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7.50 KB
  • 2021-08-26 发布

高中历史第1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课时分层作业1“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课时分层作业(一)‎ ‎(建议用时:35分钟)‎ ‎1.有学者认为百家争鸣“正是(战国时期)政治混乱迫使那些思想者不断反思社会的本质以及人民所应该承担的角色”。由此可见(  )‎ A.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开始出现 B.诸子百家的主张一致 C.社会变革推动百家争鸣产生 D.诸子都认同民本思想 C [材料表明促使思想者们不断反思的原因是“(战国时期)政治混乱”,据此可知社会变革推动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因此C项正确。春秋时期已经出现了儒家和道家的思想,A项错误;诸子百家的主张不可能一致,也不是都认同民本思想,B、D两项错误。]‎ ‎2.图为某同学的课堂笔记,与所记内容相关的人物是(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A [根据题干中核心信息:儒家学派创始人、核心思想:仁、主张“有教无类”,可知相关人物为孔子,因此A项正确,排除其他三项。]‎ ‎3.春秋战国作为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同时也是一个思想流派纷呈的时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提出的思想,至今对构建和谐社会仍产生着积极影响的是(  )‎ ‎①“绝圣弃智,绝仁弃义” 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③“兼相爱,交相利” ④人贵贱有“序”‎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④‎ C [和谐社会需要“仁义”,更需要平等,因此备选项中“绝仁弃义”和贵贱有序不符合要求,排除。]‎ ‎4.洪武五年(1372)的一天,朱元璋在读《孟子》,读着读着,朱元璋眉头越皱越紧。终于,把书一摔,大声说:“使此老在今日,宁得免焉?”立刻召见文臣,宣布即日起“罢免孟子配享孔庙”。朱元璋如此大怒是因为孟子在书中说(  )‎ A.克己复礼 B.民为贵,君为轻 - 5 -‎ C.仁义、王道 D.仁政 B [“民为贵,君为轻”为孟子的主张,体现了孟子的民本思想,而朱元璋主张君主专制,显然孟子的民本思想与他的想法相背,故B项正确。]‎ ‎5.先秦时期,儒家在治国方略上经历了孔子的“以德治国”、孟子的“仁政”和荀子的“君主的‘德’最重要”等主张。这反映了此时儒家(  )‎ A.反对法家的法治主张 B.追求理想的人治政治 C.缺乏治国的明确标准 D.渴望人伦秩序的规范 B [材料中三位儒家代表人物都主张德治,但没有明确反对法治,故A项错误;他们都将德治作为理想的人治政治,故B项正确;德治就是他们治国的明确标准,故C项错误;材料论述的是儒家的治国方略,与人伦秩序的规范无关,故D项错误。]‎ ‎6.春秋战国时期有位思想家认为:“恶是自然,而善却是人为的,只有用‘礼义’对人性加以节制、改造,才能把人导入善。”材料中的这位思想家可能是(  )‎ A.老子 B.墨子 C.韩非 D.荀子 D [根据材料中“礼义”、“法度”可以判断其主张礼法并施,因此这位思想家应为荀子,故D项正确。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墨子主张兼爱非攻,韩非子主张改革和法治,排除A、B、C三项。]‎ ‎7.以下主张体现春秋战国时期道家思想的是(  )‎ A.克己复礼,民贵君轻 B.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 D.法不阿贵,以法治国 B [老子指出社会动荡的根源在于人们的行为违背了自然,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故B项正确。]‎ ‎8.《史记·商君列传》中有商鞅说服秦孝公变法的记载:“吾说公以帝道,其志不悟矣。”“吾说公以王道而未入也。”“吾说公以霸道,其意欲用之矣。”其中关于“帝道、王道、霸道”对应的思想分别是(  )‎ A.法家、道家、儒家 B.道家、儒家、法家 C.墨家、法家、道家 D.儒家、法家、墨家 B [帝道指的是上古帝王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王道指的是遵循礼乐制度的儒家思想;霸道指的是在诸侯争霸的乱世实行严刑峻法的法家思想。]‎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粮食充足),足兵(军事力量充足),民信之(百姓信任)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不取得百姓信任是立不住脚的)。”‎ - 5 -‎ ‎——《论语·颜渊》‎ 材料二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得到百姓的拥护)而为天子,得乎天子而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孟子·尽心章句下》‎ ‎(1)材料一中孔子认为治理国家最关键的一条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认为要达到这一目的,统治者应怎么做?‎ ‎(2)材料二主要反映了孟子的哪一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依据这一观点,孟子认为统治者应该怎样做?‎ ‎[解析] 第(1)问,首先要把握材料基本观点,然后结合孔子的主张回答问题。第(2)问,结合孟子“民贵君轻”的基本主张和他的“仁政”措施回答。‎ ‎[答案] (1)取信于民。“为政以德”,关心爱护百姓。‎ ‎(2)“民贵君轻”的观点。“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10.孔子“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 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 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 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 D.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 B [先秦时期应该是春秋战国时期,当时流行的是法家的思想,A项新兴地主阶级喜欢法家,不是儒家的思想;B项正确;C项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不一定是孔子的思想;D项是墨家的思想。]‎ ‎11.有学者将春秋战国时期的几种思想流派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据此分析,其中“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的思想主张是(  )‎ A.“仁”和“仁政”‎ B.“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C.以法治国 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B [“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是道家学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是法家学派,“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是儒家学派;道家的思想主张是“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12.《商君书》记录了商鞅与其他法家的思想。下列言论与该书思想一致的是(  )‎ A.法古无过,循礼无邪 B.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 5 -‎ C.明赏,则民劝功;严刑,则民亲法 D.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C [取法古代没有过错,遵循礼乐才能没有邪念,这是儒家思想,故A项错误;节俭的观念属于墨家,故B项错误;奖赏分明,人民自然勤勤恳恳工作,刑法严明,人民自然遵循法制,属于法家思想,故C项正确;道的观念属于道家,故D项错误。]‎ ‎13.(2018·全国卷Ⅰ)《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  )‎ 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 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 C [材料中只是提及《墨子》中关于一些数学和物理知识的记载,并未体现出其它学派的思想主张,故A项错误;《墨子》中有关于数学、物理学、机械制造等方面的科学知识,但并没有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古代中国没有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故B项错误;《墨子》中的数学、物理学、机械制造等科学知识是对当时社会生产的研究和总结,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故C项正确;墨子代表平民百姓的利益,故D项错误。]‎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尚书》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认为民贵君轻,又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材料二 孙中山认为,“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及其理想的政治。‎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民本思想与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联系。‎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信息“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概括回答。第(2)问,根据材料“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回答。‎ ‎[答案] (1)内涵:善待百姓,巩固根本;君主应重视民意,顺应民心;重民爱民,以民为本;君民相互依存。‎ 理想政治:君主用贤人,行仁政。‎ ‎(2)有一定联系。古代民本思想是近代 - 5 -‎ 思想家认识和形成民主思想的基础和媒介(或近代中国民主思想吸收了古代的民本思想)。 ‎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