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5.32 KB
  • 2021-10-21 发布

第5单元部编语文七上同步练习+答案解析

  • 1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专题16《猫》同步练习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失踪(zōng) 似的(sì) 颈下(jǐnɡ) 娱乐(yú)‎ B. 污涩(sè) 叮嘱(zhǔ) 红绫(líng) 怅然(chàng)‎ C. 怂恿(sǒng) 屋脊(jí) 懒惰(duò) 凝望(níng)‎ D. 蜷伏(quán) 活泼(pō) 郁闷(yù) 惩戒(chěng)‎ ‎【答案】B ‎【解析】A项,“似”应读“shì”;B项,正确;C项,“脊”应读“jǐ”;D项,“惩”应读“chéng”。据此,答案为B。‎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隔壁 消耗 隐约 妄下断语 B. 讨厌 忧郁 安祥 若有若无 C. 预警 偶然 挣扎 提心掉胆 D. 愤恨 辨护 衔着 畏罪潜逃 ‎【答案】A ‎【解析】A项,正确;B项,“安祥”应为“安详”; C项,“提心掉胆”应为“提心吊胆”;D项,“辨护”应为“辩护”。据此,答案为A。‎ ‎3. 写出下列加下划线词语的意思。‎ ‎(1)后来这只猫不知怎地忽然消瘦了,也不肯吃东西,光泽的毛也污涩了。 (___)‎ ‎(2)三妹便怂恿着她去拿一只来。 (___)‎ ‎(3)我也怅然的,愤然的,在咒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 (___)‎ ‎【答案】 (1). 肮脏且不光滑。 (2). 鼓动别人去做某事。 (3). 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这种词语的意思是语境临时赋予的,具有特殊的表情达意的作用。因此,做这样的题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解释,不能借助字典等工具书照抄照搬下来。解答时要根据语境推断词语的意思,而且词语书写还要准确无误。‎ ‎4. 根据语境,选词填空。‎ 悲楚 酸楚 ‎(1)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______),可怜这两个月来相伴的小侣!‎ ‎(2)它很(______)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答案】 (1). 酸辛 (2). 悲楚 ‎【解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辨析同义词,每组同义词既有相同的语素,又有不同语素,关键在了解共同点的基础上,抓住它们的不同语素,仔细体会其意义和用法上的细微差别。两个词语都有悲苦之意。(1)第一只猫病死,我们一家辛酸苦楚,非常难过,选择酸楚能准确表现失去爱猫时难过的心情。(2)第三只猫无辜被打、逃上屋瓦、凄惨咪呜,体会出猫的悲伤凄苦,选择悲苦恰当。‎ 点睛:辨析同义词可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1. 从感情色彩上进行辨析,也就是从词的褒贬义去辨析。如"顽强"与"顽固",前者表示赞许,后者则表示憎恨。2. 从语意轻重上进行辨析。如"破坏"与"摧毁",前者程度浅,后者程度深。3. 从范围大小上进行辨析。如"战争"与"战斗",前者范围大,后者范围小。4. 从对象的不同去辨别。如"沉重"与"繁重",都有分量重的意思,但"沉重"指精神或思想负担重,而"繁重"则指工作、任务的数量重。‎ ‎5.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它常常对鸟笼凝望着,也许是羡慕鸟儿的美丽,也许是感叹自己的悲惨经历和孤苦伶仃的生活……‎ B. 在不合理的社会中,弱小者总是饱尝着生活的艰辛,不受欢迎的人往往会成为冤案的牺牲品。‎ C. 每个学生都有创新的潜能,要激发这种潜能,就要看能否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D. 猫是一种大家都很熟悉的小动物,因为它非常惹人喜爱,所以很多家庭都养它。‎ ‎【答案】C ‎【解析】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A项,正确;B项,正确;C项,一面对两面,删掉“看能否”;D项,正确。据此,答案为C。‎ 二、阅读理解 阅读“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自此,我家永不养猫”,回答下面的问题。‎ 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但并不好看,又很瘦。它伏着不去。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张婶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但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顽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如此的,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它渐渐的肥胖了,但仍不活泼。大家在廊前晒太阳闲谈着时,它也常来蜷伏在母亲或三妹的足下。三妹有时也逗着它玩,但没有对于前几只小猫那样感兴趣。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的伏着,吃得胖胖的。‎ 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的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妻常常叮嘱着张婶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妻道:“张婶,留心猫,它会吃鸟呢。”