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2 MB
  • 2021-08-26 发布

高考历史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第10讲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五单元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第 10 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复习练案 岳麓版必修 1 一、选择题 1.1922 年,中共一大代表刘仁静在北京创办《先驱》刊物,发刊词中指出“本刊第一 任务是努力研究中国的客观实际的情形,而求得一最合时宜的实际的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 下列方案中“最合时宜”的是( B ) A.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B.实现革命阶级联合 C.废除君主专制制度 D.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解析] 1922 年中共二大召开的主要任务是制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分为最高革命纲领 和最低革命纲领。A 项为一大提出的纲领,不切实际;C 项辛亥革命已经推翻君主专制,排除; D 项为二大中的最高革命纲领,不合时宜,排除;基于国情,B 项最符合题意。 2.(2016·淮南)孙中山在《对黄埔军官学校告别词》中说:“中国现在革命,都是争个 人的平等、自由,不是争团体的平等、自由。所以每次革命,总是失败……只全党有自由, 个人不能有自由,然后我们的革命,才可以有望成功。”材料反映了孙中山( D ) A.已经放弃了对民主共和的追求 B.正确分析革命失败的原因 C.反思新文化运动中的个人主义 D.借鉴俄国革命的成功经验 [解析] 已经放弃了民主共和的追求不符合史实,故 A 项错误;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故 B 项错误;材料主旨在强调是“全党的自由”尤为重要,故 C 项错误;俄国革命的成功经验是坚强政党的存在——布尔什维克,故 D 项正确。 3.(2016·河北省名校名师俱乐部高三模拟)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主张“组织有计划、 有秩序的战略退却,把从城市的退却和向农村的进攻巧妙地结合起来,使革命在更为广泛而 深 刻 的 阶 级 基 础 上 向 敌 人 展 开 了 新 的 进 攻 ” 。 毛 泽 东 这 一 主 张 反 映 了 导学号 42442111 ( B ) A.民族矛盾的冲突加剧 B.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C.掌握革命武装的重要 D.红军长征战略的正确 [解析] 国民革命运动失败后,国民党已经转变为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政党, 而中国共产党则依然代表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国内阶级矛盾加剧,A 项错误;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从而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故 B 项 正确;材料 “把从城市的退却和向农村的进攻巧妙地结合起来,使革命在更为广泛而深刻的 阶级基础上向敌人展开了新的进攻”是强调革命方向、革命道路的调整,并未涉及到掌握武 装的重要性及长征等问题,C、D 两项错误,排除。 4.根据下面的纸币蕴含的历史信息,推测其最可能流通于( C ) A.20 年代初的苏俄 B.大革命时期的广州 C.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根据地 D.抗日战争时期的国民党统治区 [解析] 图中文字信息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结合所学可知,1931 年“中华苏维埃 共和国”在江西瑞金成立,1931 年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故 C 项正确。 5.如图箭头所暗示的是近代史上某一项军事行动的历程,对这一军事行动的描述正确的 是 导学号 42442112 ( C ) A.太平天国:道光 30 年~同治 3 年 B.武昌起义新军:宣统 3 年 C.中国国民党:民国 15 年~17 年 D.中国共产党:民国 23 年~24 年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本题首先要解读好图示,从图中可以看到, 这次军事行动曾打到北京。根据所学知识,太平天国运动未打到过北京,A 项错误;武昌起 义是在湖北,北方还是清政府的统治,B 项错误;民国 23 年是 1934 年,此时,中国共产党 正在长征,并未到达北京,D 项错误;民国 15 年是 1926 年,此时正是国民大革命时期,二 次北伐中,国民革命军在 1928 年驱逐了在北京的张作霖,进入了北京,C 项正确。故选 C 项。 6.