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8.00 KB
- 2021-08-3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全国高考模拟试题
历史试题
本试题卷共8页,19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等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一定时间后,通过扫描二维码查看讲解试题的视频。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韩非子·定法》中提到:“(商君之法)官爵之迁与斩首之功相称也。”“今治官者,智能也;今斩首者,勇力之所加也。以勇力之所加而治智能之官,是以斩首之功为医匠也。”据此可知
A. 军功爵制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 B. 商鞅的军功爵制存在弊端
C. 韩非子对商鞅变法持否定态度 D. 秦人具有强悍尚武的性格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信息“以勇力之所加而治智能之官,是以斩首之功为医匠也”的意思是:用武力来治理有智力才能的官员,就好像医生用砍头来治病。据此可知,韩非子强调了商鞅的军功爵制存在弊端,故B正确;韩非子在此不是强调军功爵制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故A错误;韩非子对军功爵制提出了质疑,不是对商鞅变法的否定,故C错误;材料信息不是说明秦人的性格,故D错误。
2.下图是嘉峪关魏晋墓出土的彩绘砖画中的《井饮图》,描绘了一个从井中汲水的场面。这说明
- 12 -
A. 风俗画注重体现生活情趣 B. 西域地区牧业较为发达
C. 技术进步推动了牧业生产 D. 牧民的生活已经很富足
【答案】C
【解析】
【详解】井中汲水场景以及周边牲畜可以判定当地实行的是牧业,结合文物出土地点可知,这一地区较为干旱,因此《井饮图》说明技术进步推动了牧业生产,C正确;出土文物不属于风俗画类型,排除A;嘉峪关以西为西域,材料文物出土地不属于西域,排除B;通过砖画无法判断牧民生活情况,排除D。
3.北宋时期,各路均设转运使负责把地方财赋转运到中央。但江淮荆浙发运使不是一个普遍设置官职,而是一个特别的职务,只管发运淮南、江南、荆湖与两浙六路的粮食到首都地区。对此合理的解释是,北宋时期
A. 南方地区得到普遍开发 B. 长途贩运贸易高度发达
C. 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 D. 区域经济格局发生变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材料可知,当时设置特别职务江淮荆浙发运使,只管发运淮南、江南、荆湖与两浙六路的粮食到首都地区,说明江南地区的经济地位上升,反映了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进程及区城经济格局的变化,故D项正确;A项内容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材料内容是国家政府的公务,而不是民间商业贸易,排除B项;北宋时期政治中心仍在黄河流域,排除C项。
4.冯梦龙声称自己的小说《新桥市韩五卖春情》是告诫“愚民小子”“把色欲警戒”,《蒋淑真刎颈鸳鸯会》是教诲“率土之民”要“夫妇和柔,琴瑟谐协,有过则改之,未萌则戒之”。这可以用来说明
A. 商品经济发展促进男女平等 B. 小说冲击了传统的社会观念
C. 文化专制抑制了文学的发展 D. 市民文学具有一定教化功能
- 12 -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的“告诫‘愚民小子’‘把色欲警戒’”和“教诲‘率土之民’”等信息可以看出,明代的市民文学具有一定的社会教化功能,故答案为D项;材料中没有男女平等的信息,也与明代的时代特征不符,排除A项;材料内容反映出小说弘扬和维护传统的社会观念,排除B项;明代小说进入蓬勃发展时期,文化专制并没有能阻止文学的发展,排除C项。
5.清朝入关前,军国大事都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其所通过的决议,“虽至尊(皇帝)无如之何”。军机处设立后,它的权力日渐式微,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被撤销。这一变化是由于议政王大臣会议
A. 遭到汉族地主官僚的反对 B. 在和平时期失去其作用
C. 与专制皇权的强化相抵触 D. 不谙国家重大事务管理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入关后之所以撤销议政王大臣会议,是因为其控制军国大事,其所通过的决议,“虽至尊(皇帝)无如之何”,即大大削弱了皇权,也就是与专制皇权的强化相抵触,故C正确;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撤销不是因为汉族地主官僚的反对,故A错误;“在和平时期失去其作用”不是其撤销的主要原因,故B错误;“不谙国家重大事务管理”不符合史实,故D错误。
6.1883年,轮船招商局以码头、仓库作抵押,向英商天祥、怡和两洋行借款74.7万两白银。1885年,又以全局轮船、码头作抵押,向英商汇丰银行借款30万英镑。这反映了
A 英国支持中国洋务运动 B.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资金匮乏
C. 英国控制中国经济命脉 D. 洋务企业自主权受到了威胁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体现是轮船招商局因为资金困难而被迫同外国洋行进行借款,其中以抵押轮船招商局的资产为形式,说明洋务企业的自主权受到威胁,D正确;列强并不支持洋务运动,A排除;轮船招商局不属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B排除;仅从借款是无法推出英国控制中国经济命脉的,C排除。故选D。
7.
