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2 MB
- 2021-08-2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高考总复习
第21讲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原因
(1)甲午战争后,列强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瓦解自然经济。
(2)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3)“实业救国”思潮兴起。
2.表现:商办企业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并且由沿海向内地扩展。
3.影响: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1.原因
(1)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2)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
(3)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4)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2.表现
(1)面粉业和纺织业发展最快。
(2)化工、皮革和卷烟也有相当发展。
3.结局:一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中国民族工业迅速萧条。
民族工业的发展使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迅速壮大,推动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
1.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发展较快
(1)原因: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
(2)表现:1927~1936年,民族工业得到较快的发展。
①棉纺织业和面粉业及新兴工业部门,如化学工业和橡胶工业,均获得较大发展。
22
高考总复习
②制碱工厂制成的碱除满足国内需要外,还出口日本和朝鲜半岛。
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
在1927~1936年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这十年,中国工业继续发展,速度有所提高,工业结构缓慢优化,工业的集中度有了一定发展,工场手工业向近代机器工厂的转化大量出现,资本的有机构成逐渐提高。……但农村购买力不足,缺乏农村市场的支持是中国工业发展基础脆弱的根本原因。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 新知识》
核心论点: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中国的民族工业有所发展,但是工业发展的基础仍然薄弱。
2.抗战时期遭受沉重打击
(1)原因:日本侵略者的掠夺,国民政府的战时体制和官僚资本的压榨。
(2)表现
3.抗战胜利后走向绝境
(1)原因
(2)表现:民族工业陷入绝境,工厂、矿山、店铺纷纷倒闭。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是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但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挤压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最终陷入绝境。这一命运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是行不通的。
【漫画解史】
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机遇
信息提取: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之所以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主要是为了扩大税源,
22
高考总复习
解决财政危机。
【构图解史】
近代中国主要的经济形态及其相互关系
信息提取:外来资本主义的入侵导致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刺激了洋务企业和民族工业的诞生;洋务企业和民族工业在加速自然经济解体的过程中,对外来资本主义经济也起着一定的抵制作用。
【漫画解史】
民族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
信息提取:在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和压迫下,民族工业发展艰难。若不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无论怎么提倡国货,也无法挽救民族工业衰败的悲惨命运。
【图解历史】
民族工业的“春”“夏”“秋”“冬”
①春天: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短暂的发展。
②夏天: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
③秋天:抗日战争时期,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
④冬天: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遭到毁灭性的打击。
22
高考总复习
重点一 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历程、特点及影响
“时空观念”下的“历史概念”
“民族资本”“外国资本”与“官僚资本”
(1)“民族资本”是指殖民地、半殖民地或民族独立国家中民族资产阶级拥有的资本,一般是中小资本。
(2)“外国资本”则是相对于本国民族资本而言的其他国家资产阶级或垄断资产阶级所拥有的资本。
(3)“官僚资本”是指统治者凭借国家权力获得的资本,这种资本通常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国民党官僚资本1927年产生,以四大家族为代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没收,成为国营经济的一部分。
[对点训练] 下图反映的是中国近代产业资本平均年增长率的比较。
图片反映了这一时期( )
A.列强对华经济侵略不断加剧
B.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势头强劲
C.官僚资本因甲午战败而减少
D.近代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
解析:选B。观察图文可知,1894~1911年和1911~1920年两个时间段内,民族资本都保持较高的年增长率,这说明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势头强劲,故选B项。
“史料实证”下的“问题意识”
实证1 20世纪初期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史料 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中国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此次工业化是一次民营资本集体崛起的盛宴,它的主角是以赢利为主要动力的新兴企业家,他们投资的产业主要集中于民生领域,以提供消费类商品为主。面大量广的中小企业是最有活力的主流力量。根据国内学者计算,工业增长率在1912年到1920年间达到13.4%。
22
高考总复习
——吴晓波《历史经济变革得失》
【解读】 史料阐述了1912~1920年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概况,中国出现第二次工业化浪潮,此种提法颇有新意。
【思考】 中国近代第二次工业化浪潮的特点是什么?
