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7.35 KB
  • 2021-10-21 发布

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上第四单元测试题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60 分) 1.(3 分)淝水之战的结局表明( ) A.对东晋来说这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B.少数民族统一全国不得人心 C.江南经济发展超过北方 D.南北统一条件尚未具备 2.(3 分)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表现包括( ) ①修建水利工程 ②南北水旱技术结合 ③犁耕和粪肥的推广 ④小麦的大面积种植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3 分)把曹魏、北魏、西晋、前秦等几个政权归属同一类的标准是( ) A.都由少数民族建立 B.都曾统一过北方 C.都定都洛阳 D.都实行过改革并取得成功 4.(3 分)魏晋南北朝时期科学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原因包括( ) ①北方各族人民的融合 ②江南经济的开发 ③佛教的盛行 ④大一统国家政权的高度重视。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 5.(3 分)三国两晋南北朝科学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的主要的客观因素包括 ( ) ①北方各族人民的融合 ②江南经济的开发 ③佛教的盛行 ④统治者的高度重视。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 6.(3 分)208 年左右,割据东汉天下的军事集团主要是( ) A.袁绍、曹操、刘备 B.孙权、曹操、刘备 C.袁绍、孙权、刘备 D.袁绍、曹操、孙权 7.(3 分)南北朝时期,佛教传人我国,在下列哪个领域得到了直接反映( ) ①建筑 ②书法 ③石窟 ④哲学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 8.(3 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客观条件是( ) ①北魏建立后,鲜卑人深受汉族影响,学习农耕,逐步定居下来 ②北魏主张灭佛,限制寺院经济,减少了消耗,增强了国力 ③黄河流域统一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互相影响,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 ④北魏最高统治者一直提倡汉族文化,重用汉族地主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9.(3 分)下列内容能反映西晋时期历史状况的有( ) ①篡权建立的封建王朝 ②短期统一 ③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交织在一起 ④被农民起义推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②③ 10.(3 分)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的共同点:( ) ①时间都发生在东汉末年 ②交战双方中都有曹操的军队 ③结局都是以少胜多 ④都促进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1.(3 分)有一书法作品,全篇 324 字,凡重复的字,写法都不同,笔法之玄 妙,似有神助,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 ,该作品是( ) A.《兰亭序》 B.《女史箴图》 C.《洛神赋图》 D.《水经注》 12.(3 分)在“你讲我猜”教学环节中,小张这样描述“……这本书生动详细地记录 了 1250 多条河流的走向,以及河流沿途的山川和城镇的地理沿革、物产、矿 藏、风土人情……”小张还没说完,背对黑板的小李就说出了正确答案( ) A.《九章算术》 B.《齐民要术》 C.《水经注》 D.《水经》 13.(3 分)“中华”一词出现于( ) A.先秦时期 B.民国时期 C.隋唐时期 D.魏晋南北朝时期 14.(3 分)三国政权结束的先后顺序是( ) A.魏﹣蜀﹣吴 B.吴﹣蜀﹣魏 C.蜀﹣吴﹣魏 D.蜀﹣魏﹣吴 15.(3 分)标志着西晋实现南北统一的历史事件是( ) A.西晋灭蜀 B.西晋灭魏 C.西晋灭吴 D.少数民族内迁 16.(3 分)标志着西晋走向衰落的历史事件是( ) A.晋武帝封王 B.“八王之乱” C.“五胡”内迁 D.匈奴起兵攻晋 17.(3 分)“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三国演义》)这句话里的最后一 个“合”指的是( ) A.秦始皇统一六国 B.司马炎建立的西晋 C.汉武帝的大一统 D.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18.(3 分)魏晋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出现了“胡人汉服”“汉人胡食”的多元文化 融合景象.