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0.50 KB
- 2021-08-3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高一年级第二学期历史期中试题
一、客观题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取得进步,其表现是实行
A.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D. 基层民主选举
【答案】D
【解析】
材料图片反映了居委会选举的内容,这反映了我国基层民主选举的制度,故D项正确;居委会选举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无关,故A项错误;政治协商制度与基层民主选举无关,故B项错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国家统一的方针,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图片信息。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发现:居委会选举属于基层民主选举,学生据此即可排除无关选项,进行正确判断。
2.在二战后非殖民化的浪潮中,亚非拉地区出现了一批新兴民族国家。中共共产党认为这是对新中国“有利的局势”。基于此判断,新中国
A. 提出“另起炉灶”方针 B. 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主张“一边倒”政策 D. 坚持“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答案】B
【解析】
【详解】面对亚非拉地区出现的一批新兴民族国家的有利局势,新中国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这些新兴国家发展和平平等的外交关系,故选B;“另起炉灶”是指不承认国民政府的旧的外交关系,“一边倒”是指坚定的倒向苏联和社会主义阵营,“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是指废除帝国主义在华特权,都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ACD。故选B。
3.20世纪70年代,中国之所以能够摆脱某些大国的孤立,有效地遏制和对付苏联,部分原因就是在意识形态上冲破了与西方国家交往的障碍,抛弃了非敌即友的陈腐观念。但是,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却认为中国是在“向快要淹死的尼克松扔救生圈”。这表明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
A. 摆脱了苏联的威胁
B. 延续意识形态外交
C. 拯救了美国的衰落
D. 奉行国家利益至上
- 19 -
【答案】D
【解析】
【分析】
20世纪7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中国面临着苏联的威胁,从国家利益的角度出发,中国和美国关系进行改善,D正确;当时中苏关系正处于恶化时期,摆脱了苏联的威胁的说法有误,A错误;中国当时已经突破意识形态外交,B错误;中国并不能拯救美国的衰落,C错误。
点睛:中美关系发展
【详解】
请在此输入详解!
4.1975年,邓小平访问法国时指出:“中国是坚决支持西欧联合的。我们认为,西欧国家为维护独立和保证自己的安全,在联合的道路上不断取得进展,这有利于世界局势朝好的方向发展。”“西欧的联合”在当时客观上有利于
A. 推动中国的改革开放
B. 推动中日关系正常化
C. 消除中美间敌对关系
D. 改善中国的国际环境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当时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中,西欧的联合可以形成对美苏的制衡,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促进世界的多极化,客观上可以改善中国的国际环境,故D项正确。西欧联合与中国的改革开放的推动没有必然联系,故A项错误。1972年中日即已经实现关系正常化,故B项错误。1975年中美关系已经缓和,此外,“消除”一词过于绝对,故C项错误。
- 19 -
5.2017年6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见俄罗斯总统普京时,强调中俄应坚定遵循“上海精神”,巩固成员国团结协作,维护地区安全稳定,加大务实合作力度,不断提升上海合作组织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影响力。这说明“上海精神”
A. 有利于打造新型国家关系
B. 以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为宗旨
C. 旨在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
D. 促进了亚洲各国的友好合作
【答案】A
【解析】
“上海精神”的内涵主要涉及到国家之间的和平相处与合作,这是在新时代新背景下对成员国团结协作,维护地区安全稳定,加大务实合作力度十分重要的,有利于建设一种新型的国家关系,故本题选择A选项。B选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出有关国际争端的问题;C选项过于片面,只强调了经济问题;D选项错误,上海合作组织不仅仅限于亚洲,俄罗斯属于欧洲国家。
6.1948年,大量“积极的”美国电影在大选的关键时刻涌入意大利,美国国务院鼓励派拉蒙公司重新发行《妮诺基卡》以在大选中帮助赢得反共选票;相反,华盛顿要求《愤怒的葡萄》暂缓在法国上映,以防止法国共产党利用影片中不利的一面。材料说明美国电影
A. 基本主宰战后欧洲电影
B. 成为实施冷战的重要武器
C. 进军欧洲主要基于政治目的
D. 完全沦为政府的宣传工具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冷战环境下的美国电影的特征。材料反映了1948年即美国进入冷战时期后,大量的富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的美国电影涌入意大利,美国国务院鼓励派拉蒙公司重新发行电影《妮诺基卡》以帮助该国在大选中赢得反共的选票,相反则要求暂缓《愤怒的葡萄》在法国的发行,以防止为法国共产党所利用,可见美国电影在欧洲的发行具有强烈的反共、遏制社会主义的色彩,说明美国电影成为实施冷战的工具,故选B。A、D两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 电影属于思想文化领域,美国电影在欧洲的发行存在政治目的,但不能说“主要基于政治目的”, 故排除C项。
7.1959年,美国国家展览会在莫斯科举办。对于榨汁机、洗碗机等展品,赫鲁晓夫表示工人阶级绝不会购买这些无用的小器具,引起美国副总统尼克松的强烈不满。表明当时
