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7 MB
  • 2021-08-24 发布

内蒙古赤峰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联考历史(A卷)试卷 Word版含解析

  • 1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0年赤峰市高一年级学年联考试卷(A卷)历史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I卷、II卷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 9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本试卷上,否则无效。‎ 第1卷(选择题共48分)‎ 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木技术得到迅速发展,锯子、刨子、钻子等木工器械都是这时期发明的。这些发明主要得益于 A. 冶铁技术的进步 B. 精耕细作技术成熟 C. 商品经济的发展 D. 土地私有制的出现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中的“锯子、刨子、钻子等木工器械”均是铁制工具,这主要和冶金技术的改进有关,A正确;精耕细作指的是在有限的土地上尽可能的提高单位面积产量,B排除;材料与商品经济发展无关,C排除;土地私有制产生的根源在于铁犁牛耕的使用,D排除。故选A。‎ ‎2. 秦统一六国后对官吏实行严格的上计制度,即下级官员须定期把自己所辖范围的户籍、钱谷、刑狱狱状等汇编成册,呈送上级,报告治理状况。据此可知,这一制度旨在 A. 完善选官制度 B. 增加政府收入 C. 强化君主权力 D. 加强中央集权 ‎【答案】D ‎【解析】‎ ‎【详解】从题目“下级官员须定期把自己所辖范围的……呈送上级”,可知是上级对下级的管理,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其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故D项正确。从题目可知是秦朝的“上计制度”,并非选官制度,故A - 16 -‎ 项错误。题目只是将治理情况汇编成册,呈送上级,并未涉及到政府财税收入,故B项错误。题目没有涉及君主权力,故C项错误。所以选D。‎ ‎3. 有学者在论及古代某项政治制度时说:“此制度变乾纲独断为集体议政,且其形成的决策、监督、执行的权力运行机制,也使得我国古代的政治架构逐渐去除了原始的粗糙,内部的稳定性大大加强。”材料所指制度应指 A. 世卿世禄制 B. 三公九卿制 C. 三省六部制 D. 内阁六部制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集体议政”“形成的决策、监督、执行的权力运行机制”,联系所学,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集体议政,决策、审核、执行分权运行,故C正确;世卿世禄制指古代官吏可以父死子继,世袭此职,时代享有该职俸禄,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A;三公九卿制指中国秦朝统一六国后,实行的中央集权的决策体制,三公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总管政治、军事、监察等事务,不符合“形成的决策、监督、执行的权力运行机制”,排除B;内阁六部制,明成祖成立内阁以后,把原来宰相拥有的决策权牢牢把持在自己手中,议政权分给内阁,行政权分给六部,无法体现“形成的决策、监督、执行的权力运行机制”,排除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集体议政”“形成的决策、监督、执行的权力运行机制”,联系所学三省六部制的内容分析解答。‎ ‎4. 从商鞅变法到隋唐,政府重视对户口的清查和统计。然而,明清时期政府却重视土地的清丈。这一变化说明政府 A. 对农业经济的依赖减弱 B. 主动适应商品经济发展 C. 赋税征收标准发生变化 D. 国家治理能力逐渐衰退 ‎【答案】C ‎【解析】‎ - 16 -‎ ‎【详解】隋唐之前国家征税的依据主要是人丁,所以重视对户口的清查和统计;明清时期国家征税的依据是土地,所以重视土地清丈。由此可知这种变化反映了国家赋税征收标准的变化,故选C;从隋唐到明清,国家对农业经济的以来并没有减弱,排除A;隋唐到明清国家实行重农抑商,这种变化并不是适应商品经济发展,排除B;从隋唐到明清,国家的治理能力是在不断加强的,排除D。故选C。‎ ‎5. 某学者总结了某一时期清政府对不同企业的做法,如下表所示 据此可知,清政府的做法 A. 对近代企业发展具有双重作用 B. 推动了民族企业的持续发展 C. 促使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 D. 抵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材料来看,清政府对官办企业态度是“父爱式庇护”,对官督商办企业的态度是“亲戚式庇护”,对商办企业的态度是“朋友式庇护”,这表明清政府对近代企业的发展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这种“庇护”不利于近代企业经受市场的考验,不利于其提高自身竞争力,故A项正确;选项B中的“持续”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近代中国自然经济始终占据主导地位,排除C;洋务企业并未完全抵制列强的经济侵略,排除D。‎ ‎6. 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中心。1884年,福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是 A. 大众报业 B. 交通业 C. 电报业 D. 互联网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福建茶叶市场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主要反映了信息传播速度快,结合所学可知,电报业可以将茶叶价格变动的信息及时地传向各地,故C项正确。报纸传播信息的及时性不如电报业,故A项错误。交通业的传播速度也要慢于电报业,故B项错误。互联网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7. 