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8.00 KB
- 2021-08-2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8讲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一、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
1.背景
(1)政治:18世纪,法国是欧洲典型的君主专制国家,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矛盾尖锐。
(2)思想:资产阶级思想家公开反对君主专制,号召人民争取自由和民主。
2.过程
(1)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沉重打击了封建势力。
(2)1792年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此后,共和制与君主制之间斗争不断。
(3)1870年,普法战争中法国战败。法兰西第二帝国垮台,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
3.确立:1875年宪法
产生方式
权力职责
议会
众议院议员由成年男子直接选出;参议院议员由间接选举产生
掌立法权,参议院有权否决众议院的决议案
总统
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任期七年
(1)掌行政大权,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有权任命高级官员
(2)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
4.意义
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确立和巩固,为法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易错提醒 议会制共和制和总统制共和制
议会制共和制的典型是法国,总统制共和制的典型是美国。两种政体的差别是在政府的产生方式上:美国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不对国会负责,政府官员是由总统任命,国会批准,对总统负责;法国总统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对议会负责。
二、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背景:帝国建立
(1)背景:德意志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过程:俾斯麦领导德国完成统一。
(3)结果:1871年初,德意志帝国建立。
2.标志:1871年帝国宪法
(1)君主立宪政体
产生方式
权力职责
皇帝
世袭制
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有权任免官员、召集和解散议会及决定对外政策
宰相
由皇帝任命
主持内阁工作,只对皇帝负责
议会
联邦议会由各邦代表组成;帝国议会由成年男子选举产生
帝国议会通过的法案要得到联邦议会和皇帝的批准
(2)联邦政体
①帝国政府掌握了军事、外交等大权,各邦保留了一些自治权。
②普鲁士在帝国中占有统治地位。
3.评价
(1)积极: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跻身强国之列。
(2)局限:造成了德国资产阶级民主改革的保守和不彻底。
图示总结 德国1871年宪法的内容与特点
1.当前的法国和德国政体
当前的法国,即1958年建立的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既不是美国式的总统制共和制,也不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1870~1940年)、第四共和国(1946~1958年)的议会制共和制,而是介于两者之间,有人称它为半议会制半总统制。总统是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统帅,任期5年(2000年之前是7年),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总统有权任免总理和批准总理提名的部长;主持内阁会议、最高国防会议和国防委员会;有权解散议会(但一年内不得解散两次);可不经议会将某些重要法案直接提交公民投票表决等。议会由国民议会和参议院组成,拥有制定法律、监督政府、通过预算、批准宣战等权力。