A. 美国的霸主地位动摇,需打开苏联市场
- 19 -
B. 苏联轻工业发达,须竭力保护本国市场
C. 经济文化交流没有改变两国的意识形态对立
D. 美、苏冷战的重点从军事领域转向经济领域
【答案】C
【解析】
【详解】1959年,正值美苏争霸时期,从材料中两位总统的言辞可以看出,展览会上经济文化交流并没有改变两国意识形态的对立态度,故C项正确。美国霸主地位动摇在1973年以后,故A项错误。苏联重工业发达,轻工业落后,故B项错误。冷战属于全方面,不仅包含军事也包含经济文化等方面,故D项错误。
8.据统计,自1951年7月1日之后,联邦德国从马歇尔计划中获得的援助共2.7亿美元,而他们只需向美国进出口银行偿还1690万美元。该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 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影响 B. 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
C. 二战后西欧强国降为二流国家 D. 雅尔塔体系对美德关系的影响
【答案】A
【解析】
题干描述的主要是马歇尔计划,主要是美国队西欧国家的经济援助,企图通过经济手段控制西欧,之所以要援助西欧、控制西欧主要是因为美国与西欧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相同,故本题答案选A项;B项不是根本原因;C项不是该现象的根本原因;D项不是根本原因。
9.路透社评论某国际组织说:“它作为一种独立于美苏两国领导的军事条约组织的道德力量,强调最初在万隆会议上获得赞成的和平共处原则。”这一国际组织是
A. 欧洲联盟
B. 不结盟运动
C. 北约
D. 华约
【答案】B
【解析】
【详解】B项,不结盟运动成立于1961年,绝大部分是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 19 -
发展中国家,其成员国奉行独立自主、不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中的任何一个结盟的外交政策,同时还赞成和平共处的原则,故B项正确。A项,万隆会议是1955年亚非国家的政府首脑在万隆举行的国际会议,没有欧洲国家参与,因此欧洲联盟不符合题干要求,故A项错误。C项,1949年,美、英等国在华盛顿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它没有独立于美国,故C项错误。D项,1955年,苏联等国在波兰首都华沙签署《友好合作互助条约》,组成华沙条约组织,它没有独立于苏联,故D项错误。
10.1976年,美、英、法等西方国家组成七国集团,协调经济政策以解决世界经济难题,俄罗斯加入后成为八国集团。1999年,八国集团国家和中国、巴西、印度等组成二十国集团,寻求合作以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持续增长。从这一历程可看出
A. 越来越多的亚非拉国家进入世界体系
B. 经济全球化深入到贸易金融领域
C. 世界格局的变化冲击旧的世界经济秩序
D. 区域经济集团从封闭走向开放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俄罗斯加入后成为八国集团”“1999年,八国集团国家和中国、巴西、印度等组成二十国集团”,结合所学知识,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即使西方国家也不得不与俄罗斯、中国等国家加强合作,可见反映了世界格局的变化冲击旧的世界经济秩序,故C项正确;题干中并没有提到非洲国家,排除A;而二战后初期布雷顿森林体系以及关贸总协定就已经表明经济全球化深入到贸易金融领域,排除B;七国集团是一个主要工业国家会晤和讨论政策的论坛,并非区域经济集团,排除D。
11.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禝”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A. 非常重视祭祀
B. 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C. 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D. 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
【答案】B
【解析】
- 19 -
【详解】根据社稷的含义,体现了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反映了我国古代是以农业为立国之本。从祭祀的对象来看,“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这两项都与农业有关系,所以体现出古代对农业的重视,故B正确。选项A只是描述了表象,而且表述片面,排除;选项C是对材料现象的总结,并未挖掘出现象背后信息,排除;材料并未反映小农经济特点,排除选项D。
【点睛】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农业的地位,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铁犁牛耕的出现、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形成。它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而精耕细作是中国传统农业的特点。农业发展是还坏直接影响到民生,影响到国家的安定。
12.《汉书·食货志》认为,“治田勤谨则亩益三斗。”东汉王充提出了“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南宋陈旁认为,对待不同土壤要对症下药,可使土地更加精熟肥美。这反映了古代农业
A. 需要大量劳力
B. 适时增加肥力
C. 善于积累经验
D. 提倡精耕细作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治田勤谨则亩益三斗。”、“勉致人工,以助地力” “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对待不同土壤要对症下药,可使土地更加精熟肥美”可知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劳动和技术,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最大限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这体现出精耕细作的生产特征,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没有强调劳力;B选项错误,材料强调对待不同土壤要对症下药,增加肥力只是一个方面;C选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积累经验。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13.白寿彝《中国通史》指出:“自北魏产生,经历隋唐的均田制,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国家所有的田制。”在这一“田”制下
