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8 MB
- 2021-08-2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6.3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酝酿和爆发 教案(人教版选修 2)
(教师用书独具)
●新课导入
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中国人民为改变自己命运而经历
革命的一个伟大里程碑。孙中山先生是站在时代前列的历史伟人,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他为追求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民生幸福贡献了毕生精力。孙中山的
革命和实践,对近现代中国产生了巨大的震撼和深远的影响。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的先驱
们为中华民族建立的历史功绩彪炳千秋!……他们的革命精神永远是激励中华民族奋发前进
的强大力量!那么辛亥革命是怎样酝酿和爆发的?下面让我们一起学习第 3 课。
●教法案例
1. 第一目介绍了清政府为挽救专制统治的两项举措:
“新政”和“预备立宪”。教师要讲清各自的背景和目的,首先要清楚其背景,然后结
合背景谈目的,培养透过现象看问题本质的能力。20 世纪初民主革命迅速发展,特别是以
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成立的同盟会,发动了多次武装起义,沉重打击了清王朝,为遏制蓬
勃发展的革命形势,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清政府实行了以上两大举措,这是清政府自上而下
的举措,是借“新政”“立宪”之名继续加强封建专制统治的国家机器,使满洲贵族继续专
权。
2.第二目内容重在讲述辛亥革命志士反封建专制斗争的历程。教师可以请学生总结清
末革命党人是怎样同封建专制制度进行斗争的?引导学生理清其斗争的历程即民主革命的
思想传播→革命团体、政党涌现→革命党人与保皇舆论的论战和反清起义→武昌起义→清帝
退位。
3.第三目介绍了列强对中国革命的干涉、辛亥革命的结果和意义三个问题。(1)关于列
强对中国革命的干涉可结合教材内容,分析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的政策由准备干涉辛亥革命
到实行“严守中立”的政策的原因和实质:一方面帝国主义认识到,公开干涉难以达到阻止
革命的目的;另一方面由于当时正值一战前夕,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重重,很难协调行动。
实质是帝国主义想通过袁世凯窃取革命的果实,达到阻止和破坏中国革命的目的。(2)关于
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主要从四个方面分析,一是帝国主义的支持;二是国内革命政权中的
立宪派和旧官僚的进攻;三是孙中山等革命党人的软弱妥协;四是袁世凯个人的权术和阴谋,
如指使段祺瑞等逼宫、宣布共和等手段。(3)关于辛亥革命的意义。可从性质、国内政权和
政治体制的变化、人民观念的变化、体现的精神等方面理解记忆。
课 程 标 准 重 点 难 点
说出辛亥革命前后反对专制斗争的史实,认
识中国近代史上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斗争的
历史进步性和艰巨性。
1.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辛亥革命的意义。
(重点)
2.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的实质;列
强干涉辛亥革命。(难点)
挽救专制统治的“预备立宪”
1.清末“新政”
(1)目的:对外取媚洋人,对内笼络人心,挽救清朝危局,维持专制统治。
(2)内容
①改革官制,裁撤闲散衙门,添设新机构。
②改革兵制,扩练新军。
③改革学制,废科举,设学堂,奖留学。
④以法保护和奖励工商业。
(3)评价
①未能跳出“中体西用”的窠臼,没有涉及政治体制的变革。
②在实施过程中,清政府大量增加捐税,促使人民不断反抗,革命运动高涨。
2.“预备立宪”
(1)目的:遏制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
(2)经过
过程 时间 主要事件及影响
考 察 1905 年 清政府派载泽等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
1906 年 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但未拿出方案
实 施
1907 年 宣布中央筹设资政院,各省设谘议局
1908 年 宣布“预备立宪”以九年为期,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1911 年 成立“责任内阁”,大权集中在皇族手中
(3)结果
①“预备立宪”成为骗局,立宪派分化,部分人倾向革命。
②清朝专制统治陷于空前孤立境地。
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1.革命思想的传播
(1)人物:章炳麟、陈天华、邹容等。
(2)活动
①发表文章著作。
②声讨清政府对外卖国、对内专制的罪恶。
③号召人民起来革命,推翻清王朝,建立民主共和国家。
2.革命组织的建立
(1)主要团体:华兴会、光复会、日知会等。
(2)组建政党
①成立:1905 年,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
②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③性质:全国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3.三民主义
(1)内容:民族、民权、民生。
(2)目的: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改变封建土地制度。
