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73.50 KB
  • 2021-08-26 发布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5近代前期中国的沉沦与转型——两次鸦片战争至中日甲午战争前专题过关检测1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专题过关检测(五) (建议用时:45 分钟) 一、选择题 1.马克思在评论鸦片战争时说,“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 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 联式悲歌。”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指固守旧制度的清政府 B.“贱买贵卖的特权”说明英国侵华与鸦片无关 C.“对联式悲歌”是指中英两国在战争中两败俱伤 D.“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体现出人类的正义和道德 解析:选 A。从材料可以看出,“陈腐世界的代表”指的是被侵略方清政府,“最现代的社会 的代表”指的是侵略方英国政府。“贱买贵卖”说明英国侵华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打开中国市 场,“对联式悲歌”是指中英两国在战争中的胜败对比。所以 A 项正确。 2.人们在研究历史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 鸦片战争这一事件:过去,英国史学家总以英国利益为中心来理解,我国史学家则从民族命 运来思考这一战争;在当今文明史观认识下,人们又会有新的结论。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 排列是( ) A.英国史学观/文明冲突,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史观/商业史观 B.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 C.英国史学观/侵略战争,中国史学观/商业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 D.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文明冲突,文明史观/侵略战争 解析:选 B。对于鸦片战争,英国史学观认为是一场商业战争,而中国史学观则认为它是侵 略战争,从文明史观来看是两种文明的冲突,B 项正确。 3.(2016·福州质检)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带来了中国社会的蝴蝶效应:《南京条约》的签订 结束了广州十三行垄断贸易的时代,推动了上海的崛起,中国进出口重心转移到长江中下游。 广州与周边地区的衰落,引发了失业问题。失业问题又直接引发了( ) A.太平天国运动 B.民族工业兴起 C.新思想的萌发 D.维新变法运动 解析:选 A。依据材料中“广州与周边地区的衰落,引发了失业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太 平天国运动兴起于广西,属于“广州周边地区”,所以直接引发的应是太平天国运动,故选 A 项。B 项不是“直接引发”;C、D 两项均与失业问题无关。 4.使“中外关系由‘天朝’时代转入了条约时代”的是( ) A.《尼布楚条约》 B.《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解析:选 B。“天朝”体现出一种落后的意识,而“条约时代”体现出了一种近代化趋势。 《尼布楚条约》虽然也是条约,但中国并没有因此转入近代化,仍是以“天朝上国”自居, 故 A 项错误;《南京条约》促使国人开始觉醒,故 B 项正确;《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均 在《南京条约》之后,不符合题干要求,故 C、D 项错误。 5.蒋廷黻在《半新不旧是不中用的》一文中指出:“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理由是我们的落 伍……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 由,不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即这段话反映了作者( ) A.寻求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理由 B.讨论探索近代中国挽救民族危机的正确途径 C.论证民族国家应从战争中学会战争 D.强调鸦片战争在中国近代历史中的地位 解析:选 B。根据材料中“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不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 可知作者认为应该探索救国救民之路,B 项符合题意。 6.(2016·湖南张家界月考)太平天国将领杨秀清说:“中国有中国之制度,今满洲造为妖 魔条律,使我中国之人无能脱其网罗。”邹容在《革命军》中说:“我中国今日欲脱满洲人 之羁缚,不可不革命。”两者都主张( ) A.