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7.00 KB
- 2021-08-2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一单元 第 2 课
知识点
题号
基本目标 发展目标
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 1、2、3 10
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 4、5、6 11、12
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 13
综合 7、8、9 14
[基本目标]
1.如图所示青铜器是我国进入青铜铸造繁荣时期的代表。这一时期是( )
司母戊鼎
A.商周时期 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
A 解析 商周时期是青铜铸造的鼎盛时期,被称为青铜时代,故 A 项正确;春秋战国
后中国进入铁器时代,故 B、C、D 三项错误。
2.《唐律》规定:“诸工作(工匠工作)不如法者,笞四十……工匠各以所由为罪,监当
官司,各减三等。”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政府对官营手工业管理严格
B.唐朝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C.政府限制民间手工业的发展
D.官营手工业在唐朝兴起
A 解析 由题干信息可以看出唐朝制定了非常严苛的法律来管理工匠,故选 A 项;B、
C 两项与题意无关;官营手工业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故 D 项错误。
3.南宋官营铜镜上的铭文格式通常是“铸鉴局监督某官营作坊工匠制造”,如“湖州
铸鉴局乾道七年铸铜监(押)铸造工匠石八乙”;偶有带私人作坊名号的官营作品,如“湖州
铸鉴局乾道八年铸炼铜监伟,石家”。这说明南宋官营手工业( )
A.受到民间手工业强势冲击
B.管理较为松散
C.完全垄断手工业品的生产
D.控制商业经营
B 解析 由“偶有带私人作坊名号的官营作品”可知,A 项中“强势冲击”不符合题
意,排除;由“通常是‘铸鉴局监督某官营作坊工匠制造’”“偶有带私人作坊名号的官营
作品”可知,B 项正确;C 项中“完全垄断”不符合题意,排除;D 项中“商业”与题干无
关,排除。
4.明朝后期,在某些地区的某些行业中,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居于主导地位,
主要原因是( )
A.轻视工商业的意识有所淡化
B.明朝政府鼓励私营手工业的发展
C.国家对手工业者人身控制的放松
D.民营手工业更能适应经济发展的潮流
D 解析 明朝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在民营手工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
系的萌芽;而官营手工业由于管理腐败,成本高昂,日渐衰落。故选 D 项。
5.北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记载:“赡(人名)初造墨,遇异人传和胶法。……赡死,
婿董仲渊因其法而加胶,墨尤坚致,恨其即死,流传不多也。”清代施闰章《蠖斋杂记》记
叙:“(宋)有舒翁工为玩具,翁之女尤善,号曰舒娇,其炉瓷诸色,几与哥窑等价。……相
传陶工作器入窑,变成玉。工惧事闻于上,封穴逃之饶。”上述两则记载反映的共同问题是
两宋时期民间手工业( )
A.开始超越官营手工业
B.技术传承具有封闭性
C.受官府压制,发展艰难
D.主要生产日常生活用品
B 解析 据材料可知,北宋赡和他的女婿董仲渊所制作的墨尤坚致,但死后“流传不
多”,舒翁窑制瓷仅父女相传,技术秘密不为人所知,反映了技术传承具有封闭性,故 B
项正确。
6.有古诗描述江南养蚕情景:“缲成万缕千丝长,大筐小筐随络床。美人抽绎沾唾香,
一经一纬机杼张。咿咿轧轧谐宫商,花开锦簇成匹量。莫忧八口无餐粮,朝来镇上添远商。”
这反映出当时( )
A.南方经济相对落后且与外界隔绝
B.小农家庭经营方式趋向多元
C.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日益加强
D.耕织结合仍是主要生产方式
C 解析 由“缲成万缕千丝长……莫忧八口无餐粮,朝来镇上添远商”可知,农户将
蚕丝作为商品出售,反映了农产品日益商品化趋势,故 C 项正确;A、D 两项在材料中无从
体现;材料只反映了丝织业的发展和商品化,未涉及小农家庭经营方式,故 B 项错误。
7.汉代田庄的生产经营活动包括:粮食作物、蔬菜、果木及染料作物栽培,蚕桑作业,
禽畜养殖,药材采集。此外,酒、醋、酱、饴糖等产品的酿造加工,纺织手工业、农具和兵
器修造,也被列入日常生产安排之中。这段材料表明( )
A.农民受到沉重剥削
B.汉代商品经济发达
C.手工业者劳动繁重
D.田庄经济自给自足
D 解析 材料没有涉及农民受剥削和手工业者劳动状况的信息,田庄生产的农产品与
手工业产品主要也不是用来出售的,因此 A、B、C 三项均不符合题意。田庄的生产经营活
动既包括农业,也包括手工业,甚至包括兵器修造,这说明田庄能够实现自给自足,故 D
项正确。
8.中国古代手工业发达,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特色。下列各项符合元代手工业状况的是
( )
A.冶铁业开始用煤做燃料
B.制瓷业形成南青北白的两大系统
C.丝织品出现缂丝技艺
D.出现脚踏三锭纺车
D 解析 冶铁业开始用煤做燃料属于汉代,故 A 项错误;制瓷业形成南青北白的两大
系统属于唐代,故 B 项错误;丝织品出现缂丝技艺属于唐代,故 C 项错误;脚踏三锭纺车
出现于元代,故 D 项正确。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时,耒、耜是主要农具,“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秦
国)用溉注填阏之水,溉舄卤之地四万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魏国改革家)
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明初,瓷都景德镇有官窑 58 座,资金充足,设备先进,民窑不过 20 座。但官
窑管理腐败、成本高昂,很快衰落下去。为完成上贡任务,只好改行“官搭民烧”,由民窑
烧造。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迅速崛起,明末达到二三百座……清代御窑仅 6 座。
材料三 明清时期,自由手工业者的数量扩大并成为手工业生产的主导,手工业产品大
量增加,各具特色的专业化工商业市镇大量涌现,“匠有常主,计日受值”的生产方式更为
普遍。
(1)材料一的历史现象说明了什么?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材料二中提到的“官窑”“民窑”各属于什么经营形态的手工业?它们各有什么功
