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00 KB
- 2021-08-2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1.“为什么不是改善工人的生活状况,而是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呢?因为要改善工人的生活状
况,就需要有粮食和燃料。从整个国家经济的角度来看,现在最大的‘阻碍’正是这方面引
起的。”这则史料作为背景材料可用于研究(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苏俄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余粮收集制
解析:B。本题考查材料解析能力。从材料信息看,这段话体现了对农业和农民问题的重视,
提出要改善农民生活,苏俄新经济政策含有这方面的内容和规定。“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
余粮收集制是对农民的剥夺,斯大林模式注重发展重工业,故可排除。
2.苏维埃政权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直接目的是( )
A.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在困难中战胜敌人
B.把大中小工业企业收归国有,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C.取消自由贸易,防止商人投机倒把
D.把农民的余粮收归国有,防止新地主、富农产生
解析:A。本题考查学生识记能力。当时正是国内战争时期,实行这一政策的目的是取得战争
的胜利。
3.20 世纪 20 年代初,一位老农曾对列宁说:“我看现在的主要问题是庄稼人失去了干活的兴
趣。政府拿走的太多了,农民干得好干得不好都一样,反正都给拿走了。”据此判断,与老农
反映的问题相关的苏俄(联)经济政策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政策 D.改革集体农庄政策
解析:A。本题考查学生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认识能力。根据材料可知这位老农反映的
是余粮收集制的问题,于是可判断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4.20 世纪 20 年代,有作家说:“他们在各个角落织补着支离破碎的工业网,重新组织俄国的
商业,促使俄国大地开始复苏。”这主要体现了( )
A.十月革命胜利的作用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作用
C.新经济政策的作用
D.国内战争的结束
解析:C。本题考查分析能力。把握几个关键信息:“20 世纪 20 年代”“重新组织俄国的商业”
“大地开始复苏”,A、D 两项与“20 世纪 20 年代”“商业”不符;B 项与“复苏”不符,只有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
5.(2018·三明高一检测)有学者认为俄国的某项政策“使全国变成一个大军营,把全国的生
产和消费统统集中到国家手里,取消商品买卖,取缔市场,党内外均实行战斗命令制,引发
农民的严重不满和坚决反抗”。为应对问题,政府实施了(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农业集体化
解析:B。 根据材料“党内外均实行战斗命令制,引发农民的严重不满和坚决反抗”分析可
知,这一政策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为解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所引发的政治经济危
机,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故 B 正确;A、C、D 均不符合题意。
6.1918 年 7 月,苏维埃人民委员会根据列宁的提议,拟定了《俄国吸收外国资本的条件提纲》,
10 月又通过了向农民征收实物税的法令。这些举措表明苏俄( )
A.决定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已意识到商品经济的重要性
C.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方针
D.作出废除余粮收集制的决定
解析:B。“拟定了《俄国吸收外国资本的条件提纲》,10 月又通过了向农民征收实物税的法
令”表明苏俄对商品经济的重要性有所认识,故 B 项正确。
7.苏俄某经济政策公布后在党和共青团中引起了反对。一位俄共领导人抱怨说,经济政策中
已没有留下什么“社会主义因素”。列宁解释说,政策是“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去建立……通
往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用非共产党员的手来建设共产主义”。该政策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政策 D.大规模工业化政策
解析:B。根据材料“经济政策中已没有留下什么‘社会主义因素’。列宁解释说,政策是‘通
过国家资本主义去建立……通往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用非共产党员的手来建设共产主
义”可知该政策是新经济政策,故 B 项正确。
8.(2018·三明高一检测)有学者认为俄国的某项政策“使全国变成一个大军营,把全国的生
产和消费统统集中到国家手里,取消商品买卖,取缔市场,党内外均实行战斗命令制,引发
农民的严重不满和坚决反抗”。为应对问题,政府实施了(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农业集体化
解析:B。根据材料“党内外均实行战斗命令制,引发农民的严重不满和坚决反抗”分析可知,
这一政策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为解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所引发的政治经济危机,
