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1.78 KB
  • 2021-08-26 发布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二中学校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在线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1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历史 一、选择题 ‎1.汉武帝在接受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后,又下诏书说,州郡吏民只要具备将相之才,或不辱外交使命,即可破格提拔重用,而不问其是否为儒生。后来还传令:“博开艺能之路,悉延百端之学。”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 儒学成为正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B. 汉武帝时期人才发展的社会环境薄弱 C. 董仲舒的建议在实际中并未完全照办 D. 诸子百端之学在州郡得到了保护宽容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汉武帝在接受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后,在用人标准上并不专以儒生为主,而是广纳才学功勋之士,故C项符合题意。A项,题干并非体现儒学正统地位确立的历程,排除。B项,题干现象反映汉武帝时期人才发展的社会环境宽松,有利于真正人才的选拔,故排除。D项,汉武帝时期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排除。‎ ‎2.从甲骨文的内容看,商王做任何事都要经过占卜,占卜时神在甲或骨上所显示的旨令,是吉是凶,能否可行,要以“王占日”的形式决断。商王甚至亲自充作占卜人,主持阔卦发布命辞。由此可见在商代 A. 商王完全依靠神旨实施统治 B. 占卜是实现王权神化的手段 C. 最高权力脱离了神权的限制 D. 占卜人掌握着国家最高权力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商王以占卜结果作为决策依据,并亲自充任占卜人,反映了商王通过神权神化王权以加强自身统治,故B项正确。A项,完全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题干反映王权并未脱离神权而独立存在,排除。D项,题干不能反映占卜人掌握最高权力,排除。‎ ‎3.唐太宗说:“朕所好者,唯尧、舜、周、孔之道,以为如鸟有翼,如鱼有水,失之则死,不可暂无耳。”所以唐以儒学为资政之术,同时把它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和标准。据此可知科举制 A. 打破垄断,缓和激烈社会矛盾 B. 选拔精英,优化传统社会结构 C. 鼓励向学,营造向上社会风气 D. 教化民众,引导社会文化方向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唐太宗推崇儒家对社会的教化功能,故将儒家作为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故D项正确。A项,材料未体现打破世家大族控制垄断政治局面的垄断,排除.B项,题干未提及优化社会结构,加强社会阶层流动的现象,排除。C项,题干未反映科举制促进了社会向学风气的转变,排除。‎ ‎4.1896年初,清廷批准了各省设立商务局的建议。之后,准许民间招商集股开矿、开放内河航运等,并制定了《振兴工艺给奖章程》。这说明当时 A. 清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B. 民族工业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 C. 政府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D.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了制约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清廷批准商务局的建立、放松对民族资本主义的限制及奖励工艺有利于为民族资本主义创造良好的客观条件,故C项正确,D项排除。A项,“放弃”说法过于绝对且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排除。‎ ‎5.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对近代国际法茫然无知。而到后来李鸿章指出“彼族要求之事,无非上侵国家利权,下夺商民生计,皆可引《万国公法》直言斥之”等言论。