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2 MB
  • 2021-08-26 发布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单元评估第五单元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跟踪检测(解析版)岳麓版必修1

  • 1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单元评估五(第五单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1929年,蒋介石在演讲中宣称,中国目前“只有整个民族受帝国主义者压迫的事实”“只有民族的利益,没有阶级的利益”,所以,“革命的唯一目标,在打倒帝国主义”。这体现了蒋介石( B )‎ A.继承国民革命的使命 B.强化正统地位的企图 C.坚持团结抗战的立场 D.维护各派军阀的利益 解析:由“1929年”可知,国民政府已经形式上统一全国,故排除A项。近代中国的军阀以帝国主义为靠山,所以“革命的唯一目标,在打倒帝国主义”实际上是要乘机打击地方军阀,巩固统治,故排除D项,选B项。1929年抗日战争尚未开始,排除C项。‎ ‎2.下表是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薛暮桥统计的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农村土地情况调查数据,表格中的信息可以说明( C )‎ 地主 富农 中农 贫雇农 合计 占农村总户数(%)‎ ‎3.5‎ ‎6.4‎ ‎19.6‎ ‎70.5‎ ‎100‎ 占农村总土地(%)‎ ‎45.8‎ ‎18.5‎ ‎17.3‎ ‎18.4‎ ‎100‎ A.近代农村经济结构剧烈变动 ‎ B.国民党民生主义已初见成效 C.中共土地革命政策的必要性 ‎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迫切性 解析:表格显示地主占有土地45.8%,农民只有地主土地占有数量的一半,因此中共有必要进行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故C项正确。表格并不能说明近代农村经济结构剧烈变动,A错误。国民党的民生主义显然与表格中信息相反,故B项错误。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主要是针对经济建设,与土地占有情况不符合,故D项错误。‎ ‎3.1928年11月,毛泽东指出:“边界红旗始终不倒,不但表明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的意义。所以我们始终认为罗霄山脉中段政权的创造和扩大,是十分必要和十分正确的。”这说明毛泽东( B )‎ A.构建革命统一战线反对专制统治 B.肯定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意义 C.巩固工农联盟推动革命形势高涨 D.主张加强对人民军队的思想建设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毛泽东肯定了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性,肯定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意义,B项正确。统一战线是指不同集团的人为了相同目的结成的共同阵营,材料没有涉及构建革命统一战线反对专制统治,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巩固工农联盟的目的,而是肯定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意义,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加强对人民军队的思想建设的内容,而是肯定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意义,排除D。‎ 12‎ ‎4.1934年7月,中共中央专门负责与共产国际联络的人员在上海被捕,电台也落入敌手。到1936年春之前,中共中央与莫斯科一直处于失联状态。这一状况( A )‎ A.客观上促成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 B.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C.使毛泽东确立了党内的领导地位 D.结束“左”倾错误在党内的统治 解析:1934年7月到1936年春之前,中共中央与莫斯科失联,长征期间的遵义会议上,中国共产党被迫独立自主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等问题,从而客观上促成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故A项正确;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是“左”倾错误,故B项错误;毛泽东在全党全军领导地位开始确立于遵义会议,完全确立于党的七大,故C项错误;遵义会议解决了军事上和组织上“左”倾错误在党内的统治,思想上解决是在“延安整风”时期,故D项错误。‎ ‎5.下表是中国抗战时期从美苏和其他国家进口的武器数量以及与1943年本国生产的数量对比(只计运抵中国战场的武器数量)。据此表可知( D )‎ A.美国对华军事援助集中于轻型武器 B.苏联是抗战时期援华最多的国家 C.中国抗日战争是东方抗日的主战场 D.