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3 MB
- 2021-08-2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单元综合评估(四)
(时间:90 分钟 满分 100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
1.史学家唐德刚先生认为:“在中国近代史上最可恨的惨剧,莫过于一百
年中我们的首都竟三次为敌国占领。”其中第一次被占领是( )
A.鸦片战争时期
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C.甲午战争时期
D.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解析:选 B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京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
战争、抗日战争三次被列强占领。1856 年开始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
咸丰皇帝留下恭亲王奕留守,自己跑到承德,英法联军 1860 年洗劫了圆明园。
1900 年八国联军侵华,占领了北京城,致使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仓皇出逃。1937
年卢沟桥事变,日本开始全面侵华。1937 年 7 月底占领北京。故选 B 项。
2.鸦片战争之初,英国向中国提出直接正式平等交往的要求,没有任何结
果。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外国公使要求驻京,咸丰欲以全免英国商品关税为条件,
换取英法撤销这项要求。这反映出当时的清政府( )
A.极度反感英国的侵略行径
B.固守传统的天下观
C.了解英国来华的真实意图
D.被迫接受自由贸易
解析:选 B 从材料可以看出,清朝不愿接受和西方平等交往的要求,坚持
天朝上国的传统观念,故选 B 项;A、C、D 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来,排除。
3.清朝张德坚在评述太平天国的科举考试时说:“无虑布衣、绅士、倡优、
隶卒,取中者即状元、翰林诸科。”这说明太平天国的科考( )
A.改变了传统科考的方式
B.赢得了知识分子的支持
C.注重对知识人才的选拔
D.体现了社会平等的理念
解析:选 D 科举制是一种通过考试公开选拔人才的制度,太平天国的科考
并没有改变传统科考的方式,故 A 项错误;根据材料“无虑布衣、绅士、倡优、
隶卒”可知,选拔的人才并不局限于知识分子,故 B、C 两项错误;“无虑布衣、
绅士、倡优、隶卒,取中者即状元、翰林诸科”体现了社会平等的理念,故 D
项正确。
4.有绅民曾向官员呈递血书:“万民誓不服倭,割亦死,拒亦死,宁先死
于‘乱民’手,不愿死于倭人手。”其背景是( )
A.太平天国运动兴起 B.甲午战争惨败
C.列强掀起瓜分狂潮 D.义和团运动爆发
解析:选 B 材料反映的是被割占地区的百姓宁死不服从倭人(日本人)的统
治。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四个选项中,只有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
规定把台湾割让给日本,遭到台湾人民的誓死抵抗。故排除 A、C、D 三项,选
B 项。
5.1901 年,美国专使柔克义将《辛丑条约》所列 12 项要求分为:惩罚性、
预防性、赔偿性等几类条款。下列内容中属于“预防性”条款的是( )
A.向侵华各国赔款白银 4.5 亿两
B.惩治附和与支持义和团的官员
C.发生反帝斗争的地区暂停科举
D.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使馆界”
解析:选 D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便于进行外交方面的事宜,属
于预防性条款,故 D 项正确;A 项属于赔偿性条款,B、C 两项属于惩罚性条款,
均排除。
6.武昌起义爆发后,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与袁世凯作出了妥协,这一妥
协( )
A.加速清朝统治覆灭 B.加快中国独立步伐
C.巩固民主共和政体 D.推进近代化进程
解析:选 A 武昌起义爆发后,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与袁世凯作出了妥协,
孙中山以“推翻清帝,实行共和”为条件让位给袁世凯,加速了清朝统治的覆灭,
故选 A 项;B、C 两项与史实不符;D 项夸大了这一妥协的作用,排除。
7.一份向美国使馆递交的说帖称:“中国与日本,国际之处置有甚悖和平
正义者。……请求贵公使转达此意于贵国政府,于和平会议予吾中国以同情之援
助。”与此有关的事件是( )
A.辛亥革命 B.卢沟桥事变
C.五四运动 D.九一八事变
解析:选 C 据题干信息可知,此事件与中国、日本、美国共同参加的国际
会议有关,四个选项中只有 C 项符合题意,其他三个事件与国际会议无关,故
选 C 项。
8.下图所示的历史歌曲唱出了一个时代的革命奋斗目标。这场革命之所以
蓬勃兴起,主要是因为( )
A.中共二大召开,制定民主革命斗争纲领
B.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C.召开八七会议,开辟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D.发动南昌起义,打响武装斗争的第一枪
解析:选 B 依据题干中国民革命歌中“打倒列强,除军阀”“国民革命成
功”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 1924~1927 年国民大革命时期的歌曲,
国民大革命之所以蓬勃兴起是因为国共合作,正式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故 B
项正确。
