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7.00 KB
  • 2021-07-09 发布

2020_2021学年高中化学专题4硫氮和可持续发展2_3硝酸的性质课时作业含解析苏教版必修1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课时作业29 硝酸的性质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下列关于硝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常温下,浓硝酸可以使金属镁钝化 B.稀硝酸与活泼金属反应主要放出氢气 C.浓硝酸和稀硝酸都是强氧化剂 D.室温下,铜能与浓硝酸反应,不能与稀硝酸反应 解析:浓硝酸与镁反应时镁表面不会生成致密的氧化膜,所以常温下,浓硝酸不能使金属镁发生钝化,A项错误;稀硝酸是强氧化剂,与活泼金属反应时NO得电子,而不是氢离子得电子,所以无氢气产生,B项错误;浓、稀硝酸都具有强氧化性,都是强氧化剂,C项正确;室温下,铜与浓、稀硝酸都能反应,D项错误。‎ ‎2.下列有关硝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常温下浓硝酸与铁、铝不反应 B.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和不稳定性 C.浓硝酸通常略显黄色,是因为在其中溶解了Fe3+‎ D.稀硝酸与铜反应,氮元素化合价由+5降为+2;浓硝酸与铜反应,氮元素化合价由+5降为+4。由前后降价的多少可知,稀硝酸的氧化性比浓硝酸的强 解析:常温下浓硝酸与铁、铝反应,在金属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膜,A错误;浓硝酸呈黄色是因为HNO3分解生成的二氧化氮又溶解在硝酸中,C错误;判断物质氧化性强弱,应该依据其得电子能力强弱,而不是得电子的多少,浓硝酸的氧化性强于稀硝酸的,D错误。‎ ‎3.以下关于铜跟浓、稀HNO3反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 A.1 mol浓HNO3被还原转移2 mol电子 B.Cu与浓HNO3反应比与稀HNO3反应剧烈 C.Cu与浓、稀HNO3反应都不需要加热 D.生成等量的Cu(NO3)2,消耗浓HNO3的量多 解析:1 mol浓HNO3被还原生成1 mol NO2,转移1 mol电子,A错误;浓硝酸的氧化性强于稀硝酸,Cu与浓HNO3反应比与稀HNO3反应剧烈,B正确;Cu与浓、稀HNO3反应都不需要加热,C正确;浓硝酸的还原产物是NO2,稀硝酸的还原产物是NO,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判断生成等量的Cu(NO3)2,消耗浓HNO3的量多,D正确。‎ ‎4.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浓HNO3‎ 8‎ 与Cu反应的微型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D )‎ A.挤压塑料瓶使浓HNO3进入干燥管就可引发反应 B.将装置口向上提起就可停止反应 C.蘸碱液的棉花可起到吸收NO2的作用 D.该装置适用于木炭与浓硝酸或浓硫酸的反应实验 解析:挤压塑料瓶使浓HNO3进入干燥管与铜接触,可以引发反应,A正确;将装置口向上提起使铜与浓HNO3分离,可使反应停止,B正确;NO2是酸性气体,可被碱液吸收,C正确;木炭与浓硝酸或浓硫酸的反应需要加热才能够进行,而该装置是在常温下进行的反应装置,D错误。‎ ‎ 5.将10.8 g的Ag投入一定量的浓硝酸中完全溶解得到NO和NO2的混合气体,用NaOH溶液将该混合气体完全吸收得到NaNO3和NaNO2的混合溶液,则所得NaNO2的物质的量为( A )‎ A.0.05 mol        B.0.06 mol C.0.075 mol D.0.1 mol 解析:10.8 g Ag的物质的量为10.8 g÷108 g/mol=0.1 mol,分析整个反应过程,由得失电子守恒可知,Ag失去的电子数等于硝酸转化为NaNO2得到的电子数,即n(Ag)×(1-0)=n(NaNO2)×(5-3),n(NaNO2)=0.1 mol/2=0.05 mol,答案选A。‎ ‎6.如图所示Cu与HNO3反应的量的关系,A、B、C、D四点中表示铜与稀硝酸反应中被还原的HNO3与Cu的量的关系的点是( A )‎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8‎ 解析:Cu与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u+8HNO3===3Cu(NO3)2+2NO↑+4H2O,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HNO3只有被还原,故被还原的HNO3与Cu的关系为3Cu~2HNO3(被还原)。‎ ‎7.对下列事实解释错误的是( C )‎ A.向蔗糖中加入浓H2SO4后出现发黑现象,说明浓H2SO4具有脱水性 B.浓硝酸在光照下颜色变黄,说明浓硝酸不稳定 C.常温下,浓硝酸可以用铝罐贮存,说明铝与浓硝酸不反应 D.反应CuSO4+H2S===CuS↓+H2SO4能进行,说明硫化铜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硫酸 ‎8.在15.2 g铁和铜组成的合金中加入过量的硝酸溶液,合金完全溶解,同时生成气体X,再向所得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生成25.4 g沉淀,则下列表示气体X组成的选项中合理的是( B )‎ A.0.3 mol NO、0.1 mol NO2‎ B.0.3 mol NO2、0.1 mol NO C.0.6 mol NO D.0.3 mol NO2‎ 解析:由题意知15.2 g铁和铜组成的合金转化生成25.4 g氢氧化物沉淀,利用质量守恒可得沉淀中m(OH-)=25.4 g-15.2 g=10.2 g,n(OH-)==0.6 mol,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知,金属提供电子的物质的量等于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量,即金属提供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6 mol。