4.革命形势的发展
(1)革命党人与保皇舆论论战,推进了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2)革命党发动一系列起义,为胜利奠定了基础。
5.革命高潮、结果
(1)1911 年 10 月 10 日,武昌起义爆发。
(2)1912 年 1 月 1 日,中华民国宣告成立。2 月 12 日,清帝宣布退位,清王朝统治结束。
列强对辛亥革命的干涉
1.原因:列强担心其在华的实际利益受威胁。
2.表现
(1)调集军队,准备武装干涉中国革命。
(2)武昌起义后在“严守中立”的伪装下,扶植袁世凯。
(3)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列强采取军事威胁、外交孤立和经济封锁等手段,向革命政
权施加压力,帮助袁世凯夺权。
3.结果: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
4.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民主革命运动。
(2)功绩
①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封建帝制,创建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②众多的志士仁人显示了可贵的斗争精神。
(3)局限: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对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的认识
1.从主观目的来看都具有反动性
其目的是取悦于列强、遏制革命形势和消除统治危机。
2.从活动本质来看都具有落后性
仍未超出“中体西用”的范畴。
3.从客观影响来看都具有进步性
清政府的这些让步,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资产阶级的愿望,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
4.从实际作用来看都具有背离性
(1)在直接影响方面,它引起了人民的反抗和汉族地主及资产阶级立宪派的离心,不但
削弱了自身统治,还促进了革命形势的高涨。
(2)在根本影响上,派遣的留学生成为反清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者,编练的新军成功成
为武昌起义的主力。
(3)奖励实业则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不仅为辛亥革命奠定了经济和阶级基础,而且
还从根本上瓦解了封建经济的基础。
1.
右图是一幅关于清政府立宪的漫画——《依样画葫芦》。下列关于清政府立宪的认识不
正确的是( )
A.在客观上开始了中国政治的近代化进程
B.晚清预备立宪具有保守性和欺骗性
C.预备立宪直接加速了清朝的灭亡
D.预备立宪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预备立宪的实质仍然是维护清朝的专制统治,辛亥革命
推翻的是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因此 D 项表述与史实不符。
【答案】 D
对辛亥革命成败之处的认识
1.成功之处
(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
级共和国。
(2)制定了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
心,它还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2.失败之处
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它没有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没有改变中
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3.认识
(1)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按照西方的模式设计了一套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
方案,并为之进行了一系列的斗争。
(2)但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中国,帝国主义勾结中国封建势力,始终要把中国
置于半殖民地半封建地位,再加上中国资产阶级又具有先天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无力领导反
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取得彻底胜利。在这样的条件下,中国不可能走西方的老路,资产阶级
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这是辛亥革命失败的主要教训。
2.“自辛亥革命以后,就是民主主义成了正统。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
侵犯了就要杀头。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对这段材
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
A.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的统治
B.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
C.辛亥革命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D.辛亥革命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分析,把民主主义提高到神圣不可侵犯的高度,体现了起到思
