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9.50 KB
- 2021-09-2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1 -
2020-2021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三生物试题(B)
一、选择题
1. 商业广告一般来说为推销商品提供服务,但有一个前提就是尊重客观事实,否则就可能误
导消费者,严重的会触犯法律。下列常见的广告用语中,符合生物学常识的是( )
A. 某食品以纯天然谷物为原料,不含任何糖类,糖尿病患者可放心食用
B. 该饮料富含多种维生素,可有效补充人体运动时消耗的能量
C. 该营养品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必需氨基酸
D. 某口服液富含钙、铁、锌、硒等微量元素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
(1)大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包括 C、H、O、N、P、S、K、Ca、
Mg,其中 C、H、O、N 为基本元素,C 为最基本元素,O 是含量最多的元素。
(2)微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包括 Fe、Mn、Zn、Cu、B、Mo
等。
【详解】A、谷物中含有丰富的淀粉,淀粉属于糖类,A 错误;
B、维生素并不能给人体提供能量,B 错误;
C、该营养品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必需氨基酸,C 正确;
D、钙是大量元素,D 错误。
故选 C。
2. 今年年初,一场冠状病毒(目前已知 RNA 病毒中基因组最大的病毒)引起的疫情在世界各地
不断蔓延,使世界各地的人们陷入恐慌。科学家研究证实,新型冠状病毒主要的传播途径是
近距离传播,比如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等。对这种可怕病原体的描述,下列叙述正确
的是( )
A. 该病原体为原核细胞,无细胞壁
B. 该病原体遗传物质中含有 8 种核苷酸
C. 新型冠状病毒不能独立存活,对高温耐受性差
- 2 -
D. 新型冠状病毒是生命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层次
【答案】C
【解析】
【分析】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和一种核酸组成。
2、核酸有两种类型,即 DNA 和 RNA:
英文缩
写
基本组成
单位
五碳糖 含氮碱基 存在场所
DNA
脱氧核糖
核苷酸
脱氧核
糖
A、C、G、
T
主要在细胞核中,在叶绿体和线粒
体中有少量存在
RNA
核糖核苷
酸
核糖 A、C、G、
U
主要存在细胞质中
【详解】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也没有细胞壁,A 错误;B、新型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RNA,
含有 4 种核糖核苷酸,B 错误;
C、新型冠状病毒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不能在体外长期存活,对高温耐受性差,C 正确;
D、生命系统的最基本结构层次是细胞,而新型冠状病毒没有细胞结构,D 错误。
故选 C。
3. 研究发现,核孔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称为核孔复合体。该复合体是核质交换的双向选择性
亲水通道,是一种特殊的跨膜运输的蛋白质复合体。下图表示物质经核孔复合体进出细胞核
的过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3 -
A. 原核细胞的核孔复合体数目多于真核细胞
B. 核孔复合体转运物质前要有一个细胞识别过程
C. 通过核孔复合体运输的分子一定要具有亲水性
D. 物质经复合体进出核孔的方式可以是协助扩散也可以是主动运输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细胞核由外膜、内膜、核仁、核孔和染色质组成。原核细胞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经过核孔,例如蛋白质、RNA。
【详解】A、原核细胞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A 错误;
B、核孔复合体转运物质前要有一个核孔复合体识别过程,B 错误;
C、通过核孔复合体运输的分子不一定要具有亲水性,C 错误;
D、物质经复合体进出核孔的方式可以是协助扩散也可以是主动运输,D 正确。
故选 D。
【点睛】
4. 如图为植物光合作用同化物蔗糖在不同细胞间运输、转化过程的示意图。其中的胞间连丝
是植物的一种超细胞结构,它把一个个独立的“细胞王国”转变成相互连接的共质体,为植
物体的物质运输和信息传递提供了一个直接的从细胞到细胞的细胞间通道。下列相关叙述错
误的是( )
A. 伴胞中的蔗糖可经胞间连丝直接进入筛管
B. 筛管内的蔗糖可分解为两种单糖
C. 蔗糖可顺浓度梯度进入薄壁细胞,便于光合产物的运输
- 4 -
D. 单糖转运载体至少要横跨筛管和薄壁细胞两种细胞的细胞膜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图解:图中伴胞细胞中蔗糖通过胞间连丝顺浓度梯度运进筛管细胞;而蔗糖要运进薄壁
细胞需要将蔗糖水解单糖才能运输,并且也是顺浓度梯度进行运输。
【详解】A、蔗糖在伴胞到筛管细胞的运输,是通过胞间连丝进行的,A 正确;
B、据图分析,筛管内的蔗糖分解成葡萄糖和果糖,B 正确;
C、蔗糖水解产物顺浓度梯度进入薄壁细胞,便于光合产物的运输,C 错误;
D、单糖转运载体至少要横跨筛管和薄壁细胞两种细胞的细胞膜,进而将单糖由筛管细胞运进
薄壁细胞,D 正确。
故选 C。
5. 溶酶体具单层膜,形状多种多样,是 0.025~0.8 微米的泡状结构,内含许多水解酶。溶
酶体在细胞中的功能,是分解从外界进入到细胞内的物质,也可消化细胞自身的局部细胞质