若生成0.3 mol NO、0.1 mol NO2,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3 mol×(5-2)+0.1 mol×(5-4)=1 mol,A错误;若生成0.3 mol NO2、0.1 mol NO,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3 mol×(5-4)+0.1 mol×(5-2)=0.6 mol,B正确;若生成0.6 mol NO,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6 mol×(5-2)=1.8 mol,C错误;若生成0.3 mol NO2,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3 mol×(5-4)=0.3 mol,D错误。‎ ‎9.将镁铝合金溶于100 mL稀硝酸中,产生1.12 L NO气体(标准状况),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产生沉淀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可以求出合金中镁的质量 B.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为3 mol/L C.可以求出沉淀的最大质量 D.不能求出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8‎ 解析: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开始没有沉淀说明硝酸过量,与硝酸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是10 mL,Mg2+、Al3+完全转化为沉淀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是50 mL,溶解氢氧化铝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是10 mL,则生成氢氧化铝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是30 mL,因此生成氢氧化镁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是20 mL,根据方程式Al3++3OH-===Al(OH)3↓、Mg2++2OH-===Mg(OH)2↓可知金属镁、铝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生成的NO是0.05 mol,NO得0.15 mol电子,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知金属镁、铝的物质的量均是0.15 mol÷5=0.03 mol。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可以求出合金中镁的质量,A项正确;溶解0.03 mol氢氧化铝消耗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是0.03 mol,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为0.03 mol÷0.01 L=3 mol/L,B项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可以求出沉淀的最大质量,C项正确;沉淀达到最大值时所得溶液是硝酸钠溶液,根据氮原子守恒能求出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D项错误。‎ ‎10.1.52 g铜镁合金完全溶解于50 mL密度为1.40 g/mL、质量分数为63%的浓硝酸中,得到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1 120 mL(标准状况)。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1.0 mol/L NaOH溶液,当金属离子全部沉淀时,得到2.54 g沉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该合金中铜与镁的物质的量之比是21‎ B.该浓硝酸中HNO3的物质的量浓度是14.0 mol/L C.得到2.54 g沉淀时,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是600 mL D.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中,NO2的体积分数是80%‎ 解析:设1.52 g合金中Cu、Mg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y,根据题目所给信息知x×64 g/mol+y×24 g/mol=1.52 g ①;金属单质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等于金属阳离子完全沉淀所需OH-的物质的量,n(OH-)==0.06 mol,故2x+2y=0.06 mol ②,联立①、②解得x=0.02 mol,y=0.01 mol,A项正确。c(HNO3)==14.0 mol/L,B项正确。得到2.54 g沉淀时,消耗0.06 mol NaOH,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为60 mL,C项错误。