‎ 张婶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一会,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婶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扳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婶要小心了。张婶!你为什么不小心?” ‎ 张婶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我以为它真是“畏罪潜逃”了。‎ 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象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 隔了几天,李嫂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的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我心里十分的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的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6. “我”在处理芙蓉鸟遇害事件时,为什么认定罪魁祸首是第三只猫?‎ ‎7. “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中的“似乎”一词为什么不能删去?‎ ‎8. 第三只猫在“我”家的地位如何?形成这种地位的原因是什么?‎ ‎9. 体会“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表达的思想感情。‎ ‎10. 文章记叙了三次养猫的故事,层层推进,重点写第三只猫,为什么还要花大量笔墨写前两只猫?‎ ‎11. 对于第三只可怜猫的枉死,你想对文中的“我”说些什么?‎ ‎【答案】6. 因为“我”本来就不大喜欢这只猫,加上它常对着鸟笼凝望,发现时嘴里好像还吃着什么,“我”从主观上认定是第三只猫吃了鸟。 ‎ ‎7. 因为花白猫对这一对黄鸟特别注意,只是“我”的猜测和主观臆断,所以“似乎”一词不能删。 ‎ ‎8. 地位是“若有若无”。原因是:这是一只捡来的猫,不好看,也不活泼,好像是具有天生的忧郁性似的,所以不能引起家人的关注。 ‎ ‎9. 因为“我”的过失而导致了猫冤死,表现出“我”深深的自责和无穷的悔恨之情。 ‎ ‎10. 写前两只猫是为详写第三只可怜猫做必要的铺垫,也是为了与第三只猫形成鲜明的对比,有利于更好地凸显中心、揭示主旨。 ‎ ‎11. 示例: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实;对人对事不存偏见私心,要宽容、 要仁爱,要同情弱小者。‎ ‎【解析】‎ ‎6.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和概括。在阅读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意筛选符合题意的内容概括作答即可。选文第1段“但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顽游。”第3段“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第13段“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因这三点,再加上自己的主观臆断,认定罪魁祸首是第三只猫。据此作答。‎ ‎7.考查重点词语的理解。理解词语的含义不要仅浮于语句的表面意义,要重点进行片段研读和探究,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紧扣文章中心主题。“似乎”一词之所以不能删,原因是这个词语暗示了第三只猫并没有吃“芙蓉鸟”,只是我的主观臆测。去掉则不能表达这层意思了。据此理解作答。‎ ‎8.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概括能力。可根据文章第1 段中的“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但并不好看,又很瘦……但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顽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如此的,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这些内容概括作答。‎ ‎9.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阅读文本,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根据所写的处理“芙蓉鸟事件”中,“我”的主观臆断最终害死了第三只猫。“我”之所以这样说:“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表达了因“我”的过失而感到深深的自责和愧疚之情。据此理解整理作答。‎ ‎10.考查对写作手法的理解。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叫衬托。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作者之所以写前两只猫,采用了反衬的手法,与前两只猫形成鲜明的对比,为表达作者的情感变化做了铺垫,从而突出了文章的主旨。据此理解作答。‎ ‎11.考查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和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根据文章叙写的“芙蓉鸟事件”中,“我”凭借主观臆断而过失杀害了第三只的事实来分析作答。可以从“不能主观臆断,要重视证据”“人要宽容、仁爱”等方面作答。