或细胞器。当细胞衰老时,其溶酶体破裂,释放出水解酶,消化整个细胞而使其死亡。下列
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从起源上来看,溶酶体最可能来源于高尔基体的囊泡
B. 在细胞的生活期间,溶酶体中的酶不会破坏细胞内部的结构
C. 细胞衰老后,溶酶体使其裂解的过程为细胞凋亡
D. 溶酶体的功能是细胞自噬现象的生理基础
【答案】B
【解析】
【分析】
溶酶体:
(1)形态:内含有多种水解酶;膜上有许多糖,防止本身的膜被水解;
(2)作用: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详解】A、从起源上来看,溶酶体最可能来源于高尔基体的囊泡,A 正确;
B、根据题干信息“也可消化细胞自身的局部细胞质或细胞器”可知,在细胞的生活期间,溶酶
体中的酶会破坏细胞内部的结构,B 错误;
C、细胞衰老后,溶酶体使其裂解的过程为细胞凋亡,C 正确;
- 5 -
D、溶酶体的功能是细胞自噬现象的生理基础,D 正确。
故选 B。
6. 根据细胞的功能推测,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唾液腺细胞比心肌细胞具有更多的高尔基体
B. 白细胞比红细胞具有更多的溶酶体
C. 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比叶肉细胞具有更多的叶绿体
D. 合成性激素的卵巢细胞比皮肤的表皮细胞具有更多的内质网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与心肌细胞相比,唾液腺细胞具有分泌功能,因此具有更多的高尔基体,A 正确;溶
酶体能够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白细胞具有吞噬病
菌的作用,而红细胞不能吞噬病菌,所以白细胞比红细胞具有更多的溶酶体,B 正确;植物根
尖分生区细胞没有叶绿体,C 错误;性激素属于脂质的范畴,内质网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加工
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可见,合成性激素的卵巢细胞比皮肤的表皮细胞具有更多的内质
网,D 正确。
7. 许多生物学知识在我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中都留下了浓重的一笔,下列说法与所蕴含的
生物学道理不符的是( )
A. 4 世纪葛洪所著《抱朴子》一书中记有“海藻酒疗瘿”,是利用了海藻中的“碘”治疗甲
状腺肿大
B. 7 世纪的孙思邈用猪肝治疗雀目,现在看来就是用猪肝中储存的维生素 A 治疗色盲症
C. 《诗经·小雅·小宛》中的“螟蛉有子,蜾蠃负之”体现了物种间的捕食关系
D. 思想家孟子、庄子等提出的“天人合一”的观念,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答案】B
【解析】
【分析】
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其生理作用有:
(1)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 Fe2+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Mg2+是叶绿素
的必要成分。
- 6 -
(2)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如钙可调节肌肉收缩和血液凝固,血钙过高会造成肌无力,血钙
过低会引起抽搐。
(3)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和细胞的形态。
【详解】A、4 世纪葛洪所著《抱朴子》一书中记有“海藻酒疗瘿”,是利用了海藻中的“碘”治
疗甲状腺肿大,因为碘甲状腺激素的组成成分,A 正确;
B、用猪肝治疗雀目,实际是利用了猪肝中含量较丰富的维生素 A 治疗维生素 A 缺乏症导致的
“夜盲症”,而不是“色盲症”,B 错误;
C、螟蛉是一种绿色小虫,蜾赢是一种寄生蜂;蜾赢常捕捉螟蛉存放在窝里,产卵在它们身体
里,卵孵化后蜾赢幼虫就拿螟蛉作食物。蜾赢是一种寄生蜂,但以螟蛉为食,故《诗经•小雅
•小宛》中的“螟蛉有子,蜾蠃负之”体现了物种间的捕食关系,C 正确;
D、思想家孟子、庄子等提出的“天人合一”的观念,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D 正确。
故选 B。
8. 阳台不仅仅是晾衣服的地方,也是家里最接近阳光的地方。我们只需种植一些蔬菜,稍微
收拾一下,就可以打造成一个令人神往的小菜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般情况下,阳台内的蔬菜利用自然光进行光合作用
B. 为提高产量,在晚上可适当提高阳台蔬菜所处环境的温度
C. 增施农家肥可提高二氧化碳浓度,促进夜间暗反应的进行,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
D. 通常情况下蔬菜中的叶绿素对绿光的吸收值最大,以促进有机物的制造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由于夜间不进行光合作用,所以温室内夜间宜适当降低温度,以便有机物的积累;冬季光照
强度较弱,光照时间较短,要提高光合作用速率,可以适当增加光照;增加空气湿度,温室
薄膜上会产生一层水膜,从而会降低透光率,影响光合作用;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所以适当的提高二氧化碳浓度可以增加光合作用强度;光合作用所需的能量来自其光反应过
程,而不是呼吸作用,且增加温室中氧气的含量,能促进呼吸作用,加快有机物的消耗。
【详解】A、一般情况下,阳台是家里最接近阳光的地方,阳台内的蔬菜利用自然光进行光合
作用,A 正确;
B、在晚上可适当降低阳台蔬菜所处环境的温度,减少有机物的消耗,提高产量,B 错误;
C、晚上没有光照,植物只能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C 错误;
- 7 -