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出 A. 中国在被动中与世界接轨 B. 中国民族危机有所缓和 C. 清政府积极收回国家主权 D. 救亡图存的意识开始萌发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由开始茫然无知到李鸿章的言论“皆可引《万国公法》直言斥之”,表明鸦片战争前后,清政府沉浸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伴随着国门的代开,国人思想开始发生转变。在被动中,中国与世界接轨,故选A。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故B项错误。清政府积极收回国家主权不符合史实,C项错误。救亡图存意识开始萌发,应该是林则徐魏源时期,故D项错误。‎ ‎【点睛】《万国公法》是一部由美国法学家亨利·惠顿写的国际法著作,于1836年出版,对近代国际法体系有着深远的影响。美国传教士丁韪良将这部著作译成中文,后来得到总理衙门的官员崇厚的支持,于1863年完成。1864年,由京都(京师)崇实馆刊行,定中文译名为《万国公法》。‎ ‎6.下表涉及宪法四次修订中有关“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容,从中可以看出 A. 修宪的核心内容是把企业推向市场 B. 市场经济构成主体是非公有制经济 C. 国家集中力量快速进行工业化建设 D. 深化改革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地位上升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只反映了宪法四次修订有关“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宪法内容并不限于经济内容,材料不能说明修宪的核心内容是把企业推向市场,故A错误;材料主旨并不是反映市场经济的构成主体,而是强调宪法对“市场经济发展”的修订,故B错误;材料未涉及工业化建设的信息,故C错误;从1988年到2004年,宪法四次修订有关“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容,这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地位上升,深化了经济体制改革,故D正确。‎ ‎7.18世纪中叶以前,英国人口增长速度缓慢。18世纪40年代以后,人口增长速度逐渐加快。尤其是1811-1821年的10年间,英国人口增长了18%,人口年增长率达到1.8%,这种前所未有的人口增长速度被称为英国“人口革命”。当时英国“人口革命”的出现 A. 体现了工业革命的发展成果 B. 主要得益于海外的殖民扩张 C. 增加了“福利国家”的负担 D. 引起国际劳动分工格局变化 ‎【答案】A ‎【解析】‎ ‎18世纪中叶英国的工业革命开始,生产力发展实现了质的飞跃,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这为人口增长提供了物质前提,故选A;海外的殖民扩张从17世纪初就开始了,不只适用于18世纪中期及其以后,故排除B;当时英国还不是福利国家,故排除C;英国的人口变化不可能引起国际劳动分工格局变化,故排除D。‎ ‎8.1920年,苏俄国民经济最高委员会下设有52个总管理局,直接管理下属各工厂的原料、生产、产品调拨等经济活动。苏俄此举的直接目的是 A. 适应国内战争对工业品的需要 B. 探索符合国情的工业建设模式 C. 满足国内民众改善生活的要求 D. 争取逐步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的“1920年”“苏俄国民经济最高委员会……直接管理下属各工厂的原料、生产、产品调拨等经济活动”可以看出,苏俄实行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在面临内忧外患的情形下,苏俄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红军,是为了适应国内战争对工业品的需要,故C项错误,A项正确;斯大林开始探索工业化建设模式,B项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共产主义政策的直接目的是满足战争需要,D项是长期目标,排除。‎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920年”“苏俄国民经济最高委员会……直接管理下属各工厂的原料、生产、产品调拨等经济活动”,联系所学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背景、内容和影响分析解答。‎ ‎9.下图反映是1935年和1941年我国民族工业部分领域资本总额的变化情况(单位:十万元)。此图反映了这一时期我国民族工业 A. 得到了国民政府支持 B. 