试答:
【提示】 出现实业投资热潮;以民营为主;以轻工业为主;中小企业成为主流;工业增长快。
实证2 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法币改革的影响
史料 在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的影响下,世界白银价格大幅上涨;1935年,中国发生了“白银风潮”“白银外流”,国内通货紧缩,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大规模失业爆发。国民政府在内外交困下被迫改革,于1935年11月公布了法币改革令。主要内容是: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所发行的纸币为法币;禁止白银流通,并将白银收归国有,移存国外,作为外汇准备金……抗日战争时期担任伪中央储备银行顾问的日本人曾说:“如无1935年之币制改革,亦无1937年之抗战。”
——王巍《废两改元与法币建立》
【解读】 本段史料阐述了20世纪30年代南京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改革的背景及措施。
【思考】 结合史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国民政府的法币改革的经济影响。
试答:
【提示】 法币改革在防止白银外流、稳定金融市场、刺激经济恢复、为抗战奠定基础等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
实证3 抗战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内迁
史料 1932年,日本在上海挑起一·二八事变。鉴于中国重要工厂绝大部分都集中于上海,而内地各省几乎没有工业基础,难以满足抗战的物资需要,南京国民政府计划将工厂内迁。1937年,国民政府制订了《工厂迁移协助办法》,打算在武汉建立新工业区。截止到1937年年底,上海迁出民营企业146家,各种机件14 600余吨。南京沦陷后,国民政府再次动员企业迁移,拟定《西南西北工业建设计划》。从1938年7月起,已在武汉的工厂又大规模拆迁,主要迁往湘、桂、黔、滇、陕、川,共迁出企业304家,物资511 825吨。
【解读】 史料主要阐述了20世纪30年代民族工业内迁的原因及表现。
【思考】 结合史料及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30年代中国民族工业内迁的原因及过程。
试答:
【提示】 原因:中国现代工业多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
22
高考总复习
分布不平衡;为了支持长期抗战,国民政府决定将工业内迁。
过程:抗战初期企业迁往武汉;武汉失守前又迁往西北、西南等地。
“历史解释”下的“认知深化”
1.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特点
(1)从产生与发展看,先天不足(资本、技术、人才),后天畸形(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基础薄弱)。
(2)从诞生环境看,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受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
(3)从分布看,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内地很少。
(4)从结构看,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纺织、食品等轻工业,重工业基础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5)从地位看,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6)从发展历程看,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制,具有曲折发展的特点。
2.南京国民政府实行“统制经济”政策的原因及影响
(1)实行的原因
①国民党独裁统治的需要。
②适应抗战形势的需要。
③受美国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2)影响:它保证了抗战的胜利,总的来说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但是它对整个国民经济及政治造成的伤害也是深远的,它导致了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和民族工业的衰落。
“唯物史观”下的“历史解释”
全面抗战时期民族工业内迁的原因及影响
(1)原因:七七事变后,华北地区的民族工业几乎全被日本占领。为了使沿海地区的民族工业免遭日本摧毁,保存国家的经济命脉,于是出现了民族工业的大举内迁。
(2)影响
①内迁工厂促进了大后方工业的发展,为大后方迅速建立起新的工业基础,奠定了大后方工业的门类和发展框架,给大后方带去了先进的管理经验和众多的技术人才。
②内迁工厂给大后方幼弱的工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大大加强了大后方近代工业的力量。
③工厂内迁迅速改变了大后方各省的经济结构,从而改变了战前我国近代工业不合理的工业布局,使中国的工业布局渐趋合理。
重点二 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作用及评价
22
高考总复习
“时空观念”下的“历史概念”
统制经济
所谓统制经济,就是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前提下,国家财政为服从战争需要,依靠行政的法律手段,直接干预或管制生产、流通、分配等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和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它是一种高度专断集权的资本主义战时经济模式。统制经济的全面实行,就是战时经济体制确立的表现。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制定和推行了统制经济政策。
[对点训练] 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开始推行苏式计划经济体制……还通过独资和与中央及地方单位、私人合办等方式,大力兴办厂矿。这与苏俄以及斯大林时期的通行做法是一样的。国民政府推行这种政策( )