对出现这一景象影响最大的事件是( ) A.昭君出塞 B.北魏孝文帝改革 C.文成公主入藏 D.册封达赖、班禅 19.(3 分)如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某一片断。图中①②③代表的朝 代分别是( ) A.蜀 东晋 金 B.东汉 南宋 隋 C.蜀 东晋 隋 D.蜀 西夏 元 20.(3 分)匈奴、鲜卑等少数民族内迁最突出的历史作用是( ) A.促进了我国民族的大融合 B.使我国古代人口分布更趋合理 C.促进迁入地人民反抗统治者的斗者 D.促进迁入地的生产方式更新提高 二、综合题(40 分) 21.(12 分)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 华民族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步骤一:走进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1)举例说明秦汉时期,中原王朝与匈奴存在的关系。 (2)南北朝时期为什么会出现民族大融合? 步骤二:体验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3)请写出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张骞出使西域最终起到了什么作用? (4)穿越时空隧道,你来到了北魏时期,亲历了北魏一位皇帝改革的前后状况, 试举两例说明他进行改革前后北魏的变化有哪些。 步骤三:感悟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5)由史及今,我们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民族意识? 22.(14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下图所示: 材料二:魏晋南北朝是个分裂与动荡的时期,然而,透过历史的表象,又可发现 这也是一个文化交流与融合频繁发生的时期。而且其交融范围之广,内容之 丰富,形式之多样,影响之深远,在中国文化史上都殊为可观。 ( 1 )图一位于什么地方? ( 2 )图二的作者是谁?他还有什么传世之作? ( 3 )文化交流与融合“内容之丰富,形式之多样”,除材料一的内容外,还有 哪些成就可以证明这一点? ( 4 )根据所学知识结合两则材料,谈谈艺术、科技和社会现实之间有着怎样 的联系? 23.(14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 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 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史记》译文 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丰收年头,一年收获的粮食能满足几个 郡人口的需要。……出产的丝绵、布帛,可以供天下人穿用。 ﹣﹣摘自《宋书》译文 ( 1 )《宋书》中描写的江南与《史记》中描述的江南有何不同? ( 2 )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江南经济发展的具体 表现有哪些? ( 3 )请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你对西部大开发有哪些好的建议?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测试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60 分) 1.【解答】383 年,前秦王苻坚征集了八十多万兵力,打算一举灭亡东晋。但由 于骄傲自大,指挥失误再加上秦军中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斗士不愿为前秦 卖命导致前秦大军被东晋军队 8 万人在淝水之战中打败。“投鞭断流、草木皆 兵、风声鹤唳”等成语典故都出自这次战役。淝水之战的结局表明南北统一条 件尚未具备。淝水之战后,前秦统治瓦解,北方重陷混战状态,东晋在南方 取得暂时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条件。 答案:D。 2.【解答】依据所学可知,小麦属于北方农作物,随着南方经济的发展,北方的 小麦栽培技术与南方的水稻种植经验相结合,在江南普遍实行麦稻兼作,而 不是大面积推广小麦的种植。故④不正确,排除含有④的选项。 答案:C。 3.【解答】东汉末年,北方军阀曹操在官渡之战打败袁绍后,逐渐统一北方;东 北地区兴起的鲜卑族建立的北魏在 439 年统一了黄河流域;280,西晋灭吴, 实现了全国统一;西晋灭亡后,氐族人苻坚建立的前秦政权强大起来,统一 了黄河流域。它们的共同点是都曾统一过北方。 答案:B。 4.【解答】解题关键在于分析题干与选项之间的关系,把握“主要原因”这一要求。 解答此题最好的方法是排除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①②是有利于科学 文化发展的因素;③同文化有关,但佛教属于宗教,在本质上与科学是对立 的,故不利于科学文化的发展;④明显不符合史实,应排除③④。 答案:C。 5.【解答】客观因素是指非主观意愿的因素,北方民族融合是事实,并非统治者 的预想,而各民族的融合与交流客观上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①符合题意。