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5.00 KB
  • 2021-10-21 发布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一课一练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含答案)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基础闯关全练 ‎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 A.颁发( bān) 仲裁(zhòng) 颇有(pō)‎ B.遗嘱( zǔ) 巨额(é) 逝世(shì)‎ C.联盟( mén) 纪念(jì) 奖金(jiǎng)‎ D.挪威( nuó) 渗透(sèn) 仪式(yí)‎ ‎2.根据语境选词填空,最恰当的一项是( )‎ ‎(1)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今天首次__________了诺贝尔奖。‎ ‎(2)德国的贝林(生理学或医学奖),他在血清疗法的研究方面______.‎ A.颁布卓有成就B.颁发成绩卓著 C.颁布成绩卓著D.颁发卓有成就 ‎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闻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个部分。‎ B.人们常把“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t如何”称为新闻的“六要素”。‎ C.《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表达了作者对获奖者的羡慕之情。‎ D.诺贝尔是瑞典化学家、工程师。‎ 能力提升全练 ‎1.为下列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20个字。‎ 新华社斯德哥尔摩12月10日电(记者和苗)‎ ‎20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以及经济学奖颁奖仪式10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 ‎12月10日是瑞典化学家和发明家诺贝尔的逝世纪念日,每年的诺贝尔奖颁奖典礼都安排在这一天举行。依照惯例,主办方用从诺贝尔去世的地方——意大利圣雷莫运来的鲜花装饰颁奖台。获奖者陆续上台就座。‎ 诺贝尔基金会主席卡尔一亨里克·赫尔丁首先致辞说,科学是时代的语言,可在国家和文化之间架起桥梁。“因此,研究的重要性不仅限于新知识的产生,更是可以起到(科学)普及的作用,为全人类互动提供共同基础。”‎ 答: ‎ ‎2.阅读课内语段,回答问题。‎ ‎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黄色炸药,以后又发明了多种炸药,这使他获得巨额收入.1896年诺贝尔逝世,这笔巨款用来设立诺贝尔奖金。他留下来的资金每年的利息将支付这5种诺贝尔奖金。诺贝尔基金会是这笔资金的合法拥有者,并管理这笔资金的投资,但与诺贝尔奖的评定无关。诺贝尔奖的评议权属于瑞典和挪威的诺贝尔奖评委会。‎ ‎(1)这部分内容介绍了____________,是消息的______部分。‎ ‎(2)“巨额”指____________,和下文中____________相照应。‎ ‎(3)说说你对画线句子的理解。‎ 答: ‎ 三年模拟全练 ‎1.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我们的祖先也曾得到过科学的秘密,率先发明了火药和指南针 ‎②我们发明指南针,并不曾向海上获取霸权 ‎③而是用它来制造奇巧美丽的烟火,使人们在节日里享受欢乐 ‎④同西方人不同,我们发明火药,不是用它来侵占别国领土 ‎⑤而是让风水先生勘定我们庙堂、居宅及坟墓的方位与走向,使我们的生活中顸重要的“住”,能够有优美适宜的自然环境 ‎⑥爱好和平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A.①④③②⑤⑥B.⑥①④⑤②③‎ C.①④⑤②③⑥D.⑥①④③②⑤‎ ‎2.请在空格内为下面的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5字)‎ 东方网2007年10月29日消息 10月29日18时01分,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实施第三次变轨,这也是卫星入轨后的第二次近地点变轨。‎ 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主任饶顺和介绍说,嫦娥一号卫星在24小时轨道飞行第3圈时,远望三号测量船在近地点顺利发现目标,把相关数据传送到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同时把有关指令发至嫦娥一号卫星。