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0.00 KB
- 2021-08-2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 14 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课后篇巩固提升
基础巩固
1.近代中国的服饰发生巨大变化。下图服饰反映的共同特点是( )
A.古为今用 B.中西合璧
C.彻底西化 D.去繁就简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山装和旗袍是近代中国服饰变化中中西合璧的产物,故 B 项正确。
答案 B
2.1897 年,上海举办了中国国内的首次大型舞会。对此,当时上海某家报纸评论说:“西人光明磊
落,脱略为怀,虽男女聚会跳舞,乐而不淫,与中国之烧香赛会,男女混杂,大有天壤之别。”这反映出
当时的中国( )
A.人们基本上接受了西方的生活方式
B.政府公开赞成西方生活方式的推广
C.西方舞会娱乐与传统习俗无法融合
D.开明人士已经能认同西方生活方式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评论可知,当时上海舆论对西方生活方式的认同,但并不能说明政府赞成、人
们基本接受西方的生活方式。故选 D 项。
答案 D
3.“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
躬礼兴,跪拜礼灭……”这首民谣反映了某个重大历史事件引起的社会风貌的变化。这一事件是
(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解析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没有涉及剪辫,故 A 项错误;戊戌变法没有涉及兴起爱
国帽子等服饰,故 B 项错误;辛亥革命之后,清政府被推翻,社会面貌大为改观,兴起了新的服饰、
主张剪掉长辫、改为公历纪年等,故 C 项正确;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运动,
与题干无关,故 D 项错误。
答案 C
4.“废止缠足”是近代中国女权运动的重要内容,最早提出这一主张的政治派别是( )
A.洋务派 B.资产阶级维新派
C.资产阶级革命派 D.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
解析在近代中国,“废止缠足”运动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在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影响下,19 世纪
末,维新人士倡导发起女权运动,首先提出了不缠足的主张。
答案 B
5.“文明婚礼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取得男女之同意,以监督自由。”这里的“文明婚姻”( )
A.彻底冲破了传统婚姻的束缚
B.表现出新旧杂陈的某些特征
C.体现出契约性的原则
D.采用了简单化的形式
解析“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属于中国传统婚姻特征;“取得男女之同意”说明尊重男女双方的意愿,
这是新式婚姻的体现。因此应选 B 项。
答案 B
6.新中国成立后,南京有童谣唱道:一进堂屋亮堂堂,房里摆的大花床,姑娘穿的花衣裳,小伙穿的
列宁装。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
A.该歌谣的流行时间是 20 世纪 60 年代以后
B.说明穿衣打扮与政治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
C.反映列宁装成为当时人们的普遍选择
D.中西合璧开始成为生活变迁的典型特征
解析列宁装在新中国成立后就开始兴起,故 A 项错误;材料“新中国成立后……姑娘穿的花衣裳,
小伙穿的列宁装”说明民众的着装与政治有密切的关联,故 B 项正确;列宁装成为普遍选择的表
述过于绝对,故 C 项错误;列宁装虽有中西合璧的特征,但材料不能反映这一特征,故 D 项错误。
答案 B
能力提升
1.1862 年 6 月 26 日,《上海日报》一则某商行售卖“外国杂货”的广告云:新到什锦饼干、酸果、
洋醋、吕宋烟、白兰地、小面镜仔、东洋竹篮仔等。这反映出( )
A.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B.国人办报事业的发展
C.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 D.百姓衣食住行的西化
解析从题目材料提供的广告可以看出,在 19 世纪 60 年代的上海,多种外国货已在上海销售,这在
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上海人的生活,促进了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
答案 C
2.民国时期,在社交礼仪上逐渐采用西方的握手、鞠躬取代跪拜礼,称呼上用“先生”“同志”取代
“老爷”“大人”,这一变化在本质上体现了( )
A.近代化的历史趋势
B.民主共和的平等精神
C.西学在中国的发展
D.国人对西方生活方式的移植
解析题干中的变化是随着中国由封建专制向民主共和的过渡出现的,故选 B 项。
答案 B
3.辛亥革命时期,因女子参军而出现了女子国民军、女子北伐光复军、女子军事团、女子精武
练习队等团体。与此同时,还涌现出了女子参政同盟会,女子参政同志会、中华女子共和协进会
等团体。这表明( )
A.国民政府重视对女性权利保护
B.政治变革推动了社会风气变化
C.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D.社会转型期女性平等地位确立
解析 1925 年,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而材料“辛亥革命时期”是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故 A 项错
误;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
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材料中“出现了女子”团体表明辛亥革命使原来男尊女卑的风气变
化,故 B 项正确;材料中“出现了女子”团体反映了妇女地位提高,而非民主共和的观念,故 C 项错
误;平等地位确立与材料中开始“出现了女子”的新现象不同,故 D 项错误。
答案 B
4.下图是 1929 年 2 月 10 日湖南《国民日报》上刊登的一幅漫画,画上的人说“青天白日之下用
不着这个废物”。这表明当时社会上( )
A.主动破除旧俗与陋习
B.全盘接受西洋新风俗
C.肤浅理解破旧与革新
D.激进与保守斗争激烈
解析上元节即传统的元宵节,不能叫做陋习,故 A 项错误;漫画体现不了全盘接受西方新风俗,故