现在德国的国家政体为议会共和制,国家结构是联邦制。联邦政府由联邦总理和联邦部长若干人组成,联邦总理为政府首脑,拥有行政大权,由议会选举获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推举的总理候选人担任。联邦总统为国家元首,代表国家,多是荣誉性职务。议会由联邦议院和联邦参议院组成,行使立法权、监督政府工作等。联邦宪法法院是最高司法机构,奉行“司法独立”原则。
2.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二元制君主立宪制,简称二元君主制(近代德国为代表),是资产阶级与帝国统治者妥协的结果。与“议会制君主立宪制”(英国为代表)共同组成了“君主立宪制”。
在这种政体形式下,国家虽然也制定了宪法,设立了议会,但君主仍然保持封建专制时代的权威,集立法、行政、司法和军事大权于一身,是权力中心和最高的实际统治者。宪法往往是钦定的,是君主意志的反映;议会是君主的咨询机构,立法权是形式的,君主不仅拥有否决议会立法的权力,而且还通过任命或指定议员控制议会;内阁是君主行使行政权的机构,首相由君主任命。
考点一 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及特点
1.法国1875年宪法所体现的法国共和制的特点
(1)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行使。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以普选方式选出。
(2)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合组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总统是国家元首、军队最高统帅。总统与参议院议员共有创议法律之权。内阁部长由总统任命。总统和内阁部长共同向议会负责。
(3)法国议会享有真正的、独立的权力,它虽受总统的制约但与总统是并立的机构。
2.法国1875年宪法的意义
(1)共和派掌握实权,共和体制最终确立。
(2)与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帝制独裁相比,共和体制确立是历史的进步。
(3)随着法国工业资产阶级势力的上升,对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要求:根据下列材料,指出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政体与美国相比有何不同。
材料 1875年宪法规定,总统为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由国民议会两院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拥有统率军队、任命内阁各部部长和一切军政要员、解散众议院等权力。总统的命令须经由各部部长副署。国民议会由参议院与众议院组成,众议员由直接普选产生,参议员由间接选举产生。内阁向议会负责,内阁总理须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议员可以兼任内阁官职。
——摘编自洪波《法国政治制度变迁——从大革命到第五共和国》
主要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具有总统制和议会制双重特色;权力重心在议会,总统由议会选出,权力相对较小,
总统之下没有内阁。
1.法国政治制度演变过程中的“有限”理性
法国人推崇理性的力量,他们相信理性可以设计周全的制度,大众只要朝着这一目标努力就可以实现人们美好的制度愿景。……但理性是有限的,这些不同的派别也仅仅代表特殊团体的利益。任何一派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理念,因此,任何一派建立的政治制度都不可能长久稳定存在。——摘编自肖艳银《从历史看法国政治制度演变特点》
发现问题 材料中提及的一定限制下的理性指导了法国政治制度的建立,意味着法国政体要在总统和参议院、众议院、内阁之间实现一定程度的相互制约。
命题角度 法国共和政体确立的思想基础;法国共和政体的演变及特点。
2.法国1875年宪法的特殊性和临时性
这部宪法是共和派与保皇派之间相互斗争又相互妥协的产物。对共和派而言,虽然宪法未对国家政治体制做出明确规定,但既然宪法承认了“共和国总统”这一职衔,那么自然也就意味着承认共和国本身;而对保皇派来说,由于宪法赋予总统极大的权力,参议院又由间接选举产生(其中有75名终身职议员),因而这一宪法也同样适合于君主制。一旦保皇派得势,只要将宪法略加修改,总统可以变为国王,参议院可以变为贵族院,显然这是一部各有打算的共和派、保皇派双方为求得一时的安定而制定的临时性宪法。但让人多少觉得有些不可思议的是,恰恰是这样一部临时性宪法竟通用了65年之久,成为迄今为止法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宪法。——据吕一民《法国通史》
发现问题 法国1875年宪法是在特殊的政治环境下形成的,材料的分析符合唯物史观。
