析。‎ ‎(2)树状分类法 根据对象的共同点和差异,将对象分为不同的种类,而且形成具有一定从属关系的不同等级系统的一种分类方法。应用树状分类法可以对同类事物进行再分类。‎ 分散系 ‎1.概念: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做分散系。‎ 被分散的物质称为分散质,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称为分散剂。‎ ‎2.分散系的分类 ‎(1)按照分散质和分散剂聚集状态(气、液、固)的不同对分散系进行分类。共九种分散系。‎ 实用举例 分散剂状态 分散质状态 实例 气态 气态 空气 液态 云、雾 固态 烟 液态 气态 泡沫 液态 酒精、乳浊液 固态 泥水悬浊液 固态 气态 泡沫塑料 液态 珍珠 固态 有色玻璃、合金 ‎(2)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可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3)溶液、胶体、浊液的比较 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浊液 悬浊液 乳浊液 分散质粒子直径 小于1 nm ‎1~100 nm 大于100 nm 大于100 nm 稳定性 稳定 介稳体系 不稳定 不稳定 分散质粒子能否透过半透膜或滤纸 均能透过 能透过滤纸,不能透过半透膜 均不能透过 均不能透过 实例 食盐水 淀粉胶体 泥浆水 植物油和水的混合物 ‎3.胶体 ‎(1)根据分散剂的状态可分为气溶胶、液溶胶和固溶胶。‎ ‎(2)胶体的性质及应用 ‎①丁达尔效应:当一束光通过胶体时,形成一条光亮的“通路”,这是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造成的。利用丁达尔效应是区别溶液和胶体的一种常用物理方法。‎ ‎②介稳性:胶体的稳定性介于溶液与浊液之间,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属于介稳体系,但改变条件就有可能发生聚沉。‎ ‎③‎ 聚沉:加热、加入电解质或加入与胶体粒子带相反电荷的胶体等均能使胶体粒子聚集成为较大的颗粒,从而形成沉淀从分散剂中析出。‎ ‎④电泳:在外加电场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剂中做定向移动。电泳现象说明胶体粒子带电荷,工业上静电除尘就是利用这个原理。‎ ‎4.胶体的提纯 ‎(1)方法:渗析。‎ ‎(2)原理:由于胶体粒子较大不能透过半透膜,而离子、小分子较小可以透过半透膜,利用此性质可以将胶体提纯。‎ ‎5.胶体的制备 ‎(1)物理方法:研磨法。如制豆浆。‎ ‎(2)化学方法:利用水解反应、复分解反应等。‎ 胶体 操作方法 制备原理 氢氧化铁胶体 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得到透明的红褐色液体 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碘化银胶体 向稀KI溶液中滴加稀硝酸银溶液,边滴加边振荡 KI+AgNO3AgI(胶体)+KNO3‎ 例题精讲 例1、物质的分类多种多样,下列说法及物质的分类均正确的是 A.金属氧化物一般为碱性氧化物,Na、Mg、Al、Fe、Mn的最高价氧化物均为碱性氧化物 B.非金属氧化物一般为酸性氧化物,C、N、S、P、Cl、Si的最高价氧化物均为酸性氧化物 C.在水溶液中能导电的物质一般是电解质,HCl、H2O、CH3COOH、AgCl、NH3、NaOH均为电解质 D.高分子化合物在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淀粉、纤维素、蛋白质、油脂、橡胶、塑料均为高分子化合物 ‎【答案】B ‎【解析】碱性氧化物是指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而Al的最高价氧化物Al2O3为两性氧化物,Mn 的最高价氧化物Mn2O7为酸性氧化物,A项错误;酸性氧化物是指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CO2、N2O5、SO3、P2O5、Cl2O7、SiO2均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是酸性氧化物,B项正确;NH3在水中形成的NH3·H2O是电解质,而NH3是非电解质,C项错误;高分子化合物一般是指相对分子质量大于一万的化合物,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D项错误。‎ 例2、下列有关变化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从海水中提取镁必须通过化学反应才能实现 B.用侯氏制碱法制纯碱必须通过化学反应才能实现 C.用“地沟油”纯化生产“生物燃油”的过程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D.激光法蒸发石墨得C60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答案】C ‎【归纳总结】(1)物理变化强调没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强调有新物质生成。注意在化学变化中一定有物理变化,而物理变化中一定没有化学变化。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不一定是由发生化学变化造成的。‎ ‎(2)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为化学变化,如O3与O2间的转化。