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0.50 KB
- 2021-08-3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辽宁省辽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三二模考试文科综合
历史试题
1.据《左传》记载,春秋中期,卫定公聘(出使)晋的时候,晋国欲使其会见逃亡到晋的卫臣孙林父,卫定公夫人劝卫定公会见,其主要理由便是孙林父为“先君之宗卿之嗣”。这反映出当时
A. 宗法制的影响依然存在 B. 传统等级秩序基本崩溃
C. 社会转型推动人才流动 D. 诸侯争霸实现局部统一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体现的是卫定公夫人劝卫定公接见孙林父的原因是因为其是“先君之宗卿之嗣”,体现的是血缘关系,突出的是宗法制的影响依然存在,A正确;材料体现的是西周的政治制度依然有一定的影响力,B排除;材料未涉及人才流动,C排除;材料未涉诸侯争霸,D排除。故选A。
2.下表是汉代有关名田(占有土地)规定的记载。据此可知,这些规定
A. 严厉地打击了商业违法行为 B. 利于维护小农经济稳定
C. 严格限制了商业规模的扩大 D. 有效地抑制了土地兼并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表格内容可知,汉代规定商人不得占有土地和做官,目的在于“便农”,说明该措施有利于维护小农经济的稳定,故选B;材料仅反映了限制商人占有土地,没有反映打击商业违法行为和商业规模扩大,排除AC;限制商人占有土地不一定能有效抑制土地兼并,排除D。故选B。
- 12 -
3.据欧阳修、宋祁所撰《新唐史》记载,有唐一代记入忠义列传的有三卷59人,孝友列传的卷26人,烈女列传的一卷47人,外加循吏列传一卷26人,儒学列传三卷68人。据此可知,唐代
A. 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日益稳固 B. 科举考试以士人的品德为选拔标准
C. 私学兴盛推动了儒学体系的完善 D. 科举促进了儒家教化思想深入人心
【答案】D
【解析】
【详解】从材料反映的《新唐史》的列传名称“忠义”“孝友”“烈女”“循吏”和记载儒学列传三卷68人等信息可知,儒家教化思想已经深入人心,而科举制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故答案为D项;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排除A项;科举考试的标准是考试成绩,不是品德,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私学的发展状况对儒学的影响,排除C项。
4.从汉到清,中央与地方的财税分成比例各有不同。汉代中央与地方的赋税比例一般是4:6,唐代比例一般为5:5,宋代比例大致为6:4,元代比例为7:3,明代比例高达8:2,清代比例虽有下降但仍为7:3。该变化反映了
A. 集权制度的强化 B. 地方机构的膨胀
C. 赋税名目增加 D. 小农经济的发展
【答案】A
【解析】
【详解】中央与地方财税分成的比例中中央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说明中央集权得到了加强,故选A;地方分成的比例越来越小,无法说明地方机构膨胀和赋税命名增加,排除BC;材料反映的是赋税制度,不能体现小农经济的发展,排除D。故选A。
5.中国各区域口岸在全国贸易中的份额,以1895年为界,可分前后两个阶段。1895年之前,上海占全国份额的半数.华南约占40%。1895年~1915年,口岸贸易的发展呈现出华北和东北快于其他区域口岸的趋势。对这一变化解读合理的是
A. 日本在华扩张影响了我国港口格局
B. 一战加快了沿海地区工业的发展
C. 上海丧失了全国最大贸易港的地位
D. 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答案】A
【解析】
- 12 -
【详解】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对华侵略扩张加剧,华北和东北地区口岸对日贸易激增,影响了我国港口格局,故答案为A项;一战爆发是1914年,与材料中的时间信息不符,排除B项;C项中的“丧失”说法绝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是在一战期间,排除D项。
6.下面是中国近代某一时期的形势图。对该形势解读正确的是,当时中国
A. 民族意识的初步觉醒 B. 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C. 民主革命的迅速发展 D. 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形成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图中的“1899.10”“1900.6”“山东”“八国联军”“天津”“廊坊”等信息可知,此图反映的是义和团反击八国联军侵华斗争,当时列强已经完成了对中国的瓜分,中外民族矛盾已成为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故选B项。中国近代民族意识在鸦片战争后就已开始初步觉醒,而不是到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时候,故排除A项;义和团运动属于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不属于民主革命的范畴,故排除C项;国民革命开始于1924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D项。