想解放的作用,故选 D。材料中侧重思想的变化,A、B 两项强调的是政治意义;C 项说法不
正确。
【答案】 D
(2013·西安高二检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07 年,梁启超在日本组织立宪团体致闻社,创办《政论》杂志,发表了致
闻社宣言书,其中提出,“无国会之国,则责任政府终古不成立;责任政府不成立,则政体
终古不脱于专制”。鉴于目前的政治状况,“君主代政府负责任之结果,一方面使政府有所
诿卸,而政治未从改良;一方面使君主丛怨于人民,而国本将生摇动”。
——摘编自《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
材料二 各省谘议员多数北上,集议如何进行立宪之法……其第三次请愿书中,措词则
甚激昂……系谓政府如再不允所请,则吾辈将倡革命矣。更不料清廷因此震怒,立下明谕,
勒令代表等出京还里。各代表闻此乱命,亦极愤怒,即夕约集报馆中,秘议“同人各返本省,
向谘议局报告清廷政治绝望,吾辈公决密谋革命,并即以各谘议局中之同志为革命之干部人
员。若日后遇有可以发难之问题,则各省同志即竭力响应援助起义独立”。
——摘自丁文江编《梁任公先生年谱长编初稿》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20 世纪初立宪派的政治主张及其产生的历史背
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立宪派在推翻清朝统治中的作用。
【思路分析】
考查角度 立宪派的政治主张及历史作用
设问解读 第(1)问要求回答立宪派的政治主张及其产生的社会背景。第(2)问要求回答立
宪派在推翻清朝统治中的活动及评价。
材料解读 材料一:梁启超主张设国会、成立责任制政治、实行君主立宪。材料二:反映
了立宪派对清政府统治绝望,转向革命推翻清朝统治。
解答思路
第(1)问要注意对梁启超文章的归纳,从中得出立宪派的政治主张,历史背景要
结合“1907 年”这一时间联系教材回答即可。第(2)问要结合立宪派的政治活
动分析评价其在推翻清朝统治中的作用,要注意一分为二的全面评价。
【尝试解答】
(1)主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背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主张:反对封建专制,实行君主立宪,建立国会和责任制政府。
背景:清政府“新政”和“预备立宪”;立宪派与革命党论战。
(2)宣传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推动了民主潮流高涨;领导立宪运动,为推翻清朝专制统
治创造了有利的政治条件;在宣传斗争中具有妥协性。
20 世纪初,面对空前严峻的民族危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蓬勃兴起,资产阶级革
命党人宣传思想,成立团体,发动起义,推动民主革命不断高涨,武昌起义宣告了辛亥革命
的爆发,革命后创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20 世纪初的中国实现了历史性的巨变,
但在中外反动势力的共同压迫下,再加上革命党人自身的缺陷,最终革命果实被袁世凯所窃
取。
一、选择题
1.部分学生在研究晚清政局时对清末“新政”很感兴趣,但发现下列措施有一项不在
其列,请你帮助选出来( )
A.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B.派遣留学生
C.奖励实业 D.编练新军
【解析】 B、C、D 三项属于清末“新政”的内容,而 A 项是百日维新的内容,故选 A。
【答案】 A
2.1905 年,在广西桂林的一个官方集会上,主席台横额上有“立宪万岁”四个大字(如
下图)。这一年,清政府采取的所谓“立宪”措施是( )
A.派大臣出国考察西方宪政
B.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C.宣布预备立宪
D.设立责任内阁
【解析】 1905 年,清政府派载泽等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揭开了“预备立宪”的序
幕。B 项为 1908 年,C 项为 1906 年,D 项为 1911 年。
【答案】 A
3.(2013·太原高二检测)武昌起义前,资产阶级革命派为革命所做的准备不包括( )
A.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
B.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
C.一系列武装起义的发动
D.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解析】 A、B、C 三项分别为武昌起义的组织、思想和军事准备,而 D 项发生在武昌
起义后,故选 D。
【答案】 D
4.1912 年 2 月 12 日,清帝宣告退位。清帝宣告退位的直接原因是( )
A.立宪派的强烈要求 B.北洋军阀的逼迫
C.革命党人的压力 D.满族贵族的要求
【解析】 袁世凯是逼迫清帝退位的直接责任人。在得到孙中山只要清帝退位,就可保
举他为临时大总统的承诺后,袁世凯就加紧了逼迫清帝退位的步伐。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这
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制度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林伯渠《荏苒三十年》
材料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一部分
请回答:
(1)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推翻封建专制政体进行了哪些艰苦的革命斗
争?
(2)材料二中文件颁布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它有何积极意义?
(3)辛亥革命导致清朝统治迅速瓦解,但最终失败。从中可以吸取哪些历史教训?