‎ ‎(3)化学变化中一定存在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但存在化学键断裂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金属熔化、氯化钠溶于水均属于物理变化。‎ 例3、向含有c(FeCl3)=0.2 mol·L−1、c(FeCl2)=0.1 mol·L−1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NaOH溶液,可得到一种黑色分散系,其中分散质粒子是直径约为9.3 nm的金属氧化物,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分散系的分散质为Fe2O3学科.网 B.在电场作用下,阴极附近分散系黑色变深,则说明该分散系带正电荷 C.加入NaOH时发生的反应可能为Fe2++2Fe3++8OH−Fe3O4+4H2O D.可用过滤的方法将黑色金属氧化物与Na+分离开 ‎【答案】C ‎【解析】Fe2O3是红棕色固体,A错误;在电场作用下,阴极附近分散系黑色变深,则说明该分散质粒子带正电荷,B错误;加入NaOH时发生的反应可能为Fe2++2Fe3++8OH−Fe3O4+4H2O,Fe3O4是黑色固体,C正确;分散质粒子直径约为9.3 nm,过滤的方法不能将黑色金属氧化物与Na+分离开,D错误。‎ 专题专练 ‎1.近年来,华北多个地区发生持续雾霾天气,“PM‎2.5”‎数据监测纳入公众视野。“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细小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雾属于胶体,能产生丁达尔现象 B.目前的雾霾污染,无需治理借助于天气状况改善即可 C.PM2.5颗粒含有重金属、多种烃等有毒物质 D.汽车尾气是目前城市大气污染气体和细小颗粒物产生的一个重要来源 ‎2.下列对化学知识概括合理的是 A.酸性氧化物都是非金属氧化物 B.一种元素可能有多种氧化物,但同种化合价只对应一种氧化物 C.丁达尔效应可用于区别溶液与胶体,云、雾均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D.熔融状态能导电的物质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3.下列变化不能说明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变化时有电子的得失或共用电子对的形成 B.变化时释放出能量 C.变化过程中有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 D.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改变,分子种类增加了 ‎4.下列有关物质变化和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熔融态的Al2O3、‎12C转化为‎14C都属于化学变化 B.胆矾、冰水混合物、四氧化三铁都不是混合物 C.葡萄糖溶液和淀粉溶液的本质区别是能否产生丁达尔效应 D.SiO2、NO2、Al2O3都属于酸性氧化物 ‎5.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常用手段,下列分类依据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A.冰醋酸、纯碱、芒硝、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氧化物 B.HClO、H2SO4(浓)、HNO3均具有强氧化性,都是氧化性酸 C.漂白粉、福尔马林、冰水、王水、氯水均为混合物 D.Na2O、NaOH、Na2CO3、NaCl、Na2SO4、Na2O2部属于钠的含氧化合物 ‎6.生活中遇到的某些问题,常常涉及到化学知识,下列各项叙述正确的是 A.“加碘盐”、“高钙牛奶”、“富硒营养品”等食用品中的碘、钙、硒是指单质 B.“酸可以除锈”、“热的纯碱溶液去油污”都是发生了化学变化 C.医疗上进行胃部造影前,患者服用的“钡餐”是BaCO3等不溶于水的物质 D.铝合金的大量使用归功于人们能用焦炭等还原剂从氧化铝中获取铝 ‎7.下列各项中,左、右两边说明的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A 乙烯使溴水褪色苯使溴水褪色 均发生了加成反应 B 用pH试纸测定某盐酸的pH 用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某气体为氨气 试纸均需要用蒸馏水润湿 C MnO2与浓盐酸反应制备Cl2‎ CaCO3与稀盐酸反应制备CO2‎ 均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D 淀粉在酶的作用下生成葡萄糖 蛋白质在酶的作用下生成氨基酸 均发生了水解反应 ‎8.下列说法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实现的是 ‎①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 ②弱酸与盐溶液反应可生成强酸 ‎③没有水生成,也没有沉淀和气体生成的复分解反应 ‎④两种酸溶液充分反应后的溶液呈中性 ⑤有单质参加的非氧化还原反应 ⑥两种含氧化合物反应的产物有气体 A.全部 B.只有②④⑤⑥ C.只有①②③⑤ D.只有③④⑤⑥‎ ‎9.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歼-‎20”‎飞机上使用的碳纤维是一种新型的有机高分子材料 B.工业上通常用电解Na、Mg、Al对应的氯化物制取该三种金属单质 C.Fe3O4俗称铁红,常作红色油漆和涂料 D.燃料电池中燃料都在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10.