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6.50 KB
  • 2021-08-26 发布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2习题:第五单元检测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五单元检测 (时间:6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 世纪 30 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乐队演 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大。这反映 了当时上海( ) A.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 B.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 C.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 D.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材料信息强调了婚礼仪式上,既有“喜字纱 灯”“蓝袍黑褂”等中式婚礼习俗,又有“乐队演奏钢琴曲”“手持鲜花”等西式婚礼习俗, 说明当时上海的婚礼具有中西融合的特征,故 B 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及婚姻自主、 门当户对,故 A、C 两项没有贴近材料主旨,排除;社会习俗的变迁受政治、经济等多 种因素的影响,政府只能引导,不可能主导,故 D 项错误。 答案:B 2 中国传统饮食十分丰富。19 世纪中后期,在沿海主要城市开始出现西餐,吃西餐 成为当时有钱人的一种时尚。这主要是因为( ) A.伴随着民族工业的发展,吃西餐成为资产阶级的生活追求 B.鸦片战争后,通商口岸开放,西方文化随之传入 C.西方殖民者涌入中国,实行同化政策 D.对中国人来说西餐比中餐更有吸引力 解析:吃西餐成为当时有钱人的一种时尚,但不一定是资产阶级的生活追求,故排除 A 项;吃西餐不属于民族同化政策,而是西方文化随之传入使中国的饮食习惯改变而 已,对于中国人来说中餐比西餐更有吸引力,故排除 C、D 两项。 答案:B 3 下图是一幅民国时期的商品广告。据此可知( ) A.民国时期的广告都借助了著名演员代言 B.当时著名演员具有崇高的社会地位 C.这一广告突出了对产品功效的宣传 D.著名演员代言得到普通民众的广泛认同 解析:A 项说法太绝对;B 项“当时著名演员具有崇高的社会地位”与史实不符;D 项 “著名演员代言得到普通民众的广泛认同”不符合史实;该广告的右侧是对产品功效 的介绍,且占广告画面的一半,故广告突出了对产品功效的宣传,C 项正确。 答案:C 4 国际关系有时会影响国家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包括服饰的流行。“布拉吉”本是 苏联地区妇女们春夏季的日常服装(如图)。有段时间曾在我国广为流传。这个时期 最可能是( ) A.20 世纪 20 年代初,因为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B.20 世纪 40 年代初,因为苏联援助中国进行抗日战争 C.20 世纪 50 年代,因为中国全面采用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模式 D.20 世纪 90 年代,因为冷战结束后中俄友好关系加强 解析:按照题干“国际关系有时会影响国家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这个前提,苏联服装在 中国的流行,说明两国关系十分密切。再以此标准衡量四个备选项中的四个历史时 期,20 世纪 50 年代,中苏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我国全面采用苏联建设 社会主义的模式,苏联给中国的建设以大力的援助,这一时期的中苏关系最为密切。 答案:C 5 当今中国,各种各样的服装店发展迅速,各式各样的服装琳琅满目。这反映的本 质问题是( ) A.我国的服装业已融入了国际潮流 B.改革开放使我国的“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C.中国的纺织行业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D.改革开放使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获得很大提高 解析:服装的多样化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反映,而生活水平的提高是由经济的发 展所决定的。 答案:D 6 右图是一幅残缺的历史图片,有人认为它描绘的是中国近代的情景。做出这一 判断最明确的依据应该是( ) A.服饰 B.发型 C.交通工具 D.建筑装饰风格 解析:图片上的人物服饰没有体现近代气息,故 A 项不正确;图片上的人物发型也属 于传统发型,故 B 项不正确;D 项与图片无关。 答案:C 7 学习历史可以用想象的方法来“重建”历史场景。假如你生活在 1913 年的中国, 可能会看到以下哪一情形 ( ) A.唐胥铁路开通 B.街上路人互行脱帽鞠躬礼 C.《申报》上刊登北伐的消息 D.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的演说 解析:唐胥铁路开通是在 1881 年。北伐开始于第一次国共合作后的 1926 年。《庶 民的胜利》发表于 1918 年。