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7.00 KB
- 2021-08-2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四单元检测
(时间:6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各地根据国家粮食计划供应的相关规定,以户籍
为依据确定粮食供应的对象与数量。这一制度的实行( )
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
C.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
D.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解析:按计划供应粮食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没有关系,故 A 项错误;计划供应粮食没有改变粮
食总量,故不能缓解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C 项错误;“一五”计划期间是经济发展期,不是经济恢
复期,D 项错误。按计划供应粮食可以保证城市居民和工人的需要,有利于工业化战略的实施,
故 B 项为正确答案。
答案:B
2.一位农民在日记中写道:“由于单家独户的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有的贫农家底薄,缺资
金,仍不能大翻身,困难不少,出现了个别卖地卖牲口、出卖劳动力的现象。政府号召组织起来,
在搭工帮工的基础上成立互助组。我是青年团员,还是乡上的人民代表,我能落后吗?”其描述反
映的是( )
A.农业合作化 B.“三年经济困难”时期
C.人民公社化 D.家庭承包责任制
解析:材料中的信息“卖地卖牲口”,说明农民掌握着土地所有权,B、C、D 三项所处的时期新中
国已经建立了土地集体所有制,农民无权“卖地”,故排除。材料反映了土地改革后,农民面临的困
境,只有实行农业合作化,农民才能彻底摆脱贫困,A 项正确。
答案:A
3.观察下表,该表所反映的状况可能出现于( )
中国工业总产值(%)
社会主义工业 67.5
公私合营企业 32.5
资本主义工业 0
A.1949 年 B.1952 年
C.1953 年 D.1956 年
解析:表格中的数字表明,资本主义工业已经消失,公有制经济成分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这是社会
主义改造的成果,1956 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
答案:D
4.下图是一份地方报刊的号外,它说明当时的社会( )
A.注重科学,实事求是
B.忽视工业,片面发展
C.思想解放,决策民主
D.急于求成,“左”倾浮夸
解析:“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放……卫星”是“大跃进”时期的典型口号。“大跃进”运动是我
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出现的重大失误,其失误表现在于急于求成,片面地夸大了人的
主观能动性,忽视了客观规律。
答案:D
5.从 20 世纪 60 年代初期开始,大批沿海城市人口向内地迁移,在内地形成了一批新的城镇,促进
了中国城市分布向中西部扩散的格局。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家调整了工业布局
B.人口急剧膨胀
C.国家实行城镇化战略
D.“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解析:20 世纪 60 年代国家开始调整工业布局,大力发展内地城市,又称“三线建设”,这导致人口大
量内迁,推动了内地城镇化进程,A 项符合题意;人口急剧膨胀与人口由沿海到内地迁移没有直
接关系,B 项错误;国家城镇化战略实施于改革开放后,“大跃进”发生于 20 世纪 50 年代末,C、D
两项都不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 A 项。
答案:A
6.下列曲线图反映了我国 1953~1958 年、1959~1964 年、1970~1975 年、1979~1984 年四个时
期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的变化。其中与 1959~1964 年相对应的是( )
解析:GDP 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由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
响,1959~1961 年,中国经历了三年困难时期,GDP 呈现负增长。20 世纪 60 年代初,中共中央开始
进行调整,国民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根据这些特征判断,C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答案:C
7.中科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指出:“经济现代化是一个可能停滞、中断或倒退的过程。”新中国
成立以来,哪一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能够充分地证明这一结论( )
A.1950~1956 年 B.1957~1965 年
C.1966~1976 年 D.1978~2008 年
答案:C
8.下图是 1980 年 12 月我国沿海某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的一份营业执照。它反映出(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所有制形式趋向多样化
D.沿海开放城市带动了经济发展
解析:1992 年中共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到 21 世纪初,中国的社
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起来;1984 年以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1984 年国家作出
开放 14 个沿海城市的决定。A、B、D 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材料个体经济的出现,体现了所有
制形式趋向多样化。故选 C 项。
答案:C
9. 1978 年 11 月 24 日晚,在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 个农民面对一张契约神情紧张地按下血红
的指印,并人人发誓:宁愿坐牢杀头,也要分田到户搞包干。这份包干契约,被认为是中国农村改
革的“第一枪”。小岗村的做法( )
A.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是农村历史性的变革
B.满足了农民的土地需求,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大发展,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途径
D.否定了人民公社体制,克服了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弊端
解析:1978 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故 A 项错误;家庭承包责
任制使农民获得了土地的使用权,土地的所有权仍归国家,故 B 项错误;家庭承包责任制下农户
个体经营方式与农业现代化经营模式相悖,故 C 项错误;家庭承包责任制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
户,打破了以平均主义为特征的人民公社体制,故 D 项正确。
答案:D
10.下表反映了我国某一时期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的变化情况。
年份 农业(%)
工业
轻工业(%) 重工业(%)
第一年 26.6 32.1 41.3
第二年 27.2 34.3 38.5
第三年 28.8 36.7 34.5
该时期是( )