A.完全改变了民族工业结构与布局
B.使市场调节的活力大大增强
C.受苏联经济体制取得成功的影响
D.无法缓解抗战物资缺乏问题
解析:选C。20世纪30年代,在斯大林计划经济体制的推动下,苏联的工业化取得了巨大成功,根据材料“这与苏俄以及斯大林时期的通行做法是一样的”可得出,国民政府推行这种政策受到了苏联经济体制取得成功的影响,故选C项。
“史料实证”下的“问题意识”
实证1 推动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
史料
中国民族火柴业兴起于清末,发展于民国。这期间,内忧重重,外患频频,民族火柴业从无到有,工艺从落后到先进,资本从薄弱到增强,在夹缝中脱颖而出,顽强成长。
【解读】 图文史料反映了近代中国民族火柴业的发展历程及特点。
【思考】 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时代背景角度指出支撑中国近代火柴业发展的动力。
试答:
【提示】 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或“实业救国”精神。
实证2 近代民族工业的地位和作用
史料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在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过程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深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与束缚,同时又对它们存在一定的依赖性
22
高考总复习
,这在政治上直接表现为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性和软弱性。但总体来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革命的和进步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发展有利于近代中国社会的进步。
——《中国近代史》
【解读】 史料阐述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产生发展的社会环境、地位及作用。
【思考】 分析史料,论证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有利于近代中国社会的进步。
试答:
【提示】 ①从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它的产生冲击、瓦解着封建自然经济,对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入侵也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②从政治上看,它促进了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及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提供了社会基础,同时也促进了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③从思想上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冲击和动摇着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
总之,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
“历史解释”下的“认知深化”
1.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1)列强侵略:瓦解着中国封建经济,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条件。
(2)政府鼓励: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清末“新政”至民国历届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
(3)实业救国: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特别是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不断兴起,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4)民族精神: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支撑民族工业发展的动力和力量源泉。
(5)与时俱进:一些民族工业不断革新技术、坚持合理经营也是其顽强发展的因素。
2.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阻碍因素
(1)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近代民族工业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2)自身因素: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领域,重工业基础薄弱,且主要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民族工业畸形发展,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3)政局动荡: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民族工业的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
“唯物史观”下的“历史解释”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地位和作用
(1)从经济上看,民族工业是一种新的革命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
22
高考总复习
(2)从政治上看,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3)从思想上看,一方面,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基础;另一方面,不断冲击瓦解并最终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4)从发展趋势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地区分布不尽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独立发展。
