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7.44 KB
- 2021-07-0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模拟专练卷 08
化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32
一、选择题:本题共 7 个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42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的。
7.在 2020 年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战役中,化学品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喷洒无水酒精进行消毒可以起到良好的预防病毒的作用
B.二氧化氯泡腾片可以做环境消毒剂
C.84 消毒液和洁厕灵混用会生成有毒有害的物质
D.硝酸铵制成的医用速冷冰袋利用了其溶于水吸热的性质
【答案】A
【解析】A. 75%的医用酒精杀菌效果好,所以喷洒 75%的酒精进行消毒可以起到良好的预防病毒的作用,故 A
错误;
B. 二氧化氯泡腾片,有效成分(ClO2)是一种高效、安全的杀菌、消毒剂,故 B 正确;
C. 84 消毒液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洁厕灵主要成分是盐酸,次氯酸钠、盐酸混合会生成有毒的氯气,故 C 正确;
D. 硝酸铵溶于水吸热,可以用硝酸铵制成医用速冷冰袋,故 D 正确;选 A。
8.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如图所示实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X 中的浓溶液滴入沸水中可得到 Z 中液体
B.X 中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C.用过滤和渗析的方法,可将 Z 中液体分离提纯
D.Y 中反应离子方程式:3CaCO3+2Fe3++3H2O=2Fe(OH)3(胶体)+3CO2↑+3Ca2+
【答案】B
【解析】A.X 中的氯化铁浓溶液滴入沸水中可得到氢氧化铁胶体,A 正确;
B.X 中分散系是氯化铁溶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B 错误;
C.用过滤的方法,可以将 Z 中的固体与液体分离,利用渗析法可以净化提纯氢氧化铁胶体,C 正确;
D.CaCO3 能与 H+结合生成 CO2 和 H2O,促进 Fe3+的水解,D 正确;答案选 B。
9.化合物 (x)、 (y)、 (z)的分子式均为 C8H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y 的二氯代物有 3 种 B.x、y 和 z 均能与溴水发生反应
C.z 中的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D.x 的同分异构体只有 y 和 z 两种
【答案】A
【解析】
A、根据 y 的结构可知,其二氯代物有 3 种,分别是棱的两端,面对角线两端和体对角线两端,故 A 正确;B、
这三种结构中,只有 x 和 z 的结构中含有 C=C 双键,能够使溴水褪色,而 y 的结构中没有双键,所以不能使溴
水褪色,所以 B 错误;C、在 z 的结构中,含有两个 CH2 原子团,其中的 C 原子为四面体结构,导致两个氢原子
与其它原子不可能共面,所以 C 错误;D、x 的同分异构体除 y 和 z 两种外,还有 、 等,
所以 D 错误。本题正确答案为 A。
10.研究发现 Pd2 团簇可催化 CO 的氧化,在催化过程中路径不同可能生成不同的过渡态和中间产物(过渡态已
标出),下图为路径 1 和路径 2 催化的能量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CO 的催化氧化反应为 2CO+O2=2CO2
B.反应路径 1 的催化效果更好
C.路径 1 和路径 2 第一步能量变化都为 3.22 eV
D.路径 1 中最大能垒(活化能)E 正 =1.77 eV
【答案】B
【解析】
A. 由图可知 CO 在 Pd2 催化作用下与氧气反应产生 CO2,反应方程式为 2CO+O2=2CO2,A 正确;
B. 由图可知:反应路径 2 所需总的活化能比反应路径 1 低,反应路径 2 的催化效果更好,B 错误;
C. 反应路径 1 和反应路径 2 的第一步能量变化都为 3.22eV,C 正确;
D. 路径 1 的最大能垒(活化能)E 正=−3.96eV−(−5.73eV) =1.77 eV,D 正确;
故答案选 B。
11.为提升电池循环效率和稳定性,科学家近期利用三维多孔海绵状 Zn(3D−Zn)可以高效沉积 ZnO 的特点,
设计了采用强碱性电解质的 3D−Zn—NiOOH 二次电池,结构如下图所示。电池反应为
Zn(s)+2NiOOH(s)+H2O(l)
放
充
电
电 ZnO(s)+2Ni(OH)2(s)。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三维多孔海绵状 Zn 具有较高的表面积,所沉积的 ZnO 分散度高