按照一定标准,根据物质与水反应的不同情况,对下列物质进行分类,如图所示,请填空:‎ ‎(1)上图中分类标准1(分成A、B组的依据)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工业上常用D组中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来消除C组中物质对大气的污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由Al3+制备Al(OH)3时,应选择D组中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的水溶液,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F组中有两种物质,在工业上均有重要的用途,请各写出一个化学方程式表示其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A.雾是小水滴在空气中扩散产生的分散系,属于胶体,能产生丁达尔现象,正确;B.目前的雾霾污染,可通过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工厂的尾气达到排放标准才允许排放等措施加以治理,错误;C.PM2.5颗粒中可能含有重金属、多种烃等有毒物质,正确;D.大量机动汽车尾气是目前城市大气污染气体和细小颗粒物产生的一个重要来源,正确。‎ ‎2.【答案】C ‎【解析】A.酸性氧化物可以是非金属氧化物也可以是金属氧化物,如Mn2O7是金属氧化物,同时也是酸性氧化物,错误;B.一种元素可能有多种氧化物,同种化合价也可能对应多种氧化物,如NO2和N2O4中N元素的化合价都是+4价,错误;C.只有胶体能够产生丁达尔现象,所以丁达尔效应可用于区别溶液与胶体,云、雾都是胶体,因此均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正确;D.熔融状态能导电的物质可能是离子化合物,也可能是金属单质,错误。‎ ‎3.【答案】B ‎【解析】水的气化、液化均有能量变化,但属于物理变化。‎ ‎4.【答案】B ‎【解析】考查了物质的性质和物质分类的相关知识。A.12C转化为‎14C 是核反应,既不属于物理变化又不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B.胆矾、冰水混合物、四氧化三铁只含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B正确;C.葡萄糖溶液和淀粉溶液的本质区别是溶液中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故C错误;D.NO2不属于酸性氧化物,Al2O3属于两性氧化物,故D错误;故选B。‎ ‎5.【答案】B ‎ ‎6.【答案】B ‎【解析】A.“加碘盐”、“高钙牛奶”、“富硒营养品”等食用品中的碘、钙、硒是指元素,错误;B.“酸可以除锈”、“热的纯碱溶液去油污”都是发生了化学变化,正确;C.医疗上进行胃部造影前,患者服用的“钡餐”是BaSO4而不是BaCO3,错误;D.铝是通过电解得到的,错误。‎ ‎7.【答案】D ‎【解析】乙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而苯与溴发生了萃取,不是加成反应,故A错误;用蒸馏水润湿后,盐酸的浓度减小,则测定的pH增大,影响了测定结果,故B错误;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氯气,而碳酸钙与稀盐酸的反应为复分解反应,故C错误;淀粉在酶的作用下发生水解反应生成葡萄糖,蛋白质在酶的作用下发生水解反应生成氨基酸,故D正确。‎ ‎8.【答案】A ‎【解析】SO2可与NaOH溶液反应,①可以实现;氢硫酸与硫酸铜溶液发生反应H2S+CuSO4===CuS↓+H2SO4,②可以实现;稀硫酸与醋酸钠溶液发生反应H2SO4+2CH3COONa===2CH3COOH+Na2SO4,没有水、沉淀和气体生成,③可以实现;氢硫酸和亚硫酸发生反应H2SO3+2H2S===3S↓+3H2O,④可以实现;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有单质参加,⑤可以实现;水和过氯化钠发生反应2Na2O2+2H2O===4NaOH+O2↑,⑥可以实现。本题选A。‎ ‎9.【答案】D ‎【解析】碳纤维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A错误;Al的制取不能用电解氯化铝的方法,因为氯化铝是共价化合物,熔融状态下不导电,B错误;Fe3O4为黑色晶体,Fe2O3俗称铁红,常作红色油漆和涂料,C错误;燃料电池中反应的实质是燃料与氧气的燃烧反应,燃料在负极发生氧化反应,D正确。‎ ‎10.【答案】(1)是否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2)CaO SO2+CaO===CaSO3、2CaSO3+O2===2CaSO4‎ ‎(3)NH3 Al3++3NH3·H2O===Al(OH)3↓+3‎ ‎(4)2Cl2+2Ca(OH)2===Ca(ClO)2+CaCl2+2H2O 3NO2+H2O===2HNO3+NO(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解析】(1)分类标准1是能否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将物质分成A、B两组;(2)根据分类标准2可将A组物质分成SO2与NH3、CaO、Na2O两组;消除SO2对大气的污染,常用生石灰,两者发生反应SO2+CaO===CaSO3、2CaSO3+O2===2CaSO4。(3)由Al3+制备成Al(OH)3时常选用弱碱NH3·H2O;(4)根据分类标准3可将B组物质分为Na与Cl2、NO2两组,工业上常利用Cl2制取漂白剂,对水消毒等;利用NO2来制取硝酸、铵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