9.“这是一次大约 12(实为 13)个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参加的会议。会议在上
海法国租界的一所女子学校开始,成员们担心巡捕的监视,乘火车转移到湖上(浙
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艇中继续讨论。”这次会议( )
A.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制定了土地革命路线
C.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D.标志着第三次国共合作的形成
解析:选 A 从材料中的上海法租界,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可以看出,应
该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这是中共诞生的标志,故 A 项正确;中共一
大没有确立土地革命路线,故 B 项错误;确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是 1935
年瓦窑堡会议,故 C 项错误;第三次国共合作还没有形成,故 D 项错误。
10.在一则红色旅游解说词中有如下文字:“暗夜南湖亮斗星,燎原烈火向
天明。征程二万经风雨,宝塔擎旗进北京。”其中“燎原烈火向天明”指代的历
史现象是( )
A.中共一大的召开
B.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
C.红军长征的胜利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解析:选 B “暗夜南湖亮斗星”是指中共一大召开,故 A 项错误;“燎
原烈火向天明”是指土地革命,共产党发动了一百多次武装暴动,开辟了许多大
大小小的根据地,故 B 项正确;“征程二万经风雨”是指红军长征的胜利,故 C
项错误;“宝塔擎旗进北京”是指共产党最后夺取全国政权,政治中心从延安转
到北京,指代的历史现象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故 D 项错误。
11.如图是廖冰兄创作的一幅抗战漫画——《不是吹破气球便是气绝而死》
(1938 年创作)。作者意在说明( )
A.抗日救亡运动掀起了高潮
B.侵华日军改变了对华政策
C.日本侵华战争必败的结局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形成
解析:选 C 1938 年日本侵略者遭到国民党军队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夹击,
伤亡惨重;淞沪会战使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美梦化为泡影——气球吹破;而即使气
球不破,日本也无法解决战争中国内资源短缺,财力枯竭的境况,其战线拉得越
长,灭亡也就越快,故 C 项正确;A、B、D 三项在材料中没有涉及,均排除。
12.蒋介石认为中共某一军事举动“东可威胁京畿(指南京),西可威胁武汉,
南可阻碍长江运输,在战略上对于政府,是一个很大的顾虑”。此军事举动( )
A.扭转了解放战争的态势
B.揭开了战略决战的序幕
C.解放了长江以北地区
D.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解析:选 A 根据材料“东可威胁京畿(指南京),西可威胁武汉”可知,题
干所述军事举动指的是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它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扭
转了解放战争的态势,故 A 项正确,B 项错误;解放了长江以北地区的是淮海
战役,故 C 项错误;结束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是渡江战役,故 D 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第 13 题 22 分,第 14 题 18 分,共 40 分)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国会借口“保护通商”决定派兵到中国,发动了所谓的“通商
战争”。首相巴麦尊训令侵华将领义律,要占有一些口岸作为居留地,“这些地
方应该有良好的海港,并对军事防卫提供天然的便利”,并指出“台湾北端对面
的▲▲,……是最值得考虑的”。以上这五个口岸,便成了条约第三款内容了。
这次战争时期因占据广州四方炮台的英军到三元里抢掠,三元里民众发起了抗英
斗争。
——整理自严中平《英国资产阶级纺织
利益集团与两次鸦片战争史料》
材料二:丘逢甲在文告中明确指出:“台湾属倭,万众不服。”大将军刘永
福在《盟约书》中宣布:“大清之臣,守大清之地,分内事也,万死不辞。”据
当时日方记载:“甚至妇女童稚,全都勇敢地手携长枪,向我追赶而来。”“乙
未年抗战”抗击了日军三个近代化师团和一支海军舰队,打死打伤日军 3 200 余
人。
——林仁川《中华之根》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台湾北端对面”口岸的名称,并简述“通商战争”
爆发的历史背景。(8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乙未年抗战”的起因,概括“乙未年
抗战”的特点。综合材料一、二,概括材料所贯穿的两条主线。(14 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名称,根据材料一可知是 1840~1842 年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结束后开 5 处通商口岸——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其中与台
湾隔海相望的是福州。第二小问背景,分为中国和英国,从政治、经济、外交、