梁实秋曾说:“自从我们剪了小辫儿以来,衣裳就没有了体制,绝对自由,中西合璧的服装也不算违警...到如今理发匠都是穿西装的居多。”梁实秋意在说明 - 16 -‎ A. 西装是政府规定的统一服饰 B. 辛亥革命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C. 民众服装有杂乱无章的特点 D. 下层劳动人民多选择穿西装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中的剪辫、易服的行为都是辛亥革命引起社会生活变化的表现,是政治变革在社会领域上的表现,B正确;政府未统一对西装进行规定,A排除;C属于对材料的曲解,排除;D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B。‎ ‎8. 创建中国共产党是一个过程,不是一下子通过一个行动来实现的。中共党史从何处讲起,这是一直为学界讨论的问题。毛泽东认为,“从辛亥革命说起差不多,从五四运动说起可能更好”。材料说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A. 是中国革命阶段发展的产物 B. 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C. 为中国革命运动指明了方向 D. 掀起了新一轮中国革命高潮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材料“创建中国共产党是一个过程,不是一下子通过一个行动来实现的”可知,材料表达的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过程,是随着中国革命不断深入,工人阶级不断觉醒而诞生的,故A正确;而BCD选项都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故BCD不选。‎ ‎【点睛】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采用排除法比较简单,材料强调的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过程,而BCD选项都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所以排除。‎ ‎9. 一届人大召开前,中共中央非常关注民主人士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所占比例,多次召开会议讨论。经过努力,一届人大后非中共人士在国务院各部、委中占37.2%,在国务院组成人员中占25.5%。这一状况 A. 体现了新型的社会主义民主 B. 削弱了中共的核心领导地位 C. 实现了各党派共同执政局面 D. 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答案】A ‎【解析】‎ - 16 -‎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中共非常关注民主人士在各级人大中的比例,最终第一届人大、国务员各部委人员构成比例中,非中共人士占据相当比例,这体现了我国民主的广泛性,是新型社会主义民主,选项A正确;非中共人士在人大和国务院各部委中所占的比例体现了我国民主的广泛性,并未削弱中共的核心领导地位,选项B排除;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不属于共同执政,选项C排除;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时间是1956年,与材料第一届全国人大时间不符,排除选项D。‎ ‎10. 1956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为642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51.3%,比1952年增长84%。其中生产资料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45.5%,现代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71.6%。这说明 A. 我国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B. 党和政府不重视农业的发展 C. 我国已基本上实现工业化 D “一五”计划得到很好执行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新中国经济建设。材料未体现A、B两项的相关信息,排除。1956年,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排除C项。由材料中工业总产值的增长情况看,“一五”计划得到了有效执行。故选D项。‎ ‎11. 1987年,台湾岛内掀起了“老兵返乡运动”。一群老兵用歌声、标语、亲情,呼吁尽快打开海峡两岸探亲的通道!老兵的行动 A. 说明“两岸三通”的实现 B. 呼应了“一国两制”的提出 C. 受到香港回归祖国的影响 D. 表明国民党主张和平统一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海峡两岸关系发展,旨在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2008年“两岸三通”实现与“1987年”不符,故A项错误;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故C项错误;材料不涉及国民党,故D项错误。故选B。‎ ‎12. ‎ - 16 -‎ ‎1993年5月,北京最后停止使用粮票,粮票全面退出历史舞台。一些布票、油票、肉票、豆腐票,也相继退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这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A. 工农业发展迅速 B. 科学技术发展 C. 经济体制变革 D. 人民生活改善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社会物资极大丰富,这就改变了过去凭票购物的情况,本质上反映了经济体制的变革,C项正确;布票、油票等相继退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主要是由于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因此材料内容本质上反映了经济体制的变革,而不是体现工农业发展,A项错误;材料反映了具有计划经济特性的购物票据退出历史舞台,而科学技术发展并不是这种现象的本质所在,B项错误;材料的确反映了人民生活得到改善,但这只是表象,而非本质,D项错误。