由上述分析可知,Cu、Mg共失去0.06 mol电子,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知,如果硝酸完全被还原为NO2,NO2的物质的量应为0.06 mol,现得到0.05 mol 混合气体,是由于存在2NO2N2O4,由差量法可求得混合气体中N2O4的物质的量为0.01 mol,则NO2的物质的量为0.04 mol,D项正确。‎ ‎11.向13.6 g由Cu和Cu2O组成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浓度的稀硝酸250 mL,当固体物质完全溶解后生成Cu(NO3)2和NO气体。在所得溶液中加入0.5 mol/L的NaOH溶液1.0 L,生成沉淀的质量为19.6 g,此时溶液呈中性且金属离子已完全沉淀。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D )‎ A.原固体混合物中Cu与Cu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B.原稀硝酸中HNO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3 mol/L C.产生NO的体积为2.24 L 8‎ D.Cu、Cu2O与硝酸反应后剩余的HNO3为0.1 mol 解析:生成的沉淀为Cu(OH)2,质量为19.6 g,其物质的量为0.2 mol。设Cu、Cu2O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 mol、y mol,则x mol+2y mol=0.2 mol,64 g/mol×x mol+144 g/mol×y mol=13.6 g,解得x=0.1,y=0.05,Cu与Cu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A错误;Cu和Cu2O中的Cu元素都变为+2价的Cu2+,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1×2+0.05×2) mol=0.3 mol,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知,生成的NO应为0.1 mol,但未注明是否为标准状况,故气体体积不一定为2.24 L,C错误;n(NaOH)=0.5 mol,生成0.2 mol Cu(OH)2时消耗了0.4 mol NaOH,另外0.1 mol NaOH中和了剩余的0.1 mol硝酸,D正确;硝酸的总物质的量为0.1 mol(剩余)+0.1 mol(表现氧化性)+0.4 mol(表现酸性)=0.6 mol,其物质的量浓度为2.4 mol/L,B错误。‎ ‎12.下述实验中均有红棕色气体产生,对比分析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 D )‎ ‎①‎ ‎②‎ ‎③‎ A.由①中的红棕色气体,推断产生的气体一定是混合气体 B.红棕色气体不能表明②中木炭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 C.由③说明浓硝酸具有挥发性,生成的红棕色气体为还原产物 D.③的气体产物中检测出CO2,由此说明木炭一定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 解析:本题考查硝酸的氧化性、不稳定性、挥发性等性质。③中的CO2可能是空气中的氧气与木炭反应的产物。‎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3.(12分)实验室用稀硝酸与铜反应制备NO气体,如果采用图Ⅰ装置(烧瓶内加入稀硝酸和铜片,必要时可加热),实验效果不是十分理想,因为观察到的现象不能有力证明反应产物是NO。有人设计了图Ⅱ装置(橡皮塞下端连有铜丝圈),用来做该实验可以达到满意的效果。‎ ‎(1)用图Ⅰ装置做实验时,用排水法收集到的气体的颜色为无色;实验过程中由于烧瓶中有空气,可以将产生的NO氧化成NO2,不易观察到无色的NO生成,从而不能有力证明反应产物是NO。‎ 8‎ ‎(2)用图Ⅱ装置做实验时,将有关操作补充完整:‎ ‎①将分液漏斗的活塞打开,从U形管的B侧管口注入稀硝酸,一直注到液面与橡皮塞接触(或A侧管中恰好充满液体)为止。‎ ‎②关闭活塞,用酒精灯在U形管的A侧加热,当铜丝上有气泡产生时,立即撤去酒精灯。‎ ‎(3)根据图Ⅱ装置的实验完成下列问题:‎ ‎①反应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自动停止?当反应产生的NO气体将稀硝酸排入U形管B侧管内,使铜丝圈与稀硝酸脱离时,反应立刻停止。可在何处观察到无色的NO气体?在U形管A侧管内可观察到无色NO气体。‎ ‎②如果将分液漏斗的活塞慢慢打开,可立即观察到哪些明显现象?U形管B侧管内的稀硝酸又回到A侧管中,分液漏斗中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解析:由于NO易被空气中的O2氧化成NO2(红棕色),所以在铜与稀硝酸反应的常规实验中,很难观察到无色NO气体的生成,而是观察到红棕色气体。本题图Ⅱ装置提供无氧气环境,使NO能存在相当长一段时间。‎ ‎14.(12分)下图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物质之间的一些反应关系,其中部分产物未写出。常温下X和H是固体,B和G是液体,其余均为气体,1 mol X分解得到A、B、C各1 mol。‎ 试回答下列各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XNH4HCO3,BH2O。‎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G+H→A+F:C+4HNO3(浓)CO2↑+4NO2↑+2H2O。‎ ‎②C+D→E:4NH3+5O24NO+6H2O。