‎ 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用类似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高的”衬托“更高的”,用“好的”衬托“更好的”是正衬;用相反或相异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矮的”衬托“高的”,用“坏的”衬托“好的”是反衬。其目的都是为了突出主体事物的特点。‎ 专题17《动物笑谈》同步练习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嗔怪(chēn) 哞哞(mōu) 煞白(shà) 匍匐(púfú)‎ B. 俯冲(fǔ) 孵卵(fū) 羞怯(qiè) 嘎嘎(gā)‎ C. 哺乳(pú) 小凫(fú) 驯养(xùn) 蹒跚(pánshān)‎ D. 模样(mú) 虐待(nüè) 麝香(shè) 禁锢(gù)‎ ‎【答案】C ‎【解析】C项有误,“哺”应读“bǔ”。‎ ‎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1)可可伸开了翅膀迟疑了一会儿,然后敛翼腹冲而下,只一下就停在我伸出的手臂上了。(______)‎ ‎(2)过了好几个礼拜,这个可怜的家伙才渐渐从它因长期禁固所受的精神虐待中恢复过来。(______)‎ ‎(3)实在不能嗔怪有些外行人批评:研究动物行为的科学家实验的方法怪旦不经。(______)‎ ‎(4)晚上我们通常把它关在屋里睡觉,早晨一放它出来,它总是迫不急待地来找我。(______)‎ ‎【答案】 (1). (1)腹—俯 (2). (2)固—锢 (3). (3)旦—诞 (4). (4)急—及 ‎【解析】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辨析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如“腹—俯”“固—锢”可从形旁辨析。如“急—及”可从词语语境来辨析,“迫不及待”的“及:到”,不是“着急、急切”。‎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自九寨沟地震发生以后,全国各方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包括腾讯、京东……等在内的科技公司也付出了行动。(应删去“自”或“以后”)‎ B. 近日,献县相关部门组织了“万人万米健身跑”活动,这次活动正将掀起全民健身新热潮。(应将“正”删掉)‎ C. 夏天的白洋淀荷花盛开,是个非常美丽的季节。(应把“季节”改为“地方”)‎ D. 能不能具有坚定的意志,能不能持之以恒地为之努力,是实现理想的重要因素。(把两个“能不能”去掉)‎ ‎【答案】A ‎【解析】A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省略号与“等”字不能同时使用。应将省略号删去。‎ ‎4.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这些小鸭子一点儿也不怕我,它们信任地望着我,挤成一堆,听任我用叫声把它们带走。‎ B. 在实验开始时,我原和小鸭子一样匍匐在草中,后来我逐渐换成坐的姿势。‎ C. 由人工孵卵器养出的小凫,总是极其羞怯。‎ D. 把一整团线都打开来,就像一个纸风筝拖着一条极长的尾巴。‎ ‎【答案】B ‎【解析】A项,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C项,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D项,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B项没有运用修辞。‎ ‎5.选出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  )‎ ‎①该地区的动植物生存概率要大于世界其他地区的动植物。‎ ‎②特别是当气候变暖时,其他天敌鸟类的迁入将更加危及这种稀有鸟类的生存。‎ ‎③欧洲是自然环境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最小的地区。‎ ‎④例如,生活在英国苏格兰地区的特有鸟类红嘴雀,由于气候和环境的变迁,在未来将很难存活下去。‎ ‎⑤即便如此,在气候变暖的影响下,欧洲地区四分之一的鸟类和11%~17%的植物也将在未来逐渐灭绝。‎ A. ③①⑤④② B. ③④①⑤② C. ③⑤④②① D. ④②③①⑤‎ ‎【答案】A ‎【解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阅读各个句子,准确判断它们共同表达的中心意思,再分析各句之间的关系,有时也可利用总写分写的写作顺序以及句式特点,注意其中的关联词、次序语、衔接语。③句介绍欧洲,①句“该地区”承接。然后出现转折⑤“即便如此”,答案为A。‎ ‎6.填空。‎ 本文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国籍)动物行为学家、科普作家。获197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著有《__________________》《攻击的秘密》《__________》《狗的家世》等。‎ ‎【答案】 (1). 康拉德•劳伦兹 (2). 奥地利 (3). 所罗门王的指环 (4). 雁语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考查与康拉德•劳伦兹的《动物笑谈》相关文学常识。注意“兹”字的写法。‎ 二、阅读理解 读课文《动物笑谈》第10-19段,思考下面的问题。‎ ‎7. “另一次我差点儿被送进疯人院里,这得怪我养的那只黄冠大鹦鹉‘可可’了”‎ 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8. “它总是迫不及待地来找我”句中“迫不及待”一词怎么理解?‎ ‎9. “到底叫不叫它呢?那一刻真叫我为难呀,如果我叫了,它竟然理也不理地飞走了,我怎么向旁边的人解释呢?”这一传神的心理描写表达了“我”怎样的心情?‎ ‎10. 