D、叶绿素(叶绿素 a 和叶绿素 b)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对绿光的吸收值最少,D 错误。
故选 A。
9. 研究发现,直肠癌患者体内存在癌细胞和肿瘤干细胞。用姜黄素治疗,会引起癌细胞内 BAX
等凋亡蛋白高表达,诱发癌细胞凋亡;而肿瘤干细胞因膜上具有高水平的 ABCG2 蛋内,能有
效排出姜黄素,从而逃避凋亡,并增殖分化形成癌细胞。下列说法错误的( )
A. 肿瘤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过程都需要消耗 ATP
B. 编码 BAX 蛋白和 ABCG2 蛋白的基因都属于原癌基因
C. 肿瘤干细胞与癌细胞中基因的执行情况不完全相同
D. 用 ABCG2 抑制剂与姜黄素联合治疗,可促进肿瘤干细胞凋亡
【答案】B
【解析】
【分析】
1、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属于正常的生命现象,对生物体有利;
细胞坏死是由外界环境因素引起的,属于不正常的细胞死亡,对生物体有害。
2、癌细胞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特征为:
(1)能无限增殖;
(2)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
(3)癌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细胞间黏着性降低,易于在体
内扩散转移。
【详解】A、肿瘤干细胞的增殖需要消耗能量,细胞分化过程发生转录和翻译,也是耗能的过
程,两过程都需要消耗 ATP,A 正确;
B、BAX 蛋白为凋亡蛋白,与细胞凋亡有关,故控制其合成的基因不属于原癌基因,B 错误;
C、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肿瘤干细胞与癌细胞中基因的执行情况不同,C 正确;
D、姜黄素能诱发癌细胞凋亡,而 ABCG2 蛋白,能有效排出姜黄素,从而逃避凋亡,用 ABCG2
抑制剂与姜黄素联合治疗,可促进肿瘤干细胞凋亡,D 正确。
故选 B。
10. 某种鱼的鳞片有 4 种表现型:单列鳞、野生型鳞、无鳞和散鳞,由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的两对等位基因决定(用 A、a,B、b 表示),且 BB 对生物个体有致死作用,将无鳞鱼和纯合
野生型鳞的鱼杂交,F1 有两种表现型,野生型鳞鱼占 50%,单列鳞鱼占 50%;选取 F1 中的单
列鳞鱼进行互交,其后代中有上述 4 种表现型,这 4 种表现型的比例为 6:3:2:1,则 F1 的亲本
- 8 -
基因型组合是( )
A. Aabb×AAbb B. aaBb×AAbb
C. aaBb×aabb D. AaBb×AAbb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鱼的鳞片有 4 种表现型:单列鳞、野生型鳞、无鳞和散鳞,由位于两对
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决定,符合基因自由组合规律。分析题意,根据问题提示结合
基础知识进行回答。
【详解】该鱼的鳞片有 4 种表现型,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并且 BB 有致死作用,
可推知该鱼种群 4 种表现型由 A_Bb、A_bb、aaBb 和 aabb 这 4 种基因型控制。F1 中的单列鳞
鱼相互交配能产生 4 种表现型的个体,可推导 F1 中的单列鳞鱼的基因型为 AaBb。无鳞鱼和纯
合野生型鳞的鱼杂交,能得到的基因型为 AaBb 的单列鳞鱼。
先考虑 B 和 b 这对基因,亲本的基因型为 Bb 和 bb,而亲本野生型鳞的鱼为纯合体,故 bb 为
亲本野生型鳞的鱼的基因型,Bb 为无鳞鱼的基因型;
再考虑 A 和 a 这对基因,由于无鳞鱼和纯合野生鳞的鱼杂交后代只有两种表现型,且比例为
1:1。
结合以上分析,亲本的基因型为 AA 和 aa。这样基因组合方式有 AABb×aabb 和 AAbb×aaBb
两种,第一种组合中基因型为 AABb 的个体表现为单列鳞。
故选 B。
11. 将 DNA 指纹同人体核 DNA 的酶切片段杂交,可获得由多个位点上的等位基因组成的长
度不等的杂交带图纹,这种图纹极少有两个人完全相同故而得名,可用来进行个人识别及亲
子鉴定。下列不能作为该项技术的科学依据的是( )
A.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B. 不同 DNA 分子具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
C. 同一个体不同体细胞中的核 DNA 是相同的
D. 子代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答案】A
【解析】
【分析】
- 9 -
1、DNA 分子的多样性:构成 DNA 分子的脱氧核苷酸虽只有 4 种,配对方式仅 2 种,但其数目
却可以成千上万,更重要的是形成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可以千变万化,从而决定了 DNA 分子的
多样性(n 对碱基可形成 4n 种)。
2、DNA 分子的特异性:每个特定的 DNA 分子中具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而特定的排列顺序
代表着遗传信息,所以每个特定的 DNA 分子中都贮存着特定的遗传信息,这种特定的碱基排
列顺序就决定了 DNA 分子的特异性。
【详解】A、真核生物的基因在染色体上都呈线性排列,这不能作为该技术的科学依据,A 正
确;
B、不同 DNA 分子具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即 DNA 分子具有特异性,这可用来进行个人识
别,B 错误;
C、同一个体不同体细胞中的核 DNA 是相同的,这可用来进行个人识别,C 错误;
D、子代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这可用来进行亲子鉴定,D 错误。
故选 A。
