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6 MB
- 2021-08-2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31讲 乙醇 乙酸 基本营养物质
1.乙醇和乙酸的结构与性质
(1)物理性质
名称
颜色
气味
状态
密度
溶解性
乙醇
无色
特殊
香味
液体
比水
小
与水任意比互溶
乙酸
无色
刺激
性气味
液体,温度低于
16.6_℃时凝结成固体,又称冰醋酸
—
易溶于水和乙醇
(2)组成和结构
名称
俗称
分子式
结构式
结构简式
官能团
比例模型
乙醇
酒精
C2H6O
CH3CH2OH
羟基
—OH
乙酸
醋酸
C2H4O2
CH3COOH
羧基
—COOH
(3)化学性质
①
②
- 17 -
2.乙酸乙酯的制备实验
(1)实验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
(2)装置(如下图所示)
导气管口在液面以上(贴近液面)(防止Na2CO3溶液倒吸)。
(3)反应特点
(4)反应的条件及其意义
①加热。加热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反应速率,其次是使生成的乙酸乙酯挥发而被收集。
②用浓硫酸作催化剂,提高反应速率。
③用浓硫酸作吸水剂,提高乙醇、乙酸的转化率。
④可适当增加乙醇的量,并有冷凝回流装置,可提高产率。
(5)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及现象
①作用: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除去乙酸和乙醇。
②现象:在饱和Na2CO3溶液上方有透明的、有香味的油状液体。
3.糖类
(1)糖类的组成元素为C、H、O。
(2)分类
特点
代表物
分子式
相互关系
单糖
不能再水
葡萄糖
C6H12O6
葡萄糖和果糖互为
- 17 -
解成更简
单的糖
同分异构体
果糖
二糖
一分子二糖
能水解成
两分子单糖
蔗糖
C12H22O11
蔗糖与麦芽糖互为同分异构体
麦芽糖
多糖
一分子多糖
能水解成
多分子单糖
淀粉
(C6H10O5)n
由于n值不同,淀粉和纤维素不是同分异构体
纤维素
(3)性质
①葡萄糖[CH2OH(CHOH)4CHO]
②蔗糖和麦芽糖
蔗糖易溶于水,有甜味。
在稀酸催化作用下发生水解反应,蔗糖的水解产物为葡萄糖和果糖,麦芽糖的水解产物为葡萄糖。
③淀粉和纤维素
常温下,淀粉遇单质碘变蓝色,可用于检验淀粉的存在。在酸或酶的催化下水解,生成葡萄糖。
(4)用途
①糖类物质可给动物提供能量。
②葡萄糖是重要的工业原料,主要用于食品加工、医疗输液、合成药物等。
③淀粉可作食物,可用于生产葡萄糖和酒精。
④纤维素可用于造纸,制造纤维素酯、黏胶纤维等。
4.油脂
- 17 -
(1)组成与结构
油脂是高级脂肪酸与甘油反应所生成的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其结构可表示为。
(2)化学性质(水解反应)
①酸性条件
油脂+水高级脂肪酸+甘油。
②碱性条件(皂化反应)
油脂+NaOH高级脂肪酸钠+甘油。
(3)用途
①提供人体所需要的能量。
②用于生产肥皂和甘油。
5.蛋白质
(1)组成
蛋白质由C、H、O、N、S等元素组成,蛋白质分子是由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2)性质
蛋白质发生水解反应,生成各种氨基酸。
(3)用途
①蛋白质是人类必需的营养物质。
②蛋白质在工业上有很多用途,动物的毛、皮、蚕丝可制作服装。
③大多数酶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是生物体内重要的催化剂。
- 17 -
1.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并指明错因。
(1)0.1 mol乙醇与足量的钠反应生成0.3 mol H2。(×)
错因:只有—OH上的H被置换,生成0.05_mol_H2。
(2)在酸性条件下,CH3CO18OC2H5的水解产物是
CH3CO18OH和C2H5OH。(×)
错因:CH3CO18OC2H5在酸性条件下的水解产物为CH3COOH和C2HOH。
(3)棉、麻、羊毛及合成纤维完全燃烧都只生成CO2和H2O。(×)
错因:羊毛完全燃烧还会生成含氮化合物。
(4)医用酒精的浓度通常为95%。(×)
错因:医用酒精中乙醇的体积分数为75%。
(5)制备乙酸乙酯时可用热的NaOH溶液收集产物以除去其中的乙酸。(×)
错因:乙酸乙酯在热的NaOH溶液中会发生水解。
(6)蛋白质、纤维素、油脂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错因: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
2.教材改编题
(据人教必修二P76T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钠与乙酸、苯均不发生反应