命题角度 法国共和政体确立的“特殊的政治环境”的表现及其成因;法国共和政体确立过程的曲折性、长期性;法国1875年宪法的特点及成因。
考点二 德国代议制的特点和评价
1.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及其成因
(1)特点
①只是名义上的君主立宪制,德意志皇帝控制行政权和军队,拥有广泛的权力。
②德意志宰相由皇帝任命,宰相主持政府并担任联邦议会议长,但只对皇帝负责。
③德意志帝国议会是立法机构,但无实权,法律须经皇帝批准。
④立宪为虚,专制为实,具有浓厚的封建专制主义、军国主义色彩。
(2)成因
①历史原因:德国统一是通过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实现的,容克贵族在德意志的统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普鲁士邦国在统一过程中处于领导地位,帝国成立后,继承了普鲁士的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传统。
②现实原因:资本主义起步晚,发展不充分,软弱的德国新兴资产阶级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帮助他们在国际市场上同他国展开竞争。
2.德国代议制的影响
(1)积极性:宪法的颁布巩固了国家统一,将革命成果用法律的形式确立下来;宪法的颁布使德意志帝国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标志着德国迈入资本主义发展时期,是德国社会的一大进步;有利于德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并使德国跻身世界强国之列;宪法的颁布对欧亚一些国家的宪法,特别是对日本帝国宪法有很大影响。
(2)局限性:保留了很多封建专制主义残余,皇帝拥有极大的权力,议会无实权,广大民众并未获得多少实际的政治权利;保留了普鲁士的军国主义传统,最终导致德国引起两次世界大战,给世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阻碍了民主政治改革的彻底完成。
要求:分析下面的材料,论证《德意志帝国宪法》怎样体现了“资产阶级自由派关于建立统一民族国家的要求”和“普鲁士的霸权”。
史料 1871年宪法是一部照顾各种势力利益的妥协性宪法,是在考虑各邦原统治者利益、资产阶级自由派关于建立统一民族国家的要求以及普鲁士的霸权等三个主要因素的基础上产生的。该宪法有关行政机构的设置、政治体制的架构等,皆可从以上三大因素中找到根据。
——齐世荣、钱乘旦、张宏毅《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兴衰史》
宪法规定,德意志帝国的首脑为“德意志帝国的皇帝”,由普鲁士国王担任,由他的家族世袭。皇帝代表帝国,有权宣战、媾和、结盟、接受和委派大使。皇帝任命宰相和其他行政官员,也可以免除他们的职务。皇帝为陆海军最高统帅。皇帝被赋予召集两个立法机构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开会或宣布解散的权力,法律由皇帝签署并颁布。皇帝以下设帝国宰相,由普鲁士首相兼任,只对皇帝负责。德意志帝国没有内阁,仅有的一名大臣,就是帝国宰相,他本人又任命政府各部的负责人,称国务秘书,仅作为助手对宰相负责。宰相的主要职责大多数不是作为帝国首席大臣而是作为普鲁士首相来履行的。
——丁建弘著《大国通史:德国通史》
论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体现“资产阶级自由派关于建立统一民族国家的要求”:宪法规定德意志帝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帝国政府掌握军事、外交等大权,有效地巩固和维护了德国的统一。
(2)体现“普鲁士的霸权”:宪法规定普鲁士在帝国中占有统治地位,其国王和宰相,同时又是帝国的皇帝和宰相。皇帝掌握国家大权,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
1.19世纪70年代德国的现代化模式
长期的分裂局面使得德意志民族无法作为整体来追求国家现代化,因此远远落在英、法等国后面。1870年后,旧的容克地主贵族通过对外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并掌握了现代化领导权,在随后短短30年间,德国完成了经济起飞,在工业生产方面甚至超过了英、法。不过,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给德意志民族带来无穷灾难。——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发现问题 材料反映出德国的现代化模式是由其国情决定的,这符合唯物史观。
命题角度 德国现代化模式及成因;德国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及影响。