12. 处于正常细胞分裂后期的某细胞内含有 30 个 DNA 分子(构成染色体的),下列不可能出现
的情况是( )
A. 产生该细胞的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可能是 15 条或 30 条
B. 该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C. 该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D. 该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结 构时 期 染色体数 DNA 分子数
有
丝
分
裂
间期 2n 2n→4n
分裂期
前、中期 2n 4n
后期 2n→4n 4n
末期 4n→2n 4n→2n
- 10 -
减
数
分
裂
间期 2n 2n→4n
减
Ⅰ
前、中期 2n 4n
后期 2n 4n
末期 2n→n 4n→2n
减Ⅱ
前、中期 n 2n
后期 n→2n 2n
末期 2n→n 2n→n
【详解】A、如果是体细胞中含 5 个 DNA 分子的单倍体生物,则该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后
期;如果是体细胞中含 10 个 DNA 分子的二倍体生物,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后,该细胞可能处
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所以产生该细胞的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可能是 5 条或 10 条,A
有可能;
B、如果是体细胞中含 5 个 DNA 分子的单倍体生物,则该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 有
可能;
C、如果是体细胞中含 10 个 DNA 分子的二倍体生物,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后,该细胞可能处于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C 有可能;
D、正常细胞分裂后期的某细胞内含有 10 个 DNA 分子,此时细胞已完成复制,但没有分裂,
所以体细胞中 DNA 分子为 5 个,不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D 不可能。
故选 D。
13. 已知药物 X 对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药物 D 可抑制药物 X 的作用。某同学将同一瓶小鼠
皮肤细胞平均分为甲、乙、丙三组,分别置于培养液中培养,培养过程中进行不同的处理(其
中甲组未加药物),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各组细胞数,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
不合理的是
- 11 -
A. 乙组培养过程中只加入一种药物 X
B. 丙组培养过程中先加入药物 X,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 D
C. 若培养过程中先加入药物 D,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 X ,所得曲线与丙组相同
D. 推测药物 D 可能会破坏或改变药物 X 的结构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图示,相同时间内,乙和丙两组中的细胞数目都大于甲组,由于甲组未加药物,且药物 X
对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所以甲组为对照组,乙组和丙组为加入药物 X 组,丙组后半段的细
胞数目低于乙组,药物 D 可抑制药物 X 的作用,说明丙组培养一段时间后又加入了药物 D,
因此乙组加入了药物 X,丙组先加入药物 X,后加入药物 D。
【详解】A. 据分析可知,乙组培养过程中只加入一种药物 X,A 正确;
B. 根据分析可知,丙组培养过程中先加入药物 X,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 D,B 正确;
C. 若培养过程中先加入药物 D,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 X,由于药物 D 可抑制药物 X 的作
用,所得曲线与丙组不同,C 错误;
D. 根据乙组和丙组可知,药物 D 可抑制药物 X 的作用,推测药物 D 可能会破坏或改变药物 X
的结构,D 正确。
14. 端粒是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的一种特殊结构,主要由特定的 DNA 序列与蛋白质构成,其主
要生物学功能是保证染色体末端完整复制,使染色体结构保持稳定。当端粒酶存在时,在染
色体末端才能合成端粒的 DNA,以保持端粒长度。端粒酶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端粒酶 RNA、
端粒酶相关蛋白和端粒酶逆转录酶。如图为细胞分裂时,在有、无端粒酶情况下染色体结构
变化的示意图。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 12 -
A. 端粒酶和端粒的化学本质不同
B. 无端粒酶时端粒逐渐缩短可能导致细胞分裂次数有限
C. 端粒酶的存在使细胞能长久保持分裂能力且不发生癌变
D. 对端粒和端粒酶的研究可能有助于延长人类寿命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染色体上端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的要点,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
力。由图可知,随着细胞的分裂,在端粒酶不存在时,染色体的端粒会逐渐减小,而在端粒
酶存在时,可以保持端粒的完整性。据此答题。