B.乙醇与溴水反应生成乙酸
C.乙醇、乙酸均与Na2CO3反应产生CO2
D.乙酸溶液滴入几滴紫色石蕊变红
答案 D
解析 Na与乙酸反应生成乙酸钠和H2;乙醇与溴水及Na2CO3溶液不反应。
考点一 乙醇、乙酸的结构与性质
[解析] 乳酸中含有的官能团是羟基和羧基,都能发生酯化反应,A正确;1
- 17 -
mol乳酸只含有1 mol羧基,只能和1 mol NaOH发生中和反应,而醇羟基不与NaOH反应,B错误;羧基和羟基都可以和Na反应产生氢气,C正确;与乳酸的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D正确。
[答案] B
乙醇、乙酸、水分子中羟基氢的活泼性
乙酸
水
乙醇
分子结构
CH3COOH
H—OH
C2H5OH
遇石蕊试液
变红
不变红
不变红
与Na
反应
反应
反应
与NaOH
反应
不反应
不反应
与Na2CO3
反应
水解
不反应
与NaHCO3
反应
水解
不反应
羟基氢的
活泼性强弱
CH3COOH>H2O>CH3CH2OH
1.下列物质都能与Na反应放出H2,其产生H2的速率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①C2H5OH ②CH3COOH(溶液) ③水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②>① D.②>③>①
答案 D
解析 羟基氢原子的活泼性:CH3COOH>H2O>CH3CH2OH。
2.已知二羟甲戊酸是生物合成青蒿素的原料之一,下列关于二羟甲戊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产物的分子式为C8H18O4
B.能发生加成反应,不能发生取代反应
C.在铜的催化下与氧气反应的产物可以发生银镜反应
D.标准状况下,1 mol该有机物可以与足量金属钠反应产生22.4 L H2
- 17 -
答案 C
解析 A项,分子式应为C8H16O4,错误;B项,不能发生加成反应,可以发生取代反应,错误;C项,在铜的催化下与氧气反应能将醇羟基氧化成醛基,正确;D项,生成标准状况下的H2应为33.6 L,错误。
考点二 乙酸乙酯的制取实验
[解析] 加入试剂时应先加入乙醇,然后边摇动试管边慢慢加入浓硫酸,再加入冰醋酸,故A错误。
[答案] A
1.酯化反应实验注意的问题
(1)试剂的加入顺序:乙醇、浓硫酸和冰醋酸,不能先加浓硫酸。
(2)防暴沸:试管中加少量碎瓷片或沸石。
(3)防止乙醇和乙酸挥发:加热时要用小火均匀加热,防止液体剧烈沸腾,造成乙酸与乙醇的大量挥发。
(4)冷凝回流装置:长导管起导气和冷凝回流的作用。
(5)防倒吸的方法:导管末端在饱和Na2CO3溶液的液面上。
2.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反应过程中是酸脱羟基、醇脱氢形成水。
3.(2019·贵阳高三调研)某课外兴趣小组欲在实验室里制备少量乙酸乙酯,该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以下四个制取乙酸乙酯的装置,其中正确的是( )
- 17 -
答案 A
解析 B和D中的导管插到试管b内液面以下,会引起倒吸,C和D中,试管b中的试剂NaOH溶液会与生成的乙酸乙酯反应,B、C、D错误。
4.如图所示是分离乙酸乙酯、乙酸和乙醇混合物的实验操作流程图。
在上述实验过程中,所涉及的三次分离操作分别是( )
A.①蒸馏 ②过滤 ③分液
B.①分液 ②蒸馏 ③结晶、过滤
C.①蒸馏 ②分液 ③分液
D.①分液 ②蒸馏 ③蒸馏
答案 D
解析 乙酸乙酯是一种不溶于水的有机物,乙酸与饱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乙酸钠,易溶于水,乙醇与水可以任意比互溶,所以操作①是分液;甲是乙酸钠和乙醇,乙醇易挥发,所以操作②是蒸馏;乙是乙酸钠溶液,加入硫酸生成了乙酸和硫酸钠,乙酸易挥发,所以操作③是蒸馏。
考点三 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性质
- 17 -
[解析] 淀粉、纤维素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A错误;蛋白质遇硫酸铜发生变性,变性是不可逆过程,B错误;CH4、C2H4、C2H2的含碳量依次增大,消耗氧气的量依次减少,C正确;C2H4O2与C4H8O2可能为羧酸或酯,不一定是同系物,D错误。
[答案] C
1.大多数糖类的组成可用通式Cn(H2O)m表示,Cn(H2O)m只表示糖类中氢、氧原子个数之比为2∶1,并不代表其中有水分子。
2.能够用Cn(H2O)m表示的物质不一定是糖类。如甲醛(HCHO)、乙酸(CH3COOH)等均可写为Cn(H2O)m形式,但它们不属于糖类。
3.Cu(OH)2与葡萄糖反应的实验中,Cu(OH)2必须新制,制备时NaOH必须过量;实验中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但温度不能太高,否则Cu(OH)2分解为CuO,出现黑色沉淀。
4.可用新制的Cu(OH)2悬浊液与葡萄糖的反应,检验糖尿病患者尿液中的葡萄糖。