对1943年美国援华应理性分析 解析:从表中可以看出,除飞机外,从美国进口到中国战场的武器都很少,与国内一年的产量相比,美国出口到中国抗日战场的武器,都微不足道;与从其他国家进口的武器相比,也只有飞机一项比苏联略多,其他武器也微不足道,即使与苏联相比,也都微不足道,因为美国出售给中国的武器主要供应了缅甸战场,替英国打仗。除飞机外,抗战期间我们的武器主要来自国内生产,外来武器占很小比例,所以,对1943年美国援华应理性分析,故D正确;从表中看出,美国出口到中国战场的飞机较多,飞机不属于轻型武器,A错误;材料数据只是1943年从美苏和其他国家进口武器的数据,无法得出“苏联是抗战时期援华最多的国家”的结论,排除B;材料数据只是1943年从美苏和其他国家进口武器的数据,无法看出“中国抗日战争是东方抗日的主战场”,排除C。‎ 12‎ ‎6.1945年10月,毛泽东在《关于重庆谈判》一文中指出:“太行山、太岳山、中条山的中间,有个脚盆就是上党区。在那个脚盆里,有鱼有肉,阎锡山派了十三个师去抢。我们的方针也是老早定了的,就是针锋相对,寸土必争。”由此可见,当时( A )‎ A.中国布满国共内战阴霾 B.国民党丧失了军心民心 C.暴力革命观念深入人心 D.美国大力支持国民政府 解析:材料“阎锡山派了十三个师去抢。我们的方针也是老早定了的,就是针锋相对,寸土必争”说明中国布满国共内战阴霾,故选A;材料没有反映民众对国民政府的态度,排除B;材料没有民众支持暴力革命的信息,排除C;材料没有美国支持国民政府打内战的信息,排除D。‎ ‎7.下列诗句与下图漫画作品《关起门来打死狗》主题一致的是( C )‎ A.“战无不胜刘伯承,神机妙算邓小平”‎ B.“谋和协议虽城下,不失将军明白身”‎ C.“领袖运筹决战前,锦州南取锁喉咽”‎ D.“车轮十万上前方,战转江淮千里长”‎ 解析:根据图示信息“东北蒋匪”“锦州大捷”等信息可知是解放战争时期的辽沈战役,结合选项可知,C项符合材料意思,选C。A项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项是平津战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项是淮海战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8.1949年1月15日,中央军委下达了《关于野战军番号改按序数排列的决定》,把原西北野战军改编为“第一野战军”,把原中原野战军改编为“第二野战军”,把原华东野战军改编为“第三野战军”,把原东北野战军改编为“第四野战军”。中央军委的决定( B )‎ A.旨在集中各区优势兵力消灭国民党主力部队 B.体现了突破地域限制解放全中国的战略需求 C.落实了七届二中全会夺取全国胜利的总方针 D.印证了中国共产党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决心 解析:由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以前各军地域性质和色彩太浓,不能适应解放全中国的新形势的需求,改编后的各军突破了地域限制,有利于全国解放的需求,B符合题意;1949年1月三大战役基本结束,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A不正确;七届二中全会召开于1949年3月,C不正确;材料所述与人民民主专政政体的形成无关,D不正确。‎ ‎9.据统计,直到1946年11月,中国西部的15个省市仍拥有金融机构2‎ 12‎ ‎ 045家,占全国总数的38.7%。若以全国金融机构平均数计,西部15个省市平均数为136.3家,东部24个省市平均拥有134.5家,西部略高于东部。这反映了( C )‎ A.东西部经济水平具有均衡性 ‎ B.东部金融水平稍微低于西部 C.持久抗战影响国家金融分布 ‎ D.金融发展与解放战争的关系 解析:根据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大量的民族工业内迁,促进了西南、西北地区民族工业的发展,为持久抗战奠定了基础,故C项正确。A项,根据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可知,东西部经济的发展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进行的经济建设的成果,1946年11月为解放战争初期,这个时期西部经济的整体发展要低于东部,所以东西部经济水平的“均衡性”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可知,东部金融机构平均数低于西部只是一种现象特征,并不是出现的原因,而且近代以来许多大型工矿企业都建设在东部,因此东部的经济发展水平整体上要高于西部,故B项排除。D项,根据材料内容可知,1946年11月,是解放战争的开始阶段,所以对金融布局的影响和冲击并不是很明显,不会对金融体制形成巨大的影响,故排除。‎ ‎10.1935年1月郭沫若听到遵义会议精神的传达,感慨万端,提笔写下《七绝·遵义会后》一诗:“千钧重担一丝悬,有术回天事亦艰。十日长征停遵义,单纯防御责谁肩?”从中不能看出他( D )‎ A.对中国革命艰难险阻的担忧 ‎ B.对党能够克服艰难的信任 C.对“左”倾错误的声讨与谴责 ‎ D.对中国革命前途感到困惑 解析:通过“事亦艰”可以看出作者对中国革命的担忧,A项解读正确;通过“有术回天”可以看出作者对党能够克服艰难的信任,B项解读正确;通过“单纯防御责谁肩”可以看出作者对“左”倾错误的声讨与谴责,C项解读正确;诗句对革命前途充满信心,D项解读不正确。‎ ‎11.“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不通的。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并且,没有城市工人激烈斗争,则一切‘包围城市’的计划完全是空谈。”