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92.68 KB
  • 2021-08-31 发布

2018-2019学年浙江杭州高三上历史期中试卷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8-2019学年浙江杭州高三上历史期中试卷 一、选择题 ‎ ‎ ‎1. 20世纪20年代以前,我国曾一度兴起过黄帝部落来自古巴比伦之说。从20年代起,在坚持中国人种本土说的前提下逐渐形成了中国西北说和河南说等6种重要观点。从20世纪50年代起学者将考古学文化与黄帝部落文化对应,根据文化元素推断仰韶文化、齐家文化、大汶口文化等中国原始社会文化与黄帝部落有关系。据此可知(        ) ‎ A.黄帝部落发祥地的确证取决于考古学的进步 B.黄帝为传说人物因此其部落也就不可能存在 C.对黄帝部落发祥地的诸种论断仍需持较谨慎的态度 D.考证古巴比伦与黄帝部落的关联是此项研究的关键 ‎ ‎ ‎2. 周初同姓不婚被定为宗法伦理。春秋时期,晋国想利用吴国牵制楚人北上,吴国也想借助晋国分散楚国的力量,于是,同为姬姓封国的晋吴两国联姻。这反映出(        ) ‎ A.宗法伦理瓦解引发诸侯争霸局面 B.贵族婚姻具有政治色彩 C.宗法制丰富内容而淡化血缘联系 D.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 ‎ ‎ ‎3. 随着经学的发展,太学中的各家各派争立博士。建初四年,东汉章帝召开白虎观会议,综合各家学说,编订统一教材《白虎通义》,以避免经师衍生发挥产生争论。《白虎通义》的编订(        ) ‎ A.标志着儒学教育的官方化制度化 B.巩固了政治大一统局面 C.结束了诸子百家平等竞争的局面 D.有利于太学生科举应试 ‎ ‎ ‎4. 下表为南宋诗人范成大创作的部分诗歌,这些诗歌反映出当时(        ) ‎ 诗歌名 诗句 ‎《晓出古城山》  ‎ 墟市(草市)稍来集,筠笼(竹笼)转山忙  ‎ ‎《春日田园杂兴》  ‎ 溪头洗择店头卖,日暮裹盐沽酒归 ‎《马当洑阻风》 ‎ 趁墟渔子晨争渡,赛庙(参加庙会)商人晚醉归  ‎ ‎《离池阳十里清溪口,复阻风》  ‎ 远寻草市沽新酒,牢闭篷窗理旧书 ‎①草市已具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②乡村商品贸易活动较为繁荣 ③草市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 ④农民与市场发生着密切联系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 ‎5. 王守仁说:“良知只是一个天理……致此良知之真诚恻怛(怜悯之心)以事亲,便是孝;致此良知之真诚恻怛以事兄便是悌。”由此可见,王守仁认为(        ) ‎ A.致良知是个体自觉自愿的行动 B.格物致知才能真正体悟天理 C.致良知须经历循序渐进的过程 D.发明本心要抛弃“三纲五常”‎ ‎ ‎ ‎6. 雍正时代,湖广容美土司改流后政府马上释放被土司掠夺为奴的民众,四川建昌土司改流后政府也查民有沦为奴婢者概行发还。这说明改土归流(        ) ‎ A.瓦解了封建等级秩序 B.减轻少数民族的赋役负担 C.削弱了人身依附关系 D.促使专制统治进一步强化 ‎ ‎ ‎ ‎7. 故宫的御花园有效地利用“错景”的手法邻借了院外大树等其它景物,实现了“虚”与“实”、“动”与“静”之间的相互结合。此处蕴含的文化内涵主要属于(        ) ‎ A.道家审美思想 B.皇权至上观念 C.儒家礼制思想 D.“南面而王”观念 ‎ ‎ ‎ ‎8. 魏源认为士“夷”专指“残略性情之民,未知王化者言之”,而洋“夷”是“瀛寰之奇士,域外之良友”。魏源的这一思想(        ) ‎ A.恪守着“天朝上国”的观念 B.主张学习西方走资本主义道路 C.与当时主流社会思想相吻合 D.利于士大夫接受“师夷”思想 ‎ ‎ ‎9. 阅读下图:东北地区国产机制棉纱在棉纱市场占有率五年平均数,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        ) ‎ 第13页 共16页 ◎ 第14页 共16页 ‎ ‎ A.一战期间列强停止经济侵略 B.中国日益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民族工业进口替代成效显著 D.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工业逐步兴起 ‎ ‎ ‎10. 下图是民国时期的集体婚礼照片,读图可知当时(        ) ①文明新式的婚礼获得一定认同 ②青年择偶标准趋向一致化 ③西方文化渗透到社会生活之中 ④婚姻自由成为社会的共识 ‎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 ‎ ‎11. 国民政府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密电蒋介石称:“林(彪)师及七十三师一部向敌左侧背挺进,占领蔡家峪,将平型关通灵邱丘之汽车路截断,敌机械部队及重兵器均不能退走,已获敌汽车五十余辆,均满载军用品。”该密电最有可能发布于(        ) ‎ A.1937年7月21日 B.1937年8月12日 C.1937年9月25日 D.1938年11月3日 ‎ ‎ ‎ ‎12. 下图为1956年创作的宣传画,此画意在宣传(        ) ‎ A.大跃进运动提升了农民获得感 B.