部门发展速度不平衡 C. 因抗战需要迅速崛起 D 建立了完整工业体系 ‎【答案】B ‎【解析】‎ 由表中数据可以得出,1941年相对1935年而言,重工业部门发展较为迅速,轻工业发展相对滞后,由此可以得出该时期民族工业发展不平衡,B符合题意;A与史实不符;C不能全面反映表格信息;D说法本身不正确。‎ ‎10.“作为压舱物的瓷器,却以其晶莹的质地、美丽的色彩引起上流社会关注,人们争相追逐,贵族则以其夸耀财富,而烧有个人化纹章的瓷器更是显赫社会地位的象征,一时间,里斯本(葡萄牙首都)成为传播中国瓷器文化的中心。”这说明 A. 殖民扩张推动中西之间的贸易 B. 传统商路变更激化欧洲国家间矛盾 C. “地理大发现”引起西欧商业革命 D. 新航路开辟影响了西欧的社会生活 ‎【答案】D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中国瓷器传入欧洲,引起人们追逐以及“里斯本(葡萄牙首都)成为传播中国瓷器文化的中心”可知时间为新航路开辟后;新航路开辟后,中国瓷器传入欧洲,引起人们的关注,成为显赫地位的象征,改变了人们的社会生活,故D项正确。材料表明新航路的开辟使得中国的瓷器传到了西欧,改变了西欧人民的生活,没有体现殖民扩张活动的影响,排除A。瓷器传到西欧,引起上流社会人们的追逐,没有体现欧洲国家间的矛盾,排除B。商业革命主要表现为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流通商品种类的增多,新的商业经营方式出现,商路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与材料无关,排除C。‎ ‎11.“1777年,英军在北美萨拉托加失败,首相诺思向国王乔治三世说明,他完全不适合留在职位上充当战争领导人,但被拒绝了。1781年英军在约克镇投降后,下院通过对内阁的不信任动议,乔治三世被迫允许诺思率内阁成员集体辞职。”这反映当时英国 A. 首相尚未成为内阁首脑 B. 君主立宪制尚未建立 C. 国王拥有至高无上权力 D. 责任内阁制逐渐完善 ‎【答案】D ‎【解析】‎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777年首相诺思向国王请求辞职被拒;1781年国王被迫允许诺思率内阁成员集体辞职;这说明国王的权力进一步被削弱,责任内阁制逐渐完善,故D项正确。1721年,英国的责任制内阁开始逐渐形成,首相成为内阁的首脑,排除A。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后,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故排除BC。‎ ‎12.罗马《民法大全》记载,裁判官说:“如果船员、客店店员未将旅客交给他们看管的物品完整无损地返还给旅客,那么,我将赋予这些旅客以诉权对抗船员、客店店员。”这反映了罗马法 A. 重视物权保护 B. 强调诉讼程序 C. 倡导公正公开 D. 关注人身安全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材料“如果船员、客店店员未将旅客交给他们看管的物品完整无损地返还给旅客,那么,我将赋予这些旅客以诉权对抗船员、客店店员。”可知,船员、客店店员有责任保护旅客交给他们看管的物品并完整无损地返还给旅客,故A正确;据上分析可知,材料没有涉及诉讼程序、公正公开、人身安全等问题,B、C、D错误。‎ 二、非选择题 ‎(一)必做题 ‎13.2014年全国人大将每年的12月4日定为“宪法日”,依法治国再迈新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清末西方宪政思想传入中国以来,中国先后制定了多部宪法和宪法性文件。为了实现国家富强的目标,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立宪派推动清政府制定了钦定宪法大纲。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共和主义者在辛亥革命之后参照美国宪法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制定是中国历史上具有进步意义的事件之一,但它的内在缺陷也使得这部宪法最终沦为废纸。而北洋军阀控制下的北洋政府,动辄以各省军政长官通电的形式干预立宪活动,甚而武力威胁国会的存在,此时的宪法成为了一种“文饰工具”。‎ ‎——摘编自张晋藩著:《中国宪法史》‎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时起,就非常关注、重视宪法制定和立宪实践。土地革命期间,在苏联宪法的影响下,中国共产党制定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1949年新政协通过的《共同纲领》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1954年,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制定通过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此后由于左倾错误思想的盛行,民主集中的决策机制被专断的领导意志所取代,出现了类似“文化大革命”那样肆意侵犯人权的惨痛教训。