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0.00 KB
  • 2021-08-26 发布

高考历史二轮考点复习检测:5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 ‎2011高考历史二轮考点复习检测 五、现代中国史 ‎5.19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 一、选择题 ‎1.(2010·山东潍坊一模,25)观察下图,对其反映的事件评价不正确的是 (  )‎ A.其主要作用是增强民族的凝聚力 B.体现了“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 C.实践了重点突破国防尖端技术的战略决策 D.加强了中国的现代化国防能力 解析:《东方巨响》反映的是新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史实,原子弹爆炸的主要作用是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威胁,增强国防实力,故A项不正确。B、C、D三项符合对该事件的评价。‎ 答案:A ‎2.(2010·山东威海模拟,16)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极不寻常的时期,当时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为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50年代中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为了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高瞻远瞩,果断地制定的决策是 (  )‎ ‎  A.“科教兴国” B.“985工程”‎ C.“星火计划” D.“两弹一星”‎ 解析:从提示“50年代中期”、“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可以判断选D项。‎ 答案:D ‎3.(2009·山东淄博一模,14)这是2004年“感动中国”评委会对某当选人物的评语:“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此人取得成就的研究领域是 ‎ ‎(  )‎ A.食品流通领域 B.空间技术领域 C.农业科技领域 D.文化教育领域 解析:‎ 7‎ ‎ ‎ 此评语是评述著名水稻专家袁隆平的,他的最大贡献就是在农业科技领域对杂交水稻的研究上。‎ 答案:C ‎ ‎ ‎4.(2010·北京崇文一模,22)美国著名太空学者迪安说:“美国人必须清醒地意识到,我们在太空中面对的将不仅仅是白蓝红旗帜(俄罗斯国旗),一条红色巨龙正在太空轨道中升起!”这条“红色巨龙”最有可能是指 (  )‎ A.东方红一号卫星 B.“神舟”五号载人飞船 C.“神舟”七号载人飞船 D.“嫦娥一号”绕月卫星 解析:从题中信息“在太空轨道升起”、“在太空中面对的将不仅仅是白蓝红旗帜”,可知是中国首次遨游太空,而且是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航天技术的国家。符合这些信息的显然是B项。‎ 答案:B ‎5.(2010·安徽巢湖模拟,17)温家宝总理在200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指出:30年来,伴随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我国科学技术取得了历史性发展。下列各项,不能为温总理的讲话提供佐证的是 (  )‎ A.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B.秦山和大亚湾核电站建成 C.成功发射神舟号载人宇宙飞船 D.成功研制“银河”巨型计算机 解析:A项是在1973年,B项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成就,C项是在2003年,D项是在1983年。‎ 答案:A ‎6.(2009·海南,22)1956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旨在(  )‎ A.大力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B.强调文艺必须为工农兵服务 C.提高人民群众水平 D.繁荣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 解析:“双百”方针提出是在1956年,当时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为了使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毛泽东提出了“双百”方针。‎ 答案:D ‎7.关于1956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不符合史实的是 (  )‎ A.确保了学术文化事业此后十多年的繁荣 B.吸取了我国历史上学术、文化发展的经验 C.纠正了科学文化领域存在的教条主义倾向 7‎ ‎ ‎ D.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科学文化事业的教训 解析:1957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和“文革”的到来,一些学术问题被当成政治问题,甚至把学术争论说成政治斗争,不同的学术观点被看作是代表不同的阶级利益,一些正确的甚至是优秀的作品当成错误的受到批判,所以A项说法不正确。‎ 答案:A ‎8.(2010·山东滨州一模,28)史学家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一书中写道:“他们每天都 亲眼目睹少年们在‘阶级斗争’的借口下,对长辈进行抢劫、报复、打骂和侮辱;他们必须出席公开批判邻居、朋友、同事和父母的大会,甚至还要积极发言……”费正清笔下的历史事件 (  )‎ A.维护了民主法制和社会公正 B.促进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 C.使文艺界出现了八大“样板戏”‎ D.体现了启蒙思想的自由平等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中所描述的历史事件是“文化大革命”。符合“文化大革命”时期史实的只有C项。‎ 答案:C ‎9.(2010·广东茂名模拟,18)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三个面向”的实质是 (  )‎ A.通过教育的发展提高国家和民族的竞争力 B.教育的发展要适合本国国情 C.教育发展需要加强国际交流 D.教育发展需要超前性 ‎ 解析: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教育发展的“三个面向”,反映了当代教育的客观规律,为我国素质教育指明了基本方向。归根结底,其目的是通过教育的发展,让教育为现代化服务,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为未来的发展服务,最终提高国家和民族在世界上的竞争力。‎ 答案:A ‎10.(2009·福建福州模拟,17)下图是中国“希望工程”宣传画,这双“大眼睛”曾经触动很多中国人的心灵,由此我们判断“希望工程”的目的是 (  )‎ A.开展识字教育,减少文盲 7‎ ‎ ‎ B.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 C.解决高校发展的资金问题 D.大力推进少数民族地区教育 解析:“希望工程”的目的是解决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资金缺口问题,属于中小学教育阶段,不是高等教育。‎ 答案:B ‎11.