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1.34 KB
- 2021-08-2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8 年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高考模拟历史
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
1.自周成王起,形成“乡遂制度”,即“国”与“野”对应的制度。“国”指都城及其近郊,
近郊分为“乡”。都城住着上层贵族和手工业奴隶、乡住着下层贵族“士”,都、乡居民合称
“国人”。“野”(或称“鄙”、“遂”)指广大农村,住着从事农业的“庶人”(或称“野人”)
这反映了西周时期( )
A.形成严密的组织管理体系
B.实行分封制度以维护统治
C.注重经济的分区经营模式
D.建立闭塞的城乡交流制度
解析:材料中“国“、”野”的划分是一种管理形式,故 A 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分封等级,
故 B 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经济分区问题,故 C 项错误;材料无从体现“闭塞”,故 D 项错
误。
答案:A
2.唐在隋的基础上完善三省六部制度,在礼部的下面又特设了“采风使”一职,主要的任务
是到民间去采集民歌民谣,以观地方吏治与民风。这反映了唐朝( )
A.礼部执掌官员监察
B.政府关注民情民意
C.文化建设得到加强
D.儒学地位更加突出
解析:礼部的“采风使”任务不能判断礼部监察职能,故 A 项错误;“观地方吏治与民风”
体现政府关注民情,故 B 项正确;文化建设内涵太大,故 C 项错误;材料丝毫体现不了儒
学,故 D 项错误。
答案:B
3.《名公判清明集》记载了一个宋代案例:王有成“因不能孝养父母,遂致其父母老病无归,
依栖女婿、养生皆赖其力”,因此官府判决土地等家产“当归之婿”。这一判决说明宋代( )
A.否定了财产继承制度
B.维护了儒家传统道德
C.凸显了社会习俗作用
D.体现了社会公平公正
解析:官府判决土地归属说明财产可以继承,故 A 项错误;官府判决依据是“孝道”,联系
理学,故 B 项正确;判决依据是儒学标准,故 C 项错误;依据是道德标准,故 D 项错误。
答案:B
4.明初赋税制度,民田税轻,官田税重,在募役方面为了照顾官田赋役负担,反过来官田役
减,民田役重。因此,在土地买卖上,民田价高,官田价低。这一现象( )
A.加剧了土地兼并
B.增加了赋税收入
C.减轻了百姓负担
D.缓和了阶级矛盾
解析:民田税轻导致买卖需求旺盛,必然会加剧土地兼并,故 A 项正确;土地买卖并不能
使赋税增加,故 B 项错误;民田价高容易导致土地兼并,故 C 项错误;土地兼并容易激化
阶级矛盾,故 D 项错误。
答案:A
5.洋务派初期只准官办企业,不准民办企业。即使后来建立的“官督商办”或“官商合办”
企业。也是置于衙门的严格控制之下。据此可以推知,洋务派( )
A.企图借助政权力量来实现“分洋利”
B.试图通过经济垄断以达求富之目的
C.为确保洋务企业独尊地位不择手段
D.并未真正跨出师夷长技的坚定步伐
解析:“只准官办企业,不准民办企业”体现洋务派企图用官府压制民企,体现不了“分洋
利”,故 A 项错误;压制和“严格控制”反映经济垄断,故 B 项正确;“不择手段”夸大其
词,故 C 项错误;洋务派办企业即“师夷长技”体现,故 D 项错误。
答案:B
6.自 1895 年到 1920 年代的约三十年间,对中国而言,围绕各种问题爆发了种种“思想战”
(杜亚泉语),导致“问题符号漫天飞”(蒋梦麟语),五四之后,胡适更是直呼中国进入了
尼采所说的“重新估定一切价值”的时代,甚至以为这八个字是对新时代的“最好解释”。
这反映出当时( )
A.民族危机非常严重
B.社会动荡最为剧烈
C.传统文化遭到质疑
D.阶级斗争异常激烈
解析:民族危机严重不能概括“1895 年到 1920 年代”整个时期,故 A 项错误;社会动荡但
不能说这一时期“最为剧烈”,故 B 项错误;“思想战”、“问题符号”和“重新估定”反映对
儒学传统的质疑,故 C 项正确;“阶级斗争异常激烈”不能体现旧思想和各种新思想的交锋,
故 D 项错误。
答案:C
7.1935 年 8 月 1 日,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呼吁:“我国家、我民族,已处在千钓一
发的生死关头。抗日则生,不抗日则死,抗日教国,已成为每个同胞的神圣天职!”“同胞们!?