B 项错误;漫画中的青天白日的时代背景是民国时期,把传统文化全盘否定作为破旧的手段表明
这种理解是肤浅的,故 C 项正确;对传统的否定并不能反映斗争激烈,故 D 项错误。
答案 C
5.20 世纪初,北京刚刚引进自来水与电力照明的时候,社会上流行着一些传言:“北京新的供水系
统是外国人布下的圈套,供应的水是腐败的;电力是外国人的鬼魂,西方人的阴谋。”一些电力事
故则被当作这一诡计和幽灵的最好注解而被大肆宣扬。这一现象从根本上反映了( )
A.中外民族矛盾尖锐对立
B.传统生活观念的顽固性
C.百姓排斥先进工业文明
D.开明与守旧的思想并存
解析题目提供的材料,表面上看是中国百姓排斥西方工业文明。结合 20 世纪初的中国社会现实
可知,当时的中国完全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外民族矛盾尖锐,百姓排斥工业文明,
是抵抗西方侵略的反映。因此,A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答案 A
6.20 世纪八九十年代,受西方学术影响,社会史研究在中国兴起并逐渐占据重要地位。社会史研
究的视角相对于以前主流的政治史有很大的不同,有学者总结:如果说以前的政治史是“眼光朝
上看”的话,那么社会史则是“视线的下移”。衣食住行、婚丧嫁娶、时令风俗等都成了研究的重
点。导致中国史学研究转型的原因是( )
A.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B.改革开放的促进
C.政治的大众化和民主化推动
D.市场经济的发展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受西方学术影响”可知,对外开放促进国外社会史理论传入,为国内史学转型
提供理论支持,同时国内改革导致现实生活方式的变化和史学领域的思想解放,推动历史学者
把目光转向普通社会群体和社会生活,这样带来了社会史研究的兴起。由此可见,正是改革开放
的大背景下中国史学研究开始转型。故 B 项为最佳选项。
答案 B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交因狐裘而订,不问出身。旧友以鹑结(指破烂的旧衣服)而疏,视同陌路。遂令舆台
隶卒辉煌而上友,官绅寒士贫儒蓝缕而自惭形秽。
——《申报》(1873 年 4 月 7 日)
材料二 道光季年,中外通商,而后凡西人之以货物运至中国者,陆离光怪,几于莫可名言,华人争
先购归,以供日用。初祗行于通商各口岸,久之而各省内地亦皆争相爱慕,无不以改用洋货为奢
豪。
——《申报》(1892 年 1 月 18 日)
材料三 风俗之靡不自今日始矣,服色之奢亦不自今日始矣。溯当立约互市之初,滨海大埠,富商
巨贾与西商懋迁有无,动致奇赢。财力既裕,遂于起居服食诸事斗异矜奇,视黄金如粪土,见者以
为观美,群起效之。……近今风俗之侈靡日甚一日,较之三十年前已有霄壤之别。
——《申报》(1894 年 3 月 16 日)
(1)根据材料一,说明人们在社会交往方面与以往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分析材料一中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说明当时社会出现了怎样的社会风气。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社会风气变化的影响。
参考答案(1)变化:从重社会身份、出身门第,到以衣冠取人、看重钱财。
(2)原因:开辟通商口岸;商业繁荣,商人社会地位提高。
(3)风气:尊卑失序,不念故旧,以钱衡人,崇洋,奢侈。
(4)影响:有利于冲击旧的社会风气,但也导致了一些不良社会风气的产生。
8.目前,社会生活史日益成为历史研究的一种取向。一位学者对中国的一个村庄进行了长期的
跟踪研究,为我们揭示了私人生活与社会变迁之间的深层联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岬村家庭结构变迁示意图
材料二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下岬村人从集体公社分得生活必需品,人们很少买新衣服,消费被
压缩到最低限度。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下岬村在衣食住行方面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983~1990 年,共建了 102 所新房,同时还扩建了 121 所房子,村民的“彩礼”也由自行车、缝纫机、
手表、收音机等老“四大件”转变为电视机、录音机、洗衣机、摩托车等新“四大件”。
材料三 从下列两图可见,下岬村的居住格局也出现了变化:住宅空间日益私密,房间的称呼日
趋现代化,并且增添了新的设施。
(1)材料一反映了下岬村的家庭结构出现了什么样的变化?
(2)从材料二来看,下岬村人的生活水平经历了怎样的转变?简述造成这一转变的体制性原因及
其过程。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什么农村的住宅格局与城市日益趋同?
参考答案(1)大家庭解体,主干家庭逐渐减少,联合家庭基本消失,核心家庭日益成为社会的基本
单位。
(2)转变:从贫穷到富裕,或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原因: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过程:中共十
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方针;在农村实行以家庭承包责任制为主的经济体制改革;大
量引进外资,建立许多外资和合资企业,突破了计划经济的管理体制;国家鼓励私营经济的发展。
(3)城市化进程加速了农村的发展;现代城市文明对农村的冲击;电视等大众传媒对农村产
生了影响。
相关文档
- 2019版历史人教版必修2训练:阶段检2021-08-266页
- 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头高级中学2019-22021-08-2623页
- 【历史】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2019-22021-08-2615页
- 高考历史二轮考点复习检测:52021-08-267页
- 【历史】四川省乐山市2019-2020学2021-08-2612页
-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近2021-08-2612页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7近代中国民2021-08-2610页
-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19-2020学2021-08-2616页
- 2019-2020学年历史高中人教版必修12021-08-264页
- 江苏省苏州八校联盟2021届高三年级2021-08-26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