推翻封建制度,建立共和国 B.反对满清贵族的封建统治 C.实现国内各民族的平等 D.实现主权在民原则 解析:选 B。杨秀清和邹容的论调旨在强调反对满清贵族政治统治的合理性,太平天国时期 没有主张建立共和国,故 A 项错误;根据材料“今满洲造为妖魔条律”“我中国今日欲脱满 洲人之羁缚,不可不革命”等信息可知两者主张以武力形式推翻满清贵族的封建统治,故 B 项正确;“实现国内各民族的平等”材料论据不足,故 C 项错误;“主权在民”原则材料没 有体现,故 D 项错误。 7.(2016·湖北部分重点高中高三联考)1853 年太平天国建都天京后,杨秀清频繁使用代天 父传旨的特权,其中多是为了处理内部矛盾,排挤异己。后来他更假借代天父传旨,要求洪 秀全把他加封为“万岁”。这体现出( ) A.拜上帝教与中国皇帝制度相结合 B.太平天国定都后战局渐趋恶化 C.杨秀清掌握了太平天国的实权 D.太平天国权力争夺借助宗教迷信 解析:选 D。材料反映的是太平天国内部的权力争夺,A 项错误;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通 过北伐、西征军事上达到全盛时期,B 项错误;太平天国的实权仍在洪秀全手中,C 项错误; 材料反映杨秀清假借代天父传旨来争权夺利,D 项正确。 8.(2016·贵州高考适应考试)1873 年,上海《申报》载有“上海虹口发昌号铜铁机器车房” 的广告,之后该厂又刊登广告,称“专造大小火轮机器,已经造起数艘,快马如飞……有小 火轮出售,由英国来的”。据此可推断发昌号( ) A.是中国最早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B.受外国资本控制 C.是洋务派开创的近代民用工业 D.已是近代性质的企业 解析:选 D。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有效获取能力。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发昌号是用机 器生产机器的企业,所以属于近代企业;A、B 项材料中没有体现;C 项不符合史实。所以答 案选 D 项。 9.(2016·广东珠海质检)魏源在《海国图志》中写道:“志西洋,正所以志英吉利也”, “故今志于英夷特详”。魏源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 ) A.英国在当时的国际地位非常高 B.中国国门最先是被英国人打开的 C.当时中英关系特别友好 D.当时的国人只能收集到关于英国的资料 解析:选 B。魏源的说法大意是:认识欧洲的目的是为了认识英国,所以今天为英国编写史 志特别详细,根据其“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及相关史实,可知 B 项正确。 10.(2016·北京西城区模拟)“当默深(魏源)先生时,与洋人交际未深,未能洞见其肺腑, 然‘师长’一说,实倡先声。”这里所说的“实倡先声”是指( ) A.编著《四洲志》,引导国人关注了解世界 B.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发起洋务运动 C.编制《海国图志》,提出向西方学习 D.提出了最早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解析:选 C。主持编著《四洲志》的是林则徐,故 A 项错误;洋务运动在魏源之后,时间不 符,故 B 项错误;材料中提到魏源“师长”一说,可知为“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学习 西方先进科技,故 C 项正确;提出了最早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方案的是太平天国时期的洪仁 玕,故 D 项错误。 11.(2016·山东淄博质检)19 世纪 60 年代,王韬认为:“形而上中国也,以道胜;形而下 西人也,以器胜。”1883 年,又说:“英国之所恃者,在上下之情通,君民之分亲,本固 邦宁,虽久不变。”材料体现的王韬的思想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中体西用 B.中体西用 君主立宪 C.师夷长技以制夷 民主共和 D.君主立宪 民主共和 解析:选 B。王韬前期属于洋务派,其主张侧重于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但是后期侧重于制 度学习,演变成了早期的维新派,所以答案选 B。 12.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 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 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梁启超这段话的目的是( ) A.证明中国进行政治变革的必要性 B.指出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原因 C.批评洋务运动未能使中国富强 D.比较中日近代化道路的异同 解析:选 A。本题考查梁启超的思想主张。抓住材料出处《变法通议》,结合时代背景维新 变法运动已经兴起,梁启超这段话的目的应该是为维新变法提供事实依据,论证变革的必要 性,故 A 项正确;无论是探求甲午战败的原因,还是批评洋务运动、比较中日近代化道路的 异同,其主要意图都在于强调中国必须进行政治改革,才能从根本上扭转国运,故 B、C、D 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今中国虽与欧洲各国立约通商,开埠互市,然只见彼邦商船源源不断。