A.1949~1951 年 B.1953~1955 年
C.1958~1960 年 D.1979~1981 年
解析:通过表格中的数字变化可以看出,三年中农业、轻工业的比重在上升,重工业的比重在下
降。新中国成立初期和过渡时期,国家都非常重视发展重工业,因此,A、B 两项明显与表格不符。
1958 年,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运动进入高潮,钢产量迅速上升,由此可判定 C 项也不符
合题意。
答案:D
11.1978、1997 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
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 集体工业 城乡个体工业 其他经济类型工业
1978 年 77.6 22.4
1997 年 25.5 38.1 17.9 18.5
上表反映了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的变化。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工业结构不断调整
B.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
C.市场经济逐步形成
D.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解析:工业结构的变化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结果。从 1978 年开始,我国开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进
程。到 1997 年,经济体制改革已进入了创新制度的新阶段。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逐
渐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结构。
答案:D
12.1992 年初,邓小平先后视察深圳、珠海等地,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为深化改革指明了方
向,所以有学者说“中国人今天仍然生活在‘南方谈话’的延长线上”。下列属于延长线上的是
( )
A.中共十四大上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B.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C.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
D.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解析: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包括强调坚持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和“三个有
利于”的标准等内容,故选 A 项;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是在 1990 年,故排除 B 项;C 项发生于 1978 年
以后,应排除;上海合作组织是在 2001 年建立的,故排除 D 项。
答案:A
13.下面是 1983~1987 年我国利用外资结构示意图。影响这一时期利用外资结构变化的新因素
是( )
1983~1987 年利用外资结构图
A.经济特区的设立
B.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C.社会主义建设资金的短缺
D.先进技术的大规模引进
解析:1984 年 14 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给予其一系列优惠政策与措施,以吸引外资和先进技术,
这导致了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利用外资规模扩大,故选 B 项。
答案:B
14.20 世纪 90 年代,中国政府提出对外开放的沿海、沿边、沿江、沿路的“四沿战略”。其中“沿
江”战略的目标是推动长江流域的全面开放,以贯通东西,辐射南北。据此判断,实施“沿江”战略
的龙头举措是( )
A.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
B.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C.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
D.开放长江三角洲地区
解析:抓住题干中“20 世纪 90 年代”以及“长江流域的全面开放”等关键信息。20 世纪 90 年代,
我国作出开发开放浦东的战略决策,故 A 项正确。
答案:A
15.在当今的中国,经济特区和港澳特别行政区的根本相同点是( )
A.都是由中国共产党直接执政并领导
B.都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C.都在中国政府的管辖范围之内
D.都享有独立的外交权
解析:港澳特别行政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由特别行政区政府直接执政,由此可排除 A、B 两项。
外交权是一个主权国家才能享有的权力,由此可排除 D 项。
答案: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第 16 题 13 分,第 17 题 11 分,第 18 题 16 分,共 40
分)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7 年工农业产品产量
品种 1957 年产量 比 1952 年增加 比旧中国最高年产量增加
粮 1.95 亿吨 19% 30%
棉 164 万吨 26% 93%
钢 535 万吨 296% 580%
煤 1.3 亿吨 96% 210%
电 193.4 亿千瓦时 166% 320%
原油 146 万吨 235% —
材料二 下图是著名漫画家张乐平于 1958 年画的《跃!跃!跃!》
材料三 在改革开放后的工业化过程中,乡镇企业和外资工业可谓是两支突起的“异军”。它们
的迅速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宏观经济的两个新的增长点。
——《中国现代化历程》
(1)根据材料一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启动时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4 分)
(2)材料二中的漫画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在工业领域出现了什么运动?它产生了什么影响?(4
分)
(3)指出材料三中所提出的两支突起的“异军”在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中解决了什么问题。(2
分)
(4)结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概述你对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认识。(3 分)
参考答案:(1)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原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重工业基础薄弱;中华人民共
和国成立初期面临帝国主义的军事威胁和经济封锁;经济和国防不能独立;借鉴苏联优先发展
重工业的经验。
(2)事件:开展“大跃进”运动。运动:在工业领域,全国开展了群众性的大炼钢铁运动。影响:
炼出的钢合格率很低,浪费了人力、物力和自然资源;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3)外资工业的兴起解决了中国工业化的资金短缺和技术薄弱问题;乡镇企业的发展解决了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
(4)国民经济必须按比例发展,搞好综合平衡;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实际水平,