- 12 -
下表是学者对清朝前、后期的对外关系用语进行的统计(数量:个;比例:%)。清朝的、后期的对外关系用语变化反映出晚清政府
A. 熟悉国际交往规则 B. 外交观念转型艰难
C. 力图摆脱条约体系 D. 成为列强统治工具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晚清政府对外关系用语中,平等类用语大幅上升,不平等类用语虽然有所下降,但仍然大量存在,反映出晚清外交及外交观念新旧转型的艰难,故答案为B项;A项内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从平等类用语大幅上升可以看出,晚清政府对外政策是遵守条约体系,排除C项;《辛丑条约》后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排除D项。
8.戊戌政变之后,朝旨明令停办学堂而书院照旧办理。两江总督、洋务派官员刘坤一立即上奏:夫书院与学堂,诚如懿旨,名异实同。各书院建业学子,自应讲习天文舆地以及兵法算法,未可专尚训诂辞章。礼部所谓照旧办理,亦即此义。同时命所辖各省书院“兼课经史掌故时务,以成经济之才”。这表明
A. 晚清中央政府权威削弱 B. 维新变法得到封疆大吏支持
C. 学习西方成为社会共识 D. 地方洋务官员媚上之风盛行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材料可知,当朝廷明令停办学堂而书院照旧办理时,刘坤一却立即上奏,表达了自己对朝旨的解读,几乎完全肯道而驰,表明中央政府权威的削弱,故A项正确;维新变法没有得到封疆大史的普遍支持,排除B项;C项内容与史实不符,当时各方在学习西方问题上分歧甚大,排除C项;材料内容恰恰反映出洋务派官员的政治担当,维护洋务运动以来的教育成果,排除D项。故选A。
9.1926年,蒋介石在北伐军总司令的就职宣言中向北方军人宣称:只要你们向义输诚,即引为同志,“决无南北畛域之见,更无新旧恩仇之分”;张作霖此时也宣称他只知救国,而“绝无南北新旧之见”;孙传芳在对蒋宣战的最后通牒中,称“不知南北,不问党派,惟知有民宜爱,有国当保”。三人的言论反映出
- 12 -
A. 南北地域观念逐渐消弥 B. 当时国家统一意识的增强
C. 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D. 新旧政治力量已达成共识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材料可知,三人都主张打破南北地域观念,强调国家统一,反映了当时国家统一意识的增强,故B项正确;A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当时社会主要矛盾还是中国人民同北洋军阀之间的矛盾,并未发生变化,排除C项;三人言论发表正是北伐战争爆发之际,新旧政治力量达成共识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
10.据统计,1949年中国的电影观众有0.5亿人次,主要集中于城市,电影收入为205.8万元;1952年中国的电影观众有5.6亿人次,其中城市观众为3.8亿人次,农村观众为1.8亿人次,电影收入为2621.1万元。这反映出
A. 公私合营推动了电影业发展 B. 电影业发展缩小了城乡文化差距
C. 国民经济发展呈现向好态势 D. “一五”计划促进了电影业的发展
【答案】C
【解析】
【详解】1949到1952年即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新中国电影观众和电影收入显著增加,农村观众甚至是建国前城市电影观众的数倍,反映出当时人们的休闲娱乐时间增加,说明国民经济发展呈现向好态势,C项正确;1952年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即“公私合营”还没有开始,A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电影业发展导致了“城乡文化差距”的缩小,B项错误; “一五”计划开始于1953年,与1952年电影观众、电影收入的增加无关,D项错误。
11.自1992年中国首次向柬埔寨派遣蓝盔部队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以来,到2013年5月已累计向联合国30多项维和行动派出各类人员约2.1万人次,并积极参与反恐、防扩散领域的国际合作,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签署300多个国际公约。这说明,新时期中国
A. 传播了建立国际新秩序的理念 B. 展现出良好的国际形象和影响力
C. 促进了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 D. 积极参与世界区域经济合作组织