5.蛋白质的性质
两性
蛋白质分子中含有未被缩合的羧基(—COOH)和氨基(—NH2),具有两性,可与酸或碱作用生成盐
水解
在酸、碱或酶的催化作用下,蛋白质可发生水解反应,水解时肽键断裂,最终生成氨基酸。各种天然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都是α氨基酸
盐析
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某些浓的无机盐溶液(如食盐、硫酸铵、硫酸钠等),可使蛋白质在水中的溶解度降低而从溶液中析出,是物理过程,可逆,利用此性质可提纯蛋白质
变性
受热、酸、碱、重金属盐、某些有机物(乙醇等)、紫外线等作用时,蛋白质可发生变性,失去其生理活性,是化学变化,不可逆,日常生活中人们利用蛋白质变性来杀菌、消毒
颜色
某些含有苯环的蛋白质遇浓硝酸会变为黄色,此性质可用于鉴别蛋白质
- 17 -
反应
特性
灼烧蛋白质会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可用于鉴别合成纤维与蚕丝
5.鉴别淀粉、蛋白质、葡萄糖水溶液,依次可分别使用的试剂和对应的现象正确的是( )
A.碘水,变蓝色;新制Cu(OH)2,红色沉淀;浓硝酸,变黄色
B.浓硝酸,变黄色;新制Cu(OH)2,红色沉淀;碘水,变蓝色
C.新制Cu(OH)2,红色沉淀;碘水,变蓝色;浓硝酸,变黄色
D.碘水,变蓝色;浓硝酸,变黄色;新制Cu(OH)2,红色沉淀
答案 D
6.(2019·北京东城高三期末)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利用盐析可分离提纯蛋白质
B.用碘水检验淀粉是否发生水解
C.棉花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属于天然纤维
D.油脂的主要成分为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可用于制取肥皂
答案 B
解析 检验淀粉是否发生水解,要检验溶液中是否含葡萄糖,通常方法是:向水解液中加NaOH溶液,调整溶液至碱性,然后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或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并加热,B错误。
建议用时:4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72分)
1.(2019·成都市高三诊断)生活中下列物质的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食盐和白醋都可作调味剂
B.糖类和蛋白质都可发生水解
C.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都是含烃混合物
D.双氧水和碘酒都可作医用消毒剂
答案 B
解析 食盐和白醋可改善食品或食物的味道,可作为调味剂,A正确;糖类中的单糖(如葡萄糖和果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B错误;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为丙烷、丁烷等,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二者都是含烃混合物,C正确;双氧水和碘酒都能使细菌中的蛋白质发生变性,可作为医用消毒剂,D正确。
- 17 -
2.(2019·广东清远高三期末)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酶洗衣粉不适合洗涤羊毛织品上的污渍
B.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能帮助人体将食物中摄取的不易吸收的Fe3+转变为易吸收的Fe2+,这说明维生素C具有氧化性
C.高分子化合物中的油脂和蛋白质均可发生水解
D.煤的气化可以从根本上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答案 A
解析 加酶洗衣粉含有生物催化剂酶,能够催化蛋白质的分解反应,羊毛织品中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若使用加酶洗衣粉会被分解,所以不能用加酶洗衣粉,A正确;维生素C能帮助人体将食物中摄取的不易吸收的Fe3+转变为易吸收的Fe2+,起还原剂作用,所以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B错误;油脂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C错误;煤的气化是洁净煤技术,能够减少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的排放,不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D错误。