‎ 据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总工程师王也隽介绍,这次近地点变轨后,卫星将由24小时周期轨道进入48小时周期轨道,远地点高度将由7万多公里提高到12万多公里,这将改变我国航天测控最远为8万公里的历史,开创新的航天测控纪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年中考全练 ‎(2018广东广州中考,13-17)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题。‎ ‎[权威发布]‎ ‎“世界读书日”刚刚过去。日前,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了《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报告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80.3%,较2016年的79.9%有所提升。报告数据还显示,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各类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均有所上升。‎ 我国成年国民各类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 年份 网络在线阅读 手机阅读 电子阅读器阅读 平板电脑阅读 ‎2016年 ‎55.3%‎ ‎66.1%‎ ‎7.8%‎ ‎10.6%‎ ‎2017年 ‎59.7%‎ ‎71.0%‎ ‎14.3%‎ ‎12.8%‎ 数字化阅读方式越来越普及,人们通过数字化媒介阅读的时间也在增长。报告发现,虽然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期刊的阅读时长有所增加,但纸质媒介的阅读时间整体较短,人均每天读书、读报和读期刊的时间总和不及人均每天手机阅读时长的一半。‎ 我国成年国民各类媒介人均阅读时长(单位:分钟/每天)‎ 年份 纸质媒介 数字化媒介 图书 报纸 期刊 互联网 手机 平板电脑 电子阅读器 ‎2016年 ‎20.2‎ ‎13.2‎ ‎6.6‎ ‎57.2‎ ‎74.2‎ ‎13.9‎ ‎5.5‎ ‎2017年 ‎20.4‎ ‎12.0‎ ‎6.9‎ ‎60.7‎ ‎80.4‎ ‎12.6‎ ‎8.1‎ 在我国成年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者中,49周岁以下中青年群体是主要人群,其中,18-29周岁人群占34.6% ,30-39周岁人群占26.1%.40-49周岁人群占24.2%.50-59周岁人群仅占10.6%。‎ ‎(资料来源:《中国青年报》2018年4月24日)‎ ‎[广州调查]‎ ‎《广州全民阅读指数调查研究报告(2018)》数据显示:2017年度广州市民综合阅读率达90%,广州市民日均综合阅读时长达到97.20分钟,远超2016年度全国成年国民71.47分钟的阅读时长。未成年人以纸质阅读为主,日均纸质阅读时长为49.48分钟,日均数字阅读时长为38.80分钟。而成年人在数字阅读上花费了更多时间,日均数字阅读时长为56.27分钟,日均纸质阅读时长为42.62分钟。广州市民的数字阅读率达到94.11%,其中成年人达到95.73%,未成年人相对较低(86%),而市民日均数字阅读时长达到53.41分钟。‎ 另一方面,尽管广州市民的数字阅读已经相当普遍,但数据显示,部分广州市民仍然偏好纸质阅读,如就广州成年人的纸质报纸(89.2%)、杂志(78.8%)的阅读率而言,这一数字远超全国平均水平。‎ ‎(资料来源:广州文明网)‎ ‎[各抒己见]‎ 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陈力:有人说,数字阅读是“碎片化阅读”,因而对此忧心忡忡。我以为,“碎片化阅读”也是一种有益的阅读方式。倘若人们能够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获取知识与信息,我们应该为此感到高兴,更何况,有谁听说《诗经》三百篇、《唐诗三百首》是一口气读完的?我们在读一首诗、一首词、一篇文章的时候难道不是在进行“碎片化阅读”?重要的不是阅读的形式和工具,而是阅读与否和阅读的内容。‎ 国民阅读研究与促进中心主任徐升国:数字阅读基本以浅阅读、碎片化阅读为主体,阅读的主要内容并不是电子图书,而是一些相对轻松娱乐、篇幅较短的文章等。这跟数字阅读主要载体——手机自身限制有关,屏幕小,相对而言很难进行深度、长篇的阅读。综合起来看,纸质书能提供系统的、体系化深度阅读,目前并没有好的数字阅读载体可以实现替代。‎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严锋:数字阅读时代后,所有过去阅读不能发生的地点和时间,现在都被阅读抢占过来,所以整体来看,人的阅读的时间是增加的,只是媒介变了。电子阅读不仅在量上迅速扩展,在质上同样是提高的,它走出了过去传统、封闭的阅读空间,人更容易接触到关于书的推荐信息,专家荐书、社交媒体荐书也都开始成为日常。电子阅读使得人在不同阅读材料、对象间穿梭跳跃,完全打破了书的物理形态的局限。