农民的幸福生活基于合作社生产 C.农民通过承包经营养猪业致富 D.农民参加人民公社劳动积极性高 ‎ ‎ ‎13. 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批准了《上合组织成员国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2019年至2021年合作纲要》,这使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能够加强边境地区军事互信,有效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这反映出当代中国外交致力于(        ) ‎ A.完善互相信任的军事同盟关系 B.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C.实现边境地区军事政治一体化 D.构建新型区域合作睦邻友好关系 ‎ ‎ ‎14. “horoi”是雅典土地上立着的标识宗教祭坛的石碑,它是土地税征税的依据。雅典贵族因掌握祭祀权得以通过“horoi”占有土地税。梭伦颁布解负令,清除了土地上的“horoi”。梭伦的这一做法(        ) ‎ A.剥夺了贵族阶级的土地 B.铲除了贵族的政治特权 C.稳定了雅典的公民集体 D.解放了雅典的奴隶群体 ‎ ‎ ‎ ‎15. 西塞罗说,他那时的青少年都把《十二铜表法》当作课本来背诵。自《十二铜表法》公布后的近千年中,罗马统治者从来都没有以明文废止它。对此合理的解释是《十二铜表法》(        ) ‎ A.在罗马法体系中起着基础性作用 B.是以往罗马习惯法的汇编 C.是一部十分完备和先进的成文法 D.渗透了西塞罗自然法理念 ‎ ‎ 第13页 共16页 ◎ 第14页 共16页 ‎16. “他们代表着一种十足的保守势力,致力于恢复基督教的原初形态。无论就个人的精神气质还是改革的理想目标来说,这些领袖都无可争议地属于中世纪类型的人物”。材料中的“他们”应是(        ) ‎ A.天主教教士 B.人文主义者 C.宗教改革家 D.启蒙思想家 ‎ ‎ ‎17. 书籍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下列影响西方文明史的名著按照问世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A.②①④③ B.②③④① C.③①②④ D.③④①②‎ ‎ ‎ ‎18. 虽然1871年宪法规定德意志皇帝是国际交往中国家主权的唯一体现者,但事实上巴伐利亚等国的君主在对外关系上仍然保留了派遣和接受对外使节的权利。这表明当时德国(        ) ‎ A.厉行专制主义 B.奉行联邦体制 C.确立君主立宪制 D.处于分裂状态 ‎ ‎ ‎ ‎19. 世界上第一次正式广播是1920年在英国开始的,接着美国和其他许多国家的无线电广播事业,也都蓬勃发展了起来。为广播事业兴起做出卓越贡献的历史名人是(        ) ‎ A.莫尔斯 B.贝尔 C.马可尼 D.本茨 ‎ ‎ ‎20. 1915年5月7日,英国客轮“卢西塔尼亚”号遭德国潜艇击沉,遇难中有128名美国人。英国政府立刻动员各种力量在各个中立国家不断报道该事件。英国的举动(        ) ‎ A.促使美国迅速做出了参战决定 B.有利于英国海军夺回制海权 C.遏止了德国实施无限制潜艇战 D.加剧了美德两国紧张的关系 ‎ ‎ ‎21. “在1921年这一整年中间……不合作运动已经认真开始了,运动的号召达到了偏僻的乡村……国大党的工作人员无论到哪里,总是强调非暴力主义的新主张。……农村中的骚动很激烈,产生农民暴动。……(农民)准确铤而走险。”这表明当时(        ) ‎ A.甘地实践了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B.民族解放运动有脱离组织者本意的趋势 C.“食盐进军”引发民众反殖情绪的高涨 D.农民成为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领导阶级 ‎ ‎ ‎22. 美国学者罗宾认为:“华沙条约起源于苏联和东欧人对一个重新武装起来的德国的恐惧。华沙条约产生于莫斯科为阻止西德成为西欧联盟的成员即走上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途径而开展的运动。”在罗宾看来(        ) ‎ A.对德国军国主义的恐惧导致了华约的成立 B.联邦德国的成立成为华约组建的直接诱因 C.华约成立的最初目的是阻止西欧的一体化进程 D.北约的成立势必会引发与之对立的集团的出现 ‎ ‎ ‎23. 据美国杂志估算,如今美国中餐厅的数量已超45000家,中国菜在美国的6个州成为人们的外卖首选。这说明(        ) ‎ A.美国是全球化的真正受益者 B.全球化与本土性的矛盾加剧 C.世界贸易走向体系化制度化 D.全球化已渗透到日常生活中 二、材料分析题 ‎ ‎ ‎ “百家争鸣”蕴含深远的历史意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稷下学宫整体上是齐国官学,但前往讲学的学者大都办有私学,带其弟子同入稷下。众人推举学界名流来担任学宫的祭酒,国君不直接干预教学与学术研究。学宫中容纳“百家之学”,成为百家争鸣的文化沙龙。荀子在学宫三为祭酒,对儒学进行了改造。他扬弃以往儒家天人合一的传统观念,吸收春秋以来具有自然主义倾向的天道观,构建其天人关系学说。 ‎ ‎——张秉楠《稷下学宫与百家争鸣》‎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怀着“救亡图存”的使命感,希望在西方找到一种能化解中国苦难的灵丹。他们曾一度认为自己找到了灵丹。但是一战的爆发使他们认识到资本主义并不是理想的乐园,巴黎和会浇了他们一盆凉水。战后,社会主义成为时髦思想,知识分子先后试验了工读主义、泛劳动主义、新村主义等空想社会主义理论,最终都宣告破产。1920年11月,陈独秀说:“万万不能够妄想拿主观的理想来自由改造……近代空想主义和科学的社会主义之重要的区别就在此一点。” ‎ ‎——倪培强《再论五四新文化运动》‎ 材料三    1950 年,毛泽东在全国戏曲工作会议上提出“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主张各种戏曲应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1953年,中国历史问题研究委员会就历史研究工作方针向毛泽东请示,毛泽东提出要“百家争鸣”。1956年2月,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对斯大林晚期专制主义的揭露,对毛泽东触动很大。这使他意识到,人民内部矛盾处理不好,就会出现政治危机。1956年4月,毛泽东第一次明确提出“双百”方针。 ‎ ‎——韩永进《新的文化发展观》‎ 第13页 共16页 ◎ 第14页 共16页 ‎ ‎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齐国稷下学宫的办学特点,并结合所学简述荀子改造而成的“天人关系学说”。‎ ‎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灵丹”的内涵,并简析新文化运动后期,知识分子选择科学社会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主要原因。‎ ‎ ‎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适用对象的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产生的时代背景。‎ ‎ ‎ ‎ 近现代世界崛起的强国都曾经历过工业化阶段,期间伴随着美好,也有阵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51年,英国议会颁布《航海条例》,规定:“凡外国商品输入英国,或英国商品输出到国外,只许用英船装载或用输入国或输出国的船只装运。”詹金森任英国首相期间(1812—1827),按照工业资产阶级的旨意,撤消了东印度公司对印度贸易的垄断权。罗伯特·皮尔第二次任首相期间(1841—1846),取消了60种商品进口税,废除了《谷物条例》。随后英国在1849年废除《航海条例》。 ‎ ‎——摘编自王玮等《世界通史教程:近代卷》‎ 材料二    随着30年代中期国际局势的再度紧张,“斯大林及其助手就坚信,他们将不得不建立起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否则在十年左右的时间里或许苏联就有可能被资本主义所摧毁。”然而,工人低下的技术水平根本无法高效的驾驭从西方进口的设备。1935年8月30日夜间,斯达汉诺夫在一个工作班内采煤102吨,超过了当时定额的13倍。不久,斯达汉诺夫运动在全国迅速开展。与1913年相比,1937年苏联人均工业产量增长速度为610%,工业生产水平跃升为世界第二、欧洲第一。 ‎ ‎——徐天新《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材料三    《全国工业复兴法》既是产业政策法,也是市场规制法。在实施过程中,大企业一直在寻求控制价格,法规的执行有利于大企业,使中小企业的处境更加困难。到1933年后期,消费者不满工资上涨幅度低于物价上涨幅度,劳工抱怨政府偏袒资方,执行不力。等到经营情况略有好转,大企业也公开抗拒执行法规。1935年,联邦最高法院在一则判决中指出国会授予总统制定甚至批准行业法规的权力是违宪的,宣布《全国工业复兴法》违宪,予以废除。 ‎ ‎——摘编自潘贤掌《罗斯福“新政”及其启示》等 ‎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1651年《航海条例》颁布的主要目的,并分析1849年英国能够废除《航海条例》的历史条件。‎ ‎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斯达汉诺夫运动产生的历史背景,并分析该运动对苏联经济的影响。  ‎ ‎ ‎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说明《全国工业复兴法》作为一部“市场规制法”的体现,并概括《全国工业复兴法》被废除的原因。  ‎ ‎ ‎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 公元213年,秦始皇令蒙恬率部与征用的民夫与大量战俘近200万人,对长城进行修筑。‎ 唐太宗说:“隋炀帝不能精选贤良,安抚边境,唯解筑长城,以备突厥,情识之惑,一至于此!”。对筑长城提出批评,认为长城的修筑“卒何所益”。‎ 官员上疏要求修筑古北口一带的长城,康熙说:“巩固国防的根本,在于修德安民。民心顺了,国家就安定,……古北口、喜峰口一带我都亲自巡视过,长城已损坏的很多,要修的话工程浩大,能不给百姓带来损害吗?”‎ ‎——摘编自山西博物院《碰撞·融合长城文化》等 从材料中提取历史信息,围绕“历史人物与长城”拟定一个论题,并就论题简要阐释。