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3.50 KB
  • 2021-09-24 发布

2021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3章基因的本质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1 -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考点一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1.体内转化与体外转化实验的比较: 项目 体内转化实验 体外转化实验 培养 场所 在小鼠体内 培养基 实验 对照 R 型细菌与 S 型细菌的毒性对 照 S 型细菌体内各成分的相互对 照 实验 构思 用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注射 到小鼠体内作为对照来说明 确实发生了转化 将物质提纯分离后,直接地、 单独地观察某种物质在实验中 所起的作用 实验 结论 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体内含 有某种“转化因子” DNA 是 S 型细菌的遗传物质 联系 (1)所用材料相同,都是 R 型和 S 型肺炎双球菌。 (2)体内转化实验是基础,而体外转化实验则进一步证明“转 化因子”就是 DNA。 (3)两实验都遵循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 2.实验拓展分析: (1)加热杀死 S 型细菌的过程中,其蛋白质变性失活,但是其内部的 DNA 在加热结束后随温度 的恢复又逐渐恢复活性。 (2)转化后形成的 S 型细菌的性状可以遗传下去,说明 S 型细菌的 DNA 是遗传物质。 【高考警示】 细菌“转化”的两个易错点 (1)转化的实质是基因重组而非基因突变: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 S 型细菌的 DNA 片段整合到 R 型细菌的 DNA 中,使受体细胞获得了新的遗传信息,即发生了基因重组。 (2)发生转化的只是少部分 R 型细菌:由于转化受到 DNA 的纯度、两种细菌的亲缘关系、受体 菌的状态等因素的影响,所以转化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 R 型细菌都转化成 S 型细菌,而只是 少部分 R 型细菌转化成 S 型细菌。 - 2 - 【典例】(2019·江苏高考)赫尔希和蔡斯的 T2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证实了 DNA 是遗传物 质,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实验中可用 15N 代替 32P 标记 DNA B.噬菌体外壳蛋白是大肠杆菌编码的 C.噬菌体 DNA 的合成原料来自大肠杆菌 D.实验证明了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是 DNA 【解析】选 C。因为 N 是蛋白质和 DNA 共有的元素,若用 15N 代替 32P 标记噬菌体的 DNA,则其 蛋白质也会被标记,A 项错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是由噬菌体的 DNA 在大肠杆菌体内编码的, B 项错误;噬菌体的 DNA 合成的模板来自噬菌体自身的 DNA,而原料来自大肠杆菌,C 项正确; 该实验证明了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 DNA,D 项错误。 (1)赫尔希和蔡斯是如何标记 T2 噬菌体的 S 和 P 的? 提示:先用含 35S、32P 的培养基分别培养大肠杆菌,然后用培养后的大肠杆菌培养 T2 噬菌体。 (2)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赫尔希、蔡斯的 T2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思路都是将 DNA 与蛋白质分开,分别单独地观察各自的作用。 (2016·江苏高考)下列关于探索 DNA 是遗传物质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格里菲思实验中肺炎双球菌 R 型转化为 S 型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B.格里菲思实验证明了 DNA 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 C.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 T2 噬菌体的 DNA 是用 32P 直接标记的 D.赫尔希和蔡斯实验证明了 DNA 是 T2 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解析】选 D。本题主要考查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格里菲思实验 中肺炎双球菌 R 型转化为 S 型是基因重组的结果,A 项错误;格里菲思实验证明了 S 型细菌中 存在一种转化因子,使 R 型细菌转化为 S 型细菌,B 项错误;T2 噬菌体营寄生生活,需先用含 32P 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获得 32P 标记的细菌,然后再用 32P 标记的细菌培养噬菌体,获得 32P 标记的噬菌体,C 项错误;赫尔希和蔡斯的 T2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 DNA 是 T2 噬菌体 的遗传物质,D 项正确。 【加固训练】 - 3 - 1.下列关于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培养基中的 32P 经宿主摄取后可出现在 T2 噬菌体的核酸中 B.格里菲思和艾弗里所做的转化实验都能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 C.