A. 土地全部归个体农户所有 B. 土地都可以自由买卖
C. 农民只需向国家缴纳赋税 D. 无主荒地由国家重新分配
【答案】D
【解析】
【详解】均田制下,国家对无主荒地进行重新分配,故选D;均田制下的露天在授田农民身死后要交还给国家,并不是全部归农户所有,不能自由买卖,排除AB;农民除了向国家缴纳赋税,还要承担徭役,排除C。故选D。
- 19 -
14.宋代租佃制盛行,地主多以签订契约的方式,出让土地使用权以收取地租。宋代的地租形式以产品地租为主,货币地租有所发展,劳役地租逐渐减少。宋代租佃制
A. 促进了自耕农经济的发展
B. 阻碍了精耕细作技术的提高
C. 减轻了农民经济上的负担
D. 削弱了农民对地主的依附关系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租佃制下,农民租种地主部分或全部土地,向地主缴纳一定的地租,即地主把部分或全部土地出租给农民耕种,收取地租作为收益。地主和佃农通过租佃契约形成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契约纳租方式的确定,使佃农对地主的依附关系相对减弱,因为他们在选择雇主方面有一定的权力,故D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朝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该政策促进土地兼并严重,土地买卖加剧,不利于自耕农的发展,故A选项与史实不符;材料体现的是宋朝租佃制,与精耕细作技术的提高与否无关,故B选项错误;契约纳租方式的确定,使佃农对地主的依附关系相对减弱,但地主和佃农通过租佃契约形成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故无法减轻农民经济负担,故C选项错误。
15.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清政府对赴台湾的移民实行禁止携眷的政策。官员蓝鼎元建议:“欲赴台耕种者必带有眷口,方许给照载渡,编甲安插。台民有家属在大陆,愿搬取渡台完聚者,许县呈给照赴大陆搬取,文武汛口不得留难。”雍正九年(1731年),清廷实行凭照携眷入台政策。清廷对台政策的变化
A. 反映清廷全面解除了“海禁”政策
B. 发挥着台湾地区的海防前哨作用
C. 有利于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控
D. 传播了大陆先进生产方式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材料“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实行禁止携眷的政策;……雍正九年(1731年),清廷实行凭照携眷入台政策 ”等信息可知,清廷对台政策由“禁止携眷 ”到“凭照携眷入台”,这是清廷强调中央对台湾的控制、管理加强,C正确;据材料反映的是清廷对台政策,而解决台湾问题只是海禁政策的原因一方面,清廷一直未全面解除海禁,因此A说法错误;据材料清廷对台政策由“禁止携眷
- 19 -
”到“凭照携眷入台”,没有涉及海防前哨作用的信息,B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到生产方式,D错误。
16.下图为明清时期各地集市变化统计表,表中数据说明,自明朝嘉靖至清朝道光年间( )
省区
嘉靖至万历
州县数 集市数
顺治至雍正
州县数 集市数
乾隆至道光
州县数 集市数
直隶
山东
14 132
42 104
82 527
64 1126
43 537
74 1583
陕西(关中)
16 143
21 238
28 264
江西
福建(不含台湾)
45 459
19 131
51 545
15 205
43 976
39 511
广东
— —
72 1270
71 1959
A. 州县集市的密度北方超过南方 B. 南北经济交流日趋频繁
C.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D. 农民与市场的联系不断加强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题考查对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状况的理解。观察表中数据思考,A、B项不符合表中信息;C项与题干无关;表格数据反映了明清时期农村商业化的发展,故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农民与市场的联系不断加强
17.我们一般将材料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前者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后者是指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研究中国古代丝织业的发展情况时,不可以作为第一手史料的是
- 19 -
A. 考古学家在河南安阳墓葬中发现的商代玉蚕
B. 甲骨文中有“蚕”、“桑”、“丝”等文字
C. 《诗经·卫风》写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D. 刘克祥《简明中国经济史》记载:“商周时期的蚕桑生产和纺织手工业已相当发达”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BC三项都是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属于第一手史料,直接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D项是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属于第二手史料,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项。
考点:学科素养·史学研究·史料鉴别
【名师点睛】历史研究分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第一手史料是直接真实反应历史面貌的信息,如遗迹遗物等,是研究历史最有力的证据。二手史料如回忆录、后人的记载等,需要考据佐证,文学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史学研究的史料来对待,但是必须谨慎使用。
18.16世纪从事奴隶贸易的主要是葡萄牙人,只有少量西班牙人。到17世纪,荷兰人统治了大多数奴隶市场。18世纪又以英国人领先。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是
A. 工业革命顺利完成
B. 英国成为海上霸主
C. 海上殖民霸权转移
