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50 KB
- 2021-08-2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课时分层作业(十二)
(限时 35 分钟)
1.1894 年,日本天皇发布《宣战诏书》:“清国公然暗中干涉朝鲜内政,借
口拯救属邦之难,出兵朝鲜……事既至此,不得不公然宣战。”据此可知,日本
的《宣战诏书》( )
A.证实了日本被迫做出应战
B.旨在推卸发动战争的责任
C.表达出对朝鲜主权的尊重
D.得到了西方国际社会认同
B [1894 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军节节败退,被迫向宗主国清
朝乞援,事实并不如《宣战诏书》所言,因此可见日本方面是在推卸责任,为自
己发动战争寻找借口,故选 B 项;《宣战诏书》中所言即使是清政府出兵朝鲜,也
不代表日本必须出兵朝鲜,再者事实上是朝鲜政府请求清政府出兵,排除 A 项;
出兵朝鲜已经是干涉别国内政,并不是对朝鲜主权的尊重,排除 C 项;题中没有
描述西方国家的态度,排除 D 项。]
2.“致远”舰在中国是一个赫赫有名的名字,其事迹在当时欧洲也是极受褒
赞。甲午中日战争中,与“致远”舰的悲壮历史有关的战役是( )
A.平壤战役 B.黄海大战
C.辽东战役 D.威海卫战役
B [黄海海战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双方海军主力在黄海北部海域进行的海战,
“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以身殉国,故选 B 项;平壤战役属于陆上作战,在黄海海
战之前,排除 A 项;辽东战役也属于陆上作战,排除 C 项;“致远”舰在威海卫
战役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前就已经壮烈沉没,排除 D 项。]
3.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此条约( )
A.没有开放新的通商口岸
B.使中国的关税主权开始遭到破坏
C.将台湾割让给日本
D.延缓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C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此条约开放沙市、
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将台湾等地割让给日本,故 C 项正确,A 项错误;
《南京条约》中的协定关税使中国的关税主权开始遭到破坏,故 B 项错误;《马关
条约》的签订,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故 D 项错误。]
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1894—1895 年的中日战争对中国
是灾难性的战争。对“灾难”解读正确的是( )
A.清政府主权完全丧失
B.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C.国人忧患意识开始增强
D.中国社会性质彻底改变
B [甲午中日战争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使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故 B 项正确;清政府主权只是部分丧失,故 A 项错误;国人忧患意识开始增强是
积极影响,不符合对“灾难”的解读,故 C 项错误;中国社会性质仍旧是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故 D 项错误。]
5.“瓜分豆剖燃眉急,扶清灭洋树大旗。”该诗句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南昌起义
C.台湾军民反割台 D.义和团运动
D [“扶清灭洋”是义和团的口号,故选 D 项;太平天国运动的目的是推翻
清朝,排除 A 项;南昌起义时清朝已经不复存在,排除 B 项;台湾军民反割台主
要是反对日本占领,不会对清政府心存幻想,排除 C 项。]
6.“紫禁城内各宫殿,尽是洋兵分国占据。三海、万寿山、颐和园等处,皆
有各国洋兵驻扎。各宫陈设,盗抢一空。”这是对哪次战争的描述( )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
C [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紫禁城”“洋兵分国占据”“三海、万寿山、
颐和园”“洋兵驻扎”可判断出这是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描述。]
7.清末一位小商贩说:“在北京东交民巷这地界,我们这些卖瓜的、卖菜的
不能随便出入了,更不要说居住了,说什么皇上把这地界划给了洋人”。这一情
景的出现是因为清政府被迫签订了( )
A. 《南京条约》 B. 《马关条约》
C. 《北京条约》 D. 《辛丑条约》
D [本题考查的是《辛丑条约》的内容。《辛丑条约》规定划定北京东交民巷
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所以才会有上述情景的出现,
故 D 项正确;A、B、C 三项都没有提到外国公使进驻北京的问题。所以答案选 D
项。]
8.“北京之惨状,已臻其极。前门外大栅栏及东交民巷西什库等处,只是残
砖破壁……独列国之兵士,恃威横行。”这次战争后( )
A.外国商品开始进入中国市场
B.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公开勾结
C.欧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清政府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D [从题干“北京”“东交民巷”和“列国”等信息可以判断是八国联军侵
华战争,被迫签订《辛丑条约》,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故选 D 项;外国商
品开始进入中国市场是在鸦片战争之后,排除 A 项;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公开勾结
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排除 B 项;欧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是在甲午中日
战争后,排除 C 项。]
9.历史概念是人们对历史事实的概括和总结。一般来说,历史概念应包括下
面三个方面的内容:①历史事物本身所具有的时间、空间、人物等要素。②历史
事物的背景和发展演化过程。③历史事物的特征或影响。
结合历史概念的相关要素,对“甲午中日战争”进行概念表述。
[解析] 结合材料信息对“甲午中日战争”进行概念表述时应注意以下几个
方面:一是战争爆发的背景,即原因,分析时要从日本和中国两国国情进行分析;
二是战争的过程,包括爆发时间、经过、结果等;三是战争所造成的影响,从对
中日两国的影响分析。
[答案] 日本明治维新后,为发展资本主义,制定了侵略中国等地的“大陆政
策”。在西方列强的纵容下,日本趁朝鲜东学党起义之际,向腐败的清政府挑起
了战争。
从 1894 年 7 月起,中日先后在朝鲜境内、黄海海域和中国境内进行了多场会
战。
1895 年腐败无能的清政府战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这大大加深