‎ ‎13. “雅典民主政治中的自由并不像一些西方学者所宣称的那样,相似于现代西方民主政治中的自由。虽然它们具有相同的一面,但二者的区别同样明显,而且是根本性的。耐人寻味的是,当代西方的古典学者明显忽视它们的区别,而强调其相似性。”据此可知,雅典民主 A. 是少数人民主 B. 缺乏自由平等精神 C. 孕育了某些现代民主原则 D. 是现代民主政治的直接来源 ‎【答案】C ‎【解析】‎ ‎【详解】西方学者强调其相似性,主要是因为古希腊民主政治在近代西方能够发挥积极作用,这主要是借鉴希腊的一些民主原则,孕育了某些现代民主原则,故答案为C。材料是强调西方借鉴古希腊民主的作用,所以不可能突出强调是少数人的民主,A错误。古希腊民主具备自由平等的精神,B错误。现代民主政治只是借鉴古希腊民主,并不是直接照搬照抄,现代民主政治应该是现代社会的产物,不是现代民主政治的直接来源,D错误。‎ ‎【点睛】雅典民主政治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其实质上是以雅典工商奴隶主为领导的奴隶主阶级对于奴隶、非公民群众实行专政的工具,归根结底,它是为奴隶主阶级整体的经济利益而服务,是奴隶主自由民阶级的民主。这种有限的阶级民主决定了这种民主有巨大的局限性和狭隘性。‎ - 16 -‎ ‎14. 早期罗马法规定,债务口头契约的成立,必须完成5名见证人在场见证等严格的仪式;到了后期,书面债务契约日益普及,其成立只要求“双方当事人在意思与理解上一致”即可。这一变化反映了 A. 罗马成文法开始取代了习惯法 B. 罗马法日益注重形式主义 C. 罗马法更加适应商品经济发展 D. 罗马法注重保护私有财产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罗马法。从材料给出的信息可知,早期罗马法存在严重的形式主义,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交易关系增多,不可能需要所有的交易都要有5名见证人在场。因此,原有的契约形式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书面契约的应用称为历史发展的必然,故选C。成文法诞生的标志是《十二铜表法》,A项错误。罗马法始终注重形式主义,但后来日益淡化了,故B错误。材料的重点在于契约成立的条件,罗马法始终注重保护私有财产,D项与本题无关。‎ ‎15. 中世纪晚期到18世纪之间,欧洲人均肉类消费量是下降的。如谷物衡量德意志工人的工资购买力,在1500到1650年间下降了大约50%,该现象的出现是因为 A. 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 B. 受到“商业革命”的影响 C. 各地经济联系的加强 D. 受到“价格革命”的影响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如谷物衡量德意志工人的工资购买力,在1500到1650年间下降了大约50%”,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引起价格革命,即金银价值下降,物价飞涨,价格革命导致新兴工商业者势力上升,封建地主阶级地位下降,人民群众生活更加困难,故D符合题意;AC与人们的购买力下降没有直接关系,排除;商业革命是16世纪随着新航路开辟引起的欧洲商业和世界市场的一系列新变化,不符合题意,排除B。‎ ‎16. 17世纪末18世纪初,议会成为许多人升官发财的终南捷径,所以议员席位的价格也不断上涨。在一个地方,1689年8镑6先令8便士就可买得一个议员席位,但到1727年,一个伯爵为买一个议员席位却花了900镑。这反映出当时的英国 A. 君主立宪有名无实 - 16 -‎ B. 议会为贵族所控制 C. 封建地主地位下降 D. 议会权力得到增强 ‎【答案】D ‎【解析】‎ 英国议会是限制君权体现民主的权力中心,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购买议员席位的价格上涨,不能反映出贵族控制议会,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有钱即可购买议员席位,不能反映出封建地主地位下降,故C项错误;议员席位价格上涨,人们愿意出高价购买反映出议会权力增强,故D项正确。‎ ‎17. 史学家钱乘旦先生说:“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法国模式发生转折的主要原因是 A. 君主派取得绝对优势 B. 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C. 启蒙运动解放了思想 D. 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是指通过了1875年宪法,一票共和,确立了共和政体。结合所学可以知,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是法国完成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增强了资产阶级的力量。因此,法国模式发生转折的根本原因是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故B项正确;如果君主派取得绝对优势,就不会出现妥协的局面,故A项错误;启蒙运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法国大革命的爆发上,而不是到1870年后才产生影响,故C项错误;美国独立战争在18世纪70年代,对将近一百年后的法国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故D项错误。‎ ‎18. 从1872年到1893年间,马克思、恩格斯先后为《共产党宣言》不同文字的版本写了七篇序言,这些序言针对不同时期的特点和不同国情,对相关内容进行了补充、修改或完善。这表明马克思主义 A. 基本原则不断变化 - 16 -‎ B. 成为各国革命的指导思想 C. 理论来源逐步扩大 D. 在实践中不断与时俱进 ‎【答案】D ‎【解析】‎ 根据“这些序言针对不同时期的特点和不同国情,对相关内容进行了补充、修改或完善”可知,马克思、恩格斯在实践中不断与时俱进,对《共产党宣言》进行补充、修改或完善,故D正确;材料反映马克思、恩格斯不断补充、修改或完善《共产党宣言》序言,没有体现基本原则变化,A错误;材料无法体现马克思主义成为各国革命的指导思想,表述太绝对,B错误;材料信息没有涉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C错误。