3.酒后驾车是引发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交警对驾驶员进行呼气酒精检测的原理是:橙色的酸性K2Cr2O7水溶液遇乙醇迅速生成蓝绿色Cr3+。下列对乙醇的描述与此测定原理有关的是( )
①乙醇沸点低 ②乙醇密度比水小 ③乙醇有还原性
④乙醇是烃的含氧衍生物 ⑤乙醇有刺激性气味
A.②④⑤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答案 C
解析 ①乙醇沸点低,易挥发,若驾驶员饮酒后,呼出的气体中含有酒精,与测定原理有关;②乙醇密度与测定原理无关;③乙醇分子中含有羟基,具有还原性,K2Cr2O7具有强氧化性,可以把乙醇迅速氧化为乙酸,自身被还原为蓝绿色的Cr3+,与测定原理有关;④乙醇可看成是乙烷中的氢原子被羟基取代后的产物,是烃的含氧衍生物,与测定原理无关;⑤乙醇有刺激性气味,与测定原理无关。
4.(2019·福州质检)下列关于乙酸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乙酸与甲酸甲酯(HCOOCH3)互为同分异构体
B.乙酸与乙醇都能与Na反应,产生H2
C.加入生石灰再蒸馏可以除去冰醋酸中少量的水
D.饱和Na2CO3溶液可除去乙酸乙酯中少量的乙酸
答案 C
解析 B项,乙酸含有羧基,乙醇含有羟基,都能与Na反应,产生H2;C项,加入生石灰,冰醋酸、水都能与生石灰反应;D项,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溶解度小,而乙酸能与饱和碳酸钠溶液反应,可以除去乙酸。
- 17 -
5.(2019·徐州模拟)山西老陈醋素有“天下第一醋”的盛誉。食醋中含有乙酸,下列关于乙酸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乙酸分子中含有4个氢原子,但乙酸是一元酸
B.往食醋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将变红
C.往热水瓶内胆中加入适量的食醋,可去除水垢
D.制取乙酸乙酯时,乙酸分子中的氢原子被乙基(—C2H5)取代
答案 D
解析 乙酸发生酯化反应时,乙酸中的—OH被C2H5O—取代。
6.(2019·西安五校高三联考)分子式均为C5H10O2的两种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二者都能使Br2的CCl4溶液褪色
B.①②分子中所有原子均可能处于同一平面
C.等质量的①和②分别与足量钠反应生成等质量的H2
D.与其互为同分异构体的酯有8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答案 C
解析 ①不含碳碳双键,不能使Br2的CCl4溶液褪色,A错误;①中碳原子均为饱和碳原子,②中除碳碳双键上的碳,其余碳原子均为饱和碳原子,故①②分子中不可能所有原子均处于同一平面,B错误;①和②的分子式相同,则等质量的①和②的物质的量相等,①②所含羟基数目相等,因此与足量Na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相等,C正确;与其互为同分异构体的酯,可以为甲醇和丁酸(C3H7COOH,—C3H7有2种)形成的酯,有2种,乙醇和丙酸形成的酯,有1种,丙醇(C3H7OH,—C3H7有2种)和乙酸形成的酯,有2种,丁醇(C4H9OH,—C4H9有4种)和甲酸形成的酯,有4种,因此总共有2+1+2+4=9种,D错误。
7.(2019·湖南名校高三大联考)分子式为CnH2nO2的羧酸与某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分子式为Cn+2H2n+4O2的酯,反应所需羧酸和醇的质量比为1∶1,则该羧酸是( )
A.甲酸 B.乙酸
C.丙酸 D.丁酸
答案 A
解析 根据羧酸的分子式可知该羧酸中只有一个羧基,根据酯的分子式可确定酸与醇按物质的量之比为1∶1反应,结合原子守恒可知醇的分子式为C2H5OH,由于反应所需羧酸和醇的质量比为1∶1,即羧酸与醇的摩尔质量相同,均为46 g·mol-1,则该羧酸为HCOOH(甲酸),即A正确。
- 17 -
8.某一定量有机物和足量Na反应得到Va L氢气,取另一份等物质的量的同种有机物和足量NaHCO3反应得Vb L二氧化碳,若在同温同压下Va=Vb≠0,则该有机物可能是( )
①CH3CH(OH)COOH ②HOOC—COOH
③CH3CH2COOH ④HOOCCH2CH(OH)CH2COOH
⑤CH3CH(OH)CH2OH
A.② B.②③④
C.④ D.①
答案 D
解析 解答本题时注意以下两点:(1)1 mol —OH和1 mol —COOH与金属钠反应均放出0.5 mol H2;(2)醇羟基不与NaHCO3反应,1 mol —COOH与NaHCO3反应放出1 mol CO2。
9.某学生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用以检验淀粉水解的情况:
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淀粉尚有部分未水解