(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1930年5月24日)材料充分说明当时( D )‎ A.俄国革命道路适合中国国情 B.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宣告失败 C.中国尚未找到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D.中共内部对中国革命道路产生分歧 解析:材料认为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走不通的,必须由城市领导农村,这是城市中心论路线,但并不能表明俄国人的道路符合中国实际,因此A项错误;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是当时的一种革命道路,并未失败,B项错误;C项错误,不符合实际;材料反映了在当时有很多人并不赞成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在革命的道路上存有分歧,D项正确。故选D项。‎ 12‎ ‎12.1937年,国民政府中央经济行政机构编制由3 684人减至1 561人,精简率达58%。原来分属于政府和军队的经济机构,基本上归口在经济部、交通部和财政部之下,最后又受国防最高委员会领导。这一调整旨在( A )‎ A.适应全面抗战的需要 B.优化政府机构的职能 C.鼓励民族工业的发展 D.规范经济管理的模式 解析:原来分属于政府和军队的经济机构,基本上归口在经济部、交通部和财政部之下,最后又受国防最高委员会领导,适应了全面抗战的需要,标志着国民政府战时经济领导体制的形成,为战时统制经济的实行提供了制度保证,故A正确;国民党调整中央经济行政机构主要目的是适应抗战形势的需要,优化政府机构的职能不是主要目的,排除B;材料表明国民党实行战时统制经济,这一定程度上压制了民族工业,C错误;国民党调整中央经济行政机构主要目的是适应抗战形势的需要,“规范经济管理的模式”不是主要目的,排除D。‎ ‎13.1922年,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提出:“农民要除去穷困和痛苦的环境,那就非起来革命不可。而且那大量的贫苦农民能和工人握手革命,那时可以保证中国革命成功。”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 )‎ A.认识到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重要性 B.决定联合农民阶级,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C.把农民运动作为党的中心工作进行革命 D.提出由国民革命向土地革命转变的方针 解析: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和由国民革命向土地革命转变都是在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以后,故排除B、D;把农民运动作为党的中心工作进行革命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C项;根据“而且那大量的贫苦农民能和工人握手革命,那时可以保证中国革命成功”可知,中国共产党认识到了农民在民主革命中的重要性,故选A。‎ ‎14.1944年,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陕甘宁边区土地租佃条例》中规定:“承租人应依本条例所定减租后之租额交租,不得短少,其有力能交租而故意不交者,出租人有请求政府依法追缴之权。”该规定( B )‎ A.旨在保护农民的既得利益 B.有利于巩固、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延续了土地革命路线精神 D.表明了边区政府的合法性和公平性 解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材料信息“承租人”“不得短少”“依法追缴”等说明边区政府在一定程度上认可了地主的土地所有权,这有利于联合地主阶级进行抗战,B项正确;材料中的规定显然不是为了保护农民既得利益而制定的,A项错误;土地革命路线要求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这显然与材料中的规定不符,C项错误;D项与材料主旨无关。‎ ‎15.1949年,美国政府在发表的《白皮书》中写道:(1947年)国民党军攻占延安曾被宣扬为一场伟大的胜利,这实则是一场既浪费又空虚的,华而不实的胜利。其判断依据是这次行动( C )‎ A.使国民党在政治上陷入被动 ‎ B.给了人民解放军以喘息之机 C.牵制了国民党大量军事力量 ‎ 12‎ D.有利于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国民党军队攻占延安是因为中共主动放弃延安,这就使国民党的大量军队和物资被牵制在延安,故C项正确。‎ ‎16.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的一生,是胸怀崇高理想、为人类解放不懈奋斗的一生。”下列马克思关注工人阶级解放的事件,按照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B )‎ ‎①创立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 ‎②为国际工人协会起草《成立宣言》‎ ‎③支持和帮助巴黎公社革命 ‎④创办《新莱茵报》‎ A.①③④② B.①④②③ C.④②①③ D.④③②①‎ 解析:①是1846年,②是1864年,③是1871年,④是1848年,故其顺序为①④②③。