【答案】B
【解析】
【详解】
- 12 -
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积极参与反恐、防扩散领域的国际合作,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签署300多个国际公约,这些活动有助于构建良好的国际社会关系,对于中国而言,树立了良好的国际形象和影响力,B正确;题干主旨是新时期中国积极参与国际活动,题干信息中并未涉及构建新的国际秩序的内容,排除A;国际合作领域集中在维和、反恐等领域,这是非经济领域,不能直接促进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排除C;题干中的维和行动是以联合国为中心,不属于区域合作,排除D。
12.公元前8世纪,“荷马史诗”的神话体系中,绝对服从与接受“命运”是人唯一的选择。而公元前6世纪前后的古希腊悲剧,大都以主人公的自由意志和命运之间的激烈冲突为主线,从神到英雄再到凡人都不再—味的服从,而开始寻求反抗。这一变化反映出古代希腊
A. 宗教信仰意识淡薄 B. 民主政治走向衰落
C. 公民忽视道德建设 D. 人文精神得到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材料可知,古代希腊人从对“命运”的绝对服从与接受转变为反抗,表明古代希腊个人自主意识提升,反映出人文精神得到发展,故答案为D项;古代希腊人宗教信仰意识仍然强烈,排除A项;公元前6世纪前后是雅典民主政治奠基与确立时期,排除B项;C项内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13.斯大林时期,国家不仅规定了集体农庄农作物结构、播种面积、产量,而且对作业方式和农产品的分配等也作了规定。1955年,赫鲁晓夫开始实施“以商品产品的产量为出发点”的新计划体制,国家只负责农业发展的远景规划。这表明当时苏联
A. 否定了斯大林模式 B. 注重调整工农业比例
C. 谋求增强经济活力 D. 摆脱了农业生产困境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可知,赫鲁晓夫改革的措施主要是减少了对集体农庄的行政干预,目的是扩大其自主权,增强经济活力,故C项正确;赫鲁晓夫改革冲击了斯大林模式,并没有否定斯大林模式,排除A项;材料中只提到了农业,没有体现工业,排除B项;赫鲁晓夫改革成果有限,没有摆脱农业生产困境,排除D项。
14.冷战结束后,过去阵线分明的敌友关系正日益被各种类型的合作关系代替,国家间关系是合作、竞争和冲突的混合体。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 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发展 B. 世界多极格局的渐趋稳定
C. 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瓦解 D. 西方国家抛弃了冷战思维
【答案】A
- 12 -
【解析】
【详解】材料体现的是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的主流是合作关系取代敌友关系,这说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联系加强,A正确;冷战结束后的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是一种动态演变的状态,B排除;冷战结束后华约已经不复存在,C排除;D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A。
15.有学者指出,在18、19世纪,各国跨国公司差不多都要有自己的军队,如东印度公司的海军和陆军加在一起比英国皇家海军和陆军还要大。但如今跨国公司没有一家有自己的军队,但都有一个强大的律师团队。这一变化反映出
A. 国家干预经济成为常态 B. 世界经济体系的制度化
C. 国际经济新秩序的确立 D. 新兴国家经济合作加强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材料可知,当今跨国公司都有一个强大的律师团队,这主要是世界经济体系制度化与法治化的结果,发生纠纷可以通过相应的国际经济组织解决,故B正确;国家干预经济是在国内实施的经济政策,与跨国公司关系不大,排除A;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是努力的方向,排除C;新兴国家经济合作加强,与各国跨国公司拥有律师团队没有直接因果关系,排除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55分。