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7.50 KB
  • 2021-08-26 发布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课时分层作业六2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课时分层作业(六)‎ ‎(建议用时:35分钟)‎ ‎[基础达标练]‎ ‎1.亚里士多德认为,客观世界是真实存在的,但物质受形式的支配,只有属于精神世界的形式,才赋予物质以确定性和现实性。这种观点(  )‎ A.动摇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 B.是典型的唯心主义哲学观点 C.具有鲜明的唯物主义性质 ‎ D.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与形式之间的关系 A [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客观世界是真实存在的”“只有属于精神世界的形式,才赋予物质以确定性和现实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项表述准确,符合题干材料核心意思。]‎ ‎2.亚里士多德在哲学上主张人要追求尽善尽美的境界,但并不主张放弃现实的幸福;在生物学领域,至少对五十多种动物进行了解剖研究;在《物理学》一书中,他指出具体事物是由形式和质料组成的……这表明亚里士多德科学研究的主要特点是(  )‎ A.注意各个研究领域的联系性 B.注重客观实际,研究领域宽广 C.具有浓厚的人文主义精神 ‎ D.家学深厚,遗传影响比较大 B [材料信息“在哲学上”“在生物学领域”“在《物理学》一书”表明研究领域宽广,“不主张放弃现实”“对五十多种动物进行了解剖”“指出具体事物……”表明注重客观实际,故B项正确。]‎ ‎3.亚里士多德被称为是“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下列不能作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  )‎ A.逻辑学:提出了“三段论”的简单演绎逻辑 B.物理学: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 C.伦理学:提出“中庸之道”的观点 D.政治学:以身赴死批判了雅典民主中的“民粹”倾向 D [A项是亚里士多德的贡献;B项是亚里士多德的认识;C项符合亚里士多德的思想。D项描述的是苏格拉底,故选。]‎ ‎4.亚里士多德说:“作为一个哲学家,较好的选择应该是维护真理而牺牲个人的友情,二者都是我们所珍爱的,但人的责任却要我们更尊重真理。”这句话表明亚里士多德(  )‎ A.认为人要追求尽善尽美的境界 B.物质受精神世界形式的支配 C.真理高于一切的信念 - 5 -‎ D.认为友情和真理同等重要 C [亚里士多德认为“维护真理而牺牲个人的友情”“人的责任却要我们更尊重真理”表明其认为真理高于一切,C项符合题意。]‎ ‎5.亚里士多德曾说过“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这句话表明他和柏拉图之间存在分歧,他们在哲学方面的分歧主要在于(  )‎ A.人是否要追求现实的幸福 B.现实世界是否具有真实性 C.是否要确定哲学的研究对象 D.人是否要追求尽善尽美的境界 B [亚里士多德虽然是柏拉图的学生,但却抛弃了他的老师所持的唯心主义观点。柏拉图认为理念是实物的原型,它不依赖于实物而独立存在。亚里士多德则认为现实世界乃是由各种形式与质料和谐一致的事物所组成的。柏拉图断言感觉不可能是真实知识的源泉,亚里士多德却认为知识起源于感觉,这些思想已经包含了一些唯物主义的因素。]‎ ‎6.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亚里士多德提倡“中庸之道”。这反映出二者的共同社会追求是 (  )‎ A.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B.创建优美的自然环境 C.建立良好的国际关系 D.追求高尚的人格修养 A [二者都能起到协调人际关系、促进道德自我塑造和培养的作用,B、C两项与材料无关,D项不属于社会追求,故选A项。]‎ ‎7.亚里士多德对世界思想文化的发展所做的独创性贡献是(  )‎ A.中庸之道 B.对于理性世界和感性世界的认识 C.动植物分类法 D.三段论 D [亚里士多德对世界思想文化的发展最独特的贡献是三段论。]‎ ‎8.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慷慨是挥霍与吝啬之间的中庸。”下列句子有类似思想的是 (  )‎ A.仁者爱人,爱人有差等 B.因材施教;有教无类 C.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 D.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D [材料体现的是中庸之道,反对极端,只有D项强调“文质”兼顾。]‎ - 5 -‎ ‎[能力提升练]‎ ‎9.“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是亚里士多德的名言,从这句名言中我们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包括 (  )‎ ‎①亚里士多德非常崇拜和尊敬柏拉图 ②亚里士多德认为真理高于一切 ③亚里士多德具有高尚的品德和严谨的治学态度 ④亚里士多德善于为自身的缺陷寻找借口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D [亚里士多德的名言体现出了他的高尚精神,这并不是他掩盖自身缺陷的借口,排除含④的选项,故选D项。]‎ ‎10.