B.充电时阳极反应为 Ni(OH)2(s)+OH−(aq)−e− NiOOH(s)+H2O(l)
C.放电时负极反应为 Zn(s)+2OH−(aq)−2e− ZnO(s)+H2O(l)
D.放电过程中 OH−通过隔膜从负极区移向正极区
【答案】D
【解析】A、三维多孔海绵状 Zn 具有较高的表面积,吸附能力强,所沉积的 ZnO 分散度高,A 正确;
B、充电相当于是电解池,阳极发生失去电子的氧化反应,根据总反应式可知阳极是 Ni(OH)2 失去电子转化为
NiOOH,电极反应式为 Ni(OH)2(s)+OH-(aq)-e-=NiOOH(s)+H2O(l),B 正确;
C、放电时相当于是原电池,负极发生失去电子的氧化反应,根据总反应式可知负极反应式为 Zn(s)+2OH-(aq)
-2e-=ZnO(s)+H2O(l),C 正确;
D、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则放电过程中 OH-通过隔膜从正极区移向负极区,D 错误。
答案选 D。
12.主族元素 W、X、Y、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均不大于 20。W、X、Y、Z 的族序数之和为 12;X 与 Y
的电子层数相同;向过量的 ZWY 溶液中滴入少量硫酸铜溶液,观察到既有黑色沉淀生成又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
放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r(Z)>r(Y)>r(X)>r(W)
B.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H2XO3r(X)>r(Y) >r(W),故错误;
B. 硅酸为弱酸,亚硫酸为弱酸,但亚硫酸的酸性比碳酸强,碳酸比硅酸强,故酸性顺序 H2SiO3”“=”或“<”)。
(5)在某温度下,向 1L 密闭容器中充入 CO 与 N2O,发生反应:N2O(g)+CO(g)⇌ CO2(g)十 N2(g),随着反应的
进行,容器内 CO 的物质的量分数变化如下表所示:
时间/min 0 2 4 6 8 10
物质的量分数 50.0% 40.25% 32.0% 26.2% 24.0% 24.0%
则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 K=____。
【答案】
(1)2NH3+2O2
催化剂 N2O+3H2O(2 分)
(2)−163kJ/mol (2 分)
(3)FeO++CO⇌CO2+Fe+ (2 分) 放热 (2 分) 反应① (2 分)
(4)降低温度(2 分) = (1 分)
(5)1.17 (2 分)
【解析】
(1)NH3 和 O2 反应得到 N2O,根据化合价升降守恒配平,NH3 中 N 的化合价从-3 升高到 N2O 中的+1,共升
高 4 价;O2 中 O 的化合价从 0 降低到-2,共降低 4 价,化合价升降守恒,则 NH3 和 O2 的系数比为 1:1,根据
原子守恒配平,可得 2NH3+2O2
催化剂 N2O+3H2O;
(2) 已知①2NH3(g)+3N2O(g)=4N2(g)+3H2O(l) △H1=−1010KJ/mol,②4NH3(g)+3O2(g) =2N2(g)+6H2O(l) △
H2=−1531KJ/mol;反应①× 2
3 −反应②× 1
3
可得目标反应,则△H=△H1× 2
3 −△
H2× 1
3 =−1010kJ/mol× 2
3 −(−1531kJ/mol)× 1
3 =−163kJ/mol;
(3)总反应为 N2O(g)+CO(g) CO2(g)十 N2(g),实际过程是分 2 步进行,因此反应①和反应②相加得到总反
应,则反应②等于总反应减去反应①,可得反应②为 FeO++CO CO2+Fe+;
根据反应历程图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则该两步反应均为放热反应;
根据反应①的历程图可知,由 Fe+和 N2O 经过过渡态得到产物 FeO+和 N2,过渡态和反应物 Fe+和 N2O 的能量差
为反应①的活化能,同理,可知反应②的活化能,可知,反应①的活化能大于反应②的活化能,活化能越大,化
学反应速率越慢,而化学反应速率慢的步骤为决速步,决定反应达到平衡所用时间,即反应①决定反应达到平衡
所用时间;
(4)①根据图像,C 点和 B 点,反应物的投料比相同,但是 B 点表示的平衡状态,N2O 的转化率高于 C 点,C
点的平衡状态改变为 B 点的平衡状态,平衡正向移动,N2O 的转化率增加;B 和 C 点的反应物投料比相同,因
此不是改变反应物的浓度;反应前后的气体体积不变,因此压强不影响平衡移动,只能是温度,该反应为放热反
应,平衡正向移动,因此采取的措施是降低温度;
①利用三等式求出 C 和 D 点平衡状态的平衡常数,从而比较温度大小;
设定容器体积的体积为 VL。
C 点的平衡状态其反应物的投标比为 1,则设 N2O 和 CO 的物质的量均为 1mol,其 N2O 的转化率为 0.50,则根
据三等式有
2 2 2N O(g)+CO(g) CO (g)+ N (g)
1 1 0 0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开始的物质的量
开始的物质的量
平衡的物质的量
,则在平衡常数 2 2
2
0.5 0.5