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故 B 正确;A、C、D 均不符合题意。
9.1918 年 7 月,苏维埃人民委员会根据列宁的提议,拟定了《俄国吸收外国资本的条件提纲》,
10 月又通过了向农民征收实物税的法令。这些举措表明苏俄( )
A.决定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已意识到商品经济的重要性
C.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方针
D.作出废除余粮收集制的决定
解析:B。“拟定了《俄国吸收外国资本的条件提纲》,10 月又通过了向农民征收实物税的法
令”表明苏俄对商品经济的重要性有所认识,故 B 项正确。
10.苏俄某经济政策公布后在党和共青团中引起了反对。一位俄共领导人抱怨说,经济政策
中已没有留下什么“社会主义因素”。列宁解释说,政策是“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去建立……
通往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用非共产党员的手来建设共产主义”。该政策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政策 D.大规模工业化政策
解析:B。根据材料“经济政策中已没有留下什么‘社会主义因素’。列宁解释说,政策是‘通
过国家资本主义去建立……通往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用非共产党员的手来建设共产主
义”可知该政策是新经济政策,故 B 项正确。
11.(2018·宜宾期末)十月革命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仍处于危急中,于是政府发出了“一
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战胜敌人”的号召,为此苏维埃政权实行了(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 D.农业全盘集体化
解析:A。据材料“十月革命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仍处于危急中”和“一切为了前线,一切
为了战胜敌人”可知当时苏俄处于国内战争时期,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 A 项正确。
12.假如你生活在 1919 年的苏俄境内,全国上下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指导下,你不可
能做的事情是( )
A.从事经商活动 B.把粮食捐给前线
C.参加义务劳动 D.参加红军
解析: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 1919 年苏俄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为了最大限度地集中国
家的人力物力财力渡过难关的一种临时性政策,它取消了一切商品贸易活动,故 A 错误,符
合题意。
13.(2018·成都高一检测)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有人对列宁说:“我们过去
认为可以一举消灭商品经济,走向社会主义。但实际情况表明,必须发展商品经济。”此后,
苏维埃政权( )
A.采取余粮收集制 B.建立战时经济体制
C.实施新经济政策 D.颁布新的土地法令
解析:C。材料反映出在小农经济占优势的苏俄,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实现向社会
主义的过渡是行不通的,必须通过实行以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为核心的新经济政策才能逐渐
过渡到社会主义,故 C 与题意相符。
14.(2017·北京朝阳期末)当列宁认识到“向纯社会主义形式和纯社会主义分配直接过渡,
是我们力所不能及的”之后,他对苏俄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是( )
A.消灭俄国封建土地制度和地主阶级
B.将大中企业收归国有,监督小企业
C.部分恢复私营经济废除实物配给制
D.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解析:C。据材料可知是列宁认识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而要实行新经济政策,故 C 项正确。
15.1921 年 3 月俄共(布)十大通过如下决议:“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和饲料,农民
可以自己全权处理,可以用来改善和巩固自己的经济,也可以用来提高个人的消费,用来交
换工业品、手工业品和农产品。”这表明苏俄将( )
A.征收所有余粮 B.废除各种农业税费
C.允许商品买卖 D.实行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C。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这是苏俄实施的新经济政策,它允许商品买卖,故 C 项正确。
16.1921 年,列宁提出:我们希望建立一种给外国人以工商业承租权的制度。对此理解正确
的是( )
A.苏俄全面对外开放
B.苏俄允许自由发展工商业
C.有限利用市场经济
D.此政策引发严重社会危机
解析:C。新经济政策并非全面对外开放和自由发展工商业,而是在政府的引导下有限地利用
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A、B 项错误,C 项正确;D 项说法错误。
17.(2018·福州一模)1923 年,苏联的农产品批发价只有 1913 年的一半多,而工业品的相应
价格却高出战前水平的一倍。这说明了( )
A.新经济政策的过时性
B.农业集体化的必要性
C.计划经济体制的优越性
D.工业化建设的迫切性
解析:D。题干中提到“工业品的相应价格却高出战前水平的一倍”,说明这一时期苏联的工
业急需发展,故 D 项正确。
18.(2017·贵州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1919 年 3 月,苏维埃政府将全国城乡存在的各种形
式的合作社,一律联合并改组为统一的消费公社,规定全体城乡居民都必须加入消费公社,