故选B项。‎ ‎17.对十月革命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C )‎ A.是第一次成功的社会主义革命 B.开辟出了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C.第一次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 ‎ D.为各国无产阶级作出了榜样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尝试,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A、B、D三项均正确,不符题意。故选C。‎ ‎18.中共机关报《政治生活》载:“(1925年)北方地区的国民党,已经走上了一条政党的轨道,已经有了比较严密的组织与纪律,已经慢慢地取得民众的同情与支持,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表现出了长足进步。”这主要得益于( B )‎ A.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 B.国民革命运动的影响推动 C.北伐战争的强有力支援 ‎ D.国民党在一大后迅速发展 解析:A项材料反映的是国民党的发展,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没有直接关系。B项1925年是大革命时期,北方国民党的发展,与国民革命运动的影响密切相关。C项1925年还没有进行北伐战争。D项材料并不是强调国民党力量的壮大,而是强调国民党组织建设的严密。故选B项。‎ ‎19.进入20世纪之后,俄国的农民为了吃饱肚子不得不进行各种斗争;俄国的工人也强烈要求建立新政府取代现有政府;在战场上,士兵们没有食物和装备,他们已经厌倦了战争。这说明( B )‎ A.一战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源 ‎ B.十月革命爆发是俄国社会矛盾激化的结果 C.俄国自下而上的改革具有必然性 D.罗曼诺夫王朝的残酷镇压遭到民众的反抗 解析:‎ 12‎ 题干涉及农民、工人、士兵对俄国的现状极为不满,因此可知十月革命爆发是俄国社会矛盾激化的结果,故B项正确。A项只是原因之一,属于外因,排除。依据材料“俄国的工人也强烈要求建立新政府取代现有政府”可知C项不合题意,排除。D项材料不能体现,排除。故选B项。‎ ‎20.1921年中国共产党“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规定:“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废除资本私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如机器、土地、厂房、半成品等,归社会所有。”这些规定说明中共( A )‎ A.未能正确认识中国国情 ‎ B.认识到人民军队的重要性 C.坚持共产主义基本原则 ‎ D.照搬俄国的民主革命道路 解析:A项从材料中的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可以看出,对当时中国国情并没有正确的认识,因为当时中国的革命任务应该是反帝反封建,资产阶级政权在中国当时并不存在。B项材料的重点不是强调革命军队,而是强调斗争对象的偏差。C项材料并不是强调坚持共产主义原则,而是强调中共认为当时中国革命的活动应该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这是错误的认识。D项材料体现不出照搬俄国道路的特点。故选A项。‎ ‎21.“革命之所以如此容易发生,只是因为……任何一个国家也没有像俄国那样严重地受到战争的磨难和痛苦,……使得俄国革命比其他国家先爆发。”材料主要说明( D )‎ A.沙皇腐朽统治是十月革命爆发的重要原因 B.政治经济状况落后使得俄国社会矛盾尖锐 C.俄国国内矛盾错综复杂促使革命迅速发展 D.一战加剧俄国社会矛盾加速了革命的爆发 解析:A项材料是强调战争对俄国革命的影响,而不是强调沙皇专制统治的作用。B项材料不是强调经济状况。C项材料也没有突出矛盾的复杂。D项材料是特别强调战争的影响,选项符合材料的特点。故选D项。‎ ‎22.有誓词称:“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晨星。”誓词涉及的历史事件是( A )‎ A.北伐战争 B.辛亥革命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解析:A项从材料内容可以看出,要反对军阀和帝国主义,大革命时期,北伐战争符合这一特点。B项辛亥革命没有明确反帝。C项抗日战争主要是反日本侵略,不反对军阀。D项解放战争主要是反对国民党蒋介石的统治,没有体现出继承总理遗命的特点。故选A项。‎ ‎23.“革命要有立足点,地是根来枪是胆。工友农友,团结一条心。且等烈火冲天起,一轮红日出东方。”这首后人创作的《秋收暴动歌》称颂的是( B )‎ A.北伐胜利进军 ‎ B.革命根据地创建 ‎ C.工农红军长征 ‎ D.国共合作抗日 解析:A项从材料中“地是根来枪是胆。工友农友,团结一条心”可以看出,应该是土地革命时期,而不是北伐时期。B项从材料内容可以看出,当时创建了革命根据地,进行了武装斗争。C项材料看不出长征的特点。D项当时没有涉及抗日。故选B项。‎ 12‎ ‎24.下列事件,按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B )‎ ‎①五四运动的爆发 ②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③南昌起义的爆发 ④遵义会议的召开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④①③② D.