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98 KB
- 2022-03-3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能说出三国末年至南朝历史发展的大致脉络,淝水之战的简况和北方少数民族交融的基本史实,概述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大事年表,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朝代更替,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2.通过学生阅读教材,概括归纳孝文帝的主要改革措施,初步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概括总结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缔造的,初步树立维护民族团结的民族观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和历史意义【教学难点】理解民族交往、交流和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教学过程活动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程导入复习导入:西晋灭亡后,内迁各族和汉族在黄河流域先后建立了多个政权,史称“十六国”。提问:那位同学能用一两个字概括当时中国北方的特点?假如你是当时北方地区的一员,你会怎么做?回忆思考并作答温故知新,导入新课,使学生从已有知识点出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新课的兴趣。新课一、淝水之战-4-
教学西晋灭亡后,内迁各族和汉族在黄河流域先后建立了多个政权,史称“十六国”,这一时期各国彼此攻伐,北方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人民颠沛流离1.战乱的北方在四世纪后期出现了一个强大的政权,氐族的苻坚建立了前秦,与东晋形成对峙局面2.淝水之战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前秦出兵伐晋,于淝水(现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拥有绝对优势的前秦败给了东晋,国家也因此衰败灭亡,北方各民族纷纷脱离了前秦的统治,分裂为后秦和后燕为主的几个政权。而东晋则趁此北伐,把边界线推进到了黄河,并且此后数十年间东晋再无外族侵略。观看图表,怎一个乱字了得阅读课文《淝水之战形势图》思考并回答淝水之战的相关知识时间:383年作战双方:前秦—东晋结果:前秦失败特点:以少胜多分析:苻坚拥兵80多万,却不能统一江南,是什么原因造成的?1.前秦失败的原因:(1)骄傲轻敌-4-
教师总结:淝水之战后,前秦统治瓦解,北方重新陷入割据混乱的状态,结束北方混乱的又是哪一个政权?——北魏政权二、北魏孝文帝改革东汉末年以后,北方少数民族陆续迁到中原地区,各民族在生产技术和生活习俗方面相互学习,相互影响,民族交融已经形成趋势。若你是魏孝文帝,你会做出什么样的决定这些改革到底起到什么作用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教师总结:生产生活技术:互相学习从事农业生产和畜牧经验(2)军心不齐,不团结(3)指挥不当,战线过长2.东晋胜利的原因(1)长江天险,易守难攻(2)内部团结,士气高涨(3)正确的战略战术学生思考并讨论总结北魏孝文帝的各项改革措施迁都洛阳,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以汉服替代鲜卑服,把鲜卑姓氏改为汉姓,鼓励鲜卑人与汉人贵族联姻,采用两汉,曹魏的官制和律令引导学生客观的认识和分析历史人物-4-
社会生活:汉族逐渐接受他们的服装、饮食等政治制度: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施行君主专制制度民族关系:民族隔阂趋于消解,民族关系趋于缓和文化方面:内迁各族大多使用汉语,西北民族的乐器、歌舞也受到汉族人民喜爱意义: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鲜动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未以后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学生阅读教材,总结北方各民族向中原迁移后,都出现了哪些大的变化?学生分组讨论并总结从饮食、生活、语言三方面讨论课堂小结本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分裂、政权分立和民族大交融的具体史实,在长期的社会动乱中,各族人民杂居相处,相互影响,彼此融合,北魏孝文帝在改革中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为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贡献-4-
相关文档
-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件《春》 苏教版2022-03-3130页
- 2019秋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贵2022-03-3135页
- 七年级上册青岛版数学教案7-2 一元2022-03-313页
- 七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直线、射线、2022-03-3127页
-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222022-03-3139页
-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复习2022-03-31153页
- 七年级上册数学课件《普查与抽样调2022-03-3117页
-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秋颂》 苏教2022-03-3119页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2022-03-3127页
-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2022-03-3136页