(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释须有史实依据。)‎ 第13页 共16页 ◎ 第14页 共16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18-2019学年浙江杭州高三上历史期中试卷 一、选择题 ‎1.‎ ‎【答案】‎ C ‎【考点】‎ 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 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2.‎ ‎【答案】‎ B ‎【考点】‎ 分封制 ‎【解析】‎ 根据周初的宗法制伦理,“同姓不婚”,但是在春秋时期,同为姬姓的晋国和吴国却因为政治原因而进行了“联姻”,说明其婚姻具有政治色彩,故选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西周后期随着周王权威的不断衰微,才导致了诸侯争霸局面,随着诸侯争霸局面的出现,西周时期的宗法制进一步瓦解,排除A项;题干所述及的“同为姬姓的晋国和吴国联姻”不属于宗法制内容的丰富,排除C项;题干内容主要涉及宗法制,未涉及分封制,排除D项。‎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3.‎ ‎【答案】‎ B ‎【考点】‎ 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 汉代儒学取得正统地位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4.‎ ‎【答案】‎ ‎【考点】‎ 宋朝的商业发展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5.‎ ‎【答案】‎ A ‎【考点】‎ 宋明理学 ‎【解析】‎ 本题考查宋明理学演变情况。关键信息有:良知只是一个天理……致此良知之真诚恻怛(怜悯之心)以事亲,便是孝。‎ ‎【解答】‎ 根据材料“良知只是一个天理……致此良知之真诚恻怛……”,可得出一方面,良知作为普遍之天理,构成了个体自觉遵守的内在规范,另一方面,良知又是个体自愿选择的,真诚去实践的。这样,致良知就达到自觉和自愿的统一,故A正确。 材料并没有强调格物致知,格物致知是程朱理学的修养方法,故排除B项。 材料并不能得出“事亲、事兄”是循序渐进的,循序渐进的修养也就是格物致知的方法,是程朱理学的修养方法,故排除C项。 王守仁的学说本质上还是理学,也是遵守“三纲五常”的儒家伦理的,故排除D项。‎ ‎6.‎ ‎【答案】‎ C ‎【考点】‎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7.‎ ‎【答案】‎ A ‎【考点】‎ 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 ‎【解析】‎ 本题考查百家争鸣。解题的关键是结合道家思想主张对材料的分析。‎ ‎【解答】‎ 结合所学可知,道家主要顺应自然,符合材料“邻借了院外的大树等其它景物”;道家又主张辩证统一,符合材料“实现了虚与实、动与静之间的相互结合”,故A项正确。 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8.‎ ‎【答案】‎ D ‎【考点】‎ 魏源与《海国图志》‎ 第13页 共16页 ◎ 第14页 共16页 ‎【解析】‎ 本题考查魏源与《海国图志》,解题的关键是“魏源认为士“夷”专指“残略性情之民,未知王化者言之”,而洋“夷”是“瀛寰之奇士,域外之良友”。‎ ‎【解答】‎ 魏源的这一思想将土“夷”和洋“夷”做了区分,夸赞洋“夷”,这一思想没有改变对周边少数民族即土“夷”的歧视,在当时天朝上国观念盛行的情况下,有利于减少与守旧派的思想冲突,进而让更多的人接受洋“夷”的文明成果,利于士大夫接受“师夷”思想,故D正确; 这已经属于对“天朝上国”观念的突破,因为传统的“天朝上国”将华夏以外都称之为蛮夷,故不能得出他恪守着“天朝上国”的观念,排除A项; 魏源是地主阶级改革派,学习西方并没有上升到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层面,故排除B项; 这是一种新思潮,并非主流思想,故排除C项。‎ ‎9.‎ ‎【答案】‎ C ‎【考点】‎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10.‎ ‎【答案】‎ B ‎【考点】‎ 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11.‎ ‎【答案】‎ C ‎【考点】‎ 抗日战争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12.‎ ‎【答案】‎ B ‎【考点】‎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13.‎ ‎【答案】‎ D ‎【考点】‎ 改革开放以后的外交成就 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外交政策调整。学生结合当前我国外交政策的特征以及上海合作组织的宗旨原则特点来分析。‎ ‎【解答】‎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为我国的邻国,该组织是新型区域合作组织,根据材料“能够加强边境地区军事互信”,可得出当代中国外交致力于构建新型区域合作睦邻友好关系,选D项。 