能?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的发展出现了哪些新特点。
答案 (1)说明: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发展(粮食产量提高)。原因:水利工程的兴修(郑国
渠、都江堰);铁犁牛耕的推广;各国的变法,封建生产方式的确立(或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
立)。
(2)官窑的形态:官营手工业。官窑的功能:专门生产供宫廷消费的瓷器产品。民窑的
形态:民营(私营)手工业。民窑的功能: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瓷器产品。
(3)特点:私营手工业者占据主导地位;地区性分工更加明确;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发展目标]
10.古代南京云锦集历代织造工艺之大成,位列中国古代四大名锦之首,是专供宫廷御
用或赏赐功臣之物。云锦配色多达十八种,大量使用金线,形成金碧辉煌的独特风格。其织
造工艺高超,用“七个范子,八个障子”就能把杂乱无章的线理得井井有条,成语“七上八
下”就出自云锦。南京云锦最有可能生产于( )
A.民营手工业 B.官营手工业
C.机器制造业 D.家庭手工业
B 解析 民营手工业的产品主要用于消费,家庭手工业的产品主要用于缴纳赋税和自
用,故 A、D 两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官营手工业的产品专供宫廷御用或赏赐功臣,
故 B 项正确;机器制造业产生于工业革命时期,故 C 项错误。
11.“麻”曾是中国古人重要的纺织原料,很多成语都提到了麻,例如:“披麻救
火”“快刀斩乱麻”“心乱如麻”等,但是到了明代,民间麻的种植量大大减少,其主要原
因是( )
A.官营手工业对民间手工业的冲击
B.来自西方工业化生产的冲击
C.更加舒适廉价的棉纺织品的冲击
D.丝织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冲击
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代棉布逐渐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从而使麻的地位下
降,故 C 项正确;明代,民营手工业发展迅速,超过了官营手工业,故 A 项错误;鸦片战
争后,西方工业化对中国手工业产生冲击,故 B 项错误;D 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12.元朝时期对手工业者实行“匠户制度”,工匠必须长期为官府服役,户籍编入专门
的“匠籍”,子孙不得改行,明朝中期这一制度遭到破坏,清初正式废除了这一制度。匠户
制度的废除( )
A.使大批工匠失去了生存的根基
B.使工匠在政治上获得独立地位
C.使官营手工业的优势完全丧失
D.大大促进了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D 解析 匠户制度逐渐被废除,工匠可以从事私营手工业,大大促进了民营手工业的
发展,故 D 项正确,A 项错误;匠户制度逐渐被废除并不表明工匠在政治上获得独立地位,
排除 B 项;C 项在材料中未体现。
13.明清时期,欧洲“锡器、银器、精陶和其他器皿,被送到中国作为瓷器模型之用,
以至中国提供到欧洲市场的瓷器也包括地道的欧洲风格的器皿”。这主要说明( )
A.中国传统手工业发展受世界市场影响
B.明清官窑的瓷器大量投放市场
C.政府对官瓷的工艺水平要求越来越高
D.欧洲普遍采用中国的制瓷技艺
A 解析 题干反映了明清时期中国销往欧洲的瓷器为了迎合欧洲市场的需要,而生产
了“地道的欧洲风格的器皿”,故 A 项正确。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大约公元前 5000 年,印度河流域开始了棉花种植。棉花种植技术传入中国后,
自汉至唐,只在今新疆、西南部分地区有零星种植。南宋末,长江流域植棉渐广。元初“置
浙东、江东、江西、湖广、福建木棉提举司。责民岁输木棉十万匹”。黄道婆在松江传授学
自海南岛的技术,改造织机,使这里迅速成为棉纺织中心,“松江棉布,衣被天下”。元明
时,各种农书都积极推广植棉和棉纺织技术。棉花种植迅速发展并超过桑麻,棉花成为我国
纺织业的主要原料。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古代衣料来源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2)“松江棉布,衣被天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南方经济的特点。这能否说明当
时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为什么?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明时期棉花成为中国纺织业主要原料的原因。
答案 (1)宋元以前,上层人以丝为衣料,下层人以麻、葛为衣料;宋元以后,棉布取
代麻布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
(2)不能说明。原因:尽管当时工商业有所发展,但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
(3)棉花种植面积扩大;棉纺织技术的改进与推广;国家政策的推动;农书的推介。
相关文档
- 宁夏育才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2021-08-2512页
- 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三箭分校20192021-08-2511页
- 2017-2018学年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2021-08-254页
- 福建省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2021-08-2513页
- 【历史】陕西省咸阳市永寿中学20192021-08-2517页
- 2018-2019学年新疆实验中学高二下2021-08-2514页
- 2019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同步练2021-08-258页
- 陕西省汉中市汉中中学2020届高三学2021-08-259页
- 2020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跟踪检2021-08-256页
- 广东省佛山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教学2021-08-25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