④③②①‎ 解析:①五四运动的爆发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是1919年。②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是1937年。③南昌起义的爆发是1927年。④遵义会议的召开是1935年。故选B。‎ ‎25.(2017·新课标Ⅲ卷)1949年,渡江战役即将发起时,英国军舰擅自闯入长江人民解放军防线。人民解放军奋起反击,毙伤英军百余人,并要求英、美、法等国的武装力量“迅速撤离中国的领水、领海、领土、领空”。人民解放军的这一行动( B )‎ A.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阵营 B.是对列强在华特权的否定 C.切断了西方国家对国民党的军事援助 D.反映出“另起炉灶”外交政策的确立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渡江战役即将发起”“英国军舰擅自闯入”“要求英、美、法……‘迅速撤离……’”可知,人民解放军的这一行动是对中国主权的维护和列强在华特权的否定,B项正确。A、D两项发生于新中国成立后,与题干时间信息不符,排除;材料信息并未表明西方国家对国民党的军事援助,C项错误,排除。‎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4分,第27题22分,第28题14分,共50分)‎ ‎26.(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史学界的争论:苏联解体前后,一些持右翼观点的研究者宣扬,十月革命是以列宁为首的一小撮职业革命家,利用当时俄国的混乱局势发动的“政变”“不仅是俄国历史上,而且也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悲剧”。左翼学者提出,十月革命并非偶然发生的,不仅对俄国而且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学者亚历山大·舒宾专门著书,详尽分析了俄国1917年从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的发展历程,阐明十月革命发生的必然性,把这场革命称为“伟大的俄罗斯革命”。‎ 社会舆论:围绕十月革命评价问题,俄罗斯社会舆论调查研究中心展开调查,该调查一直持续到21世纪前十年。调查结果如下。‎ 12‎ ‎——摘编自《辩证地历史地看待列宁和十月革命》‎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俄国发展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14分)‎ 答案:观点:俄罗斯历史研究领域、社会舆论对十月革命的评价越来越客观、公正。论述:苏联解体前,由戈尔巴乔夫等人发起的对斯大林、列宁等苏共领导人的批判,带来的直接后果是苏共领导人的形象被严重丑化,苏共和苏联的历史被歪曲,社会思想混乱,国家局势动荡,民族分离主义猖獗,最终苏共垮台,苏联解体。苏联解体后,社会舆论越来越肯定十月革命“开创了俄国历史新纪元”“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这说明在俄罗斯史学研究者的努力下,俄罗斯史学逐渐回到尊重史实、倡导爱国主义、捍卫国家利益的轨道上来;而经历了国家解体、经济衰退、生活困窘的民众,也开始怀念国家的强大、人民生活安定的苏联时代。所以十月革命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作用,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史学研究者和俄罗斯群众的认可。‎ 解析:由“史学界的争论”内容和社会舆论评价的走向可得出:史学界和社会舆论对十月革命的评价从歪曲、否定到逐渐肯定。结合相关史实从政府导向、史学研究者的努力等方面进行论述。‎ ‎27.(2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和我们具有各不相同的宇宙观,从不同的阶级立场出发去观察和处理问题,但在20世纪20年代,在怎样和帝国主义作斗争的问题上,却和我们达到了这样一个基本上一致的结论。‎ ‎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材料二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 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 工农学兵,工农学兵,大联合!大联合!‎ 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帝国主义,齐奋斗!齐奋斗。‎ ‎ ——国民革命歌 12‎ 材料三 孙中山先生曾经说过:“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这一点已牢牢地印在我国的历史意识之中,正是这种意识才使我们能作为一个国家而被保存下来。”他还强调:“‘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今天,我们重温孙中山先生的主张,更能体会到他始终不渝地维护国家统一的重大意义。‎ ‎——胡锦涛《在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1)结合史实,说明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在民主革命的理论方面是怎样做到“和我们达到了这样一个基本上一致的结论”。