中国是我们的祖国!?中国民族就是我们全体同胞!?我们能坐视国亡族灭而不起来数国自教
吗?”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
A.反对妥协退让政策
B.已由幼稚走向成熟
C.提出统一战线主张
D.举起民族主义大旗
解析:长征途中发出抗日号召中但不能体现反对妥协,故 A 项错误;“幼稚走向成熟”指遵
义会议,故 B 项错误;材料没有强调跟国民党等团结,故 C 项错误;宣言中号召民族抵抗,
故 D 项正确。
答案:D
8.1985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指出:“从今年起,除
个别品种外,国家不再向农民下达农产品统购派购任务,按照不同情况,分别实行合同定购
和市场收购。”这表明( )
A.农村正进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探索
B.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已经起步
C.农民长期遵守的农业税条例即将废除
D.国家提出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改革模式
解析:1985 年还是计划经济时代,又“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故 A 项正确;市场经济
是在 90 年代,故 B 项错误;“农业税条例即将废除”无从体现,故 C 项错误;1985 年还在
探索中谈不上提出改革模式,故 D 项错误。
答案:A
9.下表是结合马克垚主编的《世界文明史》整理的关于雅典民主和现代民主比较表,据此可
知( )
雅典民主 现代民主
发生在奴隶社会 发生在近代资本主义社会
为小国寡民型的政治副度 为大国众民型的民族国家政治制度
易于动荡、短命与退化 较为稳定、健康与持久
只有男性公民享有公民权 所有成年人均享有公民权
单纯的、直接的民主,公民大会是不受制约
的最高权力机构,有时少数异己分子包括社
会精英均处于被排斥的地位
实行代议制度、政党政治和分权制衡,力求
在大众意愿和精英之间维持某种平衡,包括
大众意愿相左的少数人在内
A.雅典直接民主的前提是小国寡民城邦体制
B.雅典不受制约的体制将社会精英排斥殆尽
C.雅典民主制的局限性均被现代民主所克服
D.雅典民主为现代民主制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解析:从表对比中可知雅典直接民主的前提是小国寡民城邦体制,故 A 项正确;材料中“有
时少数异己分子包括社会精英”,故 B 项错误;对比中不能体现“均为”,故 C 项错误;对
比中不同之处甚多,故 D 项错误。
答案:A
10.1917 年,英国保守党领袖张伯伦第一次正式建立反对党内阁,并使用了“影子内阁”这
个形象的叫法。从此,反对党组建“影子内阁”的做法成了英国沿用至今的宪法惯例。“影
子内阁”的建立( )
A.阻碍了内阁的团结与和睦
B.提高了议会的权力与地位
C.加强了政党的合作与交流
D.有利于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解析:反对党组建“影子内阁”不是内阁政府,所以 A 项错误;“影子内阁”常常向内阁发
难,跟议会权力和地位无关,故 B 项错误;反映执政党和反对党关系,故 C 项错误;反对
党组建“影子内阁”有利于权力的制约与平衡,故 D 项正确。
答案:D
11.1924 年苏联颁布法令,将农民所担负的各种国家实物税全部改征为货币税,国家所需粮
食和农副产品一律通过市场收购来完成。这说明( )
A.国家经济实现了好转
B.农民负担得到了减轻
C.市场经济体制开始确立
D.自由贸易进一步活跃
解析:材料为新经济政策征收粮食税、恢复市场和商品贸易的措施,不能得出新经济政策实
行的结果,故 A 项错误;材料体现农业税征收形式发生变化,不能得知粮食税税率高低,
故 B 项错误;在农业领域恢复市场交易不等同于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故 C 项错误;粮食
税征收货币和粮食市场贸易行为有利于自由贸易的发展,故 D 项正确。
答案:D
12.下图为漫画《昔日的援助,今日的竞争》,据此可得到的认识是( )
A.政治多极化取决于经济的多极化
B.主权高于人权,国权高于法权
C.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D.弱国无外交,强权即公理
解析:漫画反映美欧关系,故没有体现多极化问题,故 A 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主权,人权
等问题,故 B 项错误;材料反映欧美由援助盟友到变成竞争对手,故 C 项正确;材料不是