D. 奴隶贸易空前繁荣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国家实力的变化,因此可以判断出C项说法正确。AB项说法只适合于英国,葡萄牙和西班牙在当时只是封建国家,并未涉及到工业革命,可以排除。D项说法与材料信息无关,可以排除。
19.17世纪以来,用马铃薯做的饭菜在欧洲的许多地区逐渐取代了由面包与粥构成的食系。导致这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 工业革命在全欧逐步开展 B. 地理大发现促成欧美建立直接商贸联系
C. 欧洲农业作物结构的改善 D. 欧洲民众生活水平得到较大改善
- 19 -
【答案】B
【解析】
【详解】马铃薯原产美洲,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而逐渐向外传播,所以材料中现象的出现和地理大发现促成欧美直接建立商贸联系有关,故选B;工业革命的开展是在18世纪以后,排除A;欧洲农业作物结构改善是马铃薯传播的结果,排除C;材料内容无法体现欧洲民众生活得到较大改善,排除D。故选B。
20.《欧洲家庭史》记载,在19世纪的西欧,“父母—子女组合,看起来已是主要的家庭组群。但是当各自走出家外谋生后,所有孩子就离开父母的家”。同时,“曾是普遍现象的生产性家庭单位现今成为例外了”,“没有生产职能的家庭便成为一种众多的现象”。这表明
A. 海外殖民活动加剧人口流动 B. 封建生产方式开始逐步解体
C. 工业革命引起家庭职能变化 D. 资本主义手工工场日益增多
【答案】C
【解析】
据材料“19世纪的西欧……当各自走出家外谋生后,所有孩子就离开父母的家……没有生产职能的家庭便成为一种众多的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工业革命导致家庭成员外出务工,家庭职能发生变化,故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海外殖民活动加剧人口流动,故A项错误;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封建生产方式开始逐步解体,故B项错误;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属于工业革命之前的生产形式,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故选C。
21.《新全球史》中指出:“总的说,康乾盛世并不是真正的繁荣,鸦片战争也不是彻底的灾难。”其中,“鸦片战争也不是彻底的灾难”指的是
A. 扩大西方对华贸易,一定程度上缓解失业
B. 冲击了小农经济,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C. 直接加强了中西科技、思想、文化交流
D. 丧失了关税自主权,便于列强倾销商品
【答案】B
【解析】
- 19 -
根据题干“鸦片也不是彻彻底的灾难”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伴随着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自然经济日益解体,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市场条件和劳动力条件,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B项正确。伴随着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失业人口增加,排除A。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科技、思想文化的过程是渐进性,不全是鸦片战争的影响,排除C。D项体现的是灾难,非进步性,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
点睛:解决本题的两个关键是:一是理解“鸦片战争也不是彻底的灾难”所指的是进步性,二是运用所学知识逐一排除选项即可。
22.梁启超在《李鸿章传》中评价说:“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其中“识”的重要例证是
A. 剿杀太平天国,挽救清朝统治
B. 力主预备立宪,实现政治改良
C. 投身洋务运动,成为中兴名臣
D. 签订屈辱条约,留下千古罪名
【答案】C
【解析】
“识”指是李鸿章的见识,指李鸿章学习西方技术投身洋务运动而成为中兴名臣,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剿杀太平天国不属于见识,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李鸿章并未力主预备立宪,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签订屈辱条约,留下千古罪名属于吾悲李鸿章之遇,即遭遇的意思,不属于见识,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23.读19世纪到20世纪初“近代企业资本总额情况变化表”。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
A. 洋务运动企业的刺激和诱导 B. 列强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对华的经济侵略
C. 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 自然经济瓦解创设了有利的发展良机
【答案】C
【解析】
- 19 -
【详解】据表格内容可知,1899年后,民间私人资本得到较大发展,结合所学可知这种变化与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有关,故选C;洋务运动的刺激和诱导主要表现在民间资本主义产生初期,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A;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是在一战期间,与题意时间不符,排除B;自然经济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就开始瓦解,D项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故选C。
24.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说:“外国企业由于拥有巨额资本和强大的生产力,即使在偏僻的山村,其产品比中国对手也更畅销。……把传统纺织作为副业生产的农村妇女失去了工作,农民则连勉强糊口也日益艰难。”这一现象的影响是( )
A.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
B. 外国商品完全取代国货
C. 自然经济逐渐走向解体
D.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强大
【答案】C
【解析】