“家国情怀”下的“历史担当”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与
中国近现代革命的关系
(1)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为资产阶级维新派实行百日维新挽救民族危亡奠定了基础,也促成了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推翻清政府,建立了中华民国。
(2)民国初期兴办实业高潮,为资产阶级激进派发动新文化运动创造了条件,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扩大了阶级基础。
(3)抗战前夕民族工业的发展及民族资产阶级的表现,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支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4)国民政府统治后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困境迫使民族资产阶级放弃了对国民党的幻想,走上了同共产党合作的道路。
22
高考总复习
[研真题·引领航向]
1.(2017·高考全国卷Ⅲ·T28)1897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小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命题点: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
A.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
B.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
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
D.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
解析:选D。根据材料信息“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天津亦有小轮”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兴办实业,这是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兴办实业限制的结果,故D项正确。维新变法运动正式开始于1898年,与题干时间“1897年”不符,A项错误;B项是洋务运动时期的特点,与材料不符,排除;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大肆对华资本输出,C项错误。
2.(2015·高考江苏卷·T8)下表展示了1914~1920年华商火柴厂的发展情况。
年代
进口火柴(万罗)
新厂数
厂均资本额(万元)
1914
2 383.58
10
4.92
1915
2 097.34
9
3.30
1916
2 062.07
4
1.42
22
高考总复习
1917
1 559.43
8
5.47
1918
1 334.08
3
0.66
1920
848.43
23
9.67
对表中数据的解读正确的是( )
命题点:民国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A.辛亥革命直接导致了1914~1915年工业发展
B.火柴进口量的递减影响着华商投资额的递增
C.火柴业发展折射出近代民族工业的某些特征
D.反对“二十一条”推动了1920年的投资高潮
解析:选C。题干中的表格数据反映了民国初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状况,折射了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故C项正确。导致1914~1915年工业发展的直接原因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故A项错误。从1914年到1916年,火柴进口量递减,但从新厂数和厂均资本额来看,并未呈现递增态势,故B项解读错误。反对“二十一条”发生在1915年,故排除D项。
3.(2015·高考全国卷Ⅱ·T30)1938年,日本侵略者在北平设立“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发行“联银券”,流通于平、津、鲁、豫等地;同时还发行了大量不具备货币性质的“军用票”,流通于市场。日本侵略者上述行径的目的是( )
命题点:抗战时期日本经济侵略的目的
A.扰乱国统区金融秩序
B.转嫁战争负担
C.封锁抗日根据地经济
D.强化物资管制
解析:选B。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结合日本侵华的行径、目的分析。抗战时期,日本控制沦陷区的金融,通过发行“联银券”“军用票”等掠夺财富,以战养战,其目的是转嫁战争负担,所以B项符合题意。日本侵略者的这些行径扰乱的是沦陷区的金融秩序,故A项错误;封锁抗日根据地主要是依靠物资管制制度,所以C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主要涉及的是日本在金融领域的举措,与物资管制关系不大,故排除D项。
4.(2019·高考江苏卷·T10)民国时期,有学者认为,“在发展过程中,为着帝国主义间,彼此有矛盾,所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某限度的蓬勃,但总不能蓬勃到可以脱离半殖民地的地位”。在他看来( )
命题点:影响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
A.民族资本主义在当时的中国没有发展空间
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依赖于帝国主义间矛盾
22
高考总复习
C.民族独立以民族资本主义蓬勃发展为前提
D.民族资本主义蓬勃发展以民族独立为前提