B.淀粉已完全水解
C.淀粉没有水解
D.淀粉已发生水解,但不知是否完全水解
答案 D
解析 混合液中加入新制的Cu(OH)2,加热至沸腾,有红色沉淀生成,说明淀粉已经水解;另取混合液加入碘水,由于混合液中含过量的NaOH,能与I2反应,导致无法判断淀粉是否水解完全。
10.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棉花、蚕丝的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 ②淀粉、油脂、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水解 ③易溶于汽油、酒精、苯等有机溶剂的物质都是有机化合物 ④除去乙酸乙酯中残留的乙酸,加过量饱和Na2CO3溶液振荡后,静置分液 ⑤淀粉、油脂、蛋白质、塑料、橡胶和纤维素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⑥石油的分馏、裂化和煤的干馏都是化学变化
A.②④ B.①⑤⑥
C.①②③⑤ D.②④⑤
答案 A
解析 ①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错误;②淀粉、油脂、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水解,正确;③易溶于汽油、酒精、苯等有机溶剂的物质不一定都是有机化合物,例如溴单质等,错误;④Na2CO3与乙酸发生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醋酸钠,同时饱和Na2CO3
- 17 -
溶液可降低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正确;⑤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错误;⑥石油的分馏是物理变化,错误。
11.(2019·广东清远高三期末)有机物W在工业上常用作溶剂和香料,其合成方法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N、W均能发生加成反应、取代反应
B.N、W组成上相差一个CH2原子团,所以互为同系物
C.W属于脂肪,能发生皂化反应
D.M的二氯代物有8种
答案 A
解析 含有苯环,都可发生加成反应,苯环、甲基可发生取代反应,羧基可发生酯化反应,酯基可发生水解反应,水解反应也就是酯的取代反应,A正确;N、W含有的官能团不同,即结构不相似,因此不属于同系物,B错误;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为皂化反应,而W是酯,但不是油脂,所以它的水解不是皂化反应,C错误;若取代甲基上的2个H原子,有1种结构;若取代甲基上1个H原子、苯环上1个H原子,则苯环上的Cl原子相对甲基有邻、间、对3种结构;若全部取代苯环上的2个H原子,若其中1个Cl原子与甲基相邻,另一个Cl原子有如图所示4种取代位置,有4种结构,若其中1个Cl原子处于甲基间位,另一个Cl原子有如图所示2种取代位置,有2种结构,故甲苯的二氯代物共有1+3+4+2=10种,D错误。
12.(2019·河南汝州实验中学高三期末)芳香类化合物C8H8O2,能与NaHCO3反应生成CO2,该芳香化合物连在碳原子上的氢原子被氯原子取代后的一氯代物共有(不含立体异构)( )
A.15种 B.16种
C.17种 D.18种
答案 C
解析 该芳香化合物能与NaHCO3溶液反应生成CO2,一定有苯环和羧基,其结构有
- 17 -
、,该芳香化合物连在碳原子上的氢原子被氯原子取代后的一氯代物分别有4、5、5、3,共17种,故选C。
二、非选择题(共28分)
13.(14分)如图为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的乙醇氧化的实验装置(图中加热仪器、铁架台、铁夹等均未画出)。图中:A处为无水乙醇(沸点为78 ℃);B处为绕成螺旋状的细铜丝或银丝;C处为无水CuSO4粉末;D处为碱石灰;F处为新制Cu(OH)2悬浊液。
(1)在上述装置中,实验时需要加热的仪器按加热的先后顺序排列为(填序号)____________。E处是一种纯净物,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使A中乙醇平稳汽化成乙醇蒸气,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D处使用碱石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能证明乙醇反应后所生成的产物的实验现象是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G处导管倾斜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实验中若不加热E处,其他操作不变,则发现C处无明显变化,而F处现象与(3)相同,B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E、A、B、F 2KMnO4K2MnO4+MnO2+O2↑