这段话一共写了黄冠大鹦鹉的几件趣事?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案】7. 这句话既起到了过渡的作用,也起到了设置悬念的作用.它使文章波澜叠起,曲折丛生,既推进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又可以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 ‎8. “迫不及待”一词写出了可可深通人性,它对“我”的依恋之深. ‎ ‎9. 这句话写出了作者纠结不已又矛盾的心情,既怕被周围的人当作行事怪诞的疯子,又怕可可迷路不能回家. ‎ ‎10. 一共写了可可的三件事:①可可到处追寻“我”;②可可的恶作剧;③可可把毛线缠到树上.‎ 表达效果:‎ ‎①可可到处追寻“我”.写出了可可因获得自由后变得活泼而神采奕奕,并且对“我”恋恋不舍.‎ ‎②可可的恶作剧.写出了可可的聪明,它知道如何来排这些扣子,更突出了可可与作者一家人的亲密.‎ ‎③可可把线缠到树上.可见可可是多么的富有想象力,它与“我”的母亲是多么的融洽.‎ ‎【解析】‎ ‎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语句在文中的作用分析。根据文本内容可知,本段文字中的“另一次”紧承上文,后半句又引起下文,所以它起的作用是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中重点词语含义的能力。作答时,需正确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其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即可。迫不及待:形容心情十分急切。在这里形象的体现了可可的聪明和对我的依恋。‎ ‎9.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句子的理解。理解语句一定要遵循“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把句子放到语段中,把语段放到原文,结合上下文内容,结合语段在文中的位置及作用,做出具体分析,这样才能正确而全面的理解出语段的意思。联系具体的语境分析即可。这句话写出了我心中的纠结,想喊又不想喊,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10.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把握。细读文本可知,这几段重点写我与可可之间的三件趣事,一是可可到处找寻我,表现了它对我的依恋。二是可可把父亲衣服上的扣子拧下来,而且还整齐的排列起来,表现了它与我们一家人的亲密和聪明。三是可可把毛线缠到树上,表现他与我的母亲关系融洽,富有想象力。‎ 专题18《狼》同步练习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困窘(jǐng)  苫蔽(shàn)  尻尾(kāo)‎ B. 狡黠(xiá) 缀行(zhuì) 积薪(xīn)‎ C. 弛担(chí) 眈眈(dān) 目似瞑(míng)‎ D. 假寐(mèi) 禽兽(qín) 少时(shǎo)‎ ‎【答案】A ‎【解析】A项,“窘”读音应为“jiǒng”。‎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缀行甚远(_____)‎ ‎(2)屠大窘(_____)‎ ‎(3)弛担持刀(_____)‎ ‎(4)眈眈相向(_____)‎ ‎(5)一狼径去(_____)‎ ‎(6)止露尻尾(_____)‎ ‎(7)目似瞑(_____)‎ ‎(8)狼亦黠矣(_____)‎ ‎【答案】 (1). 紧跟; (2). 处境困迫,为难; (3). 放下 (4). 注视的样子 (5). 径直走开 (6). 屁股 (7). 闭眼 (8). 狡猾 ‎【解析】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做出判断。“缀”紧跟;“径去”, 径直走开;“瞑”, 闭眼。‎ ‎3.解释下列词类活用的加点词语。‎ ‎(1)其一犬坐于前______用作______‎ ‎(2)一屠晚归______用作______‎ ‎(3)一狼洞其中______用作______‎ ‎(4)恐前后受其敌______用作______。‎ ‎【答案】 (1). 名词; (2). 状语,像狗一样 (3). 动词 (4). 名词,屠户 (5). 名词 (6). 动词,打洞 (7). 名词 (8). 动词,攻击 ‎【解析】文言词语的词类活用包括:(1)名词作动词;(2)动词作名词;(3)形容词作名词和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4)名词作状语等。要求学生能结合具体语境准确辨析其用法即可。“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 ‎4.“其”字在古汉语中常作代词,指代的内容是根据每句话的意思所决定的本文中指代A.两狼B.麦场C.柴堆D.屠户E.半身入垛的狼,指出下列各句中“其”指代什么,将指代的字母写在括号中。‎ ‎(1)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_____)‎ ‎(2)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______)(______)‎ ‎(3)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______)‎ ‎(4)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______)(_______)‎ ‎【答案】 (1). (1)A (2). (2)B (3). C (4). (3)E (5). (4)C (6). D ‎【解析】此类题主要看语境,如果出现代词,那一定是在前面有了主体之后才会出现的,所以可以到这个代词前面去找指代的主体。(1)“恐前后受其敌”的意思是“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其”指代的是两狼,故选A。