解析:选D。结合题中关键信息“有某限度的蓬勃”“不能蓬勃到可以脱离半殖民地的地位”等可知,该学者认为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始终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羁绊之中,如果不摆脱殖民压迫、赢得民族独立,民族资本主义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蓬勃发展,D项正确。有限度的蓬勃发展不等于没有发展空间,A项说法错误;材料强调帝国主义间彼此有矛盾,使民族资本主义有某种限度的发展但不能蓬勃发展,B项“依赖”说法与之不符,排除;C项说法错误。
5.(2018·高考海南卷·T9)1938年初,国民党中央通过的决议规定:经济建设以军事为中心,实行“计划经济”,“树立重工业基础”,采取扩大国防生产能力、奖励海内外人民投资、鼓励轻工业的发展等措施。这个决议意在( )
命题点:抗战时期中国经济的特点
A.使国民经济向战时经济转轨
B.强化官僚资本垄断地位
C.使国民经济产业结构合理化
D.积极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解析:选A。据题干材料“以军事为中心”“重工业基础”“国防生产能力”可得出,这个决议意在使国民经济向战时经济转轨,适应抗日战争的需要,故选A项。
6.(2016·高考全国卷Ⅱ·T30)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政府高层解释称,商民在抗战之后,对于所接收之敌伪纱厂,“即便有人承购,事实上仍需由政府予以维持,等于仍由政府自行拨款接办,国库并不因出售纱厂而有大量之收入”。这反映了此时期( )
命题点:抗战胜利后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A.政府试图缓解民族工业困境
B.国家实行对轻纺工业的统制
C.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衰落
D.政府在经济中主导地位加强
解析:选D。由材料可知,国民政府的行为不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A项排除;B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材料中讲的是日伪纱厂,而非整个轻纺工业;C项“开始”说法错误;D项符合题意,国民政府的这一做法有助于加强国民政府对经济的控制,政府在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加强。
7.(2016·高考全国卷Ⅲ·T30)下图是1932年出产的一款火柴上的图案。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
22
高考总复习
命题点: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
A.民族火柴工业举步维艰
B.新的营销方式得到采用
C.开始兴起实业救国思潮
D.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解析:选D。1927~1936年我国民族工业发展较快,A项错误;利用人民的爱国心理推销国货,在民族工业发展初期已经出现,B项错误;甲午战争后,为挽救民族危亡,实业救国思潮兴起,C项错误;由图中“抗敌”“十九路军”等信息可知,这与十九路军英勇抗击日军侵略有关,故D项正确。
[练模拟·能力提升]
1.下图反映了19世纪后半期中国经济的相关发展状况,据图可得出的结论是( )
A.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对外开放的程度较高
B.受近代中国社会环境影响,民族工业发展艰难
C.外商在华投资较多,控制了清政府的经济命脉
D.因列强侵略,近代中国未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
解析:选B。据题图可知,外商企业占据了中国经济的绝大部分,官办企业也占有一定比重,在此种情况下,民族工业的发展一定会特别艰难,故选B项。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大大加深,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A项错误;外商企业在华投资较多,但不能推出其控制了清政府的经济命脉,故C项错误;题图没有反映出近代中国的工业体系问题,故D项错误。
2.(2020·广东百校联考)下面是清末中国机械进口趋势图(单位:元)。该趋势的重要影响是( )
22
高考总复习
A.使清廷丧失了引导产业发展的能力
B.减少了民族工业发展的阻碍
C.利于催生本土产业替代进口
D.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解析:选C。据题干可知,中国对机器的需求量大体上呈上升趋势,市场缺口大,这种趋势会刺激本土机器产业的产生发展,故选C项。
3.(2020·广东肇庆一模)1890年,与西方相比,上海机器织布局一般男女工人收入较低,平均工资是银元5元左右(月薪),而农业相对发达的直隶(京津地区),普通农民的总收入,即使在年成好的年头,每人也只有18元。这说明当时( )
A.直隶地区经济发展优于上海
B.上海地区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C.新生产方式有利于人民生活的改善
D.男女工人收入差距日益缩小
解析:选C。材料中上海工人月薪虽然低于西方国家,但是比中国农业发达地区的农民收入要高很多,由此可知新生产方式有利于人民生活的改善,故C项正确。
4.(2020·湖南省长郡中学调研)在1914~1921年,中国面粉进口在最少时仅有0.5万担,国产面粉已能基本实现自给。火柴也由1914年的2 384万箩减为1918年的1 334万箩,减幅达44%。此外,搪瓷制品、精盐、酸碱、卷烟、橡胶制品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自制。这反映了近代民族工业( )
A.出现轻重工业比例失衡的畸形局面
B.已经实现完全独立的自主发展
C.基本摆脱了对外国资本主义的依赖
D.从对外引进到进口替代的转变
解析:选D。根据题干材料“中国面粉进口在最少时仅有0.5万担,国产面粉已能基本实现自给”“火柴也由1914年的2 384万箩减为1918年的1 334万箩”“搪瓷制品、精盐、酸碱、卷烟、橡胶制品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自制”可知,在许多领域,进口产品逐渐由国产替代,故选D项。
5.1928年,
22
高考总复习
南京国民政府初步建立中央、地方二级财政体制:税源较大的税项如关、盐等属于国家收入;原属地方财政收入的厘金(商业税)划归中央;原来归中央政府收入的田赋划归地方。这一税制改革( )
A.进一步增强了民国地方行政和财政基础
B.给予了地方财政的完全独立地位
C.反映经济结构已经向以工商业为主过渡