反映弱国外交的问题,故 D 项错误。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 分)
材料一:随着 1875 年宪法法案通过,第三共和国在政治制度层面上真正得到了确立。其后,
共和派和人民为维护和发展民主共和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斗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居
民普遍接受共和思想,农民的皇权思想也逐渐消退。在以后的议会选举中,共和派取得胜利。
议会对宪法作了修正和补充,将《马赛曲》定为法国国歌,7 月 14 日定为国庆日。宪法的
一条修正条文宣布:“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从此堵塞了所有君
主派的复辟之路。
材料二: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 268 年的清王朝,结束了持续 2000 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
并竖起民主共和国的旗帜。但是辛亥革命的果实却落到封建军阀的手中。军阀们或者打着共
和的旗帜,实际却干着专制的勾当,或者干脆复辟帝制。孙中山目睹专制政治对人民的压迫
比清代更加残暴,于是为维护共和,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斗争。这些斗争包括 1913 年反对
袁世凯独裁统治的二次革命,1916 年反对袁世凯帝制复辟的斗争,1918 年和 1921 年的两
次护法运动。其中除反对袁世凯帝制复辟的斗争由于和渠启超、蔡锷等人发动的护国运动相
呼应而取得成功外,其余都失败了。
——《为什么孙中山为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都失败了》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法两国确立共和方式的相同点和维护共和方式
的不同点。(10 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况中法两国民主共和的不同结局,并简析其原因。(15
分)
解析:
(1)第一小问相同,结合材料中法国和中国革命、一系列文件可以得出方式为资产阶级革命;
颁布法律文件。第二小问不同,据材料一“共和派和人民……遍接受共和思想……议会选
举……对宪法作了修正和补充等”得出法国宣传共和思想,发动民众参与;依靠议会,修正
和补充宪法,打击复辟势力;据材料二“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斗争。这些斗争包括 1913 年
反对袁世凯独裁统治的二次革命,1916 年反对袁世凯帝制复辟的斗争,1918 年和 1921 年
的两次护法运动”等得出孙中山依靠武力斗争,脱离群众。
(2)第一小问结局,依据史实即可得出,法国:共和制度得以巩固,稳定发展;中国:徒有
共和之名,而无共和之实。第二小问原因,依据所学可以从经济基础、政治基础和思想条件
等三个方面分析得出,法国:资本主义发展较充分,资产阶级力量相对强大,启蒙运动解放
了人们的思想,民众参与维护共和斗争;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革命派力量薄弱,封
建势力和帝国主义勾结破坏中国革命,儒家思想根深蒂固,民众忠君思想浓厚。
答案:
(1)确立方式相同:资产阶级革命;颁布法律文件。(4 分)
维护方式不同:法国:宣传共和思想,发动民众参与;依靠议会,修正和补充宪法,打击复
辟势力。
中国:依靠武力斗争,脱高群众。(6 分)
(2)结局:法国:共和制度得以巩固,稳定发展;
中国:徒有共和之名,而无共和之实。(4 分)
原因:法国:资本主义发展较充分,资产阶级力量相对强大;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民众参与维护共和斗争。(6 分)
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革命派力量薄弱;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勾结破坏中国革命;儒
家思想根深蒂固,民众忠君思想浓厚。(5 分)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到要求。(12 分)
材料:近代中国铁路发展史上的五个阶段
时间 概况
1874—1889 清朝封疆大吏为海防、漕运计主张修筑铁路;西方列强无视中国主权,擅自
兴建吴淞铁路;清政府一方面赎回并拆毁了吴淞铁路,另一方面又允许了作