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又反过来促进生产力,因此江南经济的开发 也会客观上促进技术进步,②符合题意。而③佛教盛行虽是客观原因,但与 科学文化发展没有明显的联系,④统治者的高度重视是主观原因。 答案:C。 6.【解答】依据题干信息:“208 年左右”和“军事集团”,分析可知 208 年是发生 赤壁之战的一年,在此之前,官渡之战已结束,曹操打败了袁绍,出现“袁绍” 的选项应排除。B 项符合题意。 答案:B。 7.【解答】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朝时,劈山削崖、凿窟造像之风盛行,形成了 将中国古代建筑、绘画和雕塑艺术与佛教文化融为一体的石窟艺术。因此只 有③项符合题意,因此排除 A、B、C 三项。 答案:D。 8.【解答】依据所学可知,北魏统治者信仰佛教,他们是推崇佛教的,故②表述 错误,排除含有②的选项。仔细审查①③④符合题意。 答案:A。 9.【解答】西晋时期历史状况是①篡权建立的封建王朝、②短期统一、③统治阶 级内部矛盾、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交织在一起。西晋统一后,统治集团迅速 腐朽。由于第二代皇帝晋惠帝智力低下,无力治理国家,为争夺皇位,皇族 内部爆发了“八王之乱”。316 年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亡了西晋。④被农民起义 推翻说法错误。 答案:B。 10.【解答】题目直接设问考查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的共同点。①时间都发生在 东汉末年,②交战双方中都有曹操的军队③结局都是以少胜多,④都促进三 国鼎立局面形成这四个内容都正确。 答案:D。 11.【解答】东晋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写出的字或端秀清新或“飘若浮云,矫若 惊龙”,他的代表作《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后人称赞为“遒媚劲 健,绝代更无”。 答案:A。 12.【解答】根据已学知识可知,北魏郦道元写了《水经注》,书中详细记录了 1250 多条河流的走向等,有对三峡两岸风貌描写的章节,为了解我国古代的 山川河流情况提供了依据。 答案:C。 13.【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主要指曹魏统治下的黄河流域中下游一带, 华字古同花字,美丽而有光彩,有“服章之美谓之华“,中原人们,自认为是“冕 服章采“的文明地区,自称中华,以后逐渐扩大为全中国的别名。“中华”一词 出现于魏晋南北朝时期。 答案:D。 14.【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蜀国在 263 年为魏所灭,魏文帝曹丕死后,大 臣司马懿逐渐控制了魏国大权,266 年,司马炎废魏称帝,建立了晋朝,280 年,西晋军队灭到吴国,结束了分裂局面。 答案:D。 15.【解答】266 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篡夺皇位取代魏国建立了晋朝,定都 在洛阳,史称“西晋”。280 年,西晋灭掉吴国,结束了分裂的局面,统一全国。 答案:C。 16.【解答】西晋统一后,统治集团迅速腐朽。由于第二代皇帝晋惠帝智力低下, 无力治理国家,为争夺皇位,皇族内部爆发的“八王之乱”,标志着西晋走向 衰落。 答案:B。 17.【解答】《三国演义》里三国中国力最弱的蜀汉最先被魏国灭亡;266 年,司 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篡夺皇位取代魏国建立了晋朝,定都在洛阳,史称“西晋”。 280 年,西晋灭掉吴国,结束了分裂的局面。 答案:B。 18.【解答】“胡人汉服”“汉人胡食”这都是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民族融合的景象。 答案:B。 19.【解答】三国鼎立指的是魏、蜀、吴,因此①是蜀;西晋灭亡后,皇族司马 睿于 317 年在建康称帝,史称东晋,因此②是东晋;581 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 政权,建立隋朝,589 年隋灭掉南方的陈朝,统一全国,因此③是隋朝。 答案:C。 20.【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匈奴、鲜卑等少数民族内迁,缓和了民族矛盾, 巩固了封建统治,更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BCD 不符合题意。 答案:A。 二、综合题(40 分) 21.【解答】(1)解题时抓住“秦汉时期,中原王朝与匈奴存在的关系”,应该分 为战与和两个方面归纳,回顾已学知识可知和的方面有呼韩邪单于向汉朝称 臣,订立和好盟约,且请求和亲,昭君出塞;而战的方面有蒙恬反击匈奴, 卫青、霍去病攻打匈奴等。 (2)依据所学可知,黄河流域的统一,各民族的长期接触与交往,少数民族的 内迁及其与汉族人民的交流,北魏孝文帝改革等,南北朝时期出现民族大融 合。 (3)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为了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公元前 138 年张骞出 使西域;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了西域与汉朝的经济文 化交流,开通了丝绸之路。 (4)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北魏建立后,为了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也为了 学习和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孝文帝首先迁都洛阳,之后又进行了一系列的 改革。改革的内容包括改汉姓、穿汉服、学汉语、通汉婚,这些措施的最大 作用是促进了民族融合。 (5)开放性题目,依据所学可知,树立民族平等、友好交往的意识。 故答案为: (1)和:呼韩邪单于归顺汉朝;昭君出塞;等等。战:蒙恬反击匈奴;卫青、 霍去病攻打匈奴;等等。 (2)黄河流域的统一;各民族的长期接触与交往;少数民族的内迁及其与汉族 人民的交流;北魏孝文帝改革;等等。 (3)目的: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作用:促进了西域与汉朝的经济文化交流, 开通了丝绸之路。 (4)改汉姓、穿汉服、学汉语、通汉婚。 (5)树立民族平等、友好交往的意识。 22.【解答】( 1 )根据图一“龙门石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北朝时期,统 治阶级为宣扬佛教,在一些地方的山崖上开凿了许多石窟,其中最著名的是 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因此图一位于位于河南洛阳。 ( 2 )根据图二“《洛神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晋的顾恺之是当时最 著名的画家,他擅长的人物画,线条优美活泼,人物传神,富有个性,顾恺 之一生的创作很多,流传下来的作品有摹本《女士箴图》和《洛神赋图》.图 二的作者是顾恺之。他的传世之作是《女史箴图》。 ( 3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文化交流与融合“内容之丰富,形式之多样”,例如: 书法艺术成就辉煌,王羲之被后人誉为“书圣”。农学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科学家 祖冲之在世界上首次将圆周率数值准确计算到小数点后第 7 位。 ( 4 )根据两则材料及上述分析可知,艺术、科技和社会现实之间有着密切的 联系,各种艺术形式都是社会现实的反映,艺术来源于生活;科技的发展水 平是当时 社会经济发展的缩影。 故答案为: ( 1 )位于河南洛阳。 ( 2 )顾恺之。《女史箴图》。 ( 3 )书法艺术成就辉煌,王羲之被后人誉为“书圣”。农学家贾思勰的《齐民 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科学家祖冲之在世界上首次将圆周率数值准确计算到小数点后 7 位。 ( 4 )各种艺术形式都是社会现实的反映,艺术来源于生活;科技的发展水平 是当时 社会经济发展的缩影。 23.【解答】(1)根据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和材料二“江南…… 地广野丰,民勤本业……”可知,《史记》描述的江南,人烟稀少,耕作方式落 后,商品交换不发达,贫富分化的程度不明显。《宋书》中描述的江南非常富 庶。 (2)两汉时期,江南有了一定的发展,但还不能与北方相比。东晋南朝,南方 的开发明显加快。发展表现是,农业上:北方人口大规模南迁,带来了黄河 流域成熟的旱作农业技术,传播了先进的生产工具,促进了南方山区的开发。 小麦、豆类等作物在南方得到推广,为后来南方稻麦轮作、一年两熟制的出 现打下了基础。商业上:东晋南朝,南方形成了一批新兴城市,水陆交通道 路不断发展,带动了商业的繁荣。南朝时,商税已是国家税收的重要组成部 分。手工业上:南朝时,发明了新的炼钢方法。造纸技术不断改进,纸已全 面取代竹简。造船业特别兴盛。东汉时南方出现的青瓷,东晋南朝时已成为 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制作也更加精美,并向北方传播。 (3)根据材料及上述分析可知,西部大开发可以实行经济奖励政策,融洽民族 关系,政府可以为西部开发提供技术、资金、人才等支持,充分利用各方资 源。 故答案为: (1)《史记》描述的江南,人烟稀少,耕作方式落后,商品交换不发达,贫富分 化的程度不明显。《宋书》中描述的江南非常富庶。 (2)原因:两汉时期,江南有了一定的发展,但还不能与北方相比。东晋南朝, 南方的开发明显加快;表现:农业上:北方人口大规模南迁,带来了黄河流 域成熟的旱作农业技术,传播了先进的生产工具,促进了南方山区的开发。 小麦、豆类等作物在南方得到推广,为后来南方稻麦轮作、一年两熟制的出 现打下了基础。商业上:东晋南朝,南方形成了一批新兴城市,水陆交通道 路不断发展,带动了商业的繁荣。南朝时,商税已是国家税收的重要组成部 分。手工业上:南朝时,发明了新的炼钢方法。造纸技术不断改进,纸已全 面取代竹简。造船业特别兴盛。东汉时南方出现的青瓷,东晋南朝时已成为 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制作也更加精美,并向北方传播。 (3)实行经济奖励政策,融洽民族关系,政府可以为西部开发提供技术、资金、 人才等支持,充分利用各方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