D.说明田赋在税源结构中地位上升
解析:选C。题干材料“原属地方财政收入的厘金(商业税)划归中央”,说明商业税已经成为财政收入的一项重要税种,故选C项。材料强调的是中央行政和财政地位,A项错误;“完全独立”表述绝对,故B项错误;材料“原来归中央政府收入的田赋划归地方”,表明田赋在税源结构中地位下降,故D项错误。
6.据记载,1935~1942年间,陕西共设立大小新式工厂150余家,平均每年建厂19个;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有59家,100万元以上的有13家,资本总额5 202万元,为民国前期新式工业资本总额的28倍。这表明抗战时期( )
A.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突出
B.抗日根据地建设效果明显
C.西部地区近代化取得成就
D.政府加大中西部发展投入
解析:选C。通过题干可知,陕西在1935~1942年间,与民国前期相比,新式工厂数量及资本都有较大增长,这说明西部地区的近代化效果比较明显,故C项正确。
(建议用时:45分钟)
一、选择题
1.甲午战争后短短的几年间,洋务派不但把战前已有的洋务厂矿、铁路轮船运输等企事业与新式学堂几乎全都扩充和增新;而且全然新建了为数可观的各类企事业、新式学堂和新军等,“从未有如此之速”、如此之广泛,为时人所称道。这些史实说明甲午战争后( )
A.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加速
B.中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较快
D.中国向西方学习发生质变
解析:选A。据题干材料“新建了为数可观的各类企事业、新式学堂和新军等,‘从未有如此之速’、如此之广泛,为时人所称道”可知,甲午战后洋务派继续推动近代中国民族工业、近代教育、近代海防的发展,近代化的发展进程加快,故选A项。
2.下表为1870~1889年中国进口洋货的价格指数表。(1870~1874年的指数为100)
22
高考总复习
16种
商品
粗布
羽纱
棉纱线
钉条铁
火柴
1870~
1874年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875~
1879年
86.6
74.9
85.6
68.2
78.3
75.3
1880~
1884年
80.6
71.1
69.8
63.3
67.3
70.9
1885~
1889年
73.6
69.4
63.0
54.0
68.3
54.1
(注:16种商品为本色市布、漂白市布、洋标布、粗细斜纹布、粗布、羽纱、英国羽绫、棉纱线、棉花、米、铅块、锡块、钉条铁、煤、火柴、鸦片)
中国进口洋货价格指数的变化反映了( )
A.中国对外贸易的入超额日趋扩大
B.西方工业生产能力的提高
C.中国自然经济抵制能力依然强大
D.西方实现了对华商品倾销
解析:选B。从表格可以看出1870~1889年中国进口洋货的价格指数显著下降,这表明西方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故选B项;表格数据没有反映中国对外贸易出入超问题,排除A项;中国自然经济抵制能力强大是指抵御外国商品输入,表格没有反映外国商品输入数量,排除C项;仅凭材料数据无法说明西方实现了对华商品倾销,排除D项。
3.甲午中日战争前,商办企业在总资本额上不到官督商办、官办企业资本额的三分之一,仅占中国产业资本总额的22.4%;甲午中日战争后,商办企业在总资本额上占中国产业资本总额的70%,而官督商办、官办企业仅占30%。据此可知
A.资产阶级政治地位不断提高
B.政府鼓励民间投资兴办实业
C.民族工业面临的内外压力小
D.社会变革具有一定物质基础
解析:选D。由题干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较大发展,资产阶级力量有所壮大,这为社会变革提供了经济和阶级基础,但不能由此得出资产阶级政治地位提高,故答案为D项,排除A项。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只是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可排除B项。当时西方列强加强对华资本输出,可排除C项。
4.(2020·广东佛山二模)1898年年初,清政府以田赋、盐税为担保发行昭信股票,颁布章程规定,以二十年为偿还期,准其自由流通,到期还本付息。各地始则劝购,
22
高考总复习
既而演化成官府强令捐输,受到各界抵制。8月,朝廷下旨停办。这说明( )
A.清政府借发行股票掠夺百姓财富
B.清朝官员和百姓都反对发行股票
C.清政府用财政手段应对经济困难
D.昭信股票顺应资本主义发展潮流
解析:选C。据题干“1898年年初,清政府以田赋、盐税为担保发行昭信股票,颁布章程规定,以二十年为偿还期,准其自由流通,到期还本付息”可知,这是用财政手段来解决国家经济困难,故选C项。
5.(2020·广东深圳调研)下表反映的是某学者统计的1895~1911年间国内开设厂矿企业的情况,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
企业形式
设厂数
资本(万元)
资本所占比重
官办
37
1 007.8
9.2%
官办招商集股
6
356.4
3.2%
官督商办
2
73.8
0.7%
官商合办
30
1 139.9
10.5%
商办
416
8 277.7
76.4%
合计
491
10 855.6
100%
A.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彻底解体
C.民族资本主义在夹缝中产生
D.西方列强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解析:选A。从表中可看出“商办”“官商合办”企业占了很大的比重,由此可见,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故选A项;B项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民族资本主义早已产生,排除C项;一战时西方列强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D项时间不符,排除D项。
6.19世纪末上海、汉口等地开始出现一些小规模的由同乡或行会组织的抵制洋货运动;进入20世纪后,因政治原因如“二十一条”“九一八事变”等引发了多起由学生带头倡导的遍及全国的抵制日货运动。这反映出这一时期( )
A.工商学界联合斗争局面形成
B.民族资本家利用民众热情谋利
C.民族复兴思潮得到迅速发展
D.经济斗争成为外交的主要内容
22
高考总复习