材料反映了鸦片战争后,在外国商品的冲击下,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使得具有耕织结合特点的传统经济结构出现变化,自然经济逐渐走向解体,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城市化的进程,故A项排除;外国商品只是冲击了传统的手工业,而不是完全取代国货,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小农经济的逐渐解体,没有体现出民族工业的兴起,故D项排除。
25.1956年底,全国已有75万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入社农户达1.2亿多户,占农户总数的96.3%,其中高级社的户数达1亿多户,占农户总数的88%。这种情况表明
A. 国民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 B. 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巨大
C. 农村社会主义改造成效显著 D. 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答案】C
【解析】
三大改造中农业改造方式主要是加入合作社,“入社农户达1.2亿多户,占农户总数的96.3%,其中高级社的户数达1亿多户,占农户总数的88%”说明农民基本加入合作社,体现出农村社会主义改造成效显著,故C项正确;经济体制根本性变化是三大改造的完成,材料没有体现该信息,故A项错误;出来表明的是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成绩,计划经济体制确立是三大改造完成,故B项错误;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是1952年已经完成,故D项错误。
- 19 -
26.1961年,中共中央八届九中全会指出,全国人民继续高举党的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取得了国民经济继续跃进的胜利。工业总产值过去三年中平均每年的增长速度达到40%以上,农业方面,由于19591960年严重的自然灾害,农业生产计划没有完成。全会正式批准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由此可知这次会议
A. 客观评价了“三面红旗”作用 B. 主要针对工业进行必要调整
C. 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D. 主要针对农业进行必要调整
【答案】C
【解析】
【详解】中共中央八届九中全会提出的八字方针是针对整个经济调整而言,从而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故选C;这次会议肯定了“三面红旗”,但“三面红旗”带来的不完全是积极作用,因此其评价是不客观的,排除A;八字方针针对的是整个国民经济,BD仅反映了其中一个方面,没有全面涵盖题意,排除。故选C。
27. 邓小平曾公开评价某次会议,“虽然过去我们已经进行了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但是我们仍然有足够的理由说,这是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开端。”这次会议是
A. 中共八大 B. 中共十四大 C. 中共十二大 D.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答案】D
【解析】
【详解】题眼:“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开端”,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文革”结束后,他深刻地总结了国际和国内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时说的一番话。因此此次会议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故D项正确。
28.邓小平曾说:“大陆开放一些城市,允许一些外资进入,这是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有利于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比如外资到上海去,当然不是整个上海都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下列直接得益于该讲话精神的举措是
A. 闽、粤等省创设经济特区 B. 国企实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
C. 城市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 D.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A
【解析】
根据材料“大陆开放一些城市,允许一些外资进入,这是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有利于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所学可知在城市建立经济特区,吸收和利用外国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A项正确。国企实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并非对外开放,排除B。城市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上海浦东新区为代表,排除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并非对外开放,排除D。所以选
- 19 -
A
29.有评论说,中国用决绝的手段希望融入世界体系—WTO。但是,这种选择不可避免使一些行业和企业陷入裁员甚至破产的困境,最惨重的是有100多万职工的汽车制造业,一半人面临下岗,钢铁和石化行业的比例分别为30%和20%,即使是发展前途光明的电信行业,也至少有10%到20%的职工失业。实际上,中国加入该组织
A. 不利于我国现代企业的发展
B. 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C. 造成中国的就业面更加狭窄
D. 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新起点
【答案】D
【解析】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加入世贸组织是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机遇和挑战并存,故A项错误;加入世贸组织有利于调整和优化国民经济比例,故B项错误;加入世贸组织促进经济结构优化,推动就业面扩大,故C项错误;材料中部分企业在全球化浪潮下面临困境也获得了新机遇,故D项正确。