(2)这句话的意思是: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由此可知,第一个“其”指的是麦场,第二个“其”指的是柴堆,故分别选BC。(3)“屠自后断其股”的意思是“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其”指的是半身入垛的狼,故选E。(4)这句话的意思是: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第一个“其”指的是柴堆,第一个“其”指的是屠户,故分别选CD。‎ ‎5.请选出下列各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句(  )‎ A.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B. 屠乃奔倚其下,驰担持刀 C. 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D.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通假字的掌握情况。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我们把它叫做“本字”。C项中的“止”通“只”。‎ ‎6.本文的中心意思是(  )‎ A. 说明对于狼那样的坏人,可以作必要的让步,如果他们得寸进尺,贪得无厌,那就必须把它们消灭掉。‎ B. 说明狼是一种贪得无厌、狡猾残忍的动物,我们必须坚决消灭它,否则它将危害人类。‎ C. 说明对于狼那样的拦路打劫的坏蛋,不能给他们财物,只能把他们消灭掉。‎ D. 说明对于像狼那样的敌人,不应该有丝毫畏惧,而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从而战胜他们。‎ ‎【答案】D ‎【解析】要想抓住文章的中心,必须从故事入手,理清故事的大意,感知故事的情节,结合自己的感悟去分析。本文主要从屠夫的角度记叙内容,所以他的做法才是作者所要提倡的,故选D。AC两项中的“必须消灭掉”“只能把他们消灭掉”的分析错误,B项中没有点明狼的象征意义。‎ 二、阅读理解 阅读全文,完成下列小题。‎ ‎7.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8. 文中最能表现屠户勇敢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 ‎9. 如果要用“屠户遇狼”概括第一段的内容,后面三段的内容依次应为__________、屠户御狼和__________。‎ ‎10. “一屠晚归”的“晚”字用得十分精妙,试简要分析其作用。‎ ‎11. 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狼的狡诈阴险?‎ ‎12. 下面有关文意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文章主要表现了狼的贪婪、凶残、狡诈和愚蠢的性格。‎ B. 文章的主旨主要是为了表现屠户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 C. 文章写屠户的机智主要是通过他的心理和动作表现出来的。‎ D. 狼很狡猾,但最终自取灭亡,这个故事启示我们,对像狼一样阴险狡诈的恶势力不能存在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答案】7. (1)场主人把柴草堆在打麦场里,覆盖得像小山似的。‎ ‎(2)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 ‎8.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 ‎9. (1). 屠户惧狼 (2). 屠户杀狼 ‎ ‎10. 一个“晚”字,既写出了时间,又表明了屠户在夜晚走路,环境十分恶劣。 ‎ ‎11.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12. B ‎【解析】‎ ‎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苫蔽”“变诈”“几何”“止”“耳”等字词的翻译。‎ ‎8.考查对文章重要信息的提取。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如文中最能表现屠户勇敢的一句话可提取“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作为答案。‎ ‎9.本文是叙述类文体,概括情节内容首先要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梳理情节,按着题干中的提示,先找出所示情节,然后再根据情节要素(地点、时间)和情节之间的关联性了解情节的变化,抓住主要人物的主要活动,依照所示情节概括方式概括出其他情节。如第一段“屠户遇狼”,后面三段的内容依次应为“屠户惧狼”、“屠户御狼”和“屠户杀狼”。注意关键性的词语“屠户”与“狼”;还要注意使用能够体现主人公具体的行为的词语。‎ ‎10.考查文中重要词语的表现力。“一屠晚归”的“晚”字是“傍晚”的意思,写出当时时间、天色不明亮,环境恶劣,暗含杀机。更能反衬屠夫的勇敢机智。‎ ‎11.考查对文章重要信息的提取。要想捕捉材料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提取信息的前提和基础。如文中表现狼的狡诈阴险的语句可提取“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等句作答。‎ ‎12.B项有关文意的理解有误。本文的主旨是讽喻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论怎样狡诈,终归要失败;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除恶务尽,要像屠户那样两狼齐毙,不留后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