(10分)‎ ‎(2)“打倒列强,除军阀”是20世纪20年代国民革命的目标,在革命统一战线旗帜下,国民革命取得了怎样的成果?(6分)‎ ‎(3)为实现“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的目标,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进行过哪些努力和斗争?(6分)‎ 答案:(1)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和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的目标基本一致。‎ ‎(2)工农运动掀起高潮;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第一次从帝国主义手中收回一些被侵夺的权益。‎ ‎(3)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重庆政治协商会议通过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解放战争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解析: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关系的发展演变。第(1)问,要注意“理论”的含义,按照题干的限制条件解答。第(2)问,国民革命取得的成果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主要是工农运动高涨,北伐战争取得辉煌战果等。第(3)问,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为实现统一作出的努力可以从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两个方面解答。‎ ‎28.(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人民军队发展大事记(部分)‎ 12‎ 中国人民军队的发展历程蕴含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从材料中提取一个经验,并结合所学的中国近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经验表述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至少运用两个史实)(14分)‎ 答案:示例:经验:党领导军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的关键。说明: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相继受挫后,中国共产党决定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通过“三湾改编”,加强了党对军队的领导;在党的领导下,进行土地革命,中国的革命出现了崭新的局面;抗日战争期间,党牢牢地控制了对八路军、新四军的领导权,使中共领导的抗日力量不断壮大,为解放战争的最终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总之,党领导军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的关键。‎ 解析:‎ 12‎ 首先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经验”,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说明。如依据“三湾改编将党支部建在连上,实行官兵平等,设立各级士兵委员会”等党领导军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的关键;依据材料《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关于重新颁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训令》等可知纪律是执行路线的保证;依据材料“八路军三五九旅在南泥湾开展大生产运动,垦荒自给”可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革命成功的重要保证;等等。就观点“领导军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的关键”说明示例如下: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相继受挫后,中国共产党决定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通过“三湾改编”,加强了党对军队的领导;在党的领导下,进行土地革命,中国的革命出现了崭新的局面。抗日战争期间,党牢牢地控制了对八路军、新四军的领导权,使中共领导的抗日力量不断壮大,为解放战争的最终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总之,党领导军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的关键。其他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言之有理即可。‎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