【解析】 第(1)问需归纳概括,可从革命思想宣传、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武装起
义发动及中华民国建立方面着手。第(2)问根据所学知识归纳即可。第(3)问根据辛亥革命失
败的原因归纳、分析。
【答案】 (1)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如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建立了兴中会等
一系列革命团体;建立了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如黄花岗
起义、武昌起义等;建立革命政权——中华民国等。
(2)主要目的:限制袁世凯的权力。积极意义:它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
国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3)教训:在帝国主义时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不可能走西方的老路。资产阶
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是行不通的。资产阶级由于其软弱性和妥协性,不可能领导中国民主
革命取得胜利。
一、选择题
1.1903 年,清政府设立了商部,又陆续制定和颁布了《商律》《公司律》《奖励公司章
程》等一系列章程办法。这些措施( )
A.在一定时期内延续了清王朝的统治
B.在客观上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使清政府逐渐成为一个法制的王朝
D.有力地推进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解析】 设立专门管理商业的商部,依法管理商业经营和发展,这些措施在客观上适
应了民族工业兴起和发展的需要,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某些有利的条件。
【答案】 B
2.清政府“预备立宪”之所以是骗局,主要是因为( )
A.它借“预备”之名拖延
B.载沣任摄政王,总揽大权
C.不能满足立宪派的要求
D.极力维护君主专制的权力
【解析】 之所以说是骗局,主要是借立宪之名行专制之实,并不在于施行时间的早晚、
由谁实行或者满足谁的要求。因此 D 项正确。
【答案】 D
3.《革命军》《猛回头》《警世钟》是在 20 世纪初出现的较有影响力的作品,它们都
( )
①倡导以暴力革命的方式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②要求取得民族的独立 ③渴望通过改
良来拯救中国社会 ④主张发动农民进行革命斗争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题目提供的作品都是宣传资产阶级革命的书刊。20 世纪初,一些资产阶级
知识分子主张以暴力推翻清王朝的统治,他们反对改良。当然,他们还没有发展到认识到农
民阶级重要性的程度。因此,③④的叙述不正确。
【答案】 A
4.20 世纪初,一份西方报纸称:“甲午以后,中国有三党:守旧党……意在保现存之
局面;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维新党……意在作乱以反满。”文中“维新党”的实践
活动是( )
A.领导太平天国运动 B.倡导戊戌变法
C.领导义和团运动 D.领导辛亥革命
【解析】 “维新党”……意在作乱以反满”说明“维新党”指的是资产阶级革命派,
它掀起了推翻清朝统治的辛亥革命运动。
【答案】 D
5.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朝统治所采取的斗争方式不包括( )
A.发动武装起义
B.组织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C.与保皇派进行论战
D.组织发动人民的抗捐斗争
【解析】 脱离人民群众是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之一,作为资产阶级不可能发动广大人
民群众。
【答案】 D
6.武昌起义后,列强由准备武装干涉转为“严守中立”,导致这一变化的决定因素是
( )
A.列强之间利益冲突,争执不下
B.受到“门户开放”政策的约束
C.革命形势的发展超出列强的预料
D.袁世凯出任内阁总理大臣足以应付局面
【解析】 武昌起义爆发后,西方列强为维护自己在华的利益,它们立即调集军队,准
备干涉中国革命,但是,革命形势的迅猛发展使列强认识到武装干涉难以达到阻止革命的目
的,于是在“严守中立”的伪装下,积极扶植新的代理人,作为它们统治中国、保护自己在
华利益的工具。
【答案】 C
7.孙中山在正式辞去临时大总统的当天发表讲话说:“今日满清退位,中华民国成立,
民族、民权两主义俱达到,唯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今后吾人所当致力的,即在此事。”这
表明孙中山( )
A.对袁世凯的面目认识不清
B.放弃了革命信仰
C.丧失了革命斗志
D.开始认识到发动群众的重要性
【解析】 袁世凯代表的是大地主大买办阶级的利益,是专制独裁的人物,孙中山以满
清皇帝退位为条件等辞去临时大总统,孙中山认为满清退位、中华民国成立则民族、民权“俱
达到”,仅有民生主义未实现,说明孙中山对袁世凯的面目认识不清。
【答案】 A
8.辛亥革命 10 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简单说……第
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
的事。”这反映出他认为辛亥革命( )
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D.扩大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
【解析】 第一个意义实际上指中国国民的民族意识增强,第二个意义是指中国国民的
民主意识增强,因此,正确答案为 A 项,其他几个选项都比较片面。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海滨洋界,会党纵横,甚者倡为革命之说,顾其所以煽惑人心者,则曰:政体
专务压制,官皆民贼,吏尽贪人,民为鱼肉,无以聊生,故从之者众。今改行宪政,则世界
所称公平之正理,文明之极轨,彼虽欲造言,而无词可借,欲倡乱,而人不肯从,无事缉捕