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民族繁衍数千年的历史,也是与疾疫抗争的历史。商朝甲骨文中“疾年”的说法,就是指疫病流行。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已能辨别出伤寒、疟疾、痒疥疾等传染病,抗击传染病的措施也已出现,进而以“制天命而用之”的昂扬精神,鼓舞民众防治疫病的信心。《乾卦》的九三爻辞说:“终日乾乾,夕惕若厉(疠),无咎”,意谓处于困难时期,要自强不息,要有坚决战胜疾疫的信心。疫情发生后,本着“天下之务莫大于恤民”的思想,历代政府会采取一些积极有效的救灾措施。唐大和六年春,长江以南大部分地区流传疫疾,文宗责成地方官员亲自下乡送药,向老百姓传播防治疫病的知识。历代政府都重视灾后的蠲免和赈恤,发生疫病后,地方官吏必须及时如实上报灾情,逐级向上,层层汇总,直至中央,并且对上报灾情的时间和内容作了详细的规定;有关部门要及时进行勘灾、赈济。
——摘编自邓铁涛《中国防疫史》等
材料二
- 12 -
近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士人走出国门考察西方,已经充分意识到预防对防疫的重要性,而治疗效果是有限的,把种痘、清洁等明确视为预防瘟疫的重要内容。面对瘟疫,传统做法基本以“走避”为主,近代士人转而主张采取诸如消毒、检疫、隔离及针对性治疗等积极防疫举措来应对。受西方影响,1905年,清政府成立了中央卫生行政机构——巡警部警保司卫生科,全国范围内制度性的卫生行政就此起步。
——摘编自余新忠《晚清的卫生行政与近代身体的形成——以卫生防疫为中心》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防治疫病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时期与我国古代防治疫病观念不同之处,并说明其积极影响。
【答案】(1)特点:历史悠久;政府重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政府防治疫病以民本思想为指导;国家抗疫程序制度化。
(2)不同之处:古代重视疫后治疗,近代则以预防为先;古代强调消极避疫,近代则强调积极防疫及治疗;古代以中医为理论指导,近代则主要受西医影响;近代更加突显政府的作用。
影响:有利于保护民众健康,推动了近代防疫事业的发展;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有助于思想启蒙及文化传播;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解析】
【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中华民族繁衍数千年的历史,也是与疾疫抗争的历史”可知,历史悠久;根据材料“疫情发生后,本着‘天下之务莫大于恤民’的思想,历代政府会采取一些积极有效的救灾措施”可得出政府重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防治疫病以民本思想为指导;根据材料“历代政府都重视灾后的蠲免和赈恤……并且对上报灾情的时间和内容作了详细的规定;有关部门要及时进行勘灾、赈济”可知,古代国家抗疫程序制度化。
(2)不同之处:根据材料一可知,古代政府重视疫后治疗,根据材料“越来越多的士人走出国门考察西方,已经充分意识到预防对防疫的重要性,而治疗效果是有限的”可知,近代则以预防为先;根据材料“面对瘟疫,传统做法基本以‘走避’为主,近代士人转而主张采取诸如消毒、检疫、隔离及针对性治疗等积极防疫举措来应对”可知,古代强调消极避疫,近代则强调积极防疫及治疗;从治疗手段上看,古代以中医为理论指导,近代则主要受西医影响;根据材料“1905年,清政府成立了中央卫生行政机构——巡警部警保司卫生科,全国范围内制度性的卫生行政就此起步”可知,近代更加突显政府的作用。
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国以预防为主,构建近代防疫体系,有利于保护民众健康,推动了近代防疫事业的发展;根据材料“近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士人走出国门考察西方”“受西方影响”可知,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有助于思想启蒙及文化传播;从近代化历程来看,近代中国防治疫病的发展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12 -