2.19世纪70年代德国的国家结构
新帝国由22个邦和3个自由市组成……最大的邦是普鲁士王国,占帝国全部面积的55%和人口的61%……当时有人讽刺说,这是一个由一只大猛兽、半打狐狸和十几只耗子组成的联邦。新帝国形式上是作为一个联邦组织起来,参加帝国的各邦表面上并未失去各自的原有地位,但是统治权属于普鲁士控制的帝国政府,而不属于各邦。——丁建弘《德国通史》
发现问题 德国是联邦政体,普鲁士在帝国中占有统治地位。
命题角度 德国政体的特点及成因;普鲁士在德国的地位及作用。
全国卷5年考题统计
时间
题号
时间
题号
2017
全国Ⅲ,33
2016
全国Ⅲ,35
2013
全国Ⅱ,34
1.命题点:启蒙思想在法国大革命期间的体现
(2017·课标全国Ⅲ,33)雨果在小说《九三年》中描述1793年法国唯一的最高权力机关国民公会,“既是正式选举会议又是十字街头,既是权威机关又是平民大众,既是法庭又是被告”。这里的国民公会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是( )
A.三权分立 B.君主立宪
C.人民主权 D.法律至上
答案 C
解析 “十字街头”“平民大众”“被告”等反映了作为最高权力机关的国民公会是民意的代表,体现了“人民主权”的政治理念,故C项正确。材料只提到“唯一的最高权力机关”,无法体现“三权分立”;1793年法国已经废除了君主制;“既是法庭又是被告”与“法律至上”理念不符,故A、B、D三项错误。
2.命题点:法国政治体制的发展完善
(2016·课标全国Ⅲ,35)1875年以后,法国确立了共和政体,议会处于政治运行的中心,党派林立,内阁更迭频繁。1958年,戴高乐就任总统,修改宪法,规定总统拥有任命总理、解散议会等权力。这一政治体制的变化( )
A.有利于政局稳定
B.确立了总统国家元首的地位
C.剥夺了议会的主要权力
D.有助于两党制的形成
答案 A
解析 针对“党派林立,内阁更迭频繁”的情况戴高乐总统采取措施,其结果是有利于政局的稳定,故选择A项。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时就规定总统是国家元首,故B项错误。C项说法过于绝对,题干材料没有反映出两党制的相关信息,故排除D项。
3.命题点:德国经济发展与政体的冲突
(2013·课标全国Ⅱ,34)19世纪晚期德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经济突飞猛进与政治民主发展滞后形成巨大反差。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 )
A.皇权与贵族结盟掌握政权
B.国家分裂阻碍政治民主化
C.经济发展消解政治改革诉求
D.对外战争影响国内民主进程
答案 A
解析 19世纪晚期的德国已经完成了王朝统一,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据此排除B、C、D三项,而德国的近代政体是通过三次王朝战争所确立的,这就使得在德国君主是实,立宪是虚,皇权与贵族结盟掌握政权,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从而导致19世纪晚期德国经济突飞猛进与政治民主发展滞后形成巨大反差。
1.命题点:法国共和体制的确立与政治妥协
(2018·太原一模,33)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增加了总统解散众议院必须获得参议院同意的规定,而议会对总统的不信任权却没有类似的明确限制。这些含糊不清的规定从侧面反映了
( )
A.行政权不能制约立法权
B.法国民主政治的虚伪性
C.共和制是政治妥协的产物
D.总统与议会斗争的失败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总统解散众议院”,体现了总统对议会的制约,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是各派妥协的结果,符合法国国情,顺应了历史潮流,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了“总统”“众议院”“参议院”三者的相互制约关系,是不同社会阶层、派别相互妥协的产物,故C项正确;根据所学,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赋予总统较大的权力,故D项错误。
2.命题点:集权体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2017·成都二模,34)有学者指出,从政治制度演进的角度看,以“帝制”取代“共和”无疑是一种历史的倒退,但在法兰西第二帝国时期,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经济起飞的局面,并使步履蹒跚的法国工业革命最终大功告成。据此可知,当时的法国( )
A.帝制更符合时代发展潮流
B.民主制度妨碍了工业革命
C.经济发展有助于帝制巩固