搜拿,自然冰消瓦解。
——载泽《奏请宣布立宪密折》
材料二 光绪三十二年(1906 年)七月十三日,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发布“预备仿行宪
政”的谕旨,说:“时处今日,惟有及时详晰甄核,仿行宪政。大权统于朝廷,庶政公诸舆
论,以立国家万年有道之基。”“俟数年后,规模初具,查看情形,参用各国成法,妥议立
宪实行期限,再行宣布天下。”
——《光绪朝东华录》
材料三 光绪三十二年十月二十四日,康有为在《中国维新报》上发表“布告”说:“顷
七月十三日明谕,有预备行宪政之大号,以扫除中国四千年之秕政焉。薄海闻之,欢腾喜蹈。
民权既得,兆众一心,君民同治,中国从兹不亡矣。”
——《中国近代史》
材料四 (孙中山说)既知民为邦本,则一国之内人人平等,君主何复有存在之地?此为
自学理言之者也。满洲入据中国,使中国民族处于被征服之地位,国民之病,二百六十年如
一日,故君主立宪在他国无甚深之恶感者,独或可安于一时,在中国则必不能行,此自历史
事实而言之者也。
——《总理全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清政府“预备立宪”的目的。
(2)根据材料三,说明康有为对待清政府“预备立宪”的态度和目的。
(3)根据材料四,回答孙中山反对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的理由。
【解析】 第(1)问注意材料一中的“则世界所称公平之正理,文明之极轨……而无词
可借,欲倡乱,而人不肯从……”,材料二中的“立国家万年有道之基”。第(2)问注意材
料中的“欢腾喜蹈”“君民同治,中国从兹不亡矣”。第(3)问则需要结合材料内容回答,
逐一提取概括。
【答案】 (1)载泽认为,改行宪政后,革命之说就没有存在的理由了,因此为了消除
革命,应当实行君主立宪;慈禧太后和光绪的谕旨则以维护封建专制为目的(大权统于朝廷)。
(2)态度:康有为对清政府“预备立宪”表示拥护,大加赞扬。目的:民权实现,中国
从此就不会亡国了。
(3)理由:一是民主、平等就不需要君主;二是满洲贵族的反动统治遭到人民反对,中
国不能实行君主立宪制;三是如保留君主,人人都想当皇帝,实行民主,这种争当皇帝的内
乱就不可能存在了。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吾以为开明专制者,绝非新经破坏之后所能行也。惟中央政府固有之权力,循
序渐进以实行之,其庶可致。若新经破坏之后,则欲专制者,势不可不假借强大之武力,以
拥护其未定之地位,故舍立君主之外,实无可以得之之理由。
——梁启超《开明专制论》(1906 年)
材料二 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
要去这一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我们推倒清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
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
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说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孙中山《在东瀛〈民报〉创刊周年
庆祝大会上的演说》(1906 年)
请回答:
(1)材料一、二的作者对中国社会变革的主张有何不同?
(2)你赞同上述哪一种社会变革主张?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解析】 第(1)问从材料中的原句可知,“故舍立君主之外,实无可以得之之理由”为
改良方式,反对革命。材料二中“要去这一政体,不是专靠……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
革命”可知,作者主张革命推翻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宪政。第(2)问为开放性试题,赞同改
良或革命都可以,只要结合史实,阐明理由即可。
【答案】 (1)材料一主张以渐进改良的方式形成开明专制的局面,反对暴力革命。材
料二主张以民族民主革命推翻清政府,结束封建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宪政。
(2)观点一,赞同开明君主制。理由:革命会导致社会动荡和破坏,通过改良实行君主
立宪,可以实现社会的平稳过渡,君主立宪也是资产阶级政体之一。
观点二,主张暴力革命。理由: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只有通过革命推翻清
政府,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才能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
相关文档
-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2021-08-265页
-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马克思主义的产生2021-08-267页
-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6单元中国2021-08-269页
-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2021-08-264页
-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2021-08-269页
-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近代2021-08-266页
-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2021-08-264页
-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3单元近代2021-08-268页
- 2020版新素养同步人教版高中历史必2021-08-264页
-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新同步人教2021-08-26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