‎ ‎19. 某报纸曾刊登了这样一则消息:“那时, 六大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它们组成两大集.....后不久,它又吞并了两大独立的公司。”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看,这段材料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 化学工业发展迅速 B. 垄断组织形成并不断扩大 C. 工厂规模不断扩大 D. 工业生产竞争日趋激烈.‎ ‎【答案】B ‎【解析】‎ ‎【详解】垄断组织的重要表现就是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属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因此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后不久,它又吞并了两大独立的公司”可知B正确;ACD属于表象,不属于本质,排除。故选B。‎ ‎20. 下面是2017年俄罗斯媒体对俄国民众关于“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的社会调查情况统计图。据图可以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A. 十月革命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 B. 十月革命不利于社会长远发展 C. 俄国民众对十月革命肯定态度居多 D. 十月革命造成的负面影响较大 ‎【答案】C ‎【解析】‎ - 16 -‎ ‎【详解】从材料数据可以看出,2017年俄国民众对十月革命的进步持肯定态度占据了61%,因此C正确,BD排除;A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C。‎ ‎21. 20世纪70年代,西方各国纷纷改革社会福利制度,削减福利开支,大规模推行国有企业的私有化。这 表明西方国家 A. 福利开支压力巨大 B. 财政赤字巨大 C. 大力发展私有企业 D. 减少国家干预 ‎【答案】D ‎【解析】‎ ‎【详解】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减少对经济的干预,削减福利开支,大规模推行国有企业的私有化,故D正确;福利开支压力巨大、财政赤字巨大是福利国家制度带来的消极影响,不是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排除AB;20世纪70年代,大规模推行国有企业的私有化,发展混合经济,排除C。‎ ‎22. 美国人借助某一措施“实现了他们自己的人道主义动机,同时又满足了自己的经济需求,削弱了欧洲人倒向苏联的趋势。”这一措施 A. 推动了欧洲的分裂与对峙 B. 标志着美苏冷战的正式开始 C. 导致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抗 D. 加强了西欧国家的政治联系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措施是一项经济援助计划,即马歇尔计划,此计划目的为控制西欧,遏制苏联,因而推动了欧洲的分裂与对峙,故答案为A项。B项,标志冷战正式开始的是杜鲁门主义,排除。C项,导致两大军事集团对抗的是两大军事集团北约与华约的相继成立,与马歇尔计划无关,排除。加强西欧国家政治联系的是欧洲逐渐走向联合,与马歇尔计划无关,排除。‎ ‎23. ‎ - 16 -‎ 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改革在2010年取得突破,前者同意发达国家向新兴大国转移3.13个百分点的投票权重,使整个发展中国家投票权重升至47.19%;后者确定在2012年前向包括新兴国家等在内的国家转移超过6%的份额。这表明 A. 新兴经济体正加速改变世界格局 B. 西方仍然主导着布雷顿森林体系 C.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正加速发展 D. 新科技革命缩小了南北经济差距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世界新兴经济体的发展。布雷顿森林体系于20世纪70年代已经趋于瓦解,故排除B项;题意内容没有涉及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内容,也没有涉及新科技革命的内容,故排除C、D项。根据“前者同意发达国家向新兴大国转移3.13个百分点的投票权重,使整个发展中国家投票权重升至47.19%;后者确定在2012年前向包括新兴国家等在内的国家转移超过6%的份额”可知发展中国家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地位有所上升,体现了新兴经济体正加速改变世界格局,故选A。‎ ‎24. 有学者提出,21世纪不会属于美国、中国、亚洲或者其他任何一方,它将会是没有主宰者的世界。有史以来第一次,一个独立的世界将不会拥有一个引力中心或者全球监护者。这说明当今 A. 美国称霸全球计划破灭 B. 大国强权政治无法推行 C. 世界多极化日益凸显 D. 各种政治力量趋于平衡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材料“它将会是没有主宰者的世界”表明世界不再是一方独霸世界或几方称霸世界,而是随着力量对比的变化,世界多极化格局日益凸显,答案为C。材料没有反映美国称霸全球的内容,A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强权政治,B错误。材料不能体现各种政治力量的平衡发展,D错误。‎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 分)‎ 本卷包括25-28题为必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 16 -‎ ‎——卜风贤《传统农业时代的灾荒风险和粮食安全》‎ 材料二宋 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新航路开辟以后)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至隋唐农业发展趋势的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朝“商业革命”的具体表现。