(N ) (CO )= 10.5 0.5(N O) (CO)
c c V VK c c
V V
;
D 点的平衡状态其反应物的投标比为 1.5,则设 N2O 和 CO 的物质的量为 1.5mol 和 1mol,其 N2O 的转化率为 0.40,
N2O 反应了 1.5mol×0.40=0.6mol,则根据三等式有
2 2 2N O(g)+CO(g) CO (g)+ N (g)
1.5 1 0 0
0.6 0.6 0.6 0.6
0.9 0.4 0.6 0.6
开始的物质的量
开始的物质的量
平衡的物质的量
,则在平衡常数 2 2
2
0.6 0.6
(N ) (CO )= 10.9 0.4(N O) (CO)
c c V VK c c
V V
;
C 点和 D 点表示的平衡状态的平衡常数相同,则温度相同,有 TC=TD;
(5)根据表格的数据,开始时 CO 的物质的量分数为 50.0%,则设 CO 和 N2O 的物质的量各位 1mol,假设到达
平衡时,CO 转化了 xmol,根据三等式有
2 2 2N O(g)+CO(g) CO (g)+ N (g)
1 1 0 0
1 1
x x x x
x x x x
开始的物质的量
开始的物质的量
平衡的物质的量
,达到平衡时,CO 的物质的量分数为 24.0%,则有
1- 100% 24.0%1- 1-
x
x x x x
,解得 x=0.52mol,则平衡常数 2 2
2
0.52 0.52
(N ) (CO ) 1 1= 1.170.48 0.48(N O) (CO)
1 1
c cK c c
。
(二)选考题:共 15 分。请考生从 2 道化学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35.[化选修 3:物质结构与性质](15 分)
2016 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在“分子机器设计和合成”领域有突出成就的三位科学家,其研究对象之一“分子开关”
即与大环主体分子苯芳烃、硫或氮杂环杯芳烃等有关。回答下列问题:
(1)对叔丁基杯[4]芳烃(如图Ⅰ所示)可用于ⅢB 族元素对应离子的萃取,如 La3+、Sc2+。写出基态二价钪离子(Sc2
+)的核外电子排布式:____,其中电子占据的轨道数为_____个。
(2)对叔丁基杯[4]芳烃由 4 个羟基构成杯底,其中羟基氧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_,羟基间的相互作用力为_____。
(3)不同大小苯芳烃能识别某些离子,如:N3−、SCN−等。一定条件下,SCN−与 MnO2 反应可得到(SCN)2,试
写出(SCN)2 的结构式_______。
(4)NH3 分子在独立存在时 H-N-H 键角为 106.7°。 [Zn(NH3)6]2+离子中 H-N-H 键角变为 109.5°,其原
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已知 C60 分子结构和 C60 晶胞示意图(如图Ⅱ、图Ⅲ所示):则一个 C60 分子中含有σ键的个数为______,
C60 晶体密度的计算式为____g•cm−3。(NA 为阿伏伽德罗常数 的值)
【答案】
(1)1s22s22p63s23p63d1 或[Ar]3d1(2 分) 10(2 分)
(2)sp3 (2 分) 氢键 (1 分) (3)N≡C—S—S—C≡N (2 分)
(4)氨分子与 Zn2+形成配合物后,孤对电子与 Zn2+成键,原孤对电子与键对电子间的排斥作用变为键对电子间
的排斥,排斥减弱,故 H-N-H 键角变大 (2 分)
(5)90 (2 分)
30
3
4 60 12 10
AN a
(2 分)
【解析】(1)Sc 为 21 号元素,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1s22s22p63s23p63d14s2,失去 4s 能级 2 个电子形成 Sc2+,Sc2+
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其中电子占据 3 个 s 轨道、6 个 p 轨道、1 个 d 轨道,共占据轨道数目为
10 个,故答案为:1s22s22p63s23p63d1 或[Ar]3d1;10;
(2) 羟基中 O 原子形成 2 个σ键,含有 2 对孤电子对,杂化轨道数目=2+2=4,O 原子采用 sp3 杂化,羟基之间
能够形成氢键,故答案为:sp3;氢键;
(3) N3−和 SCN−互为等电子体,等电子体的结构相似,SCN−中 C 原子价层电子对个数是 2,为直线形结构,
所以 N3−为直线形结构; (SCN)2 分子中 S−C 原子之间为共价单键、C 和 N 原子之间存在共价三键,其结构式为
N≡C−S−S−C≡N,故答案为:N≡C−S−S−C≡N;
(4)NH3 分子中 N 原子的孤电子对进入 Zn2+的空轨道形成配位键后,原孤电子对与成键电子对间的排斥作用变
为成键电子对间的排斥,排斥作用减弱,故 NH3 形成配合物后 H−N−H 键角变大,故答案为:NH3 分子中 N 原
子的孤电子对进入 Zn2+的空轨道形成配位键后,原孤电子对与成键电子对间的排斥作用变为成键电子对间的排斥,
排斥作用减弱,故 H−N−H 键角变大;
(5)每个碳原子形成 3 个σ键,每σ键为 2 个碳原子共有,则平均每个碳原子形成 1.5 个σ键,则一个 C60 分子中