为运煤工具的唐胥铁路的修建,以及孤悬海外的台湾省铁路的兴筑,并由总
理海军事务衙门兼领铁路事亨宜。
1889—1903 清政府宣布兴办铁路,制定了官办铁路、借债筑路的政策,批准设立了中国
铁路总公司,芦汉铁路、粤汉铁路、关东铁路、沪宁铁路、津浦铁路相继借
债兴筑;同时,西方列强强行在中国修筑东省铁路、胶济铁路、滇越铁路。
1903—1911 清政府颁布《铁路建明章程》、允许华商集股筑路,由此各省铁路公司纷纷
创设,修筑有潮汕铁路、津厦铁路、新宁铁路等民办铁路;1911 年清政府以
铁路干线国有为名,收回铁路修筑权并出让给外国列强。
1912—1928 北洋政府宣布遵守成例,完全取缔民办铁路,继续借债筑路,在其统治期间,
年均建成铁路 212.4 公里,逊于清政府和国民政府时期。
1928—1949 国民党政府在“振兴实业”的旗号下制定了铁道建设计划和中外合资筑路政
策,浙赣铁路、粤汉铁路、陇海铁路等重要铁路干线和钱塘江大桥、南京铁
路轮渡等重要铁路工程相继建成;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期间,一方面在中国东
北和台湾擅自修筑大量铁路,另一方面又在中国关内大肆破坏铁路和利用铁
路扩大侵华战争,至(全面)抗战初期,关内铁路 23%被毁。
——根据杨勇刚《中国近代铁路史》等整理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
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解析:
小论文题基本要求:有论点,有条理清晰的论据,史论结合。先提出论点,利用表格结合时
间段的史实进行论证即可。比如近代铁路事业发展的曲折;清政府政策的摇摆不定阻碍了中
国近代铁路的发展等。
答案:示例:
论题:清政府政策的摇摆不定阻碍了中国近代铁路的发展。(3 分)
19 世纪中后期,面对列强在中国擅自兴建铁路和一些地方官员兴建铁路的主张,清政府一
方面赎回并强制拆除列强兴建的铁路,另一方面又兴建少数铁路以适应运输的需要;(3 分)20
世纪初,在实业救国主张的感召下,中国人民掀起了收回路权运动,清政府颁布《铁路建明
章程》,允许华商集股筑路。后来在列强的施压和一些官员的反对下,转而采取铁路国有政
策,滞缓了中国铁路的发展。(3 分)
综上所述,面对西方近代化交通方式的引入,清政府出于巩固统治和“洋人朝廷”的双重压
力,铁路政策摇摆不定,直接影响了近代中国交通的发展。(3 分)
15.【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 分)
材料:戏班的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是在戏班管理体制方面,取消戏班中
的资方,废除班主、“经励科”,建立由全体剧团成员选举产生、集体管理的“团务委员会制”,
以消除班主和资方对剧团的控制和对艺人的剥削;二是在艺人培养制度方面,废除师徒制、
养女制,建立戏曲学校培养人才体系,这种新的艺术传承方式能够避免师父对徒弟或养女的
剥削;三是在收入分配制度方面,废除“包银”和“戏份”制,实行固定薪金制、分红制成
民主评议“工分”制,这样能够有效避免剧团内部收入差距过大的现象。在改革收入分配的
同时,剧团还建立了公积金制度,当剧团停演或演出减少时,以公积金支付艺人工资,保障
其最基本的生活,使其能够安心从事社会主义戏曲事业。
——摘编自苏咏喜《建国初期戏曲改革与国家意识形态建构》
(1)根据材料,概括建国初期戏曲改革的特点。(9 分)
(2)根据材料井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建国初期戏曲改革的意义。(6 分)
解析:
(1)从材料“一……二……三……”等得出从多方面展开改革;属于社会主义改造;从“以
公积金支付艺人工资,保障其最……”等得出融入社会保障体系。
(2)从“以消除班主和资方对剧团的控制和对艺人的剥削、避免剧团内部收入差距过大、能
够安心从事社会主义戏曲事业”等得出稳定了戏曲队伍;调动了中低层演艺人员的积极性;
为繁荣社会主义的文艺事业莫定了基础。
答案:
(1)特点:从多方面展开改革;属于社会主义改造;融入社会保障体系。(9 分)
(2)意义:稳定了戏曲队伍;调动了中低层演艺人员的积极性;为繁荣社会主义的文艺事业
莫定了基础。(6 分)
16.【历史——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 分)
材料:100 年前的 7 月 1 日 7 时 30 分,随着战斗哨声响起,成千上万的英国士兵开始向法
国索姆河岸边进发。这场战役的第一天成为英国军事史上最血腥的一天。仅在这一天内,英
军士兵阵亡 1.9 万多名,受伤超过 4 万名。而德军方面这一天的损失也十分惨重。这场战役
持续了 4 个多月,有统计数字显示,英军伤亡人数超过 48 万,法军伤亡人数约 25 万,而他