D.政局稳定推进了经济发展
答案 D
解析 在欧洲代议制相继确立的时代,法国出现帝制在政治上违背了时代潮流,故A项错误;民主制度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开展,故B项错误;资本主义发展推动资产阶级壮大,成为反帝制的力量,故C项错误;帝制的实行促使法国政局相对稳定,从而促进了经济发展,故D项正确。
3.命题点:德国政治变革对社会发展影响
(2018·河南天一大联考高三阶段性测试,33)1871年以后,在俾斯麦的参与下,德国出台商业法、营业自由法、关税法、货币法等,还将境内7个不同的货币区和33个具有钞票发行权的银行统一,以马克作为法定货币单位。这些措施( )
A.是《德意志帝国宪法》的本质反映
B.表明帝国首相具有制定法律权力
C.暴露了帝国政府在经济上的反动
D.客观上推动了德国工业革命进程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这些做法有利于经济发展,不是帝国宪法的本质,故A项错误;“在俾斯麦的参与下”不能判断完全由其制订,故B项错误;这些经济政策对当时德国经济发展是有利的,故C项错误;这些法律措施有助于从经济上完成统一,形成真正的全国市场,故D项正确。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2018·河北衡水金卷高考模拟,33)法国大革命期间,英国学者埃德蒙·伯克认为法国的政治文人喜欢标榜,崇尚革新,固执狂热,热衷于以抽象的普遍概念来构造未来社会。据此,埃德蒙·伯克强调( )
A.启蒙运动在法国发展至高潮
B.法国民众的政治热情高涨
C.启蒙思想刺激法国革命狂热
D.建立理性王国的条件成熟
答案 C
解析 伯克并没有强调启蒙运动在法国发展至高潮,故A项错误;伯克强调的是法国的政治文人而非民众政治热情高涨,这是属于偷换概念,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固执狂热,热衷于以抽象的普遍概念来构造未来社会”可知,启蒙思想中的浪漫主义情怀刺激了法国革命的狂热,故C项正确;在“固执狂热”的冲动之下建立的必然不可能是理性王国,故D项错误。
2.(2017·济宁高三模拟)1870年9月,法兰西第二帝国倒台。当时,法国临时政府内部最大的分歧在于( )
A.是否建立代议制的政治体制
B.建立何种形式代议制体制
C.是否承认普法战争中的失败
D.对工人武装采取何种态度
答案 B
解析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立的是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这点不会引起分歧,故A项错误;1870年法国的共和派和君主派之间就建立何种政体存在分歧,故B项正确;普法战争中法国失败是不争的事实,因此不可能存在分歧,故C项错误;材料中未涉及工人武装的问题,故D项错误。
3.(2017·乌鲁木齐二模,8)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增加了总统解散众议院必须获得参议院同意的规定,而议会的不信任权却没有类似的限制。与英国相比,此规定的政治影响是( )
A.让总统权力进一步扩大
B.使议会的权力急剧膨胀
C.有助于权力结构的制衡
D.导致倒阁现象频繁发生
答案 D[来源:Z|xx|k.Com]
解析
材料讲的是限制而非扩大总统权力,故A项错误;材料中宪法的内容只是在限制共和国总统的权力而非扩大议会权力,故B项错误;与英国相比,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相关规定只能使以总统为首的行政权进一步萎缩,而这并不利于权力结构的制衡,故C项错误;总统解散议会的限制较为严苛,而议会对内阁行使的不信任权却没有制约,这种规定必然使得内阁由于议会频繁的使用不信任权而频繁倒台,故D项正确。
4.(2018·天津河北一模,4)钱乘旦说:大革命后法国“社会持续动荡……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材料表明作者( )
A.否定法国大革命的作用
B.认同民主政治促进工业化发展
C.反对大规模的社会变革
D.强调协商是民主政治的实现手段
答案 D
解析 题目中只是说明大革命后的社会和经济状况,并未对大革命进行评判,故A项错误;大革命后建立的法兰西第一共和国也属于民主政治,但却并未促进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故B项错误;题意为法国民主化的方式由对抗到妥协,通过妥协方式获得的民主政治更加持久和维护社会稳定,反对社会变革是错误的,反对的是革命的暴力方式,故C项错误,D项正确。
5.(2017·甘肃二模,33)近代法国先后产生了12部宪法,1789~1875年的86年内,法国平均每7年更换一部宪法,这样频繁地更换宪法在世界各国中实属罕见。这一现象反映了( )
A.启蒙思想的影响不断深入
B.封建残余势力的复辟导致政治危机
C.走向共和的历程非常艰难
D.外国侵略势力的干涉打断民主化进程
答案 C