【详解】A、据题意分析可知,端粒是由特定的 DNA 序列与蛋白质构成,而酶的化学本质大多
数是蛋白质,少数是 RNA,因此端粒酶和端粒的化学本质不同,A 正确;
B、无端粒酶时不能保证染色体末端完整复制,会使端粒逐渐缩短可能导致细胞分裂次数有限,
B 正确;
C、端粒酶的存在使细胞能长久保持分裂能力,但是不能防止细胞发生癌变,C 错误;
D、对端粒和端粒酶的研究可能有助于延长人类寿命,D 正确。
故选 C。
15. 假说一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利用该方法,孟德尔发现了两个遗传规律。
下列关于孟德尔研究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 提出问题是建立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 F1 自交遗传实验的基础上
B. 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生物体能产生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
C. 假说能解释 F1 自交产生 3∶1 分离比的原因,所以假说成立
D. 测交实验的后代中有 30 株高茎豌豆和 34 株矮茎豌豆属于演绎推理
【答案】A
- 13 -
【解析】
提出问题是建立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 F1 自交遗传实验的基础上,A 正确;孟德尔所作假设的
核心内容是“生物体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且生物体产生的雄配子的数量远多于雌
配子,B 错误;假说能解释 F1 自交产生 3:1 分离比的原因,但假说不一定成立,还需要设计
实验进行验证,C 错误;测交实验的后代中有 30 株高茎豌豆和 34 株矮茎豌豆属于实验的验证,
D 错误。
二、选择题
16. 科学研究发现,小鼠体内 HMGIC 基因与肥胖直接相关。具有 HMGIC 基因缺陷的实验鼠与作
为对照的小鼠,吃同样多的高脂肪食物。一段时间后,对照组小鼠变得十分肥胖,而具有 HMGIC
基因缺陷的实验鼠体重仍然保持正常,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研究可以说明基因具有遗传效应,但若去掉对照组,结论就会缺乏说服力
B. 若不给两组小鼠饲喂高脂肪食物,肥胖症状可能一段时间表现不出来
C. 若 HMGIC 基因是核基因,则其一定在染色体上,若其是质基因,一定在核糖体中
D. HMGIC 基因具有一定的脱氧核苷酸数量,其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蕴藏着遗传信息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分析题干信息,同样摄食的情况下,具有 HMIGIC 基因的小鼠肥胖,具有 HMGIC
基因缺陷的实验鼠体重正常,这说明肥胖这一性状是由 HMGIC 基因决定的,即说明基因具有
遗传效应,但若去掉对照组,结论就会缺乏说服力,A 正确;
B、摄入高脂肪食物是导致肥胖的外因,若若不给两组小鼠饲喂高脂肪食物,肥胖症状可能一
段时间表现不出来,B 正确;
C、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而核糖体不含 DNA,C 错误;
D、遗传信息指的是基因中特定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D 正确。
故选 C。
17. 生物的体细胞能够分裂的次数是有限的,衰老死亡是细胞正常的生命现象。为研究决定细
胞衰老是细胞核还是细胞质,你认为正确的实验方案应是( )
A. 去掉细胞核,观察单独的核、质存活情况
B. 核移植,并进行动物克隆,观察克隆动物的生活年限
- 14 -
C. 将完整的年幼和年老的细胞融合,观察重组细胞衰老的情况
D. 交换年幼和年老细胞的细胞核,观察交换后细胞的衰老情况
【答案】D
【解析】
【分析】
1、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
2、要研究决定细胞衰老的是细胞核还是细胞质,可交换年幼和年老细胞的细胞核,观察交换
后细胞的衰老情况来验证。
【详解】A、去掉细胞核,观察单独的核、质存活情况,破坏了细胞结构的完整性,不符合题
意,A 错误;
B、核移植,并进行动物克隆,观察克隆动物的生活年限,不能排除细胞质的影响,不符合题
意,B 错误;
C、将完整的年幼和年老的细胞融合,观察杂种细胞衰老的表达,不能确定细胞核和细胞质的
作用,不符合题意,C 错误;
D.分离出年幼的和年老的细胞核,分别移植于去核的年老的和年幼的细胞质中,观察交换后
细胞的衰老情况,符合题意,D 正确。
故选 D。
18. 基因敲除技术针对某个序列已知但功能未知的序列,通过改变生物的遗传基因,令特定的
基因功能丧失作用,从而使部分功能被屏蔽,并可进一步对生物体造成影响,进而推测出该
基因的生物学功能。研究人员将某实验动物的第 5 号染色体上的一段 DNA 敲除,结果发现培
育出的实验动物血液甘油三酯极高,具有动脉硬化的倾向,并可以遗传给后代。下列有关叙
述错误的是( )
A. 敲除的 DNA 片段具有遗传效应
B. 动脉硬化的产生与遗传物质发生基因重组有关
C. 控制甘油三酯合成的基因就位于第 5 号染色体上
D. 利用 DNA 片段的敲除技术可以研究相关基因功能
【答案】B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将某实验动物的第 5 号染色体上的一段 DNA 敲除,结果发现培育出的实验动物血
- 15 -
液甘油三酯极高,具有动脉硬化的倾向,并可以遗传给后代,说明该变异是一种可遗传的变
异。
【详解】A、DNA 敲除后结果发现培育出的实验动物血液甘油三酯极高,具有动脉硬化的倾向,
并可以遗传给后代,说明敲除的 DNA 片段具有遗传效应,A 正确;
B、动脉硬化的产生与遗传物质发生可遗传的变异有关,不能说明是基因重组,B 错误;
C、上述信息只能表明敲除的 DNA 片段与甘油三酯代谢有关,不能表明控制甘油三酯合成的基
因就位于第 5 号染色体上,C 错误;
D、由题干信息可知,利用 DNA 片段的敲除技术可以研究相关基因功能,D 正确。
故选 BC。