含有σ键个数为 1.5×60=90,晶胞中 C60 分子数目=8× 1
8 +6× 1
2 =4,晶胞质量=
4 60 12
AN
g,晶体密度
=
310
4 60 12
10
A
gN
a cm
= 10 3
4 60 12
( 10 )AN a
g/cm3=
30
3
4 60 12 10
AN a
g/cm3,故答案为:90;
30
3
4 60 12 10
AN a
。
36.[化选修 5:有机化学基础](15 分)
香料 G 的一种合成工艺如下图所示。
核磁共振氢谱显示 A 有两个峰,其强度之比为 1∶1。
已知: NBS
3 2 2 3 2CH CH CH CH CH CHBrCH CH
3 3CH CHO CH CHO 稀碱
3 2CH CH CHCHO H O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 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 ,G 中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
(2)检验 M 已完全转化为 N 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
(3)有学生建议,将 M→N 的转化用 KMnO4(H+)代替 O2,该建议不合理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下列转化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反应类型:
K→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________。
(5)F 是 M 的同系物,比 M 多一个碳原子。满足下列条件的 F 的同分异构体有________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①能发生银镜反应 ②能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加成 ③苯环上只有 2 个对位取代基
(6)以丙烯和 NBS 试剂为原料制备甘油(丙三醇),请设计合成路线(其他无机原料任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1 分) 碳碳双键、酯基(2 分)
(2)取少量 M 于试管中,滴加稀 NaOH 至溶液呈碱性,再加新制的 Cu(OH)2 加热,若没有砖红色沉淀产生,说
明 M 已完全转化为 N(其他合理答案均可)(2 分)
(3)KMnO4(H+)在氧化醛基的同时,还可以氧化碳碳双键 (2 分)
(4) (2 分) 加成反应 (1 分)
(5)6 (2 分)
(6) (3 分)
【解析】
结合已知信息分析,C 的结构中一定含有碳碳双键,D 的结构中一定含有溴原子;C 是通过 A 加氢生成 B 后,B
在浓硫酸的条件下反应生成的,所以推测 B 为醇,B 生成 C 即醇的消去反应,那么 A 中含有羰基,A 加氢后生
成羟基;D 的结构中由于含有溴原子,所以推测,D 生成 E 的反应即卤素原子的水解反应,E 中则含有羟基;E
与 N 是在浓硫酸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的 G,G 的结构中又含有酯基,所以暂时推测 E 与 N 的反应为酯化反应;
那么由 G 的结构逆推 N 即为 ;结合已知信息,K 的结构中含有醛基,L 则含有羟基和醛
基,M 则含有碳碳双键和醛基;再根据 N 的结构逆推,可得 M 为 ,L 为
,K即为苯甲醛 。再由G的结构逆推E为 ,那么D为 ,
C 为 ,B 为 ,则 A 即为 ,A 的结构也符合分子中有两种个数相同的等效氢。据
此解答。
(1)通过分析可知,A 即为环戊酮,结构简式为 ;由 G 的结构可知,含有的官能团名称为:碳碳
双键和酯基;
(2)通过分析可知,M 为 ,G 为 ,所以需要检验是否还有醛基即
可,因此,首先加 NaOH 将溶液调至碱性,再加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观察是否有砖红色沉淀出现即可;
(3)通过分析可知,M 为 ,M 的结构中含有的碳碳双键也可以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所
以不能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代替氧气;
(4)通过分析可知,K 为 ,L 为 ,K 与乙醛生成 L 的反应即已知信息中的
第二个反应,所以方程式为 +CH3CHO 稀碱 ,该反应为加成反应;
(5)通过分析可知,M 为 ,由题意可知,F 为 M 的同系物且比 M 多 1 个碳,苯环上也
只有 2 个对位的取代基,所以:若两个取代基一个是−CH3,另一个则可能是 或
;若两个取代基一个是−CHO,另一个则可能是 或
或 ;若两个取代基一个是−CH2−CHO,则另一个是−CH=CH2;综
上所述,共计 6 种结构;
(6)由已知信息可知,丙烯在经过 NBS 处理后,会在碳碳双键碳的邻碳上引入 Br 原子,再继续与溴单质加成
后,可得到每个碳原子上均有一个溴原子的结构,再利用卤代烃的水解反应即可,因此合成路线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