解析 启蒙思想是在17、18世纪进入到繁盛阶段,故A项错误;封建残余势力的复辟导致政治危机仅是宪法更换的其中一个原因,故B项错误;在这一过程中经历了第一共和国、第一帝国、波旁王朝、七月王朝、第二共和国、第二帝国、第三共和国,君主专制与民主共和的斗争此消彼长,说明法国走向共和的历程非常艰难,故C项正确;外国势力的干涉仅是宪法更换的其中一个原因,故D项错误。
6.(2018·海口一模,11)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教科书编者在初等学校的必修课程教科书中强调,“一百年前,法国由一个国王统治,今天,它已经是一个共和国了”;并要求学生论述“人民主权的共和国优于王权无任何限制的专制王朝”“自1870年起,共和政府就是法国合法且永久的政府”。这反映出当时法国( )
A.共和制成为国民的追求
B.学校不能教授封建社会历史
C.反对专制成为社会共识
D.政府强化国民共和意识
答案 D
解析 编撰教科书是政府行为,体现的是国家意志,共和制成为国民的追求不合题意,故A项错误;据材料“一百年前,法国由一个国王统治,今天,它已经是一个共和国了”可知学校不能教授封建社会历史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不能根据材料“人民主权的共和国优于王权无任何限制的专制王朝”得出反对专制成为社会共识,故C项错误。
7.(2017·佛山二模,33)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联邦议会由各邦君主任命代表组成,主席由宰相担任,设58席,普鲁士占17席、巴伐利亚占6席、萨克森占4席、符腾堡占4席……只需14票便可否决议案。这表明该宪法( )
A.赋予帝国邦联主义色彩
B.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
C.保留传统军国主义色彩
D.植根于德国长期分裂的历史
答案 D
解析 根据《德意志帝国宪法》,德意志是联邦国家,故A项错误;专制主义是指皇帝的权力很大,材料不涉及专制主义,故B项错误;军国主义色彩指的是德意志帝国迷信武力、依靠武力,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设58席,普鲁士占17席、巴伐利亚占6席、萨克森占4席、符腾堡占4席”可知其植根于德国长期分裂的历史,故D项正确。
8.(2017·雅安三模,33)下图所示政体出现的重要原因是( )
A.资本主义充分发展
B.封建统治被推翻
C.内阁权力不断膨胀
D.历史传统的惯性
答案 D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德国的统一由封建势力来主导,保留了浓厚的专制色彩,故D项正确。
9.(2017·惠州一模,33)1876年,德国哲学家尼采在《不合时宜的考察》一书中指出:普法战争虽以德国胜利告终,其险恶后果却是使德国文化颓败,“使德国精神为了‘德意志帝国’
的利益而遭失败乃至取消”。这段材料旨在( )
A.批判德国的军国主义和强权政治
B.说明普法战争损害德国利益
C.反思德国给世界带来的巨大灾难
D.呼吁德国创造一种新的文化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中尼采的论述可以看出其对德国的一种批判,而根据所学知识1876年时德国刚刚完成统一大业,在统一的过程中体现出了军国主义和强权政治,故A项正确;普法战争对德国是有利的,只是其影响险恶,故B项错误;德国给世界带来的巨大灾难应该是在20世纪,故C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呼吁德国创造一种新的文化,只是针对德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和批判,故D项错误。
10.(2018·山西五校高三联考,34)德意志帝国议会每五年举行一次,议员通过公开的直接普选产生,25岁以上的德国男子都拥有选举权。这反映出德意志帝国( )
A.具备近代民主特征
B.帝国议会有行政权
C.推行了普遍选举制
D.废除了君主立宪制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中德意志的帝国议会的议员公开普选,说明德意志帝国具有近代民主的特征,故A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帝国议会的选举,并未涉及其权力,且德意志帝国的行政大权掌握在宰相手中,故B项错误;材料中帝国议会的选举仅仅是“25岁以上的德国男子都拥有选举权”,并未推行普遍选举制,故C项错误;德意志帝国实行的是君主立宪制,并未废除,故D项错误。
11.(2017·北京昌平高三期末,22)1871年12月,日本派出大型使节团,出访欧美各国。回国后,他们对德意志帝国的政体大为赞赏,并以《德意志帝国宪法》为蓝本制订了自己的宪法。《德意志帝国宪法》( )
A.是当时最先进的宪法
B.保留了君主的大权
C.给予了人民很大权利