19. 下图为人体细胞的生命历程示意图,①~⑥为各个时期的细胞,a~c 表示生理过程。据图
分析正确的是( )
A. 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能力①比②强 B. ⑥比②的基因更容易发生突变
C. ⑤与⑥的基因型和蛋白质相同 D. 体内细胞分化形成⑤的过程不可逆
【答案】A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为人体细胞生命历程各个阶段示意图,其中 ab 表示细胞分裂,a 表示分裂间
期,b 表示分裂前,该过程能增加细胞的数目,但不改变细胞的种类;c 表示细胞分化,该过
程能增加细胞的种类,但不改变细胞的数目。
【详解】A、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物质交换的能力越低。因此与①相比,②的
相对表面积较小,其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能力较弱,A 正确;
B、⑥与②相比,②的分裂能力强,更容易发生基因突变,B 错误;
C、⑤与⑥细胞是由同一个受精卵有丝分裂形成的,含有相同的 DNA,但两者选择表达的基
因不同,因此所含的蛋白质不完全相同,C 错误;
D、细胞分化一般不可逆,因此体内细胞分化形成⑤的过程不可逆,D 正确。
故选 AD。
- 16 -
20. 下列关于性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性染色体上的每一个基因都与性别有关 B. 所有的真核生物均有性染色体
C. 性染色体不只存在于生殖细胞中 D. 儿子的性染色体必有一条来自母亲
【答案】CD
【解析】
【分析】
人体细胞中均含有 46 条染色体,其中 44 条常染色体和 2 条性染色体,男性的染色体组成为
44+XY,女性的染色体组成为 44+XX.X 和 Y 属于同源染色体,它们之间既存在同源区段,又
存在非同源区段,但并非性染色体的基因均与性别决定有关。
【详解】A、与性别有关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但不是性染色体上的每一个基因都与性别有
关,如人类的红绿色盲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但其与性别决定无关,A 错误;
B、豌豆等雌雄同体生物的细胞中不含性染色体,B 错误;
C、性染色体既存在于体细胞中,也存在于生殖细胞中,C 正确;
D、儿子的性染色体为 XY,其中 X 来自母亲,Y 来自父亲,D 正确。
选 CD。
三、非选择题
21. 肿瘤细胞的无限增殖和抗药性的产生与核 DNA 有关。某种新型的抗肿瘤药物可通过作用
于核 DNA 抑制肿瘤细胞的恶性增殖,逆转肿瘤细胞的耐药性。该药物分子进入细胞核的过程
如下图。请回答问题:
- 17 -
(1)肿瘤细胞核内储存着___________,是细胞的控制中心。核膜将细胞质和细胞核分隔开来,
承担着物质交换和___________交流的功能。
(2)上图显示,药物分子依赖于细胞膜进入细胞,有的在_____________被直接降解,有的则
在___________中被降解。未被降解的药物分子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积累后发挥作用。因此,
可以推测药物分子在细胞质中的停留时间与降解概率及细胞核对药物吸收速率之间的关系
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综合上述研究,请你设计一个提高该新型抗肿瘤药物作用效果的研发思路___________。
【答案】 (1). 遗传信息 (2). 信息 (3). 细胞质基质 (4). 溶酶体 (5). 药物分
子在细胞质中停留时间越长,被降解概率就越大,细胞核对药物的吸收效率也越低 (6). 将
抗肿瘤药物与亲核蛋白的尾部组合,促进药物分子快速入核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示,药物分子可直接穿过细胞膜进入到细胞质基质,在细胞质基质中的药物分子有
部分会被分解;药物分子还可以与细胞膜表面受体结合,以胞吞方式进入细胞,部分与溶酶
体结合后被降解,部分在细胞质基质中释放出来,未被降解的部分药物分子通过核孔进入到
细胞核中,作用于核 DNA,发挥效应。
【详解】(1)肿瘤细胞核内储存着遗传信息,是细胞的控制中心。核膜将细胞质和细胞核分
隔开来,承担着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功能。
(2)如图显示,药物分子依赖于细胞膜进入细胞,有的在细胞质基质被直接降解,有的则在
溶酶体中被降解。未被降解的药物分子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积累后发挥作用。因此,可以
推测出药物分子在细胞质中停留时间越长,被降解概率就越大,细胞核对药物的吸收效率也
越低。
(3)综合上述研究,由以上分析可知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依赖于尾部,因此可将抗肿瘤药物
与亲核蛋白的尾部组合,促进药物分子快速入核。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
了学生分析图形、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综合应用的能力。
22. 在林中散步,常会见到阳光透过枝条和树叶在树下形成片片“光斑”。就是这些不起眼的
“光斑”,却是生活在林下的阴生植物的生命之光,它们在光斑的照射下会发生如图所示的
气体变化。
- 18 -
(1)图中表示氧气释放速率的曲线是___________(选填“甲”或“乙”);由此可以判断,在
第 20 秒时,叶肉细胞内的___________会大量生成,从而推动暗反应中___________这一生理
过程的进行。
(2)第 20 秒至 40 秒内氧气的释放量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二氧化碳
的吸收量,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突发奇想,欲通过提升光照强度来增加该植物的有机物积累量,你觉得是否可行?