‎ 人民大学教授郭英剑:我想表述的一个观点是,以电子阅读、手机阅读为特征的数字化阅读,更多改变的是人们的阅读方式而不是阅读内容,所以,我认为以“深阅读”和“浅阅读”来划分传统阅读方式与数字化阅读方式是不准确的;而且,我也并不认为数字化阅读一定会 导致肤浅化。阅读是否肤浅化,既取决于阅读者是否(愿意)思考以及思考的深度,也取决于作品本身是否能够引人深思,即作品本身是否肤浅。换句话说,不能用媒介载体的不同而只能根据作品的内容去界定阅读的“深”和“浅”。‎ ‎《新京报》记者李大超 ‎:阅读有深浅之分,有消费型阅读和学习型阅读的差异,有实用型阅读和涵养型阅读的区分。我们有批评浅阅读、消费型阅读和实用型阅读的倾向。有人甚至上升到国家和民族未来的高度拒斥浅阅读,批评浅阅读纵容了思想的懒惰.弱化了思维能力。实际上,任何对于国民阅读整齐划一的要求都没有考虑到阅读者本身的差异。随着阅读的普遍化,阅读的差异性会越来越明显,而阅读取向两极分化的趋势则难以逆转。‎ ‎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的各种媒介综合阅读率在上年基础上有所提升,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也在提升。‎ B.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调查显示:手机阅读占比最大,电子阅读器阅读占比提升幅度最大。‎ C.2017年成年国民各类纸质媒介的人均每天阅读时长都有所提升,但其总时长远远低于人均手机阅读时长。‎ D.2017年我国成年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者的调查数据显示:年龄越大的人群占比越小,年龄越小的人群占比越大。‎ ‎2.下列关于2017年广州市民阅读特点的概括,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广州市民的综合阅读率要高于同年全国国民的综合阅读率。‎ B.广州市民日均综合阅读时长远超同年全国成年国民阅读时长。‎ C.广州未成年人日均纸质阅读时长和日均数字阅读时长相当。‎ D.部分广州市民在数字阅读相当普遍的今天仍偏好纸质阅读。‎ ‎3.下列对材料中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力对碎片化阅读持肯定态度,他认为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阅读也是合理的,人们大可不必对数字阅读忧心忡忡。‎ B.徐升国认为数字阅读的内容受到载体的限制,因此深度、长篇阅读很难进行,目前数字化阅读还无法替代纸质书阅读。‎ C.严锋认为数字阅读在质和量上都得到了提升,数字阅读使读者和书的关系突破了传统阅读的限制,是一种创新。‎ D.郭英剑认为数字化阅读改变人们的阅读方式,数字化阅读不会导致阅读的肤浅化。阅读的深和浅应由作品内容界定。‎ ‎4.(★★☆)《新京报》记者李大超关于阅读表达了哪些观点?请分点概括。‎ 答:‎ ‎5.(★★☆)你对数字化阅读与纸质阅读的发展趋势有怎样的预测?请根据文本内容和自身阅读经历谈谈你的看法。‎ 答: ‎ ‎ ‎ 核心素养全练 中国中医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屠呦呦因在青蒿素研究中的杰出贡献,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为此,某校八年级(1)班拟开展一次“走近屠呦呦”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现请你参加并一起完成以下任务。‎ ‎(1)活动中,刘敏同学为班级黑板报写了一段文字,请你帮她修改。‎ ‎[A]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后,国内立刻展开新一波“诺奖效应”。这位80多岁老太太的相关信息立即占据国内各大新闻网站头条。[B]屠家在浙江宁波的旧宅昔日门庭冷落,如今人气迅速飙升,不少游客专门前来拍照留念。[C]据悉,屠呦呦是获得首位自然科学领域诺贝尔奖的中国公民,而且没有任何海外求学经历,甚至不会英语。对于获得诺贝尔奖,屠呦呦只用“国外尊重中国的原创发明”一语带过,并叮嘱亲戚“不要宣传”。‎ ‎①[A]处画线句词语搭配不当,可将“________”改为“______”。‎ ‎②[B]处画线句语意重复,可将“_______”一词删去。‎ ‎③[C]处画线句语序不当,可以调整为:___________。‎ ‎(2)结合上述材料,请你分析下面漫画标题《差距》的含义。‎ 答: ‎ ‎(3)假如你以校报小记者的身份采访屠呦呦,你会怎样设计问题?‎ 答: ‎ ‎ ‎ ‎ 参考答案 ‎1.AB.嘱zhǔ。C.盟méng。D.渗shèn。‎ ‎2.D(1)“颁布”指公布、发布命令、指示、政策等。“颁发”有“授予”的意思。根据语境,“诺贝尔奖”应该是“颁发”,不应该用“颁布”。(2)“卓有成就”形容有突出的成就。“成绩卓著”指在成绩方面突出。根据语境,使用“卓有成就”更为恰当。据此,答案为D。‎ ‎3.C《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表达了作者对诺贝尔及获奖者崇高的敬意。‎ ‎1.答案 2018年诺贝尔奖颁奖仪式在斯德哥尔摩举行 解析 本题考查拟写新闻标题的能力。