【点睛】本题考查义和团运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对于历史地图的把握,地图的文字信息是关键,特别是图例和注记。
7.在中共七大上,毛泽东做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明确指出:“资本主义某种程度的发展代替了外国和本国封建的压迫,不但是进步,而且有利于资产阶级。”该报告内容
A. 根植于近代中国的特殊国情 B. 指明了民族民主革命的道路
C. 指引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方向 D. 批评了党内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答案】A
【解析】
【详解】毛泽东一方面坚持反帝反封,一方面强调发展“资本主义”,体现了新民主主义理论根植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殊国情。故答案为A项;B项20世纪20年代末已经开辟“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排除;C项社会主义的方向是消灭资本主义,排除;D项此时中共党内不存在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排除。
- 12 -
8.据统计,1978年,全国住宅投资仅38亿元,占GDP的1.2%:1997年,全社会对市场化的房地产投资就高达3178亿元,占全社会投资比重的12.74%,占GDP的3.99%,其中住宅性房地产开发投资占GDP的1.93%。这一变化可以用来说明
A. 城镇经济结构比例失调 B. 经济体制改革有效推进
C. 民众消费需求日益变化 D. 城乡生活差距逐步缩小
【答案】B
【解析】
【详解】全国住宅性投资占GDP比重的上升说明社会资本更多的进入房地产领域,国家计划调节的因素减少,体现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故选B项;住宅性投资比重的变化并不能证明我国城镇经济结构比例失调,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都是住宅性投资,不能体现民众需求的日益变化,排除C项;材料内容无法说明城乡生活差距逐步缩小,排除D项。故选B。
9.在公元前450年以后,雅典五百人会议的议员一天可领取两个银币(六个银币等于一个德拉克马,一个工匠的日薪约为一个德拉克马)的薪资,还可以免服兵役以及在庆典中头戴桃金娘制成的冠冕。古代雅典的这些举措
A. 反映出民主政治的繁荣 B. 表明雅典实行间接民主制
C. 遭到贵族阶层一致反对 D. 有助于调动公民参政热情
【答案】D
【解析】
【详解】雅典给予公职人员薪资、免兵役和戴冠冕等措施,有助于调动公民的参政热情,D项正确;给予公职人员的特殊待遇不能说明民主政治的繁荣,A项错误;古代雅典实行直接民主制,B项错误;这些措施没有损害贵族利益,没有将贵族排除在外,不会遭到贵族的一致反对,C项错误。
10.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研究了亚里土多德、柏拉图、伊壁鲁、卢克菜修等人的哲学,反对中世纪神学家对亚里士多德学说的歪曲与神化,主张面向自然,解释自然。由此可见,人文主义者的这些主张
A. 蕴含着一定的唯物主义思想 B. 源于新兴资产阶级力量的软弱性
C. 是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再现与回归 D. 制约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答案】A
【解析】
- 12 -
【详解】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反对对亚里士多德学说的歪曲与神话,主张面向自然,解释自然,实际上是从实际出发的表现,即蕴含了一定的唯物主义思想,故选A;“资产阶级力量的软弱性”无从体现,排除B;文艺复兴是打着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宣传资产阶级思想,不是再现和回归古希腊罗马文化,排除C;人文主义者的做法实际上是对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排除D。故选A。
11.1931年2月,斯大林提出了“在改造时期,技术决定一切”的口号;1935年5月,斯大林又提出了“在我们目前的条件下,‘(技术)干部决定一切’”的新口号,补充了旧口号。口号的变化说明苏联
A. 面临严峻军事环境 B. 调整了所有制结构
C. 重视技术人才培养 D. 强化了斯大林体制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中“技术决定一切”口号体现的是苏联对技术人才的培养,C正确;A说法不符合当时的史实,A排除;当时的苏联仍然以公有制为主,B排除;D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C。
12.有学者说:“冷战结束后,追求公平正义和多边主义的价值理念日益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愿望。”这一愿望折射出