今日开海上 某埠头,明日开内地某口岸。一国争,诸国附;一国至,诸国蜂从。滨海七省,尽成洋商世 界;沿江五省,又任洋舶纵横。 ——郑观应《盛世危言》 材料三 上海在鸦片战争前是清朝一千三百多个县中的一个普通县城,1843 年被开放为通 商口岸。据《上海县续志》记载,光绪年间,“上海介四通八达之交,海禁大开,轮轨辐辏, 竟成中国第一繁盛商埠”。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从鸦片战争到中日甲午战争通商口岸的开放呈现什么变化 趋势?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2)《马关条约》相对前两次战争所获侵略权益所体现的侵略方式有什么新特点?有什么严 重危害? (3)综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通商口岸的开放对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双重影响。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一中地图可以看到通商口岸分布的区域特点,从沿海向内地扩展, 然后分析其说明的问题。第(2)题考查比较能力,答出《马关条约》侧重于资本输出的特点, 并分析其对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第(3)题注意设问要求的是“双重”影响,即回答积 极意义和消极影响,结合史实答出。 答案:(1)由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扩展到沿海各省并延伸向内地。说明了资本主义侵略的 加剧,中国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新特点:更注重资本输出(或者以资本输出为主)。危害: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的发展。 (3)消极:使我国经济主权受到严重侵犯;成为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基地。积极: 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推动了近代城市的崛起。 (其他表述言之有理也可)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中国)《海国图志》问世后却很少有人问津……最终在国内的印刷数仅有千册左 右……魏源最终皈依佛门,郁郁而终。 ——朝川济世《魏源和他的〈海国图志〉 对中国、日本的不同影响》 材料二 顽固派骂:“李鸿章、丁汝昌直用以夷变夏不止。”丁汝昌还被送一个“丁鬼奴” 的绰号……李鸿章感叹道:“天下事无一不误于互相掣肘,遂致一事办不成。” ——刘大椿、吴向红《科学·社会·文化》 材料三 近代以来,西方文化在其自身内在规律的驱使下,伴随着殖民扩张,积极向外扩展。 而中国文化作为小农经济和专制主义的产物,主要是在中华文化圈中循环与发展。于是在西 方文化的冲击下……中国传统文化被动地向现代文化转变……经过痛苦的选择与艰难的取 舍,我们终于逐渐融入现代化浪潮…… 材料四 与西方相比,中国启蒙不仅匮缺市民社会的根基和动力,而且没有西方式的孕育了 现代性的传统资源可资利用。这样,当启蒙运动移植西方现代性价值并以其批判本土传统时, 传统的抗拒和文明的冲突,都是西方内源性启蒙所未曾遭遇过的。 ——《五四:未完成的启蒙》 材料五 与西方思想启蒙明显不同,从文字阐述到政治实践西方的思想启蒙一直把人的价值 (文艺复兴)、人的自由权力(启蒙运动)作为基本起始点,而且人的价值、人的自由权力也是 西方思想启蒙的一般归宿。而中国的思想启蒙长期以来偏离了这个方向,人的价值、人的权 力始终没有成为思想启蒙的起点和归途。 ——《五四:未完成的启蒙》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魏源和《海国图志》的主张在中国没有付诸实践的社会原因 是什么?据材料二说明李鸿章“无奈”的原因又是什么。 (2)依据材料三,从文明史观的角度如何看待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3)据材料四说明近代中国思想启蒙为什么会遭遇“传统的抗拒和文明的冲突”。 (4)结合材料五和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思想启蒙主要是因为什么而“偏离了”“方向”。 解析:本题考查对近代思想解放潮流的综合理解。第(1)题第一小问,要从当时中国人的思 想封闭角度回答,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中“顽固派”“掣肘”等信息,说明是顽固势力的阻 挠所致。第(2)题要从“文明”冲突角度分析。第(3)题答案从材料中概括。第(4)题则要从 中国遭到西方侵略,没有现代性的资源可利用的角度分析。 答案:(1)多数中国人仍然守旧落后、缺乏反省,无法接受新思想。保守顽固势力的强大和 阻挠。 (2)它是中西文明碰撞的必然趋势与选择。 (3)缺乏市民社会的根基和动力;没有孕育现代性的传统资源可利用。 (4)近代以来中国屡遭西方国家侵略,救亡图存压倒了启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