答题时,可以先抓住新闻的导语部分——“20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以及经济学奖颁奖仪式10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然后再结合新闻事实,根据字数的要求进行压缩,最后按照“什么事+怎么样”的格式进行表述。‎ ‎2.答案(1)诺贝尔奖金的来源背景 ‎(2)数量很大的(钱财)巨款 ‎(3)补充说明资金管理权和评奖权的分离,让读者更加信服。‎ 解析(1)首先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并从前向后精读各部分内容,再进行概括。这一部分属于消息的背景部分。‎ ‎(2)作答时,要注意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3)答题时,要结合全文内容及主旨来分析。‎ ‎1.D仔细阅读句子,我们发现它们都是围绕“爱好和平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来进行阐述的,故第一句应为⑥句。再遵循由大到小的逻辑顺序,由科学到火药和指南针,故①句紧跟其后。最后根据前后对应的关系,可以判断①句中的“火药和指南针”‎ 分别对应④③和②⑤。故答案为D项。‎ ‎2.答案 嫦娥一号成功实施第三次变轨 解析 本题考查拟写新闻标题的能力。答题时,需要抓住消息导语中的“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实施第三次变轨,这也是卫星人轨后的第二次近地点变轨”,结合新闻主体,根据题干中的字数要求,按照“什么人(物)+什么事”的格式进行表述。‎ ‎1.C “2017年成年国民各类纸质媒介的人均每天阅读时长都有所提升”错。由第二个表格“我国成年国民各类媒介人均阅读时长”可知,2017年“报纸”的阅读时长与2016年相比有所下降。‎ ‎2.D A项错误,文中并没有说明2017年度的“全国国民的综合阅读率”;B项错误,由『广州调查]可知,2017年度广州市民日均综合阅读时长远超2016年度全国成年国民阅读时长,‎ 而非“同年”;C项错误,由[广州调查]“而成年人在数字阅读上花费了更多时间,日均数字阅读时长为56.27分钟,日均纸质阅读时长为42.62分钟”可知,并非“相当”。‎ ‎3.D由原文[各抒己见]第四段“我也并不认为数字化阅读一定会导致肤浅化”可知原观点并没有肯定“数字化阅读不会导致阅读的肤浅化”。‎ ‎4.答案(示例)①阅读有深浅之分,而我们有批评浅阅读的倾向,甚至会上升到国家和民族未来的高度;②我们在进行阅读要求的划分时,忽略了阅读者本身的差异,随着阅读的普遍化,阅读的差异性会越来越明显且逐渐走向两极化。‎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概括能力。首先,要明确这个人物的整体观点,他对数字阅读持有的态度。然后,回到原文[各抒己见]第五段,对其观点进行概括。‎ ‎5.答案(示例1)我认为纸质阅读目前并不会被数字化阅读完全替代。首先,纸质阅读具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现在学校教材、合同、公文等都不能脱离纸质阅读。其次,部分人对纸质阅读的偏爱也将稳定纸质阅读人数在人群中的占比,纸质书更便于做笔记和保存,很多书籍也具有宝贵的收藏价值,这些都是数字化阅读所不具备的特点。‎ ‎(示例2)我认为纸质阅读会逐渐被数字化阅读替代。随着科技的发展,出现了如Kindle等电子阅读器,以及各类阅读APP,数字化阅读变得越来越普遍,各个年龄层接触数字化阅读的人也在逐渐增多,数字化阅读的时间也在随之增加。而且数字化阅读的信息容量也在逐渐增大,获取信息越来越方便,人们可以在短时间内找到自己需要的阅读内容。‎ 解析 本题考查拓展探究能力。解答时观点要明确,阐述要合理。需要根据文本内容并结合实际找到合适的论据来支撑自己的观点。‎ 答案(1)①展开掀起②迅速③据悉,屠呦呦是首位获得自然科学领域诺贝尔奖的中国公民(或“据悉,屠呦呦是获得自然科学领域诺贝尔奖的首位中国公民”)‎ ‎(2)①40年前屠呦呦经过努力,先驱性地发现了青蒿素,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却默默无闻;40年后屠呦呦凭这一成果获诺贝尔奖受到世人的高度赞扬,然而屠老对待诺奖有一颗平常心。②舆情的热度和老人的冷静,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3)(示例)屠奶奶,您好!我是××中学的×××,首先祝贺您获得诺贝尔奖!请问您获奖之后的心情如何?此次获奖对您以后的工作将有怎样的影响?请您给我们讲讲在寻找青蒿素的过程中的一些趣事。‎ 解析 (1)答题时,可以按照题干的提示进行针对性的修改。‎ ‎(2)答题时,可以抓住漫画内容和文字提示,结合材料中的“门庭冷落”“叮嘱亲戚‘‎ 不要宣传”’等,通过40年前后的对比,把握屠呦呦的科研精神和为人态度,由此理解标题的含义。‎ ‎(3)首先需要自我介绍,然后紧扣获奖的话题设置问题。注意称呼要恰当,语言要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