离心的目的是让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较轻的 T2 噬菌体颗粒 D.将 S 型菌的 DNA 与 R 型活菌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后培养基中会有两种菌落 【解析】选 B。培养基中的 32P 经宿主摄取后,可以作为噬菌体 DNA 复制的原料,因此可出现 在 T2 噬菌体的核酸中,A 项正确;格里菲思的转化实验只能证明转化因子的存在,B 项错误; 离心的目的是将噬菌体与大肠杆菌分离,让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较轻的 T2 噬菌体颗粒,C 项正确; 将 S 型菌的 DNA 与 R 型活菌混合培养,S 型菌的 DNA 可以将 R 型菌转化为 S 型菌,因此将 S 型 菌的 DNA 与 R 型活菌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后培养基中会有两种菌落,D 项正确。 2.经查阅在艾弗里等人所发表的论文里发现,艾弗里的原始实验并没有逐一分析 S 型细菌中 的各种成分,原论文也没有提及蛋白质和多糖的分离、提纯工作,而且在论文的预处理方法 部分采取了“去除蛋白质和荚膜多糖”步骤,后续实验是在去除了 S 型细菌的蛋白质和多糖 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不断地去除各种成分,从而得到相对纯净的“转化因子”。得到纯化 的“转化因子”后,艾弗里对其进行了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确认转化因子就是 DNA。根据以 上实验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实验只能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不能证明蛋白质和多糖不是遗传物质 B.该实验思路是将 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分离,单独研究其作用 C.该实验证明了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而赫尔希和蔡斯实验无法证明这一点 D.该实验可以证明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不能证明 RNA 是遗传物质 【解析】选 A。依题意可知:艾弗里是通过不断地去除 S 型细菌的各种成分,从而得到相对纯 净的“转化因子”后,对其进行了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因此,该实验只能证明 DNA 是遗传 物质,不能证明蛋白质和多糖不是遗传物质,A 正确;艾弗里只研究了 DNA 的作用,没有单独 研究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的作用,B 错误;该实验没有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C 错误;该 实验确认转化因子就是 DNA,即证明了 DNA 是遗传物质,但不能证明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 错误。 考点二 T2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1.T2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和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的比较: - 4 - T2 噬菌体侵染 细菌实验 肺炎双球菌体外 转化实验 设计思路 设法将 DNA 和其他物质分开,单独地研究它们各自不同的遗传 功能 处理方法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分别 标记 DNA 和蛋白质的特有元 素 直接分离法:分离 S 型细菌的 DNA、蛋白质和荚膜多糖等,分别 与 R 型细菌混合培养 检验结果 的方式 检测放射性同位素存在位置 观察 R 型细菌能否转化成 S 型细 菌 结 论 DNA 是遗传物质,但不能证明 蛋白质是不是遗传物质 DNA 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等不是 遗传物质 2.子代噬菌体组分的来源: (1)DNA 的链有两条来自母本,其余利用细菌成分合成。 (2)蛋白质成分全部来自细菌。 3.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的放射性分析: (1)32P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 ①放射性来源:噬菌体 DNA 链。 ②上清液具有放射性的原因是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细菌;或者部分大肠杆菌破裂,子代噬菌 体释放。 (2)35S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 ①放射性来源:噬菌体外壳。 ②沉淀物具有放射性的原因是部分噬菌体的外壳没有与大肠杆菌分离。 【高考警示】 标记 T2 噬菌体的三大误区 标记 T2 噬菌体的正确方法是用 35S 和 32P 分别标记细菌,再分别用含 35S 和 32P 的细菌培养 T2 噬 菌体。常常存在三大操作误区: 误区 原因 (1) 用含 35S 和 32P 的培养基培养 T2 T2 噬菌体是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 - 5 - 噬菌体 内,不能利用培养基直接培养 (2) 用 3H、14C 标记细菌,再用被标 记的细菌来培养 T2 噬菌体 DNA 和蛋白质都含有 H 和 C,结果是 T2 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 DNA 都被标记 (3) 用 35S 和 32P 标记同一噬菌体 放射性检测时只能检测到存在部位,不 能确定是何种元素的放射性 【典例】(2017·全国卷Ⅱ)在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的过程中,T2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发 挥了重要作用。