A. 不结盟成为国家关系的主流 B. 多极化发展趋势得到加强
C. 霸权主义被国际社会所抛弃 D. “一超多强”局面遭到削弱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材料“追求公平正义和多边主义的价值理念日益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愿望”可知,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得到了加强,美国推行的单边主义已经难有市场,越来越多的国家要求建立维护公平正义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故选B。当今世界结盟仍是国家关系的主流,美、英、法等大国仍是结盟国家,故排除A项;虽然大多数国家反对霸权主义,但霸权主义仍然存在,并没有被抛弃,故排除C项;材料中的愿望是“一超多强”局面加强的结果,而不是削弱的结果,故排除D项。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7世纪中叶,中英开始茶叶贸易,19世纪四五十年代,华茶出口达到“极盛时代”
- 12 -
。由于英国等国棉纺织品的冲击,中国农民的棉纺手工业日趋崩裂。农民为了生活必须寻找其他副业,有些地区甚至放弃粮食生产,专营茶、桑。虽然英国政府征收进口茶税的税率不断提高,但是中国茶叶出口价格也在大大下跌。随着英国上流社会饮茶之风盛行,茶叶“为大家一日不可无之物”。鸦片战争后,鸦片入华量增加,引起中国白银大量外流,这就使丝、茶出口成为弥补外贸逆差的唯一途径。19世纪50年代,英商报告说:江南产茶区“叛党是最急于鼓励商务”。
——据陈橡《茶叶通史》等整理
材料二第一批关国皮货运往广州是在1788年,这种贸易“包含着“三次赚钱的机会’:从美国运出小刀、毡子等廉价物品,到西北海岸换取印第安人的贵重毛皮,然后驶向广州出售皮货,购入茶叶,返航后,茶叶又以高价在美国或欧洲市场上出售”。其间,美商为获得毛皮商品,逐渐加快对西北部海岸的探索,有力地将美国政府和国人的视线转向这一地区。建国之初的美国没有足够的力量对国外的本国商人进行保护,这就使得美国商人必须严格遵守中国政府有关海外贸易的相关规定。一批官僚认为美国人“性质醇厚,其于中国素称恭顺”。但毛皮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中美毛皮贸易不可能长久进行,到了19世纪20年代早期,此项贸易已经难以为继。
——摘编自【美】K.S.赖德烈《早期中美关系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茶叶对英出口大幅增长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18世纪晚期至19世纪初期中美皮毛贸易和19世纪四五十年代中英茶叶贸易的相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晚期至19世纪初期中美皮毛贸易的影响。
【答案】(1)原因:近代中国农产品商业化程度的加深;传统棉坊手工业破产,农民投身茶叶种植;中国茶出口价格大幅度下跌;英国人消费习惯的变化;清政府和太平天国对茶叶出口的鼓励;鸦片战争后五口通商的促进;扭转外贸逆差的需要。
(2)相同点:得益于世界市场开拓;以土特产买卖为主;向西方市场销售茶叶。影响:促进了中美两国关系的发展;为美国经济发展提供了资金;促进了美国西北部的开发;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扩大。
【解析】
【详解】(1)依据材料“由于英国等国棉纺织品
- 12 -
冲击.中国农民的棉纺手工业日趋崩裂。农民为了生活必须寻找其他副业”“中国茶叶出口价格也在大大下跌”并结合所学知识来看,在近代中国农产品商业化程度的加深的背景下,传统棉纺手工业破产,茶叶出口价格大幅度下跌,导致中国茶叶出口增长。依据材料“随着英国上流社会饮茶之风盛行”来看,英国人消费也促进了中国对英国茶叶出口的增长。依据材料“鸦片战争后,鸦片入华量增加,……茶出口成为弥补外贸逆差的唯一途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结束导致通商口岸的开放,为了扭转贸易逆差的需要,清政府和天平天国也都对茶叶出口进行了鼓励。
(2)相同点:依据材料“返航后,茶叶又以高价在美国或欧洲市场上出售”并结合所学知识来看,18世纪晚期至19世纪初期中美皮毛贸易和19世纪四五十年代中英茶叶贸易发生在世界市场开拓之后,而且二者均以土特产买卖为主,向西方市场销售茶叶;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美皮毛贸易有助于中美关系的发展,而且美国可以利用在此期间获得的资本促进西北部的开发,进而促进世界市场的扩大。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古人在设计政治制度时,面临的难题是什么?换言之,他们煞费苦心、处心积虑地进行制度上的改造,要解决什么样的政治难题?
我觉得古人面对的政治难题主要有以下六个:
第一,如何防止地方力量做大,形成对中央政府的致命挑战?
第二,如何防止军事集团把枪口对准统治者自己的胸膛?
第三,如何防止外朝官僚集团做大,形成对皇权的威胁与挑战?
第四,如何对待皇亲国戚这些“自己人”,是用他们还是不用他们?
第五,如何对待社会基层力量,是尊重、利用还是控制它?
第六,如何处理中原政权(天朝大国)与周边政权(边陲小邦)的关系,是朝贡、羁縻还是直接治理?