为什么材料说商业革命“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 ‎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古代中国经济结构对社会变革的影响。‎ ‎【答案】(1)发展趋势:粮食亩产提高;人均粮食占有量增加;耕地面积增加;南方经济发展;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比重下降。‎ ‎(2)表现:中国(宋朝)商业活动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城市商业繁荣,经济功能更加突出;草市进一步发展,成为具备餐饮娱乐功能的地方商业中心; 海外贸易更加兴盛,港口城市繁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原因:宋朝的商业革命没有孕育出新的经济因素;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仍然是封建社会。‎ ‎(3)影响:小农经济长期占统治地位,为封建国家提供了稳定的经济基础,也推迟了社会深度变革;工商业的发展则加强了社会的流动,促进了社会的开明与进步。‎ ‎【解析】‎ ‎【详解】(1)趋势:根据材料一可从粮食的亩产量、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农作物种植比重等方面进行对比即可。‎ - 16 -‎ ‎(2)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商业的表现有商业活动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城市商业繁荣,经济功能更加突出;草市进一步发展,成为具备餐饮娱乐功能的地方商业中心;;海外贸易更加兴盛,港口城市繁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等。原因:可从当时的政治、经济及思想等方面进行归纳分析。‎ ‎(3)影响:可从小农经济、商业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如小农经济长期占统治地位,为封建国家提供了稳定的经济基础,也推迟了社会深度变革;工商业的发展则加强了社会的流动,促进了社会的开明与进步。‎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近代史大事记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围绕“中国近代历史的必由之路”白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 ‎【答案】示例:论题: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巾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 - 16 -‎ 阐述: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农民阶级的抗争,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屡屡碰壁,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和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纷纷破产。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给苦苦探寻救亡图存出路的中国人民指明了前进方向。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开启了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新篇章。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并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1949年,建立了新中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近代以来中国革命的经验表明,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注意:此题为开放性试题,所拟论题只要符合题意,均可给分。如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巾国走农村包围城市;巾国的近代化是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等,均可给分。)‎ ‎【解析】‎ ‎【详解】根据题意以“中国近代历史的必由之路”为核心进行立论,通过整理“中国近代史大事记”主要历史事件,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界,分别梳理领导及参与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阶段性事件及结果,进而阐述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 ‎【点睛】解答此题需纵向把握中国民主革命的历史线索,通过梳理各阶级参与民主革命的相关史实,进而揭示出中国民主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并取得最终胜利的历史必然。‎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民 共和国成立后,美国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敌视政策,双方处于对立状态。到20世纪70年代,随着世界局势的发展变化,中美两国都有改善关系的共同要求。‎ 材料二 中美)双方同意,扩大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是可取的。为此目的,他们就科学、技术、文化、体育和新闻等方面的具体领城进行了计...