下列与该噬菌体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T2 噬菌体也可以在肺炎双球菌中复制和增殖 B.T2 噬菌体病毒颗粒内可以合成 mRNA 和蛋白质 C.培养基中的 32P 经宿主摄取后可出现在 T2 噬菌体的核酸中 D.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与 T2 噬菌体的核酸类型和增殖过程相同 【解析】选 C。本题主要考查 T2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及病毒的特点。T2 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 生在大肠杆菌细胞内的病毒,A 项错误;T2 噬菌体缺乏独立代谢的能力,只能在宿主细胞内进 行代谢,B 项错误;T2 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胞后,利用宿主细胞的核苷酸合成自身的核酸,培养 基中 32P 经宿主摄取后,可以出现在 T2 噬菌体的核酸中,C 项正确;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的遗传物质是 RNA,T2 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 DNA,D 项错误。 (1)某同学用被 32P 标记的 T2 噬菌体侵染细菌,经保温、搅拌和离心处理后,发现上清液中 的放射性高,沉淀物中的放射性很低,这与教材中描述的不一致。请你帮该同学分析他操作 中可能出现的错误。(至少两条) 提示:①保温培养时间短,大多数噬菌体没有侵入细菌体内;②搅拌过度或保温培养时间太 长,导致大多数细菌裂解。 (2)T2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证明了 DNA(填“DNA”或“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1.(2020·皖江模拟)如图所示为“T2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部分实验流程。下列相关叙 述错误的是 ( ) - 6 - A.根据检测结果可得出进入大肠杆菌的是 T2 噬菌体的 DNA B.标记 T2 噬菌体时,T2 噬菌体侵染的是含放射性的大肠杆菌 C.该实验与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的设计思路是一致的 D.若检测到上清液中有少量放射性,则可能与保温时间较短有关 【解析】选 C。根据检测结果可知,进入大肠杆菌的是 T2 噬菌体的 DNA,而蛋白质外壳没有进 入大肠杆菌,A 项正确;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其生命活动必须依赖于细胞,因此标记 T2 噬菌体 时,T2 噬菌体侵染的是含放射性的大肠杆菌,B 项正确;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是格里菲 思将完整细菌感染小鼠,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中将 S 型细菌中的物质进行了提纯,然后将 提纯的物质分别加入培养 R 型细菌的培养基中,因此该实验与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的设 计思路是一致的,C 项错误;若检测到上清液中有少量放射性,则可能与保温时间较短有关, 部分噬菌体的 DNA 还没有来得及注入大肠杆菌就被离心到上清液中,D 项正确。 “两看法”解答噬菌体侵染细菌标记问题 【加固训练】 下列关于 T2 噬菌体和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T2 噬菌体和细菌的遗传物质都是 DNA B.T2 噬菌体和细菌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 C.T2 噬菌体和细菌都可以在普通培养基中培养 D.T2 噬菌体和细菌都属于生命系统中的个体层次 【解析】选 A。T2 噬菌体是病毒,由蛋白质和 DNA 构成,细菌属于原核细胞,其遗传物质是 DNA。 T2 噬菌体和细菌的遗传物质都是 DNA,A 正确;T2 噬菌体没有细胞结构,没有细胞器,B 错误; - 7 - T2 噬菌体不能在普通培养基中培养,需要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C 错误;T2 噬菌体是病毒,不 属于生命系统层次,D 错误。 2.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和 T2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是人类探索遗传物质史中的经典实 验,两个实验都涉及 ( ) A.微生物培养技术 B.同位素标记技术 C.DNA 分离提纯技术 D.差速离心分离技术 【解析】选 A。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和 T2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分别利用微生物培养技术培 养肺炎双球菌和大肠杆菌,A 正确;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没有用到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 B 错误;T2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没有用到 DNA 分离提纯技术,C 错误;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 验没有用到差速离心分离技术,D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