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战后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资本输出,掀起了瓜分中国
的狂潮。这场战争改变了远东的国际格局。
10.甲午中日战争时期郭嵩焘说:“中国官民之势,悬隔太甚……民气常郁
结不能上达。”材料体现的这场战争失败的原因是( )
A.中国下层民众的冷漠
B.清朝上层不能团结一致
C.中国政治制度的落后
D.君主立宪脱离中国国情
C [“民气常郁结不能上达”反映的是人民的意见不能上达,故 A 项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清朝上层不能团结一致”,故 B 项错误。“中国官民之势”“民
气常郁结不能上达”反映的是当时中国政治制度的落后,故 C 项正确。当时清朝
实行的是君主专制,故 D 项错误。]
11.《马关条约》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
艺制造。”此后在中英、中美通商行船续约中亦做了此类规定。此类规定( )
A.使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属于主权国家之间的正常经济往来
C.体现了清政府与列强的共同利益诉求
D.反映了帝国主义阶段列强的侵略要求
D [由材料“‘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
此后在中英、中美通商行船续约中亦做了此类规定”可知,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转
向以资本投资为主,反映帝国主义时期列强的侵略要求,故选 D 项;鸦片战争后
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排除 A 项;《马关条约》的规定是对中国的侵略,
排除 B 项;《马关条约》牺牲中国利益,体现了列强的利益诉求,排除 C 项。]
12.辜鸿铭在评论近代中国某一事件时指出:“……运动的产生无疑应归于
特殊的地方举事,它脱离了原有的运动轨迹,变成了一种更富于攻击性的、好战
且完全失去控制的狂热,无论是对于朋友还是对于敌人,都构成一种灾害。”材料
重在表明该运动( )
A.一直受清政府的默许和支持
B.带有狭隘的民族主义的色彩
C.体现了民众强烈的爱国主义
D.给帝国主义列强以沉重打击
B [根据材料中关键信息“运动的产生无疑应归于特殊的地方举事,它脱离
了原有的运动轨迹,变成了一种更富于攻击性的、好战且完全失去控制的狂热”
可以判断出是义和团运动,故本题选择 B 项;清政府并没有一直支持义和团运动,
故 A 项错误;C、D 两项材料中均没有体现。]
13.“道光后期以来,清王朝曾在抵御外侮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
这是一个转折点,在西太后身上,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
全部丧失。”与“转折点”直接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D [由材料可知,“转折点”发生在“西太后”时期,“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
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说明该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丧失了抵抗意识。
由所学知识可知,《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沦为列强侵华的代理人,故 D 项符
合题意。]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0 年 3 月,英国对华棉织品出口商、曼彻斯特商会主席莫克·维卡
在致英国外相巴麦尊的信中说:“是他们自己陷入了错误的处境,逼得我们不得
不走上为国家所受的侮辱,为个人所受的委屈要求补偿的地步。……当前局势,
可能提供机会,完成两国关系的改善,随着关系的改善,我们输出(棉织品)的扩张
程度将是不可估量的。”
材料二 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
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材料三 “苍天苍天泪如雨,倭人竟割台湾去。”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莫克·维卡所说的“当前局势”指什么?他认
为“扩张程度将是不可估量的”,理由是什么?
(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瓦德西为什么说“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列强又
采取了什么方式侵略中国?签订了什么条约?中国社会的性质发生了什么改变?
(3)台湾同胞怀着悲愤的心情奔走相告“哭声达于四野”,这一令人悲痛的历
史场面发生在近代史上哪一次列强侵华战争之后?倭人割占台湾是哪一不平等条
约的规定?
[解析] 第(1)问,从“1840 年 3 月”分析“当前局势”,从“随着关系的改
善,我们输出(棉织品)的扩张程度将是不可估量”分析理由。第(2)问,从“瓜分”
二字入手,可知时间,然后判断当时中国发生的大事,最后综合分析。第(3)问,
“割台湾”是指甲午中日战争,日本逼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
[答案] (1)“当前局势”指林则徐虎门销烟为英国发动侵华战争提供了借
口。理由:中国地广人多,有望成为巨大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2)义和团运动的兴起,沉重地打击了列强在中国的势力,使列强看到了中国
人民的伟大力量。列强由直接控制中国转变为在华扶植代理人。《辛丑条约》的签
订,标志着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
相关文档
- 安徽省合肥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调研2021-08-266页
- 河北省曲阳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2021-08-2610页
-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单元评估第2021-08-2612页
- 【历史】江西省万载中学2020-20212021-08-2611页
- 山西省忻州市忻州实验中学2019-2022021-08-2616页
- 河北省唐山市第十一中学2018-20192021-08-2621页
-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2021-08-263页
- 山西省阳泉市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一2021-08-266页
- 2019-2020版历史同步新指导人教必2021-08-265页
- 四川省乐山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2021-08-26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