___________请尝试给出一个合理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甲 (2). [H]和 ATP (3). 二氧化碳(三碳化合物)的还原 (4). 大于
(5). 光合作用过程中氧气的释放量理应等于二氧化碳的吸收量,但在所给的时间段内,光反应
已经结束而暗反应还没有结束,所以氧气的释放量会大于二氧化碳的吸收量 (6). 在一定范
围内可行 (7). 因为该植物为阴生植物,适度提升光照强度可增加该植物的有机物积累量,
但若光照过强可能会危及植物生存甚至杀死植物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曲线图分析可知:图中光斑开始和光斑移开是氧气和二氧化碳量变化的原因。光
合作用过程中,有光照先有光反应,图中氧气释放先增加,暗反应中二氧化碳吸收在后,因
此甲曲线代表氧气释放速率,乙曲线表示二氧化碳吸收速率,光照停止后,但是光反应生成
的 ATP 和[H]还在,使暗反应继续进行。
【详解】(1)由分析可知:甲曲线代表氧气释放速率,乙曲线表示二氧化碳吸收速率,由此
- 19 -
可以判断,在第 20 秒时,光反应增强,叶肉细胞内的[H]和 ATP 会大量生成,从而推动暗反应
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的进行。
(2)正常情况下,光合作用过程中氧气的释放量理应等于二氧化碳的吸收量,但在所给的时
间段内,光反应已经结束而暗反应还没有结束,所以氧气的释放量会大于二氧化碳的吸收量。
(3)因为该植物为阴生植物,适度提升光照强度可增加该植物的有机物积累量,但若光照过
强可能会危及植物生存甚至杀死植物,故欲通过提升光照强度来增加该植物的有机物积累量,
在一定范围内可行。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过程,意在考查学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
并能分析曲线明确光斑开始和光斑移开的作用,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
能力。
23. 下图为高等雌性生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某时期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该细胞的名称为___________,处于___________期。
(2)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最多有___________条,生成的配子最多有___________种。
(3)若 4 号染色体上有 A 基因,则 9 号染色体同一位置上基因最可能为___________,理由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 1 号~5 号分别存在 A、b、D、F、g 基因,且与该细胞同时产生的另一细胞中无显性
基因,则该生物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种。
【答案】 (1). 第一极体 (2).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 (3). 20 (4). 32 (5). A (6).
它们是同一条染色体复制而形成的 (7). 8
【解析】
- 20 -
【分析】
分析题图:图中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是雌
性动物,因此该细胞为第一极体。
【详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裂,称为
第一极体。
(2)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则该生物体细胞所含
染色体数目为 10 条,在有丝分裂后期最多为 20 条;该生物体细胞中含有 5 对同源染色体,
因此其生成的配子最多有 25=32 种。
(3)若 4 号染色体上有 A 基因,则 9 号染色体同一位置上基因最可能为 A,因为它们是同一
条染色体复制而形成的。
(4)若 1 号~5 号分别存在 A、b、D、F、g 基因,且与该细胞同时产生的另一细胞中无显性
基因,则该生物的基因型为 AabbDdFfgg,因此其测交(与基因型为 aabbddffgg 的个体杂交)
后代的基因型有 2×1×2×2×1=8 种。
【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24. 小鼠的褐毛对黑毛是一对相对性状,受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四只小鼠,
甲和乙是雌鼠,丙和丁是雄鼠,已知甲、乙、丙鼠为黑毛,丁鼠为褐毛。甲与丁交配,子鼠
全部为黑毛;乙与丁交配,子鼠中有褐毛鼠。请回答:
(1)关于毛色这一性状的显性性状是___________。你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设以 B 为显性基因,b 为隐性基因,依次写出甲、乙、丁鼠的基因型:_____________。
(3)若用上述四只鼠来鉴别丙鼠是纯合体或者是杂合体,选择的亲本组合为___________;实
验现象及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黑色 (2). 甲与丁的杂交后代全为黑色 (3). BB、Bb、bb (4). 乙鼠
(Bb, ♀吊) x 丙鼠(B_ ,♂) (5). 若子鼠全为黑色,则丙鼠很可能是纯合体;若子鼠中有
黑色和褐色(或只有褐色),则丙鼠为杂合体
【解析】
【分析】
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控制生物