解析:选C。据题干材料“19世纪末……出现一些小规模的由同乡或行会组织的抵制洋货运动;进入20世纪后……由学生带头倡导的遍及全国的抵制日货运动”得出这一时期民族复兴思潮得到迅速发展,故选C项。材料强调的是学生的带头作用,无法得出工商学界联合斗争,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抵制日货,没有涉及民族资本家利用民众热情谋利,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外交方面的信息,排除D项。
7.1903年,清政府成立商部,各省成立商务局;1903年清政府颁布《公司法》,1906年颁布《破产法》;各省成立商会,维护商人的正当利益。这表明( )
A.清政府的近代化意识增强
B.列强侵略促使清政府开始觉醒
C.“实业救国”思潮已兴起
D.为民国法律制度建设奠定基础
解析:选A。根据材料“成立商部,各省成立商务局……颁布《公司法》……颁布《破产法》……各省成立商会”可知,这些举措有力地推动了晚清政治、经济近代化进程,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故选A项。
8.(2020·山东济宁一模)下图是20世纪初期中国民营工业新增厂矿及资本额示意图。下列解读最为合理的是( )
A.资产阶级革命的高涨推动了民营工业的快速发展
B.资产阶级政治改良引发了商人投资工商业的热潮
C.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为民营工业发展提供了时机
D.清政府政策的调整为民营工业发展营造了良好氛围
解析:选D。据图片及所学知识可知,在清末新政中,清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工商业规章和奖励实业办法,这些章程和做法,都有利于民族工商业的发展,故选D项;1901~1906年,资产阶级革命没有处于高涨时期,排除A项;清末新政的主导者是清政府,不是资产阶级,排除B项;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经济的侵略是在一战期间,与图片的时间不符,排除C项。
9.(2020·湖南省长郡中学模拟)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相继颁布了《奖励工艺品暂行条例》《华侨回国兴办实业奖励法》《工业奖励法》等文件,同时邀请蔡元培、马寅初分别担任监察院长、立法院财政委员会委员长。由此可以推知( )
A.国民政府积极扶持民族工业
B.兴办实业成为当时中国主流
C.民族工业发展障碍逐步被扫除
D.国家强化对经济的全面统治
22
高考总复习
解析:选A。据题干材料“《奖励工艺品暂行条例》《华侨回国兴办实业奖励法》《工业奖励法》”可知,这些文件都与民族工业发展相关,故选A项。
10.1929年,国民政府实行了一系列税则改革,对需要限制进口的货物提高关税,以保护本国工业和抑制消费,对某些工业原料降低税率并废除过境税、常关税等。这些措施旨在( )
A.实现关税主权的独立 B.加速官僚资本的膨胀
C.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D.刺激中外贸易的发展
解析:选C。由材料“对需要限制进口的货物提高关税,以保护本国工业和抑制消费,对某些工业原料降低税率并废除过境税、常关税”可知,这些措施有利于发展民族资本主义,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故选C项。
11.(2020·百校联盟模拟)1932年,宋棐卿创办了东亚公司,以实业救国作为东亚公司的精神支柱,并写进了厂歌。该公司所产“抵羊牌”毛线,即取抵制洋货之意,该产品一出现就受到中国老百姓的欢迎,抵羊毛线由此蜚声全国。这说明宋棐卿( )
A.关注企业核心竞争力
B.冲破了视商业为末业的传统观念
C.重视企业精神的塑造
D.具有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冒险精神
解析:选C。题干材料“以实业救国作为东亚公司的精神支柱,并写进了厂歌”表明其重视企业精神的塑造,故C项正确;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指的是产品的质量,材料强调的是实业救国的精神,故A项错误;冲破了视商业为末业的传统观念是在甲午战后,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重视企业精神,不是为了追求利润,故D项错误。
12.1938年国民政府拟定《西南西北工业建设计划》,以促进西南、西北地区工矿业、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同时在农业方面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国民政府这些措施( )
A.导致了官僚资本主义的迅速膨胀
B.扭转了东西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C.为持久抗战提供一定的经济保障
D.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解析:选C。从材料中的时间以及国民政府这些措施的目的和效果看,这些措施为持久抗战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故选C项。
13.下图是1945年8月至1947年年底国民政府发行法币数额(单位:亿元)统计图。图中数据的变化主要是因为( )
22
高考总复习
A.国民党进行全面内战的需要
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C.缓和通货膨胀的政策性努力
D.维护官僚资本垄断地位的需要
解析:选A。根据图文材料可知,1946年年底到1947年年底国民政府发行法币数额增长很快。据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正值解放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军费开支巨大,法币发行数额巨大,故选A项。
14.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在接收敌伪产业的基础上建立了“中国纺织建设公司”“中国纺织机械公司”“中国蚕丝公司”“中国石油公司”“中央造船公司”等一系列全国性或地区性的各种垄断性组织。这反映出( )
A.政府践行了“节制资本”思想
B.经济中“国进民退”现象突出
C.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陷入绝境
D.政府大力扶持民族工业的发展