材料 山东机器局是山东巡抚丁宝桢于1875年兴办的。上自总办下至差役、脱产的管理人员,全部为中国人,没有雇用过一个洋人,劳动者则为市场上雇用来的自由工人,生产任务紧急时即多雇,不需要时即少雇,工资多寡根据技术水平决定。军火生产不全是为了牟取利润,也不在市场上自由出售,但也有赚钱的目的,因为政府向各单位调拨军火,仍要核计成本。当时从外国购买马氐尼枪一杆,至少用银24两6钱,而当地机器局生产者仅10两有零。因此,山东地方“官库”虽然要向机器局拨付常年经费,但节省部分却远远超过其常年支出。山东机器局曾昭吉长期研制机器,仿造出有“外洋第一利器”之称的马氐尼枪,为中国之首创。山东机器局还在章丘建有煤矿,产量完全可以满足动力供应之需求。注意工作效率,重视发展速度。早在创办山东机器局之初,丁宝桢即强调效率的重要性,“严饬在事各员,力求撙节,迅速藏功”。
——摘编自《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中的晚清地方督抚——丁宝桢洋务活动解析》
(1)指出材料中山东机器局的特点。
(2)说明山东机器局的创办所产生的影响。
【答案】(1)特点:政府兴办,自主经营;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生产在一定程度上受价值规律影响;鼓励支持技术创新;注意生产配套以促进生产发展;注重工作效率,重视发展速度。
(2)影响:有利于增强军事实力;一定程度上节省了军火开支;促进了近代科技发展;推动了近代化的进程;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侵略。
【解析】
【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山东机器局是山东巡抚丁宝桢于1875年兴办的。上自总办下至差役、脱产的管理人员,全部为中国人,没有雇用过一个洋人”可知,政府兴办,自主经营;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该机器局是洋务企业,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根据材料“劳动者则为市场上雇用来的自由工人,生产任务紧急时即多雇,不需要时即少雇……军火生产……也有赚钱的目的,因为政府向各单位调拨军火,仍要核计成本”可知,生产在一定程度上受价值规律影响;根据材料“山东机器局曾昭吉长期研制机器,仿造出有‘外洋第一利器’之称的马氐尼枪,为中国之首创”可知,鼓励支持技术创新;根据材料“山东机器局还在章丘建有煤矿,产量完全可以满足动力供应之需求”可知,注意生产配套以促进生产发展;根据材料“注意工作效率,重视发展速度”可知,注重工作效率,重视发展速度。
- 12 -
(2)影响:山东机器局制造军器,有利于增强军事实力;根据材料“当时从外国购买马氐尼枪一杆,至少用银24两6钱,而当地机器局生产者仅10两有零……节省部分却远远超过其常年支出”一定程度上节省了军火开支;根据材料“山东机器局曾昭吉长期研制机器”可知,促进了近代科技发展;山东机器局仿制西洋火器,采用近代生产方式,推动了近代化的进程;山东机器局生产火器,节省了成本,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利用市场规律生产,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侵略。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据我们目前所知,人类在100多万年前就已生活在小型亲密的社群之中,社群成员大多数是亲成。进入农耕社会后,不同的家庭和社群结合,形成部落、城市、王国和帝国,但家庭和社群仍然是所有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一般而言。常用产品和服务会出现在市场的不到一成,多数还是由家庭和社群提供。但后来,工业革命不过花了短短两世纪左右,就将这些单位粉碎成了原子,许多过去和家庭的社群功能,现在都被国家和市场取代,社会秩序发生了重大变化。
——摘编自(以色列)尤瓦尔.赫拉利《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工业革命前后的社会秩序变动”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答案】示例:
论题:工业革命导致国家和市场的力量增强。
论述:在传统的农耕社会里,人们大多在家庭或家族内部从事农业和手工业,基本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生活常有的产品和服务多数由家庭提供。因此,家庭在社会中的地位较为重要。
工业革命后,国家的实力大大增强,市场成为社会资源的主要配置者。同时,政府职能显著增强,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公共服务,减轻了家庭的负担,削弱了家庭在社会中的作用。