当代中国的外交是不结盟的外交,故排除A项。 这是参与上海合作组织的外交,并非参与联合国的活动,故排除B项。 材料只能看出军事互信,不能体现军事政治一体化,故排除C项。‎ ‎14.‎ ‎【答案】‎ C ‎【考点】‎ 梭伦改革的措施 梭伦改革的结果和影响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15.‎ ‎【答案】‎ A ‎【考点】‎ 罗马法的作用与影响 ‎《十二铜表法》‎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16.‎ ‎【答案】‎ C ‎【考点】‎ 宗教改革 ‎【解析】‎ 本题考查欧洲宗教改革。解题的关键是结合宗教改革的内容对“致力于恢复基督教的原初形态”的分析。‎ 第13页 共16页 ◎ 第14页 共16页 ‎【解答】‎ 宗教改革中的路德派主张人人有权阅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和上帝沟通,这体现了“致力于恢复基督教的原初形态”,故选C项。 ABD三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 故选:C。‎ ‎17.‎ ‎【答案】‎ ‎【考点】‎ 现实主义文学 启蒙运动 进化论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18.‎ ‎【答案】‎ B ‎【考点】‎ 德意志君主立宪制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19.‎ ‎【答案】‎ C ‎【考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20.‎ ‎【答案】‎ D ‎【考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解析】‎ 本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背景。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遭德国潜艇击沉,遇难中有128名美国人”。‎ ‎【解答】‎ 早在大战爆发前,美国同德国关系就已经十分紧张,这种宣传激起了中立国美国对德国的仇恨,从而加剧了美德两国紧张的关系,选D项。 美国参战是在1917年4月,故“迅速”说法错误,排除A项。 英国海军本来就掌握着制海权,故排除B项。 1917年2月,德国重新实施“无限制潜艇战”,故并没有遏止,排除C项。‎ ‎21.‎ ‎【答案】‎ B ‎【考点】‎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22.‎ ‎【答案】‎ A ‎【考点】‎ 欧洲两大军事集团 ‎【解析】‎ 本题考查美苏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华沙条约起源于苏联和东欧人对一个重新武装起来的德国的恐惧”“为阻止西德……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途径而开展的运动”。‎ ‎【解答】‎ 根据材料“对一个重新武装起来的德国的恐惧”“为阻止西德……走上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途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德国是此前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充满军国主义,重新武装德国会让苏联和东欧人产生对军国主义的恐惧,故对德国军国主义的恐惧导致了华约的成立,选A项。 根据材料“为阻止西德成为西欧联盟的成员”,可得出华约组建的直接诱因是北约让其加入组织,并非联邦德国的成立,排除B项。 根据材料“走上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途径”可得出此处的“西欧联盟”指的是北约,而北约成立的最初目的并非是要阻止西欧的一体化进程,排除C项。 罗宾的言论中看不出北约成立与华约成立之间存在着的“必然性”,故排除D项。‎ ‎23.‎ ‎【答案】‎ D ‎【考点】‎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二、材料分析题 ‎【答案】‎ ‎.‎ ‎.‎ ‎.‎ ‎【考点】‎ 百家争鸣 第13页 共16页 ◎ 第14页 共16页 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 新文化运动 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答案】‎ ‎【考点】‎ 英国的殖民扩张 ‎“苏联模式”‎ ‎“苏联模式”的影响 罗斯福新政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答案】‎ ‎.‎ ‎【考点】‎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 中国历史人物评说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第13页 共16页 ◎ 第14页 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