在敌后抗日根据地,民兵、妇救会、工作组、农村诊所等社会组织大量出现;群众大 会、劳动模范、冬学识字、破除迷信、诉苦、村选、平等、翻身等等前所未闻的事物大量涌 现。这种现象( A ) A.表明敌后战场实行正确的抗战路线 B.有利于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表明全民族抗战局面已经形成 D.反映了农村社会结构的变化 [解析] “民兵、妇救会、工作组、农村诊所等社会组织大量出现;群众大会、劳动模 范、冬学识字、破除迷信、诉苦、村选、平等、翻身等等前所未闻的事物大量涌现。”表明 中共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大力发动人民群众抗战,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是执行全面抗战路线 的体现,A 项正确。 7.如图为抗日战争期间某战役示意图,这一战役是( C ) A.国民党军队在华北组织的重大会战 B.抗战初期正面战场的一次重大胜利 C.发生在敌后战场的一次大规模战役 D.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计划破产的标志 [解析] 从图片信息来看,该战争发生在山东、山西、河北的华北地区。以摧毁敌人据 点和破坏铁路交通线为主要的方式,结合所学知识,应是 1940 年的百团大战,是发生在敌后 战场的一次大规模战役,C 项正确。A 项指的是太原会战;B 项指的是台儿庄战役;D 项是抗 战初期取得的斗争结果。 8.(2016·潍坊)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国际上对中国抗战的前途大多抱悲观的看法。但 1938 年 4 月 9 日路透社电讯说:“英军事当局对于中国津浦线之战局极为注意,最初中国军 队获胜之消息传来,各方面尚不十分相信,但现在证明日军溃败之讯确为事实。”所以,英 国报刊发表了赞扬中国胜利的评论。这表明 导学号 42442113 ( D ) A.反法西斯同盟国对中国的道义支持 B.中国在国际上的大国地位得以确立 C.中日双方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变化 D.中国的抗战赢得了国际舆论的肯定 [解析] 1942 年,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与材料时间不符,故 A 项错误;中国在国际 上大国地位得以确立是因为中国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 大贡献,故 B 项错误;1938 年 10 月武汉会战结束后,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在之前的战略防 御阶段日本在力量对比上占据绝对优势,故 C 项错误;英国报刊赞扬中国胜利是对中国的舆 论支持,故 D 项正确。 9.(2016·深圳)《抗战建国纲领》是国民党抗战初期的主要纲领,它以“三民主义”为 最高准绳,要求全国抗战力量要在国民党及蒋介石领导之下,在政治、军事、外交、经济、 教育等方面制定纲领,坚持抗战并同时完成建国。该纲领( A ) A.顺应中华民族抗日的基本要求和愿望 B.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团结 C.核心思想是以“时间换空间”的策略 D.表达了国民党民主建国的意愿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依据材料中“抗战初期”“三民主义”“要求全国抗 战力量”“坚持抗战”等关键信息可知该纲领顺应了中华民族抗日的基本要求和愿望,A 项 符合题意;B、C、D 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选 A。 10.(2016·湖北八校联考)毛泽东 1938 年在《论持久战》中指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 中国必将取得这场战争的最后胜利。同年,蒋介石日记中写道:“倭寇民族特性急而短,而 其军事学术非德式即法式,皆以短兵白刃速战速决为性能。……我应以坚韧、忍耐、延缓、 持久之道,致其死命也。”这说明 导学号 42442114 ( B ) A.国共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 B.国共两党领袖对抗日所见略同 C.中国的抗战是持久抗战 D.国共两党的抗日政策完全一致 [解析] 题干时间是“1938 年”,1937 年 9 月《国共合作宣言》发表标志着国共第二次 合作正式形成,A 项排除;两位领导人在抗战第二年都有对战争的判断认识是持久战,B 项正 确;两党领袖的个人主观认识不能定性中国的抗战是持久抗战,而应以战争的客观实际为依 据,C 项排除;D 项表述不符合史实,国共两党的抗日政策不完全一致,中共实行全面抗战 路线而国民党实行片面抗战路线,排除。 11.1949 年 2 月 7 日,毛泽东第一次登上了《时代》周刊封面,画面上的毛泽东抬头仰 望,面带笑容,意气风发,封面标题为“民主统一”四字。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 B.美国由支持蒋介石改为支持毛泽东 C.中共筹建统一的民主的新中国 D.中共政权获得国际社会的承认 [解析] B、D 两项明显不符合史实,排除;1949 年 2 月,中国民主革命尚未取得胜利, 排除 A 项;综合分析“民主统一”等信息可确定 C 项正确。 