——摘编自刘建军《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十六讲》
根据材料中的某一政治难题发表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答案】示例一见解:我认为如何防范地方势力做大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设计首要解决的难题论述:要防止地方势力做大,就要剥夺或分散地方权力,集权于中央。汉武帝采取“推恩令”等方式以削弱地方诸侯王国的力量,解决了汉初以来日益严重的王国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北宋初期,为没取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历史教训,分别从行政上、军事上、财政上将地方的各项权力收归中央,形成了“强干弱枝”的局面,基本上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统治者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问题
示例二见解:我认为抑制外朝官僚集团做大是古代君主强化皇权的主要手段。
- 12 -
论述:君主要加强自身的权力,就必须杜绝官僚集团势力的膨胀。汉武帝时期建立的“内朝”制度,开启了任用身边的侍从亲信参与处理军国大事的决策的先河,这就剥夺了外朝官僚集团的决策权,加强了皇权的独断性。明朝废除宰相制度后,为了处理繁重的政务而设置的内阁,同样是直接听命于君主的内侍机构,外朝六部只有行政事务的执行权而无决策权,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解析】
【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以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构建作为命题角度,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论证和探究问题,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本题需调用所学知识论证观点。论证部分可采用例证法(围绕主题举2—3个例子),也可采用评价法,论述部分就为什么(原因)怎么样(影响)进行分析。如根据材料“如何防止地方力量做大,形成对中央政府的致命挑战?”“如何对待皇亲国戚这些‘自己人’,是用他们还是不用他们?”可以总结出一个论题:如何防止地方势力做大来加强中央集权。论述则可以结合秦朝的郡县制,汉代的推恩令、宋朝从政治、经济和军事上加强对地方上统治等进行分析,从而基本上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统治者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问题。
15.材料 1899年,营口爆发鼠疫的地方当局迫于外交压力临时设立卫生局,推行卫生制度;俄国和日本出于不同的目的,先后在占领期间强化卫生行政;1906年,因应自上而下的新政改革卫生成为营口地方行政职能。由于地处地缘政治复杂的东北,列强对营口卫生行政形成的影响有两大特征:一是差异性,以饿、日为代表的列强虽遵循同样的卫生规则,但因各自不同的利益追求和对华政策,采用不同的方式推动卫生行政。二是调适性,官府虽迫于列强压力基本采纳卫生行政,但在具体实行过程中,中外之间的跨国互动终使卫生组织和制度得以确立。因此,营口卫生行政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卫生局虽建立起来,但管辖权范围有限,很难辐射到营口之外的地区。
——摘编自杜丽红《近代,国地方卫生行政的诞生:以营口为中心的考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营口地方卫生行政制度建立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未营口地方卫生行政制度建立的影响
【答案】(1)原因:清末新政的开展;营口地区爆发鼠疫、列强施加外交压力;西方医疗卫生制度的传入。
(2)影响:有利于中国医疗卫生体系的近代化;改善了营口地区的医疗卫生条件;但辐射范围有限。
【解析】
- 12 -
【详解】(1)根据“营口爆发鼠疫,地方当局迫于外交压力临时设立卫生局”得出营口地区爆发鼠疫、列强施加外交压力;根据“1906年,因应自上而下的新政改革”得出清末新政的开展;根据“中外之间的跨国互动终使卫生组织和制度得以确立”得出西方医疗卫生制度的传入。
(2)根据“中外之间的跨国互动终使卫生组织和制度得以确立”得出有利于改善营地区医疗卫生条件,有利于中国医疗体系的近代化;根据“卫生局虽建立起来,但管辖权范围有限”得出辐射范围有限。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和二战期间,军事技术的迅速发展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海战和两栖 作战提供了技术基础。随着飞机制造技术和火控、瞄准技术的发展,舰载飞机成为海上主要火力突击力量,航空母舰取代战列舰成为海上支配力量。水下舰艇制造技术不仅使海军拥 有了新的海战力量,并且潜艇在攻击港湾和对陆地实施封锁中极具军事价值。雷达、声呐及其他电子通信等方面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指挥控制系统,并由此产生了指挥舰。新型的登陆舰和水陆两用坦克更加增强了登陆作战的攻击力和有效性。海上军事技术的发展.最终促使海上大型特混舰队出现。这样,军事技术便从作战手段上规定了太平洋战争的基本样式,先是大规模海上决战,而后向登岛作战发展,登岛作战取决于海战的结果。在欧洲战场,由于德军海上力量不足,盟军的登陆作战主要表现为航空兵和舰炮对登陆的火力支援和大规模运输兵员和物资。由此可见,盟军在太平洋战争和欧洲登陆作战中主要采用的作战样式,很大程度上是由海上军事技术的发展状况所决定的。