综合国力以及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等方面进行分析。第(2)问,第一小问起因,
通过材料二中“丘逢甲;台湾属倭,万众不服;刘永福;抗击日军”关键词可以
判断是 1894~1895 年甲午战争。第二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二得知这场战争是台
湾民众团结一致,共同抗击日军,给日军沉重打击。第三小问两条主线,材料一
主要讲西方侵略战争,材料二讲中国军民共同抗战。
答案:(1)名称:福州。背景:国外:19 世纪上半期,西方资本主义迅猛发
展,急需开辟广阔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国内:中国正值封建社会末期,
国力衰弱,内部危机重重。
(2)起因:甲午战争中国战败,被迫割让台湾给日本;台湾人民不愿拱手而
让台,掀起反割台斗争。特点:军民联合(或“参加者广泛”);给侵略者沉重打
击。主线:一是列强侵华,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二是中国军民
抗击侵略,维护了国家主权。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民族意识的反思
材料一: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由甲午一役始也。吾国之大惠,由国家
视其民为奴隶,积之既久,民之自视亦如奴隶焉……吾国之人视国事若于己无与
焉,虽经国耻、历国难,而漠然不以动其心者,非其性然也,势使然也。且其地
太辽阔,而道路不通,彼此隔绝,异省之民,罕有交通之事,其相视若异国焉。
——摘编自梁启超《戊戌政变记》(1898 年)
五四运动时期——民族意识的飞跃
材料二:这场运动以其浓烈的爱国情感而迅速遍及全国,青年学生的爱国运
动随即演变成一场全国人民的爱国运动。它不仅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卖国反动
势力是一次沉重的打击,而且以其史无前例的广泛性、深刻性促使了中华民族国
家责任意识的全面觉醒。
——《五四运动与中华民族国家
责任意识的全面觉醒》
抗日战争时期——民族意识的高涨
材料三:《义勇军进行曲》问世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悲愤
歌声,便很快就传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甚至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只要
有中国人的地方,无论他是哪一个民族的中国人,都会有人唱它。
——摘编自郑大华《中国近代民族主
义与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甲午中日战争对国人的影响。(4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促使中华民族国家责任意识
的全面觉醒的新特点。(8 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日战争使中国的民族意识得到了怎
样的发展。(6 分)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中的标题“民族意识的反思”和信息“唤起吾国
四千年之大梦”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唤醒了民族意识,救亡图存运动高涨;第(2)
问,根据材料信息“浓烈的爱国情感”“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卖国反动势力是
一次沉重的打击”“史无前例的广泛性、深刻性”“中华民族国家责任意识的全
面觉醒”进行归纳;第(3)问,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抗日战争增强了中华民族的
凝聚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激发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提高了中华民
族的国际地位。
答案:(1)影响:唤醒民族意识;救亡图存运动高涨。
(2)新特点:中华民族国家责任意识的全面觉醒;波及面之广,参与阶层广
泛;爱国热情强烈,斗争意志坚决。
(3)发展:实现了全民族的大团结与总动员,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激
发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提高了中华民族的国际地位。
相关文档
-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练2021-08-267页
- 2020-2021学年高中人教版历史必修12021-08-2618页
- 2020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跟踪检2021-08-266页
-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历史必修二江2021-08-264页
- 2019-2020学年新培优同步人教版高2021-08-264页
- 【历史】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头高级中2021-08-2618页
- 2020-2021学年高中人教版历史必修12021-08-269页
-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练2021-08-264页
-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021-08-2611页
- 2019-2020学年历史高中人教版必修32021-08-26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