在吸取历史教训的基础上,1982年宪法首次以根本法的形式,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规定为“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从而将近代以来的制宪者所追求的富强梦想与实现民主、文明的现代需要结合起来,既表达了实现中华民族富强和独立的历史使命,又突出了推进民主和文明建设的时代性特征。‎ ‎——摘编自何勤华:《论中国共产党人的宪法观念与实践历程》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现代宪法制定历程中呈现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近现代宪法制定历程曲折的原因。‎ ‎【答案】(1)特点: ‎ ‎①背景:受西方和苏联宪法理论和实践的影响;②目标:始终以实现国家富强为目标;③过程:宪法的制定和实践受到重视;④过程:宪政的过程充满曲折;⑤作用:推动了中国历史的进步;⑥力量:是不同阶级、集团斗争的结果。(每点。其它言之成理亦可适当给分,总分不得超过 ‎(2)原因: ‎ ‎①历史因素:缺少妥协精神;(或专制主义的浓厚影响)②经济因素:缺乏足够社会力量的支持;(或民族资本主义的不发达)③社会因素:统治者在社会危机面前缺乏改革的主动性,从而一再丧失行宪的良机;(或既得利益阶层的阻碍)④政治因素:“左”倾错误思想的盛行;(或民主集中制原则受到破坏)⑥思想因素;人权意识的淡薄。(或民主法治观念淡薄;出现了类似“文化大革命”那样肆意侵犯人权的惨痛教训)(每点,其它言之成理亦可适当给分,总分不得超过。)‎ 启示:与时俱进,反映时代精神;符合人民要求;实事求是,符合国情等。‎ ‎【解析】‎ 试题分析:(1)特点:这一题需要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现代宪法制定历程中呈现的特点”。根据所学可以知道,应该从近现代宪法制定的背景、目标、过程以及结果等方面去思考和寻找有效信息进行概括。由材料一中的“清末西方宪政思想传入中国”、“参照美国宪法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材料二中的“苏联宪法的影响下,中国共产党制定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可以概括出其背景方面的特点是受西方和苏联宪法理论和实践的影响。根据材料一中的“为了实现国家富强的目标”可知近代以来的制宪者所追求的富强梦想;由材料二中的“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可知仍然把富强当作目标;所以可以概括为始终以实现国家富强为目标。由材料二中的“中国共产党从诞生时起,就非常关注、重视宪法制定和立宪实践”、“中国先后制定了多部宪法和宪法性文件”等信息可以看出宪法的制定和实践受到重视的特点。由材料一中的“宪法最终沦为废纸”、“宪法成为了一种‘文饰工具’”和材料二中的“出现了类似‘文化大革命’那样肆意侵犯人权的惨痛教训”等信息可以看出宪政的过程充满曲折的特点。由材料一中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制定是中国历史上具有进步意义的事件之一”和材料二中的“82年宪法突出了推进民主和文明建设的时代性特征”等信息可以得出推动了中国历史的进步的作用。还可以根据材料一中的“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立宪派推动清政府制定了钦定宪法大纲”、“北洋政府,动辄以各省军政长官通电的形式干预立宪活动”和材料二中的“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制定通过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等信息可以得出近现代宪法的制定是不同阶级、集团斗争的结果。‎ ‎(2)这一题可以从两个大的方面来考虑,一个是指历史上不利于近现代宪法制定的传统即历史因素,另一方面是指从分别从近现代出现曲折时的背景角度分析。根据材料一中的“北洋军阀控制下的北洋政府,动辄以各省军政长官通电的形式干预立宪活动,甚而武力威胁国会的存在”和材料二中的“肆意侵犯人权”可以联想到从历史上来讲,中国缺少妥协精神(或专制主义的浓厚影响),这应该是历史传统不利于宪政的发展。从近代中国的发展现实来看,由于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不够发达,所以会导致相应的阶级力量不够强大,缺乏支持宪政的足够的社会力量;而与此同时,掌握政权的北洋军阀或者其他集团不愿意进行宪政,以维护既得利益,从而导致在近代错失宪政的时机。