——摘编自李元奎等《科学技术对第二次世界大战进程及形态的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期间海上军事技术发展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同盟国海上军事技术发展对二战的影响。
【答案】(1)主要表现:航空母舰取代战列舰成为海上支配力量;潜艇的军事价值凸显;产生指挥舰;出现海上大型特混舰队。
(2)影响:使反法西斯同盟国在战争中的优势日益凸显;有利于反法西斯同盟国的协调一致作战;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进程。
【解析】
- 12 -
【详解】(1)“表现”,根据材料信息“随着飞机制造技术和火控、瞄准技术的发展,舰载飞机成为海上主要火力突击力量,航空母舰取代战列舰成为海上支配力量”、“水下舰艇制造技术不仅使海军拥有了新的海战力量,并且潜艇在攻击港湾和对陆地实施封锁中极具军事价值”、“雷达、声呐及其他电子通信等方面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指挥控制系统,并由此产生了指挥舰”、“海上军事技术的发展.最终促使海上大型特混舰队出现”得出:航空母舰取代战列舰成为海上支配力量、潜艇的军事价值凸显、产生指挥舰、出现海上大型特混舰队。
(2)“影响”,根据材料信息“在欧洲战场,由于德军海上力量不足,盟军的登陆作战主要表现为航空兵和舰炮对登陆的火力支援和大规模运输兵员和物资”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使反法西斯同盟国在战争中的优势日益凸显、有利于反法西斯同盟国的协调一致作战、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进程等角度分析。
17.材料 吴玠(1093-1139),祖籍德顺军陇干城(今甘肃静宁县),吴氏先世几代都是德顺军军官,北宋末年,吴阶以“良家子”身份入伍从军。宋高宗建炎元年冬,金兵分三路南下,吴阶奉命迎战,击败来犯之敌,一举收复金兵占倾的华州,军中名望日渐提高。他能与士卒同甘共苦,组织军队屯田自救,帮助驻地百姓,想方设法恢复生产,军营中士气开始大增,兵将团结,军心、民心更加稳定。宋高宗绍兴元年(1131年)三月,全兵进军和尚原,吴阶见士气异常高昂,又组织宋军向大散关前方的金兵营地发动进攻。针对金兵人强马壮、密集进攻的特点,吴阶将弓箭手分为三排,密集结队,发明“驻队矢”的战术,对此后中国军队的阵地战产生了深远影响。1139年,吴阶积劳成疾,病逝于仙人关,年仅47岁。
——摘编自陈自仁《吴玠和吴:保境安民青史留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吴玠的历史功绩。
(2)根据材料,简析吴玠取得功绩的原因。
【答案】(1)功绩:击败南下金兵,维护国家安定;发明“驻队矢”战术,影响后世阵地战;屯田自救,帮助百姓恢复生产。
(2)原因:受祖辈影响,勇于担当:爱国心切,军中名望较高;爱护土卒和驻地百姓,善于利用士气;军事才能突出,战术灵活。
【解析】
【详解】(1)据“击败来犯之敌,一举收复金兵占倾的华州”得出击败南下金兵,维护国家安定;据“组织军队屯田自救,帮助驻地百姓,想方设法恢复生产”得出屯田自救,帮助百姓恢复生产;据“发明“驻队矢”的战术,对此后中国军队的阵地战产生了深远影响”得出发明“驻队矢”战术,影响后世阵地战。
- 12 -
(2)据“吴氏先世几代都是德顺军军官”得出受祖辈影响;据“败来犯之敌,一举收复金兵占倾的华州,军中名望日渐提高”得出勇于担当,爱国心切,军中名望较高;据“能与士卒同甘共苦,组织军队屯田自救,帮助驻地百姓”得出护土卒和驻地百姓;据“吴阶见士气异常高昂,又组织宋军向大散关前方的金兵营地发动进攻”、“发明‘驻队矢’的战术”得出善于利用士气,军事才能突出,战术灵活。
- 12 -
- 12 -
相关文档
- 贵州省铜仁市2020届高三二模考试文2021-08-3012页
- 辽宁省辽阳市2021届高三9月联考历2021-08-3011页
- 【历史】辽宁省辽阳市2019-2020学2021-08-3016页
-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20届高三二模2021-08-3012页
- 辽宁省辽阳市2020届高三二模考试 2021-08-287页
- 辽宁省辽阳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2021-08-2716页
- 山西省临汾市2020届高三二模考试文2021-08-2712页
- 上海市奉贤区2020届高三二模考试历2021-08-2713页
- 湖北省襄阳市第四中学2020届高三二2021-08-2712页
- 上海市静安区2020届高三二模考试历2021-08-26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