们的对手德军伤亡人数超过了 50 万。然而,这场规模空前、伤亡巨大的战役,却没有赢家。
这场战役结束之后,英法联军仅仅将战线向前推进了 7 英里,并没有能够突破德军的防线,
德军方面则承受了巨大的人员损失。直到今天,昔日索姆河战役的土地中还埋藏着大量没有
清理的弹药,法国当地农民在从事耕作和运输等生产活动时通常要小心翼翼。澳大利亚迪肯
大学哲学专业副教授马修•夏普表示:“‘索姆河’已经在 100 年后的今天成为工业化的、毫
无道理的大规模杀戮的代名词。”“‘帝国主义’成为了一个肮脏的词汇”。
——摘编自闫勇《伤痛难平:英法追思索姆河战役百年》(2016 年)
(1)根据材料,概括索姆河战役的特点。(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索姆河战役的历史影响。(6 分)
解析:
(1)从“血腥的……、这场战役持续了 4 个多月……却没有赢家”得出人员伤亡巨大;持续
时间长;两败俱伤。
(2)从“规模空前、伤亡巨大……、活动时通常要小心翼翼……成为了一个肮脏的词汇”得
出巨大的战争伤亡,使人们认识到战争的残酷,加速了一战的结束;恶化了生活环境,使当
今法国深受其害;警示后人珍惜和平,反对战争。
答案:
(1)特点:人员伤亡巨大;持续时间长;两败俱伤。(9?分)
(2)影响:巨大的战争伤亡,使人们认识到战争的残酷,加速了一战的结束;恶化了生活环
境,使当今法国深受其害;警示后人珍惜和平,反对战争。(6 分)
17.【历史——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 分)
材料: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以后典籍,皆为版本。庆历中有布
衣毕昇,又为活版。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版,
其上以松脂、腊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
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
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
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
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贴之,每韵为一贴,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
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
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
保藏。
——摘编自沈括《梦溪笔谈》
(1)根据材料,概括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的主要步骤。(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的优点和意义。(9 分)
解析:
(1)从材料中按照制造顺序即可得出“制造活字——排字——印刷”。
(2)从“以松脂、腊和纸灰之类冒之……、瞬息可就……”可以得出有利于节约印刷成本;
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从所学知识印刷术外传得出对后世和西方产生了深远影响。
答案:
(1)步骤:制造活字——排字——印刷。(?分)
(2)优点和意义:有利于节约印刷成本;(3 分)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3 分)对后世和西方产生
了深远影响。(3?分)
相关文档
- 专题16高中历史选修(3-4)-2018年高2021-08-2637页
- 2020年高考真题+高考模拟题 专项版2021-08-2424页
- 2020年高考真题+高考模拟题 专项版2021-08-2417页
- 2020年高考真题+高考模拟题 专项版2021-08-2446页
- 2020年高考真题+高考模拟题 专项版2021-08-2319页
- 2020年高考真题+高考模拟题 专项版2021-07-0825页
- 2020年高考真题+高考模拟题 专项版2021-07-0812页
- 2020年高考真题+高考模拟题 专项版2021-07-0818页
- 2020年高考真题+高考模拟题 专项版2021-07-0817页
- 2020年高考真题+高考模拟题 专项版2021-07-08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