D.是由资产阶级制定的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他们对德意志帝国的政体大为赞赏,并以《德意志帝国宪法》为蓝本制订了自己的宪法”可知,德国保留了专制主义传统且成为强国,满足了日本建立以天皇为核心的帝国统治的需要,故B项正确。
12.(2017·天津五区县高三期末,12)美国1787年宪法与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所规定的国家政治制度具有明显的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 )
A.走上近代化的道路不同
B.两国的历史传统不同
C.领导人的社会地位不同
D.国际环境的影响不同
答案 A
解析 美国的1787年宪法是其民族独立战争的直接产物,而德国的《德意志帝国宪法》则是封建军事色彩极为浓厚的普鲁士王朝战争的产物,两国走上近代化的道路存在着极大的差异,故A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3.(2018·郑州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吉利民族既尊重传统又善于变革,当他们发现只有推行变革才能更好地尊重传统时,他们就放弃旧的阵地,接受变革,去尊重新的传统;他们在推行变革时,又以维护和尊重传统为己任……以传统在外壳上的完整延续和内涵上的不断更新,英国形成了以温和的改革与合理的妥协为特征的政治文化特色,即“在冲突中达到融合”的渐进模式。
——姜守明《高中英国史教学与史学范式》
材料二 所谓阳光,是指北美革命的性格,温和而耐久;而闪电则指法国革命之特色,爆发于黑暗,电闪雷鸣,暴雨如注,照亮并荡涤旧世界的角角落落,但也迅速回归黑暗……1787年美国建立的宪政制度,从历史说,与其说是与以往冲突一刀两断,不如说是诸多传统因素的综合。总统为民选,为民主制之大胜,然而总统执行权之集中,则可使人想起历史上的酋王与君主;国会一分为二,参议院如贵族制,众议院则回归民主制;最高法院大法官干脆与民主制绝缘,由总统钦定,且终身任职,有如罗马元老制之孑遗。这是个民主、贵族、元老、君主四合一的制度,不今不古,只能称“复合共和制”。而在法国,“共和”则仅仅理解为君主制的对立面,以一根腿的“民主”踢翻四个脚的“共和”。议行合一,“金鸡独立”。单一民主爆发为千钧霹雳之“闪电”,复合共和只能集束为冬日之一缕“阳光”。
——朱学勤《阳光与闪电——法国革命与美国革命启示录》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英国近代政治文化发展呈现出怎样的特点。试以近代英国政体的变革为例加以说明。
(2)依据材料二,说明美、法两国在变革的方式和内容上有何差异。
(3)综合材料一、二,概述“阳光革命”和“闪电革命”对社会发展的不同影响。
答案 (1)特点:传统与变革相结合;温和改革与合理的妥协为特征的渐进模式。
说明:形式上保留了君主和议会,但议会握有实权,君主“统而不治”;以“光荣革命”确立君主立宪制;通过《权利法案》、1832年议会改革等使政体逐步完善。
(2)差异:方式:美国以温和的方式把传统与变革相结合;而法国则用暴力把变革与传统割裂开来。
内容:美国在吸收古罗马政治体制的基础上,建立“复合共和制”;法国则把共和制与君主制对立,实行议行合一的单一民主制度。
(3)影响:“阳光革命”:一方面具有一定的不彻底性和保守性;另一方面和平渐进的方式,有利于社会政治相对稳定和经济迅速的发展。
“闪电革命”:一方面能较快的改变社会现状,促进社会进步;另一方面暴力革命对社会生产力破坏较大,而割裂传统与变革的联系也不利于社会平稳发展。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从材料“英吉利民族既尊重传统又善于变革”“英国形成了以温和的改革与合理的妥协为特征的政治文化特色”直接概括;第二小问结合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和渐进改革的典型史实予以说明。第(2)问美国变革的方式从材料中“北美革命的性格,温和而耐久”“美国建立的宪政制度,从历史说,与其说是与以往冲突一刀两断,不如说是诸多传统因素的综合”进行归纳。法国的变革方式可以结合所学,与美国的方式对比进行归纳。内容上的差异从材料“只能称‘复合共和制’”“议行合一,‘金鸡独立’。单一民主爆发为千钧霹雳之‘闪电’”进行归纳。第(3)问结合所学知识一分为二辩证地组织答案。
14.(2018·汾阳调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晚清驻外使节有关近代世界政体大略的综述:
地球万国内治之法,不外三端:有君主之国,有民主之国,有君民共主之国。今日之德、日皆君主之国也,与中国无异。美、法,皆民主之国也,其政权全在议院,而(总统)无权焉。英国,君民共主之国也,大约民权十之七八,君权十之二三。