30.随着汽车、火车、轮船在近代中国的出现,“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这样的竹枝词也开始流行起来,这反映了
A. 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B. 新式交通工具并没有改善人们的出行状况
C. 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
D. 人们从没有停止过对交通工具改进的追求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以一首竹枝词为切入点,对学生的探究、分析能力进行检测。中国古代男尊女卑,女子地位低下。而随着近代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这对传统的男尊女卑是巨大冲击,选A。B项不是材料的主旨意思,是对材料的曲解;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人们的态度;D项材料没有体现人们的不停的追求。
考点:近现代物质生活习俗的变迁·交通工具·交通工具对伦理道德的冲击
二、非选择题
- 19 -
31.城市自产生以来,就一直是文明的要素和载体。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城市的发展原因、发展动力,城市的功能、结构,城市的地位、作用都有明显的差别。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农村商品经济水平的提高,在明代中后期,一批乡村市镇脱颖而出,成为手工业和商业中心。广东茂名梅篆墟,地处水陆交驰的交通线上,各地商人来这里坐肆列市。清初叶梦珠记述,松江府朱泾镇标布盛行,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数万计。松江府新场镇以盐场新迁而名,赋为两浙之最,是著名盐业市镇。正德年间《姑苏志》载该府市镇达73个之多,以苏州府吴江县盛泽镇为例,东南至新杭市5里,东至王江泾镇6里,北至平望镇15里,西至震泽镇30里,至南浔镇50里。
——摘编自《中国全史》,吉林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材料二 直到16世纪中叶,利物浦还只是一个人口只有500人的小镇。1650年代英国内战后,利物浦的贸易和居民人数开始缓慢增长。踏入十八世纪,同西印度群岛的贸易超过了同爱尔兰和欧洲的贸易,利物浦开始发展。而奴隶贸易的利润帮助该市迅速繁荣起来,到18世纪末,利物浦控制了欧洲41%,英国80%的奴隶贸易。同时这里也是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地区之一,1830年世界上第一条客运铁路在利物浦和曼彻斯特之间开通。到十九世纪初,40%的世界贸易通过利物浦船坞,利物浦的人口继续快速增加,最终成为英国第二大都市
——摘编自百度百科《利物浦》
材料三 上海英租界是最早的租界,1845年通过《上海租地章程》划定,1863年与美租界合并而成上海公共租界,租界内实行自治管理,不由英国派遣总督,而是成立市政管理机构——工部局,担任市政、税务、警务、工务、交通、卫生、公用事业、教育、宣传等职能,兼有西方城市议会和市政厅的双重职能。租界因享有公民领事裁判权,中国政府不能轻易干涉租界内部事务,难以对租界内的行为进行司法活动,要从租界引渡犯罪的公民就会很困难,这个特点也往往令租界成为一些持不同政见者或战争时期平民的最佳避难场所。
——摘编自搜搜百科《外国租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江南乡村城镇化的主要原因,并分析这一时期江南乡村市镇大量出现对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促进利物浦城市发展的因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上海公共租界出现的背景并分析对中国的影响。
- 19 -
【答案】(1)原因: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影响:发挥了商品集散中心的作用,促进了地区间的经济分工与合作(或答“推动了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与发展。
(2)资本主义制度确立,殖民扩张,海外贸易,奴隶贸易,工业革命。
(3)背景:鸦片战争后,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在华特权。影响:租界破坏中国领土主权和司法主权,是列强侵略中国前沿;提高上海城市管理水平,传播近代工业文明、民主思想、科学文化、生活方式;为政治流亡者和战时平民提供庇护。
【解析】
【详解】(1)根据“随着农村商品经济水平的提高,在明代中后期,一批乡村市镇脱颖而出”可知明清时期江南乡村城镇化的主要原因是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根据“成为手工业和商业中心”、“各地商人来这里坐肆列市”等信息可知明清时期江南乡村城镇化起到了挥了商品集散中心的作用,促进了地区间的经济分工与合作;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与发展。
(2)本题可根据材料二中的信息“英国内战后……利物浦的贸易……开始缓慢增长”“同西印度群岛的贸易”“奴隶贸易的利润帮助该市迅速繁荣”“是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地区之一”作答,即资本主义制度确立,殖民扩张,海外贸易,奴隶贸易,工业革命。
(3)“背景”可根据《南京条约》的内容作答;“影响”可根据材料三中的信息“租界内实行自治管理……市政管理机构……兼有西方城市议会和市政厅的双重职能”“中国政府不能轻易干涉租界内部事务,难以对租界内的行为进行司法活动”“成为……持不同政见者或战争时期平民的最佳避难场所”作答。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实现国家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条件,也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的夙愿。旧中国的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只占很小的比重,1949年现代工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7%,而且发展极不平衡,仅有的一点工业基本上集中在沿海城市和地区。……到1952年工业已经恢复并超过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但总的说来,中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杨先材《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