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共同点包括(  )‎ ‎①都有强烈的求知欲 ②都促进了古典哲学的发展 ③都反对创立学园 ④都对世界思想文化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D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创办过学园。]‎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国家的研究,亚里士多德舍弃了他的老师柏拉图的方法,开辟了一条通过广泛调查,以现实中的150多个城邦的实例作为研究对象,经过分析、比较和归纳的方法,提出了他的政治学说。柏拉图所运用的是抽象、演绎的方法,构筑了他的理想国,提供给人们的是想象中的理想国家。‎ ‎——应克复《西方民主史》‎ 材料二 共和政体不应凭借外力支持,而要依赖内在均势来求其稳定。至于就内在力量而言,有大多数人维护这种制度还是不够的,因为一个不良的政体也可能得到多数人拥护的。只有全邦没有任何一个部分存在着改变现制的意愿,这才算是稳定……不让任何人在政治方面获得脱离寻常比例的超越地位……人在达到完美境界时,是最优秀的动物,然而一旦离开了法律和正义,他就是最恶劣的动物……法律不应该看作奴役,法律毋宁是拯救。‎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1)根据材料一,说明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在研究国家时所用的不同方法,简要指出各自的政治主张。‎ ‎ (2)根据材料二,说明亚里士多德的理想国家应具有哪些主要特征。其中蕴含的哪些思想被近代西方民主政治所借鉴。‎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所期望的理想国家的共同之处。‎ ‎[解析] 第(1)问的第一小问,从材料一中“开辟了一条通过广泛调查,‎ - 5 -‎ 以现实中的150多个城邦的实例作为研究对象,经过分析、比较和归纳的方法”可得出亚里士多德的方法是实际调查;从“柏拉图所运用的是抽象、演绎的方法”可得出柏拉图的方法是想象。第二小问结合课本知识作答即可,亚里士多德主张中产阶级执政;柏拉图主张“哲学王”统治。第(2)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中“共和政体不应凭借外力支持,而要依赖内在均势来求其稳定”的信息可归纳出实行共和政体;内在各种力量平衡。从“只有全邦没有任何一个部分存在着改变现制的意愿,这才算是稳定”可归纳出全部社会力量拥护;从“然而一旦离开了法律和正义,他就是最恶劣的动物”可得出每个人都在法律的约束下生活;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中的信息,结合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特点来分析。第(3)问主要考查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的思想主张及其时代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不管是亚里士多德追求的中产阶级执政,还是柏拉图所期望的“哲学王”统治的理想国,他们的目的都在于解决雅典城邦面临的问题,从而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答案] (1) 亚里士多德的方法是实际调查,主张中产阶级执政;柏拉图的方法是想象(抽象、演绎),主张“哲学王”统治(理想国)。‎ ‎(2)主要特征:实行共和政体;内在各种力量平衡;全部社会力量拥护;每个人都在法律的约束下生活。积极思想:分权制衡;实行法治。‎ ‎(3)和谐稳定。‎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孔子《论语》‎ 材料二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是地维之所赖以立,天柱之所赖以尊……君虽不仁,臣不可以不忠;父虽不慈,子不可以不孝;夫虽不贤,妻不可以不顺。‎ ‎——《曾文正公全集》家训卷下 材料三 城邦以正义为原则。由正义衍生的礼法,可凭以判断(人间的)是非曲直,正义恰正是树立社会秩序的基础。要使事物合于正义(公平),须有毫无偏私的权衡;法律恰恰正是这样一个中道的权衡。法治应该包含两重含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订良好的法律。‎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孔子为建立社会秩序的主张有哪些?这一主张到后来对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三,说明亚里士多德认为该如何建立有序的社会?综合上述材料与问题,你认为应该如何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 ‎[解析] 第(1)问要紧扣材料,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 - 5 -‎ 联系所学知识回答。如结合材料“……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子曰:‘……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归纳回答孔子主张。联系儒学在我国封建社会的地位及变化回答影响。第(2)问结合材料回答第一小问。结合材料的中心含义回答第二小问,主要有法治和道德两个方面。‎ ‎[答案] (1)主张:按照君臣名分之礼、以德治国。影响:后来形成的三纲五常成为维护专制封建统治的工具,束缚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2)通过实现正义、法治、中道来建立社会秩序。‎ 通过法治实现正义是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的基础;加强道德对人的行为的约束作用。‎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