12.(2016·湖南常德)近代著名报纸《大公报》在《毛泽东先生来了》一文中写道:“昨 日下午三点多钟,毛泽东先生到了重庆。毛泽东先生来了!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人听了高 兴 , 无 疑 问 的 , 大 家 都 认 为 这 是 中 国 的 一 件 大 喜 事 。 ” 这 一 报 道 反 映 出 导学号 42442115 ( B ) A.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人真诚地谋求和平 B.国共合作、和平建国成为中外共同的期盼 C.抗战胜利极大地提高了共产党的社会地位 D.大众传媒是影响当时形势政局的重要力量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抗战胜利后的国共重庆谈判。材料反映出人们对毛泽东来重庆的 兴奋之情,并未强调共产党谋和平,故 A 项错误;根据材料中人们对毛泽东到重庆的心情和 态度可以看出,抗战结束后,国共合作、和平建国成为中外共同的期盼,毛泽东来重庆谈判 使人们看到了和平建国的希望,故 B 项正确;材料中未体现抗日战争对中国地位的提高,故 C 项错;大众传媒仅仅是对当时时局的报道,不能成为影响政局的力量,故 D 项错,故选 B。 二、非选择题 13.(2016·福建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36 年 12 月 12 日“西安事变”后,《张学良、杨虎城通电》部分内容)东北沦 亡,时逾五载,国权凌夷,疆土日蹙。淞沪协定,屈辱于前;塘沽、何梅协定,继之于后。 凡属国人,无不痛心。近来国际形势剧变,相互勾结,以我国家民族为牺牲。绥东战起,群 情鼎沸,士气激昂,于此时艰,我中枢领袖应如何激励军民,发动全国齐心抗战?乃前方之 守土战士浴血杀敌,而后方之外交当局仍力谋妥协。自上海爱国冤狱爆发,世界震惊,举国 痛愤。爱国获罪,令人发指!蒋委员长介公受群小包围,弃绝民众,误国咎深。学良等涕泣 陈辞,累遭重斥。日昨西安学生举行救国运动,竟嗾使警察枪杀爱国幼童!稍具人心,孰忍 出此?学良等多年袍泽,不忍坐视,因对介公作最后之诤谏,保其安全,促其反省…… 围绕西安事变,出现了极其复杂的政治局面。日本等国的势力、英美等国势力、国民党 亲英美派、中国共产党及广大人民群众纷纷表态并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请你指出其中一 种势力或其他势力的态度并进行合理说明。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有理。 [评分标准]一等:①紧扣说明对象,观点明确;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说明;③ 论证逻辑严密,表述清楚。二等:①能够结合说明对象,观点较明确;②引用史实,说明角 度单一;③说明较完整,表述清楚。三等:①偏离说明对象,观点不明确;②未引用史实; ③说明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答案] 西安事变后,局势错综复杂。处死蒋介石,可能导致亲日派掌权,国家陷于纷 争四起、群雄割据的局面。这样,日本便有机可乘、进而独霸中国。如果给蒋介石留一条活 路,国民党内亲英美派就有可能答应停止内战,尽快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了中华民族 的利益,中国共产党不计前嫌,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并派周恩来等人到西安去调 停。蒋介石被迫答应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 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 注:(1)本题为开放性试题。(2)各种势力及其态度可借鉴博客《不同视角下的西安事变》。 (3)从背景、方案和影响等方面分析。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地图蕴涵着丰富的历史信息。 比较图一、图二,提取两项两个时期中国共产党革命活动特点变化的信息,并结合所学 予以说明。 [答案] (1)变化: ①党和军队的活动中心发生转移:从南方地区转移到北方地区。 ②党领导下的政权性质发生了变化:从工农民主政权到抗日民主政权。 (2)说明: ①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党和红军的主要活动中心在江南地区, 由于“左”倾错误泛滥和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党和红军不得不实行战略转移。 ②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党领导下的革命政权是工农民主政权,随着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 华民族主要矛盾,国共两党由对抗走向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党领导下的政权成为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抗日民主政权。(如有其它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