解析:选B。据题干材料可知国民政府在抗战胜利后建立了各类垄断性组织,各行业由国有资产控制,民营资本受到压制,体现了“国进民退”现象,故选B项。节制资本旨在限制资本主义的发展,防止私人资本主义操纵国计民生,材料强调的是国民政府接收敌伪产业,排除A项;官僚资本的压榨和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使民族资本主义陷入绝境,排除C项;由材料可知政府压制民族工业的发展,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代私营手工业主要集中于盐铁业。唐代以前,私营手工业主要以农民家庭副业和城镇家庭小作坊的形式进行。唐宋以后,除纺织品外,城乡所需的日常用具及用品也主要出自民营手工业。元朝时,民间棉纺能手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明中叶以后,纺织、制瓷、矿冶等行业中,民营手工业甚至超过官营手工业;江西景德镇的民窑达到二三百座,窑身比官窑大三四倍。明清时期,江南出现许多工商业市镇,一些手工业部门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据傅筑夫《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
李龙潜《明清经济史》等
22
高考总复习
材料二 1895年7月,清政府发布上谕,确定了“以筹饷练兵为急务,以恤商惠工为本源”的基本经济政策。1896年2月,总理衙门奏请准各省设立商务局,以显示“恤商之诚”“行护商之政”。1898年,清政府颁布《振兴工艺给奖章程》,又设农工商总局。1899年,清政府令在沿海省份设立保商局,保护回国侨商。
——摘编自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并说明从汉代到清朝私营手工业发展的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晚清政府经济政策调整的历史背景及影响。
答案:(1)趋势:主要领域的扩大,主要由盐铁到纺织、制瓷、矿冶等领域;生产方式的进步,由家庭和作坊式生产到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技术不断提高,如棉纺织技术的进步;规模不断扩大,由家庭作坊式到手工工场;地位不断提高,由从属于官营手工业到超过官营手工业而居主导地位。(答出三个方面即可)
(2)历史背景:甲午战败,财政危机加剧;列强加剧经济侵略,清政府力图维护经济利益,调整经济政策;“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任答三点即可)影响:突破了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有利于调动民间投资的热情;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地位,推动社会近代化;有利于挽回利权,抵御列强的经济侵略。
16.(2020·湖南永州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实业计划》亦名《国际共同发展实业计划》,是孙中山关于振兴中国实业实现国民经济近代化的专著。1919年用英文写成,并译成汉语。
全书包括自序、篇首、六大计划和结论等几个组成部分。自序讲作者写此书的动机和经过。篇首概述全书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第一计划至第三计划主张在中国沿海修建三个深水港,并且以三大港为中心,在中国北部、东部和南部由沿海至内地整修水道、修建铁路、公路、开发资源、移民垦荒和发展工农业生产。第四计划是铁路计划,主张按中央、东南、西北、东北、高原五大铁路系统修建十万英里铁路,组成遍布全国的铁路网。第五计划是发展食、衣、住、行、印刷等基本生活资料生产的计划。第六计划则是开采煤、铁、石油和其他矿藏并设置采矿、冶金等设备制造厂的计划,也即是原材料和能源工业的计划。结论部分总述实现实业计划对改变中国落后面貌和促进世界文明的作用,呼吁“国际资本家为共同经济利益”予以协助。
——摘编自孙中山《实业计划》等
根据材料,提炼出孙中山的一个经济思想主张,并加以评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解析:解读孙中山的《实业计划》可知,涉及交通、开发资源、移民垦荒和工农业生产、衣食住行等生活资料生产等内容,由此分析可知孙中山意在改善中国落后面貌促进中国强盛。评述结合中国近现代相关知识,从孙中山经济主张的具体内容、实践效果、深远影响等方面作答。
22
高考总复习
答案:示例
观点:孙中山主张振兴实业,以改变中国落后面貌和促进世界文明进步。
评述: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和实业救国思想影响下,孙中山认为发展中国实业的重点是海陆交通和工农业生产、基本生活资料生产、原材料和能源工业生产。孙中山认为实现《实业计划》有助于改变中国落后面貌和促进世界文明进步,因而呼吁“国际资本家为共同经济利益”予以协助。由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未能完成,孙中山为中国设计的经济建设宏伟蓝图在当时无法实现;但孙中山有关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思想,对于当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仍有借鉴作用。
22
相关文档
- 2019-2020学年新培优同步人教版高2021-08-265页
- 2019-2020学年历史高中人教版必修12021-08-264页
- 2019—2020学年人教新课标版高中历2021-08-269页
-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2021-08-268页
- 2020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2021-08-265页
-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2单元东西2021-08-262页
-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2021-08-2610页
-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021-08-264页
-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2021-08-263页
- 高中历史6_3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酝2021-08-26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