(2009·山东青岛模拟,22)下表是某人所持的一张高校入学履历,他能持有该证可能得益于 (  )‎ 姓名 张卫红 推荐评语 性别 男 出身好,热爱伟大领袖毛主席,热爱中国共产党;阶级立场坚定,在农村广阔天地里锻炼20多年 年龄 ‎35岁 家庭出身 贫农 文化程度 小学 A.新中国成立后大力发展教育 B.《义务教育法》实施 C.“文革”期间推荐工农兵上大学 D.“文革”后恢复高考 解析:从推荐评语、家庭出身、文化程度等方面可以判断此人上大学得益于“文革”期间推荐工农兵上大学。‎ 答案:C ‎12.(2009·山东临沂模拟,17)1998年对大学生的问卷调查,认为邓小平为中国教育作出重大贡献的占89%。这主要是因为邓小平 (  )‎ ‎①对教育战线拨乱反正,恢复高考制度 ②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③提出“三个面向” ④提出“教育大革命”‎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教育大革命”不是邓小平提出的,而且这种教育上的“大跃进”导致高校良莠不齐,片面强调“突出政治”,打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造成了混乱现象。‎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 7‎ ‎ ‎ 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的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 ‎ ‎ ‎ ‎ 材料二 材料三 (1985年中共中央颁布了关于科技体制改革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两项决定,以下摘引了这两项决定的部分要点。)‎ 现代科学技术是新的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决定性因素。随着世界新的技术革命的蓬勃发展,科学技术日益渗透到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源泉,成为建设现代精神文明的重要基石。‎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任务,要求我们不但必须放手使用和努力提高现有的人才,而且要为九十年代乃至下世纪初叶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大规模地准备新的能够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各级各类合格人才。……要解决人才问题,就必须使教育事业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有一个大的发展。‎ 材料四 和过去不同,科学已开始扮演最革命最积极的角色,这表现为科学发现了新的物质和新的过程,特别表现为在基础科学研究的基础上,产生了以前的生产实践不可能产生的一些全新的生产部门……在科学技术革命的条件下,实践本身就要求科学跑在技术、生产的前面,而生产则越来越变成科学的工艺体现。‎ ‎——《苏联大百科全书》第三版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中提到的中国古代科技发明的大体时间。据材料二指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科技成就。‎ ‎(2)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决定提到了要使教育事业有一个大的发展,列举若干实例说明这一决定的实施情况。‎ ‎(3)上述材料基于哪些领域又是如何说明科技进步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的?‎ ‎(4)结合所学知识及其有关材料,说明科技进步与教育发展、生产实践与科学发现之间的关系。‎ 答案:(1)火药大体在唐末宋初,指南针在宋朝,活字印刷在宋朝。载人航天(‎ 7‎ ‎ ‎ 神舟五号飞船升空)、银河巨型计算机。‎ ‎(2)大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制定《义务教育法》;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实施“211工程”计划;国家加大西部地区教育发展的力度。(所举史实只要是1985年以后,并且能够体现“决定”的实施情况即可。)‎ ‎(3)社会变迁(社会转型):预告资产阶级社会的到来;经济建设(生产力、社会生产):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源泉,是新的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决定性因素;社会精神生活:成为建设现代精神文明的重要基石。‎ ‎(4)教育的发展推动科技的进步,是科学技术得以发展的基础,科学技术的进步又带动教育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实践本身就要求科学跑在技术、生产的前面,而生产则越来越变成科学的工艺体现。”‎ ‎ ‎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1950年到1952年,中国先后与苏联和东欧各国达成了交换留学生协议并陆续开始执行。据教育部统计,1950~1963年间总共派出留学生9 000多人,分布于苏(8 357人)、东欧(共925人:东德273人,捷克238人,波兰160人,匈牙利88人,罗马尼亚75人,保加利亚68人,阿尔巴尼亚23人),西欧和亚洲(共17人)。 ‎ 材料二 从1979年到2000年,仅由中国教育部门派出的留学生就达45.77万人,分布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美国20万、日本5.5万、加拿大3.8万、英国3.65万、德国2.6万、澳大利亚1.78万、法国1.63万、俄罗斯1.18万。此外,还有大批青年通过亲友和其他渠道出国留学,未包括在教育部门的统计数据之内。‎ 材料三 据统计:中国工程院于1994年成立,在首批院士96人中,留学专家有46名,占48%。199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3名受奖者中21名是归国学者。‎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结合不同时期的社会状况,分别说明出现以上两次留学高潮的原因。‎ ‎(2)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上述两个时期留学主要目的地不同的原因。‎ ‎(3)结合材料三和有关史实,评价留学教育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产生的影响。‎ 解析:本题以中国不同时期留学情况为主线展开,要结合不同时期中国社会的不同情况加以分析。‎ 答案:(1)‎ 7‎ ‎ ‎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济、科技落后,恢复经济和进行工业化建设急需大量人才。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教育被摆到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2)建国之初,留学目的地主要以苏联、东欧国家为主。原因:西方国家对新中国实行敌视政策;中国和苏联、东欧国家同属社会主义阵营;我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留学目的地主要以西方国家为主。原因:西方国家在经济、 科技方面居世界领先地位;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关系显著改善;中国实行全方位对    外开放的政策。‎ ‎(3)留学教育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人才,促进了中外交流,推动了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