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2 MB
  • 2021-08-26 发布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6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课程标准 素养解读 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1.从时空观念角度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主要过程及意义。‎ ‎2.运用史料实证掌握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三大基本政治制度,认识新中国民主政治的主要特点。‎ 知识点一 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 ‎1.背景 ‎(1)军事上: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发展。‎ ‎(2)政治上:中国共产党团结民主人士筹建新中国。‎ ‎2.形成: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 ‎(1)内容 ‎①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②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③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为新中国的首都,国旗为五星红旗,《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采用公元纪年。‎ ‎(2)意义: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3.发展 ‎(1)职能转变: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政治协商会议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 ‎(2)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中国的政党制度不同于西方的多党制 中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而不是多党制。因为在中国,中共是执政党,民主党派与之密切合作,属于参政党;在西方,各党派之间是执政党与在野党的关系,靠竞选轮流坐庄。‎ 知识点二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 ‎1.背景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规定。‎ - 7 -‎ ‎(2)随着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大规模展开,召开人民代表大会的时机日益成熟。‎ ‎2.标志: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1)时间、地点:1954年9月,北京。‎ ‎(2)主要内容 ‎①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②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任命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1954年宪法的特点 ‎3.意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知识点三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1.原因: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目的: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3.依据:“共同纲领”和1954年宪法。‎ ‎4.内涵: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5.实施: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新中国共成立了五个自治区、一百多个自治州、自治县(旗)。‎ ‎6.意义 ‎(1)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 ‎(2)对发挥各族人民当家做主的积极性、维护民族团结、巩固国家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奠定了基础。‎ - 7 -‎ 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政协 史料一 第二十二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行使国家立法权①的唯一机关。‎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解读] ①处信息说明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思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如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地位又是怎样的?‎ ‎【提示】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唯一拥有立法权的机关,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中国民主政治的核心。‎ 史料二 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实行之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在此以后它应作为独立的统一战线组织②而继续存在。‎ ‎——《人民代表大会制实行后统一战线组织问题的意见》‎ ‎[解读] ②处信息说明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将要发生变化。‎ ‎[思考] 结合史料二,说明政协会议性质和职能的变化。‎ ‎【提示】 反映了政协会议的职能由代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职权变为统一战线组织,由立法机构变为政治协商机构。‎ ‎ 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政协的比较 比较项 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政协 性质 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在我国国家机构体系中处于首要地位 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我国在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不同点 职能 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有权决定国家和地方的重大事务 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 产生方式 民主选举 民主协商推荐 相同点 ‎①二者都从不同方面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意愿和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 7 -‎ ‎②二者都有利于监督国家机关开展工作,提高了国家机关的工作效率 中国民主政治的本质和特点 ‎1.本质: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当家作主,真正享有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这是中国民主政治的本质。‎ ‎2.特点 ‎(1)民主是一种价值观念,更是一种国家制度。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其根本特点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2)从政治制度建设的层面讲,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它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政治制度。‎ ‎(3)民主政治的建设必须有制度化、法制化的保障。依法治国成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课堂小结]‎ 时空坐标 答题术语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国家的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石。‎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推动了爱国统一战线的发展。‎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政治的根本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 ‎4.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体现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1.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性质是(  )‎ A.社会主义     B.共产主义 C.三民主义 D.新民主主义 D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 ‎2.1950年6月,‎ - 7 -‎ 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三中全会上说:“光靠我们党是治不好天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能体现中国共产党上述思想的制度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民主集中制度 B [毛泽东“光靠我们党是治不好天下的”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中国共产党要和其他政党团体等合作治理国家。这就形成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故B项正确;A项是1954年建立的;C项是民族政策;D项是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原则,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 ‎3.“这个宪法以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基础,又是它的发展。”这部宪法的“发展”主要体现在(  )‎ A.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B.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C.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D.明确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D [从材料“这个宪法以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基础”可知该宪法是1954年宪法。A、B、C三项都是共同纲领的内容。故选D项。]‎ ‎4.它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基本形成。它颁布于(  )‎ A.1949年 B.1954年 C.1982年 D.1999年 B [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在1954年9月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通过的,故选B项。]‎ ‎5.《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材料描述的是(  )‎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由材料“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可知指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故D项正确;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处理党际关系的基本政治制度,与材料不符,‎ - 7 -‎ 故A项不符合题意;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实现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地方管理制度,故B项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基层管理问题,故C项不符合题意。]‎ ‎6.这一制度既充分考虑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等经济因素,又考虑到了维护祖国统一、促进团结等政治因素。该制度的实施(  )‎ A.改变了民族分布的格局 B.消除了各民族之间差异 C.完成了祖国的统一大业 D.保证了我国的民族团结 D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是建立在民族分布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上的,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强调民族的平等、团结,各民族保持自己的特性,不会消除各民族之间的差异,故B项错误;祖国的统一大业至今仍未完成,故C项错误;据材料“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等经济因素”“维护祖国统一、促进团结等政治因素”可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有利于民族团结,故D项正确。]‎ ‎7.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发展,呈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朱德与民主党派知名人士的合影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三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区域自治机关。‎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实行的政党制度是什么?在当时它有何重要作用?‎ ‎(2)1954年宪法中的上述条文规定我国实行什么政治制度?这一规定对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有何意义?‎ ‎(3)材料三所体现的制度的实施有什么历史意义?‎ ‎[答案]‎ - 7 -‎ ‎ (1)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用:不仅是调动各阶级、阶层积极性,进行政治协商的机构,在当时还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 ‎(2)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意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3)意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满足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