材料二 轻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比重表
- 19 -
材料三 邓小平曾说:“过去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实际上是共同落后,共同贫穷,”必须打破平均主义,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比较快地先富起来,这是“加速发展、达到共同富裕的捷径。”
——《邓小平与当代中国思想解放》
材料四 “那时候我去广西火车站坐车,车站上就挂着大幅标语,写着‘坚决抵制来自广东的资本主义倾向’,郭华雄回忆说。当时很多人认为搞改革开放是资本主义的东西,有很多名词,如“苏修”“资本主义搞复辟”等。一开始,特区的建设只是作为一个试点,当时珠海景山路的左边是特区,下边就不是了,它的区域最开始只有8平方公里,后来扩大到10平方公里,最后才慢慢扩展到整个珠海。“
——摘编自《“珠海经济特区好”》
(1)依据材料一、二,分析建国初期我国工业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优先发展重工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中“过去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在农村中的表现是什么?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社会主义建设方针有什么转变?从中你有何启示?
(3)材料四中反映了珠海经济特区初创时期有什么问题?经济特区的创办有何意义?
【答案】(1)变化:轻工业比重下降,重工业比重上升。原因:我国工业基础落后,优先发展重工业才能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才能增强国防力量,维护国家独立。
(2)表现:实行人民公社体制。转变: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内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实行改革开放。启示: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符合生产力发展水平,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实事求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3)问题:珠海经济特区的设立在当时遇到了不少阻力,很多人并不认同设立经济特区的做法;最初的珠海经济特区范围很小。意义:经济特区外向型经济的建立与发展,对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战略,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特区的改革,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经验。
- 19 -
【解析】
【详解】(1)根据“1949年现代工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7%”和材料图示内容可知,建国初期我国工业结构的变化主要体现在轻工业比重下降,重工业比重上升。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主要和我国工业基础落后,优先发展重工业以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增强国防力量、维护国家独立有关。
(2)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过去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在农村中的表现主要是实行人民公社体制。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社会主义建设方针的转变主要是开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内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实行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就是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符合生产力发展水平,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实事求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言之有理即可。
(3)根据“当时很多人认为搞改革开放是资本主义的东西”、“它的区域最开始只有8平方公里,后来扩大到10平方公里,最后才慢慢扩展到整个珠海”可知珠海经济特区初创时期遇到的问题主要是遇到了不少阻力,很多人并不认同设立经济特区的做法;最初的珠海经济特区范围很小。经济特区建立的意义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主要是对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战略,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经验。
- 19 -
- 19 -
相关文档
- 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2021-08-3019页
- 四川省棠湖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2021-08-307页
- 2018-2019学年河南省洛阳市高一下2021-08-3020页
- 2018-2019学年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2021-08-3017页
- 吉林省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2021-08-309页
- 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2021-08-3010页
- 甘肃省定西市岷县第二中学2019-2022021-08-306页
- 2018-2019学年安徽省蚌埠市第二中2021-08-309页
- 2018-2019学年云南省腾冲市第八中2021-08-3012页
- 2018-2109学年四川省雅安中学高一2021-08-30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