民主之国,其法合于孟子“民为贵”之说;然其弊在朋党角立,互为争胜,甚且各挟私见而不问国事之损益,则权不一而志不齐矣。君主之国,主权甚重,操纵伸缩,择利而行;然其弊在上重下轻,或役民如牛马,俾无安乐自得之趣,如俄国政俗是也。惟君民共主,无君主、民主偏重之弊,最为斟酌得中。——摘编自《薛福成(1838年~1894年)选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晚清驻外使节对近代西方民主政体的认识找出其中三个不当之处,并运用相关史实予以简要说明。(要求史实正确,史论结合,语言简明。)
答案 示例1:把近代德、日等国视为与晚清中国一样的“君主之国”。
说明:君主政体主要有封建君主专制与资本主义君主立宪政体两种。晚清中国属于前者,而近代德、日,其政体虽然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但属于后者,两者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示例2:认为“民主之国”(即民主共和制)中的总统无权。
说明:美国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军队总司令,掌握着国家的行政大权;法国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在行政方面拥有广泛的权力。
示例3:过分夸大西方国家议会的权力。
说明:西方政治注重分权与制衡,如英国,首相实际上对议会负责,
但又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权,有权解散议会;美国实行三权分立,总统、国会与最高法院权力相对独立平等,又互相制约。
示例4:认为“民主之国”的政治理念与孟子仁政思想相同。
说明:孟子主张“民贵君轻”,其本质是为统治阶级服务;而西方资本主义民主政治,体现“主权在民”,反映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
示例5:对西方政党政治的认识比较片面。
说明:西方资产阶级政党政治是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以美国为例,共和党和民主党,两党对垒、交替执政,一方面容易造成政治分化、社会分裂,另一方面,两党在本质上都是资产阶级政党,在美国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示例6:过于推崇“君民共主”政体(即君主立宪制)。
说明: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体,主要有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两种形式,不同的国家根据国情确立了不同的政体,没有好坏之分。君主立宪制并非“无君主、民主偏重之弊”,如英国君主为“虚君”,而近代德意志帝国皇帝却掌握着国家实权。
解析 本题实质是一道观点论述题,本题首先找出晚清驻外使节对近代西方民主政体的认识的不当之处,如把近代德、日等国视为与晚清中国一样的“君主之国”;认为“民主之国”(即民主共和制)中的总统无权;过分夸大西方国家议会的权力;认为“民主之国”的政治理念与孟子仁政思想相同;对西方政党政治的认识比较片面;过于推崇“君民共主”政体(即君主立宪制);找出其中三个不当之处运用相关史实予以简要说明,要求史实正确,史论结合,语言简明。
相关文档
- 2020-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刷2021-08-2718页
-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五四爱国运动2021-08-2733页
-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辛亥革命2021-08-2747页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五年真题分类第142021-08-2614页
- 部编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1专题(12021-08-2617页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1单元中国古代2021-08-2615页
-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新民主主义与中2021-08-2652页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4单元古代希腊2021-08-2620页
-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马克思主义的诞2021-08-2628页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线索归纳练第76练2021-08-26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