现代中国出现曲折应该指的是”文革“时期,主要原因主要是政治上,”左“倾错误思想的盛行导致民主集中制原则受到破坏;思想上,人权意识的淡薄导致出现了类似“文化大革命”那样肆意侵犯人权的惨痛教训。以上都可以成为出现曲折的原因。‎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1954年宪法和1982年宪法;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共同纲领》;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文化大革命”•民主和法制遭到践踏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铁路发展大事记 中国近代 ‎1876年,中国土地上出现了第一条由英国人修筑的铁路——吴淞铁路,清政府以“妨碍我风水”为由,仅一年就把它拆除。‎ ‎1909年,中国第一条自办铁路——京张铁路运营。……‎ ‎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铁路里程达到2.18万公里。‎ 建国30年 ‎1949年,共抢修恢复了8278公里铁路。‎ ‎1953年,“一五计划”开始,铁路事业进入有计划大规模建设时期。‎ ‎1979年。铁道部把工作重点转移到铁路现代化建设上来。‎ ‎1980年底,铁路网骨架基本形成。‎ 发展新时期 从1997-2007年,中国铁路经历六次大提速。省会城市之间、以及大的中心城市之间出行进一步便利。2005年,通过《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14年,3万吨重载列车运行试验取得成功,推动铁路技术创新发展。2016年底,高速铁路达2.5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全国铁路复线率和电气化率分别达到54.9%和64.8%.运输能力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主要技术装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据《中国铁路发展史》整理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答案】评分说明:此题为开放性试题,论题,阐述。“示例”仅作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示例论题:国家政策直接影响铁路交通业的发展。‎ 阐述:清统治者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和守旧观念,致使晚清时期中国铁路起步晚且发展缓慢。铁路修建主要是帝国主义、外国资本承办,大量铁路权益被帝国主义侵占。造成了中国自办铁路严重不足,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1953年开始,国家有计划大规模的进行铁路建设,主要干线修复并连接成一个整体。改革开放以来,制订《中长期铁路网规划》,铁路建设突飞猛进。铁路网骨架的形成,六次大提速,高铁与动车世界领先。‎ 参考论题:科学技术促进了铁路交通业的发展。‎ 参考论题:铁路交通的变迁反映出中国社会生活的巨大进步。‎ ‎【解析】‎ 本题据材料“中国近代、建国30年、发展新时期……中国铁路发展大事记”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例如:国家政策直接影响铁路交通业的发展。再从清统治者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和守旧观念、1953年国家有计划大规模的进行铁路建设、改革开放以来《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等方面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二)选做题 ‎15.【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二战之后,随着欧美各国通过不同政策来提高本国底层民众生活,恐怖主义逐渐淡出历史舞台。20世纪60年代以后,恐怖主义活动又开始日益频繁,并向西欧、中东、拉丁美洲和南亚等地区蔓延。热点是在殖民地、附属国或刚独立的民族国家。爆炸、袭击、劫持以及生化武器和网络恐怖主义等方式层出不穷。70年代以后,恐怖主义组织已经形成一个较为松散的国际网络。据有关资料显示,80年代全世界共发生了近四千起恐怖活动,比70年代增加了30%,死亡人数则翻了一番。1988年国际恐怖活动发生了856起,死亡人数多达660人,其中中东地区共发生313起,占全世界恐怖事件的36%.进入90年代以后,恐怖活动有了明显的变化,老的恐怖组织开始逐步退出历史舞台,新的组织开始出现,恐怖袭击目标已由外交、军事、政府扩展到商业、一般平民和公共设施。