(2)水浴加热 防止F中的水蒸气进入C中,影响实验
(3)C处由白色变为蓝色,F处出现砖红色沉淀
(4)让混合气体的气流顺利流入B中
(5)CH3CH2OHCH3CHO+H2↑
解析 (1)固体加热制氧气需要加热,乙醇变为蒸气需加热,乙醇的催化氧化需要加热,醛和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的反应也需要加热,实验时需要加热的仪器按加热的先后顺序排列为E、A、B、F;E处是一种纯净物,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KMnO4K2MnO4+MnO2+O
- 17 -
2↑。
(3)乙醇被氧化生成乙醛和水,水能使C处无水硫酸铜变蓝;在加热条件下,乙醛和F处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14.(14分)某校化学探究小组同学为探究乙酸乙酯的制备情况,甲、乙同学分别使用图1、图2装置制备乙酸乙酯。
已知:①无水氯化钙可与乙醇形成难溶于水的CaCl2·6C2H5OH。②相关有机物的沸点:
试剂
乙醚
乙醇
乙酸
乙酸乙酯
沸点(℃)
34.7
78.5
117.9
77
(1)甲同学在制得乙酸乙酯后,分离乙酸乙酯与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操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管中装有饱和Na2CO3溶液,其作用是________(填序号)。
A.吸收乙醇
B.除去乙酸
C.乙酸乙酯在饱和Na2CO3溶液中的溶解度更小,有利于分层析出
D.加速酯的生成,提高其产率
(3)甲同学分离出的乙酸乙酯中常含有一定量的乙醇、乙醚和水,应先加入无水氯化钙,分离出____________;再加入____________(填序号);然后进行蒸馏,收集77 ℃左右的馏分,以得到较纯净的乙酸乙酯。
A.五氧化二磷 B.碱石灰
C.无水硫酸钠 D.生石灰
(4)为证明浓硫酸在该反应中起到了催化剂和吸水剂的作用,乙同学利用图2所示装置进行了以下四个实验,实验开始先用酒精灯微热3 min,再加热使之微微沸腾3 min。实验结束后充分振荡试管B,再测有机层的厚度,实验记录如下:
实验
编号
烧瓶A中的试剂
试管B中
试剂
测得有机层
的厚度/cm
A
3 mL乙醇、2 mL乙酸、1 mL 18 mol·L-1浓硫酸
饱和碳
酸钠溶液
5.0
B
3 mL乙醇、2 mL乙酸
0.1
C
3 mL乙醇、2 mL乙酸、6 mL 3 mol·L
1.2
- 17 -
-1硫酸
D
3 mL乙醇、2 mL乙酸、盐酸
1.2
①实验D的目的是与实验C相对照,证明H+对酯化反应具有催化作用。实验D中应加入盐酸的体积和浓度分别是________mL和________mol·L-1。
②分析实验________(填实验编号)的数据,可以推测出浓硫酸的吸水性提高了乙酸乙酯的产率。
答案 (1)分液' (2)ABC'(3)乙醇'C
(4)①6' 6 ②AC
解析 (1)乙酸乙酯与饱和碳酸钠溶液互不相溶,故要采用分液的方法。
(2)Na2CO3溶液的作用是除杂,有利于分层析出。
(3)根据题给信息①无水CaCl2可与乙醇形成难溶于水的CaCl2·6C2H5OH,说明加入无水CaCl2可除去乙醇。蒸馏时加入的试剂,既要考虑吸收水,又要与乙酸乙酯不反应。
(4)要保证盐酸的体积和所含氢离子浓度与实验C组相同;分析实验A、C组可知,浓硫酸可以吸收酯化反应中生成的水,降低了生成物的浓度,使平衡向生成乙酸乙酯的方向移动。
- 17 -
相关文档
-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化学工艺流程2021-08-2410页
- 2020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三大强酸的2021-08-244页
- 2021届一轮复习鲁科版化学反应的热2021-08-2411页
- 2020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物质的2021-08-2413页
- 【化学】广东省深圳市第二高级中学2021-08-247页
- 2021届新高考选考化学一轮复习苏教2021-08-2410页
- 高中化学无机推断题解法2021-08-249页
- 2020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金属材料与2021-08-248页
- 【化学】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2019-22021-08-2421页
- 2018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无机化学工艺2021-08-24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