街上路人互行脱帽鞠躬礼正是体现了民国初年社会习 俗的变革。 答案:B 8 美国学者雷麦曾经说过:“除了铁路以外,就没有一种其他近代的经济设备输入 中国以后,能够产生这样伟大的影响。”由于种种原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中 国的铁路建设举步维艰,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下列情形中最有可能发生的是 ( ) A.1860 年,在吴淞口的外国商人乘坐火车到上海洽谈生意 B.1885 年,李鸿章创办的开平煤矿通过铁路把煤矿石运送到胥各庄 C.1915 年,西南的护国军在天津铁路沿线与北洋军展开激战 D.1925 年,孙中山乘坐国产蒸汽机车来到北京 解析:上海吴淞铁路建成是在 1876 年,故 A 项不正确。C 项说法不符合史实。近代 中国没有出现国产蒸汽机车,故 D 项不正确,只有 B 项符合史实。 答案:B 9 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时,制作了下面的图表。据此,他在分析近代铁路营运效应 时,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促进了近代新型城镇的兴起 B.为工矿企业发展提供了条件 C.增强了地区性市场的影响力 D.农产品的长途贩运不断增加 解析:材料显示铁路运载的主要物资为矿产品,且比例有所增长,而矿产品的主要用 途为工业生产,可知铁路为工矿企业发展提供了条件,故选 B 项。 答案:B 10 随着汽车、火车、轮船在近代中国的出现,“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 这样的竹枝词也开始流行起来,这反映了( ) A.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B.新式交通工具并没有改善人们的出行状况 C.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 D.人们从没有停止过对交通工具改进的追求 解析:“乘客不分男女座”体现了不分男女、等级的特点,这是对封建社会男女有别的 传统封建伦理道德的冲击。A 项正确。 答案:A 11 近代以来,农耕时代的粗略时间观念逐渐被精确的现代钟表时间观念所替代。 对时间观念的改变影响最大的是( ) A.服饰的中西合璧 B.近代报刊的创办 C.传统建筑与西洋建筑并存 D.交通、通信工具的改变 解析:农耕时代的粗略时间观念逐渐被精确的现代钟表时间观念所替代,对时间观 念的改变影响最大的应该是交通和通信工具的改变,故选 D 项。 答案:D 121912 年 4 月 22 日《申报》刊载《西装叹》:“更有西装新少年,短衣窄袖娇自 怜。足踏黄革履,鼻架金丝边。自诩开通世莫敌,爱皮西地口头禅。醉心争购舶来品, 金钱浪掷轻利权。”这表明( ) A.国人对西方文化认识过于肤浅 B.着西装已成为当时的普遍现象 C.西方生活方式已成为都市主流 D.大众传媒理性看待社会时尚 解析:材料反映了民国初年都市“新少年”对西方生活方式的追捧,《申报》的文章指 出了新少年“醉心争购舶来品”“轻利权”的问题,比较理性地分析了这一现象,D 项正 确。“新少年”的盲目时尚追求只代表少数人,不能代表“国人”,也不能说明“着西装已 成为当时的普遍现象”或者“西方生活方式已成为都市主流”,A、B、C 三项错误。 答案:D 13 晚清上海人孙宝瑄在日记里记载:“览电光影戏,观者蚁聚。俄,群灯熄,白布间 映车马人物,变动如生,极奇。”中国人能看到的自己制作的最早的“电光影戏”是 ( ) A.《定军山》 B.《歌女红牡丹》 C.《红楼梦》 D.《聊斋志异》 解析:“电光影戏”指的是电影,中国人自己制作的第一部电影是《定军山》,A 项正确。 B 项出现于 1931 年,与“最早的”要求不符;C、D 两项被拍成电影是在 A 项之后,故 排除。 答案:A 14 据 1927 年出版的《中华影业年鉴》统计,1925 年前后,华商共投资开设 175 家电影公司,其中有 141 家在上海。这一现象说明( ) A.国内政局的相对稳定 B.文化产业投资推动了上海电影业的发展 C.观看电影成为市民的主要娱乐方式 D.上海已成为中外经济文化交汇中心 解析:“华商共投资开设 175 家电影公司,其中有 141 家在上海”说明 B 项正确。题干 材料没有体现 A、C、D 三项。 答案:B 15 互联网对青少年的影响有两种完全不同的观点。根据这一媒体特性与影响,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网络作为信息载体能无限拓展青少年的知识 B.网络能使人们了解无限宽阔的世界发展和未来变化 C.网络给青少年学生的精神健康带来危害,弊大于利 D.青少年可以上网获取知识,但要警惕网上的不良信息 答案: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第 16 题 14 分,第 17 题 14 分,第 18 题 12 分,共 40 分)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形成了一个积累大量财富的商人群体——淮扬盐商。康乾年 间,“奢靡风习创于盐商,而操他业以致富者群慕效之”,扬州地区物质繁荣、名流荟萃, 周边乃至全国都追慕扬州,以至“作事轩昂,向曰‘扬气’……尽事奢华也”。 ——摘编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 材料二 天津通商后不出十年,租界里中国人的时髦打扮已变成“短衫窄裤,头戴小 草帽,口衔烟卷,时辰表链,特挂胸前”。甲午战争前,即使是内地甚至某些乡村,日用洋 货也有所流行。洋货成为某些人生活的必需品,原先的“扬气”“今则竟曰‘洋气’ 了”。 ——摘编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 材料三 20 世纪末,中国百姓生活中,电话从“摇着打”到“走着打”,汽车从奢侈品到 代步工具。世界名牌服饰逐渐走进寻常百姓家,可供选择的服饰多了。将服饰产品 打造成国内甚至国际品牌,成了众多服饰厂家的经营诉求。世界服饰艺术中的中国 元素也得到更多体现。 ——摘编自严昌洪《20 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等 (1)阅读材料一,回答何谓“扬气”。它的出现对思想观念有何影响?(4 分) (2)材料二中的“洋气”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扬气”变为“洋气”的原因。(3 分) (3)对比材料二与材料三,分析中国人在对外态度上有何进步。(4 分) (4)综上,你认为影响社会生活风尚的因素有哪些?(3 分) 参考答案:(1)扬气:始创于扬州盐商的一种奢靡生活风气。影响:冲击了儒家的正统 思想;传统的俭朴观念发生变化。 (2)洋气:西方式生活时尚。原因:西方列强的入侵,西方商品的输入,西方文化的影响。 (3)进步:19 世纪后期,中国人被动接受西方文化和简单模仿西方生活方式;改革开放 之后,中国人积极主动地学习并融入世界。 (4)因素:时代特征;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外来影响。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现在上海几个女学堂的女学生。……一个个神清气爽、磊落大方……身 体没有一点弯曲,好似春天的修竹一样的细直。这一种文明的好看,真是如雪之洁、 如水之清。比那种涂脂抹粉、一步三扭的小脚伶仃的样子,真是天地了。 ——《女学报》 材料二 有人劝不要缠足,还有女史张静娴,说缠足是害天理、害人伦、害国事、害 人命,一一把妇女缠足的弊,都道破了,真说的是,好得很。妹子从那儿起,这足总没好 生缠他。 ——《女学报》(1903 年 11 月) 材料三 五千余年兮进化人群,育蚕始祖溯西陵。女子蚕业学校成,振兴实业之先 声。利权外溢兮国民困,优胜劣败在竞争。衣被苍生,组织交明,我曹责任非轻。 ——《女子蚕业学校校歌》,《女子世界》 第 2 年第 6 期(1907 年 7 月) (1)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当时社会上出现了什么新气象。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 分析这种新气象的成因有哪些。(6 分) (2)根据材料三中的歌词,说明女子蚕业学校的办学理念是什么。(4 分) (3)综合三则材料,概括 20 世纪初妇女的观念发生了哪些方面的变化。(4 分) 参考答案:(1)新气象:妇女摆脱了缠足陋俗的束缚,接受新式教育。成因:报纸的宣传, 新式学堂的创办;西方思想的传播。 (2)办学理念:倡导实业,救国救民,注重社会责任感。 (3)经济观念:重视女子就业。教育观念:重视女子教育。社会观念:重视文明进步。 审美观念:提倡自然清纯之美,反对矫揉造作的旧观念。 18 法国学者布罗代尔曾这样说:“社会各层次的衣、食、住方式绝不是无关紧要 的。……整理、重视这些场景是饶有兴味的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画家阿罗姆描绘 19 世纪初期广州的街道景象是:街道上人群涌动,两 边商铺雕梁画栋,旗幡飘扬,商铺二楼的窗户,使用的是澳门风格的百叶窗,店家都有 凉棚、洋伞;商店类似南欧城市的“骑楼”风格。 ——[英]托马斯·阿罗姆绘、李天纲编 《大清帝国城市印象:19 世纪英国铜版画》 材料二 美国《纽约时报》记者 N.S.D 在 1871 年 12 月 24 日游历广州时,对广州城 市的繁华惊叹不已:“宽阔的珠江、清式和西式的阁楼、宝塔、博物馆……大厦、仓 库、商铺等,这些建筑物看上去并没有分成街道,而是毫不间断地紧紧挨在一起。” ——郑曦原等编《帝国的回忆:<纽约时报>晚清观察记》 材料三 1875 年的广州商务报告称……中国人已经普遍使用磷火柴,并且输入了几 百万箱,现在用打火石取火的已经少见。在使用煤油及其他矿物油以及煤油灯方面 的情况也一样。同时,欧洲的洋伞几乎完全代替了中国纸伞。广州大量地仿制欧洲 洋伞并运往其他口岸和内地销售。 ——姚贤镐《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 材料四 1906 年广州出版的《赏奇画报》……其征订广告,就是画着一位身穿西 装……的先生,手拿着“赏奇画报出世”的旗子作宣传。粤东烟草公司出品的伟人香 烟,其封面也画上一位扎领带、穿西服的先生。 ——蒋建国《广州消费文化与社会变迁(1800~1911)》 (1)根据材料,提取有关广州近代社会生活的表层信息。(不得照抄原文,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广州近代社会生活的特点。试分析上述特点形成 的原因。(6 分) 参考答案:(1)店铺林立,商业繁荣;出现了西式和中西风格融合的建筑;大量使用和仿 制西方日常生活用品;重视广告宣传;西式服装成为当时的时尚;出现了报刊。 (2)特点:开放与兼容(或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重商与务实。原因:广州自古以来就是 岭南文化中心、海上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易于接受外来文化;清代“闭关锁国”后, 广州是唯一的对外贸易港口,深受外来文化的影响;鸦片战争后,广州是最早开放的 通商口岸之一,最早受到西方冲击;近代生产方式产生较早,带动了社会生活方式的 变化;邻近港澳,易受西方风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