双方同意,他们将通过不同渠道保持接触,包括不定期地派遣美国高级代表前来北京,就促进两国关系正常化进行具体磋商并继续就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 ‎——中美《联合公报》(1972年2月28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美国阻碍中美关系发展的行动。‎ ‎(2)根据_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美关系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并据此谈谈你对中美关系发展态势的认识。‎ ‎【答案】(1)行动:拒绝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孤立、封锁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动朝鲜战争;阻止中华人民共和国解放台湾;阻挡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变化:由对抗到对话,由关系紧张到关系正常化。‎ 原因: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滞胀”,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陷入越南战争泥潭。中国需要改善外交环境,应对来自苏联的威胁,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 认识:中美之间缓和与紧张、合作与竞争并存,但总趋势是交流与合作。‎ ‎【解析】‎ - 16 -‎ ‎【详解】(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美国阻碍中美关系发展的行动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主要有拒绝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孤立、封锁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动朝鲜战争;阻止中华人民共和国解放台湾;阻挡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等。‎ ‎(2)根据“双方同意,扩大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是可取的”可知中美关系的变化是由对抗到对话,由关系紧张到关系正常化。原因结合所学可知主要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滞胀”,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陷入越南战争泥潭。中国需要改善外交环境,应对来自苏联的威胁,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 由中美关系的发展态势可以看出,中美之间缓和与紧张、合作与竞争并存,但总趋势是交流与合作。‎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一世纪初中外经济领域历史事件简表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一论题: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推动力是资本输出。‎ 阐述:19世界后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开展第二次工业革命,自由竞争被垄断资本主义取代,相应地,列强侵略方式也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推动了列强抢占和瓜分投资场所;中国理所当然被列强视为理想的投资场所,由此,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抢占租借地、因此,资本主输出是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主要推动力。‎ 示例二论题: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促使国民政府进行“币值改革”‎ - 16 -‎ 阐述:大危机使美国经济濒于崩溃,美国为摆脱经济危机,用提高银价的方式来刺激其他国家的购买力,这样就可以向这些国家倾销美国过剩的商品;中国白银外流,对经济影响很大;为此,国民政府推行“币值改革”,宣布“白银国有”并实施法币政策,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抵制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倾销,但也使以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得以膨胀。综上所述,国民政府进行“币制改革”的国际背景之一就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示例仅供参考,如有其它答案,只要符合题目要求,言之成理也可)‎ ‎【解析】‎ ‎【详解】本题属于开放试题。罗列了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一世纪初中外经济领域历史事件,答题时注意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事件。可以选择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后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资本输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的角度,也可以选择经济危机爆发后,美国为了摆脱经济危机,提高银价来刺激其他国家的购买力,导致中国国民政府进行币制改革的角度。也可以选择世界全球化趋势加强,世贸组织建立,国家经济更趋制度化、秩序化,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国际地位提高,在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的影响的角度。‎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