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基因时,显示显性性状;当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
隐性时,显示显性基因控制的显性性状;当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显示隐
- 21 -
性性状。
【详解】(1)甲鼠与丁鼠交配的后代全部为黑毛子鼠,无性状分离,即可断定黑毛是显性性
状,褐毛是隐性性状。
(2)根据上面的分析,甲和丁的子代无性状分离,说明甲鼠是显性纯合体,基因型为 BB,丁
鼠是隐性个体,基因型为 bb;而乙和丁交配的后代中有性状分离现象,所以乙是杂合体,基
因型为 Bb。
(3)因为丙是雄鼠,而在甲、乙二雌鼠中无隐性个体,所以只能让丙与乙交配来鉴别其基因
型,而不能按常规方法测交。如果交配后得到的子代全部是黑毛子鼠,说明丙是纯种,基因
型为 BB;如果交配后得到的子代中有黑色和褐色,则丙鼠为杂合体,基因型为 Bb;如果交配
后得到的子代中只有隐性个体褐毛子鼠出现,则丙是杂合体,基因型为 Bb。
【点睛】分析题干信息,甲、乙、丙、丁的性状和性别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基因分离定律
的掌握应用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25. 某植物的果实有很多种子,其粒重由三对等位基因(A 与 a、B 与 b、C 与 c)控制,其中显
性基因对粒重有增重作用,且作用效果相同,具有累积效应。现取两个亲本杂交,亲本的基
因组成如图所示(假设没有基因突变及交叉互换)。
(1)F1 中粒重最重的个体自交,理论上 F2 的表现型有___________种,其比例为__________(按
粒重由重到轻的顺序),其中粒重最重的个体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
(2)该种植物花的位置有顶生与腋生两种,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只有两对基因都为隐性
时才表现为顶生,其他情况下为腋生。已知其中一对等位基因 D、d 位于 1、2 号染色体上,
要确定另一对等位基因 F、f 是否也位于 1、2 号染色体上(不考虑交叉互换),请完成下列实验
步骤。
- 22 -
第一步:选择基因型为 DDFF 和 ddff 亲本杂交得到 F1;
第二步:F1 植株自交,得到 F2;
第三步:观察统计 F2 植株花的位置___________。
结果及结论:
①若 F2 植株花的位置腋生与顶生的比例接近___________,说明另一对等位基因 F、f 不位于 1、
2 号染色体上;
②若 F2 植株花的位置腋生与顶生的比例接近___________,说明另一对等位基因 F、f 位于 1、
2 号染色体上。
【答案】 (1). 7 (2). 1 :2:3:4:3:2: 1 (3). AABBCC (4). 表现型及其比例
(5). 15: 1 (6). 3:1
【解析】
【分析】
基因分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
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
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由题图可知,A、a 和
C、c 分别位于 2 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详解】(1)根据题意,亲本杂交,F1 的基因型为 AaBbCcDd 和 AabbCcDd,F1 中粒重最重的
个体基因型为 AaBbCc(D、d 不控制粒重,不考虑),产生的配子为 ABC、ABc、abC、abc 四种,
含有控制粒重的基因分别为 3 个、2 个、1 个和 0 个,所以配子结合后的粒重有 7 种。表现型
比例为 1:2:3:4:3:2:1,其中粒重最重的个体为 AABBCC。
(2)判断两对等位基因是否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可采用测交法,也可采用自交法,通过
观察子代表现型及其比例来作出判断。以下是采用自交法进行探究的过程:①若另一对等位
基因 F、f 不位与 1、2 号染色体上,则 F2 植株腋生(D_F_,D_ff,ddF_):顶生(ddff)=(9+3+3):
1=15:1,②若另一对等位基因 F、f 位于 1、2 号染色体上,则有 F2 植株腋生(DDFF,DdFf):
顶生(ddff)=3:1。
【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重点要求考生掌握基因自由
组合定律的实质,能根据图中信息准确判断亲本的基因型,再根据题中信息准确答题。
相关文档
- 【生物】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202021-09-2811页
- 山东省济南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2021-09-2825页
- 福建省仙游一中福建八中二校2020届2021-09-2737页
- 江西省临川二中临川二中实验学校202021-09-2725页
- 辽宁省沈阳市城郊市重点联合体20202021-09-279页
- 辽宁省葫芦岛市第八高级中学2020届2021-09-2711页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20届高2021-09-2716页
- 山东省日照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2021-09-2724页
- 福建省永泰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2021-09-2613页
- 山西省太原市二十一中2020届高三上2021-09-263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