反对冒进,稳步发展;必须根据中国经济基础差、劳动力充足等国情,选择符合实际的工业化道
路。
17.新时期党的历次三中全会都对国有企业改革予以了高度的重视,并不断出台政策与措施推
进与深化改革。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这几年城市改革的试验充分表明,农村改革的基本经验同样适用于城市。为了增强城
市企业的活力,提高广大职工的责任心和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必须在企业
内部明确对每个岗位、每个职工的工作要求,建立以承包为主的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
——摘编自 1984 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材料二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国有企业改
革的方向。其基本特征,一是产权关系明晰,企业中的国有资产所有权属于国家,企业拥有包括国
家在内的出资者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二是企业以其全部法人财产,对出资者承担资
产保值增值的责任。三是出资者按投入企业的资本额享有所有者的权益……企业破产时,出资
者只以投入企业的资本额对企业债务负有限责任。四是企业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经营……
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五是建立科学的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制度,调节
所有者、经营者和职工之间的关系……
——摘编自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1)材料一中“农村改革的基本经验”具体指的是什么?党在新时期的改革道路与新民主主义革
命道路存在怎样的相似特点?(4 分)
(2)根据材料二,按下方第①点的概括样式,将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补充完整。(3 分,每点概
括的字数不超过 8 个字。)
①产权明晰、② 、③ 、④ 。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适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
的国内政治背景。并指出此次会议通过的决定对推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意义。(4 分)
参考答案:(1)家庭承包责任制。特点:都从农村开始再转移到城市。
(2)权责分明 政企分开 管理科学
(3)背景: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意义:
这个决定勾画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构架;使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
基本原则具体化。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
“一五”(1953~1957):工业增速超英赶美
“二五”(1958~1962):“大跃进”、大倒退
“六五”(1981~1985):走向改革开放
“七五”(1986~1990):改革闯关、治理整顿
“八五”(1991~1995):邓小平“南方谈话”、改革潮涌
“九五”(1996~2000):宏观调控、经济软着陆
“十五”(2001~2005):指令计划退场、市场配置资源
“十一五”(2006~2010):改革开放坚定不移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 2013 年 11 月 9~12 日在北京举
行。这次会议在召开前即被媒体和中国民众与 35 年前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相比较。后者被
公认为“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
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京华时报》(2013 年 11 月 21 日)
(1)材料一中,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为什么要特别强调“工业增速”?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大跃
进”为什么最终导致了“大倒退”?(6 分)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第六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了哪些新的进展?第八
个五年计划时邓小平发表了重要讲话,概括这一讲话有何重要意义。(6 分)
(3)如果要补充材料一,增加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主题词,可以用材料二里的什么词?(2 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我国的经济结构和经济体制发生了什么变化。(2 分)
参考答案:(1)原因: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奠定工业化的基础;受苏联建设经验的影响;当时的
国际环境需要尽快有强大的军事工业,以增强国防力量。原因:“大跃进”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
规律;“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2)新进展:全国农村基本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启;开放 14 个沿海港
口城市;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意义: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成熟;及时深刻地回答了“什么
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的
进程;是继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第二份宣言书,指引了中华民族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前进。
(3)全面深化改革。
(4)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从
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相关文档
- 高考历史二轮考点复习检测:62021-08-264页
- 【历史】广西玉林市北流市实验中学2021-08-269页
- 2020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跟踪检2021-08-267页
-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练2021-08-267页
-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历史必修二培2021-08-267页
- 2019-2020学年高一人教版历史必修2021-08-2610页
- 2019-2020学年度高中历史必修三人2021-08-2619页
- 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单元检测:第一2021-08-265页
-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2021-08-266页
-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内2021-08-26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