1972年11月18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成立恐怖主义问题特设委员会,负责研究制裁国际恐怖主义活动的措施。‎ ‎——摘编自杨隽、梅建明《恐怖主义概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恐怖主义的发展演变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应对恐怖主义的基本措施 ‎【答案】(1)趋势:从淡出历史舞台到日益频繁,从发达国家向落后地区或刚独立的民族国家蔓延;方式多种多样;恐怖组织实现了更新换代;恐怖袭击目标从政府扩展到民间。‎ 原因:冷战结束后,被美苏争霸所掩盖的各种矛盾集中体现的结果;日益高涨的极端民族主义;历史上长期殖民统治的遗留问题;宗教极端主义的体现;邪教打着宗教旗号而进行蛊惑人心的宣传;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旧秩序激化国家间的矛盾;美国全球战略的影响。‎ ‎(2)措施:西方国家抛弃双重标准加强国际合作;建立一个公正合理、持久稳定的国际新秩序;推动包括发展中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等。‎ ‎【解析】‎ ‎【详解】(1)根据材料“恐怖主义逐渐淡出历史舞台”、“20世纪60年代以后,恐怖主义活动又开始日益频繁”、“热点是在殖民地、附属国或刚独立的民族国家。”“方式层出不穷”、“恐怖主义组织已经形成一个较为松散的国际网络。”、“恐怖袭击目标已由外交、军事、政府扩展到商业、一般平民和公共设施。”可概括其趋势为:从淡出历史舞台到日益频繁,从发达国家向落后地区或刚独立的民族国家蔓延;方式多种多样;恐怖组织实现了更新换代;恐怖袭击目标从政府扩展到民间。究其原因可从以下方面思考:两极世界格局的形成、民族主义的发展、殖民主义的后果、宗教极端主义和不合理的国际旧循序等。‎ ‎(2)根据材料“1972年11月18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成立恐怖主义问题特设委员会,负责研究制裁国际恐怖主义活动的措施。”并结合所学可知,可从以下几点采取措施:西方国家抛弃双重标准加强国际合作;建立一个公正合理、持久稳定的国际新秩序;推动包括发展中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等。‎ ‎16.【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詹天佑是清政府派出的第一批出洋学习的幼童之一在耶鲁大学学成归国后主持修建京奉、京张铁路。修建京张铁路时,有西方工程师嘲讽说中国会修这段铁路的工程师还没出生呢!詹天佑为不使民众受损失,弃直线穿关改为曲线过关的办法。在开凿方法上,詹天佑坚持从实际出发,摒弃欧美用机器“开山凿洞”的方法,而是采用从两端向中点凿进。隧道开凿时值雨季,泉水浸入,炸药失去威力,工程进展艰难。他带头挑水、排水,组织民工用大木方支撑,并用小钢轨穿错其间,节节前进。1909年京张铁路提前通车。‎ ‎——根据张敏《詹天佑和京张铁路》等整理 材料二:1961年4月26日,詹天佑100周年诞辰,海峡两岸邮政部门分别发行了纪念邮票。大陆邮票画面是詹天佑肖像和八达岭隧道驶出的蒸汽机车;台湾邮票画面是詹天佑与八达岭隧道和詹天佑与1909年时的机车。这说明詹天佑对暇誉中外的长城八达岭隧道的特别贡献,更反映了詹天佑作为中华民族跻身世界工程技术界的杰出代表值得两岸炎黄子孙重接怀念。‎ ‎——朱祖熹《詹天佑与八达岭隧道》‎ ‎(1)对于詹天佑,有人认为詹天佑填补了中国铁路史的空白,请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予以简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詹天佑在八达岭隧道工程上的特别贡献,并简述这一工程完成的历史意义。‎ ‎【答案】(1)詹天佑学习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创制了新式气压沉箱法;主持建造滦河铁路大桥;主持修建京奉、京张铁路。‎ ‎(其它言之成理同等给分)‎ ‎(2)贡献:人字形路线、直井施工法。意义:京张铁路提前全线通车,创造中国铁路史上的奇迹,跻身世界工程技术界。‎ ‎【解析】‎ ‎【详解】(1)依据材料以“清政府派出的第一批出洋学习的幼童之一”可知詹天佑学习引进国际先进技术;依据材料一“采用从两端向中点凿进”的信息和所学可知创制了新式气压沉箱法;依据所学可知主持建造滦河铁路大桥;依据材料一“主持修建京奉、京张铁路”的信息可知主持修建京奉、京张铁路等。‎ ‎(2)贡献:依据材料“而是采用从两端向中点凿进”的信息和所学可知创立了人字形路线以及直井施工法。意义:依据材料一“1909年京张铁路提前通车”,以及材料二“詹天佑作为中华民族跻身世界工程技术界”的信息从京张铁路通车以及跻身世界工程技术界回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