日用必需品由国家统一分配。由此可知,该规定属于( )
A.新经济政策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解析:B。根据题干信息“1919 年 3 月”“都必须加入消费公社,日用必需品由国家统一分配”
可知,答案为 B 项。
19.(2017·长沙高一检测)十月革命后,苏维埃俄国曾尝试“直接过渡到纯社会主义的经济形
式和纯社会主义的分配”。结果,这一尝试( )
A.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B.有效巩固了工农联盟
C.导致了新经济政策被废止
D.迅速完成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解析:A。“直接过渡”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这一尝试导致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故
A 项正确;有效巩固工农联盟是指新经济政策的影响,故 B 项错误;新经济政策实施是在 1921
年,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之后的尝试,故 C 项错误;迅速完成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在斯大
林模式下实现的,故 D 项错误。
20.(2018·北京西城区高一下学期期中)1918 年,苏俄进入艰难困苦的国内战争时期,苏维埃
政权控制的地区仅占全国面积的 1/4,失去了粮食和煤炭的主要产地。针对这种困难情况,苏
俄采取的措施是( )
A.征收固定的粮食税 B.实行余粮收集制
C.扩大集体农庄规模 D.大规模开垦荒地
解析:B。 1918 年面对国内战争,苏俄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余粮收集制是其农业措施,
故 B 项正确。
21.(2018·河南郑州高一下学期期中)1922 年 5 月,苏俄颁布《土地劳动使用法》,允许出租
土地和使用雇佣劳动力,但主人必须同雇工一起劳动。法令还允许农民自由选择使用土地的
形式,采取村社的、个体经济的或集体经济的形式。由此推断当时的俄国( )
A.实行余粮收集制
B.农业集体化运动正在推行
C.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
D.扩大了集体农庄的自主权
解析:C。余粮收集制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措施,材料反映的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故 A 项错
误;农业集体化运动是斯大林模式的内容,故 B 项错误;从材料允许个体经济存在,可知反
映的是私人可以开办小企业,故 C 项正确;扩大集体农庄的自主权是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
故 D 项错误。
22. 材料一 1918 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
禁止自由贸易……不仅是维持生活和对付战争,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而是共产主
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主要途径。”
——《苏联史》
材料二 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
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列宁选集》
材料三 必须再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由国家调节买卖和货币流通。商品交换没
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
——《列宁全集》
(1)材料一是针对什么政策而言的?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列宁实施这一政策的目的除了战争需要之外,主要还有什么。
(3)材料三中的“再后退”退到什么地步?“后退”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解析: 第(1)问,根据时间及材料涉及的该政策的具体内容判断。第(2)问,根据材料一、
二的内容概括回答。第(3)问,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答案:(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向社会主义过渡,按共产主义原则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
(3)地步:由商品交换(以物易物)退到私人买卖、自由贸易,发展商品经济。
根本目的: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相关文档
- 2019-2020学年历史高中人教版必修12021-08-264页
- 江苏省徐州市2020届高三下学期阶段2021-08-2610页
- 济宁市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2021-08-2610页
- 2020-2021学年高中人教版历史必修12021-08-268页
- 2020版同步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培2021-08-263页
- 高考历史二轮考点复习检测: 解题技2021-08-266页
-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2习题2021-08-267页
- 2020-2021学年高中人教版历史必修12021-08-2618页
- 2019-2020学年名师同步人教版历史2021-08-266页
- 【历史】山东省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2021-08-26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