‎ ‎(3)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G+Cu→E:3Cu+2NO+8H+===3Cu2++2NO↑+4H2O。‎ ‎(4)工业上合成C,合成后采用加压、降温液化的方法从混合气体中分离出C,能用上述方法分离出C的原因是NH3易液化。‎ 解析:X和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A能和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气体D,说明A是二氧化碳,X是碳酸盐或碳酸氢盐,D是氧气。X和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气体是氨气,X中含NH,说明X为NH4HCO3或(NH4)2CO3,又因为1 mol X分解得A、B、C各1 mol,X为(NH4)2CO3。氨气和氧气反应生成NO,NO和氧气反应生成NO2,NO2‎ 8‎ 和水反应生成硝酸,硝酸和铜反应既能生成NO2,又能生成NO。‎ ‎15.(18分)某学习小组为探究浓、稀硝酸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实验表明浓硝酸能将NO氧化成NO2,而稀硝酸不能氧化NO。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浓硝酸的氧化性强于稀硝酸。‎ 可选药品:浓硝酸、3 mol·L-1稀硝酸、蒸馏水、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及二氧化碳。‎ 已知:氢氧化钠溶液不与NO反应,能与NO2反应:2NO2+2NaOH===NaNO3+NaNO2+H2O。‎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应避免有害气体排放到空气中。装置③④⑥中盛放的药品依次是3_mol·L-1稀硝酸、浓硝酸、氢氧化钠溶液。‎ ‎(2)滴加浓硝酸之前的操作是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加入药品,打开弹簧夹后通入CO2一段时间,关闭弹簧夹,将装置⑤中的导管末端伸入倒置的烧瓶内。‎ ‎(3)装置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4)装置②的作用是将NO2转化为NO,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NO2+H2O===2HNO3+NO。‎ ‎(5)该小组得出的结论所依据的实验现象是装置③中液面上方气体仍为无色,装置④中液面上方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 ‎(6)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发现装置①中溶液呈绿色,而不显蓝色。甲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硝酸铜的质量分数较高所致,而乙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溶解了生成的气体。同学们分别设计了以下4个实验方案来判断两种看法是否正确。这些方案中可行的是acd(填字母)。‎ a.加热该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b.加水稀释该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c.向该绿色溶液中通入氮气,观察颜色变化 d.向饱和硝酸铜溶液中通入浓硝酸与铜反应产生的气体,观察颜色变化 解析:(1)根据装置特点和实验目的,装置⑤收集NO,装置⑥中盛放NaOH溶液吸收NO2,因为要验证稀HNO3不能氧化NO,所以装置③中应该盛放稀硝酸。(2)由于装置中残存的空气能氧化NO而对实验产生干扰,所以滴加浓HNO3之前需要通入一段时间CO2赶走装置中的空气,同时也需将装置⑤中导管末端伸入倒置的烧瓶内防止反应产生的NO气体逸出。(3)Cu与浓HNO3反应生成Cu(NO3)2、NO2、H2O:Cu+4HNO3(浓)===Cu(NO3)2+2NO2↑+2H2O。(4)装置②中盛放蒸馏水,使NO2与H2O反应生成NO:3NO2+H2O===2HNO3‎ 8‎ ‎+NO。(5)NO通过稀HNO3后,若无红棕色NO2产生,说明稀HNO3不能氧化NO,所以盛放稀HNO3装置的液面上方没有颜色变化。装置④中盛放的是浓HNO3,若浓HNO3能氧化NO,则装置④的液面上方会产生红棕色气体。(6)要证明是Cu(NO3)2浓度过高或是溶解了NO2导致装置①中溶液呈绿色,可设计将溶解的NO2赶走(a、c方案),再观察颜色变化。也可在Cu(NO3)2浓溶液中通入NO2,观察比较反应后的颜色变化(d方案),确定是不是由溶有NO2引起的。‎ ‎16.(10分)为了测定某铜银合金的成分,将30 g合金溶于80 mL 13.5 mol/L的浓硝酸中,待合金完全溶解后,收集到6.72 L(标准状况下)气体,并测得溶液中c(H+)=1 mol/L,设反应后溶液体积仍为80 mL。计算:‎ ‎(1)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 ‎(2)合金中银的质量分数。‎ 答案:(1)0.3 mol (2)36%‎ 解析:浓HNO3与合金反应后c(H+)=1 mol/L。说明硝酸过量且浓HNO3变成了稀HNO3,因此产生的气体是NO和NO2的混合气体。根据N守恒知:被还原的HNO3的物质的量等于NO和NO2的物质的量之和,可首先计算出参加反应的HNO3,扣除被还原的HNO3即可求出与Ag+、Cu2+形成盐的NO的物质的量,然后列式求解。‎ ‎(1)据N原子守恒1 mol HNO3―→1 mol气体(NO2或NO)‎ 故被还原HNO3的物质的量为=0.3 mol。‎ ‎(2)设铜银合金中Cu为x mol,Ag为y mol。‎ 解得x=0.3 mol,y=0.1 mol 则银的质量分数为:×100%=36%。‎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