总结:总之,工业革命后,国家和市场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解析】
- 12 -
【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关于“工业革命前后的社会秩序变动”可结合工业革命后给世界各国带来的变化进行分析论述。比如工业革命后,国家实力增强,市场成为社会资源的主要配置者,政府职能增强,国家和市场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或者从其他角度展开论述,引用史实准确,论述严密,言之有理即可。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6年的柏林市依然是一片废墟。由于文化设施在战争中遭到严重破坏,柏林人文化生活极度贫乏,看电影成了人们最好的消遣方式。当时,苏联和美英法三国在柏林展开了激烈的宣传战。于是,在很短的一段时间里,在柏林市中心的苏联与西方占领区的分界地带,冒出了70多家电影院。在一部美国影片中,美国人特意对苏占领区的德累斯顿与美占区的休特加鲁特进行比较,强烈的对比让观众产生了错觉,即西方占领区的德国人比苏占区的德国人生活好很多。其实,在那个年代,西方占领区的德国人生活也相当困难,根本不像影片描述的那么轻松。为吸引柏林人观看,美苏双方在票价上打起了价格战,美国甚至不惜推出定期免费观看制度。虽然这些影片意识形态意味太浓,但低廉的票价还是吸引了不少柏林人前往观看,而蜂拥而至的观众又进一步刺激了双方电影战的升级,并逐渐引发双方投入巨资在文化领域进行全面对抗。1961年,随着柏林墙的修建,东西柏林人和双方的电影院都被隔离开来,美苏在柏林的电影战不得不告一段落,冷战中最特殊的文化战争也就此落下了帷幕。
——摘编自张伟《柏林电影战美苏下了血本》
对“美苏柏林电影战”作出合理解释。
【答案】(1)从柏林方面作答
角度1:战后初期,柏林人文化生活的需要。
角度2:柏林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两大阵营交锋的前沿。
(2)从美苏关系方面作答
角度1: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两大阵营对立,美苏冷战。
角度2:二战后,德国被美、英、苏、法四国分区占领。
角度3:美苏双方未能就德国统一问题达成协议。
角度4:以文化战的形式提升国家形象,扩大影响力。
【解析】
【详解】
- 12 -
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解题的思路是:首先认真阅读材料信息,围绕“美苏柏林电影战”提出一个观点或角度;然后,依据所学知识对其作出合理解释。如,依据材料信息“由于文化设施在战争中遭到严重破坏,柏林人文化生活极度贫乏,看电影成了人们最好的消遣方式” 得出:战后初期,柏林人文化生活的需要;依据材料信息“在一部美国影片中,美国人特意对苏占领区的德累斯顿与美占区的休特加鲁特进行比较,强烈的对比让观众产生了错觉,即西方占领区的德国人比苏占区的德国人生活好很多”得出:以文化战的形式提升国家形象,扩大影响力;依据材料信息“虽然这些影片意识形态意味太浓,但低廉的票价还是吸引了不少柏林人前往观看,而蜂拥而至的观众又进一步刺激了双方电影战的升级,并逐渐引发双方投入巨资在文化领域进行全面对抗得出”: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两大阵营对立,美苏冷战。“解释”,如果选择“以文化战的形式提升国家形象,扩大影响力”,则依据所学知识从二战影响、对德国分区占领、美苏冷战等角度分析即可。
- 12 -
相关文档
- 山东省泰安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2021-08-3110页
- 山东省泰安市2020届高三3月模拟历2021-08-3112页
- 2017-2018学年山东省泰安市宁阳一2021-08-3112页
- 【历史】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第四中2021-08-3013页
- 山东省泰安市2020届高三第四轮模拟2021-08-3014页
- 【历史】山东省泰安市2020届高三62021-08-309页
- 【历史】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第四中2021-08-3013页
- 山东省泰安市2020届高三四模历史试2021-08-309页
- 2017-2018学年山东省泰安市宁阳一2021-08-3016页
- 山东省泰安市2020届高三二模历史试2021-08-30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